李時珍

《本草綱目》~ 石部第九卷 (13)

回本書目錄

石部第九卷 (13)

1. 水銀粉

小兒生癬:豬脂和輕粉抹之。(《直指方》)

牛皮惡癬:五更食炙牛肉一片,少刻以輕粉半錢,溫酒調下。(《直指方》)

楊梅瘡癬:《嶺南衛生方》:用汞粉、大風子肉等分,為末,塗之即愈。《醫方摘玄》:用輕粉二錢,杏仁四十二個(去皮)。洗瘡拭乾,搽之。不過三次,即愈。干,則以鵝膽汁調。

楊梅毒瘡:《醫學統旨》:用輕粉一錢,雄黃、丹砂各二錢半,槐花(炒)、龜板(炙)各一兩。為末,糊丸梧子大。每服一錢,冷茶下,日二服,七日愈。《楊誠經驗方》:用輕粉、胡桃仁、槐花(炒研)、紅棗肉各二錢。搗丸。分作三服,初日雞湯下,二日酒下,三日茶下,三日服盡,五日瘡干,七日痂落。

一方:用獖豬腎一對,去膜批開,各摻輕粉一錢扎定,麻油二兩炸熟。頓食,不破口腫牙。仍服金銀花葯。一方:用大雞卵一個,去黃留白,入輕粉一錢攪勻,紙糊飯上蒸熟食。下疳陰瘡:輕粉末,乾摻之,即結靨而愈。(萬表《積善堂方》)

臁瘡不合:以齏汁溫洗拭乾,用蔥汁調輕粉,敷之。一方:輕粉五分,黃蠟一兩。以粉摻紙上,以蠟鋪之。縛在瘡上,黃水出即愈。(《永類方》)

癰疽惡瘡,楊梅諸瘡:水銀一兩,硃砂、雄黃各二錢半,白礬、綠礬各二兩半。研勻罐盛,燈盞蓋定,鹽泥固濟,文武火煉,升罐口掃收。每以三錢,入乳香、沒藥各五分,灑太乙膏上貼之,絕效,名曰五寶霜。

白話文:

水銀粉

兒童患癬:用豬油和輕粉混合塗抹。(出自《直指方》)

牛皮癬:凌晨五點吃一片烤牛肉,片刻後服用半錢輕粉,溫酒送服。(出自《直指方》)

梅毒性皮膚病: 方法一:(出自《嶺南衛生方》)將水銀粉和大風子肉等量研磨成粉末,塗抹即可痊癒。 方法二:(出自《醫方摘玄》)用二錢輕粉和四十二個杏仁(去皮),清洗患處擦乾後塗抹。通常三次即可痊癒,若乾燥則用鵝膽汁調和。

梅毒瘡:(出自《醫學統旨》)用一錢輕粉、雄黃、丹砂各二錢半、炒槐花、炙龜板各一兩,研磨成粉末,製成梧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一錢,冷茶送服,每日兩次,七天痊癒。(出自《楊誠經驗方》)用輕粉、胡桃仁、炒研槐花、紅棗肉各二錢,搗成藥丸。分三次服用,第一天用雞湯送服,第二天用酒送服,第三天用茶送服,三日服完,五天瘡瘍乾燥,七天結痂脫落。

下疳及陰部潰瘍:用輕粉粉末直接撒在患處,即可結痂痊癒。(出自萬表《積善堂方》)

腳氣潰瘍癒合不良:用齏汁溫水清洗患處擦乾,再用蔥汁調和輕粉敷於患處。另一方法:用五分輕粉和一兩黃蠟,將粉末撒在紙上,再鋪上蠟,縛在患處,黃水流出即痊癒。(出自《永類方》)

癰疽、惡瘡、梅毒等瘡瘍:將一兩水銀、硃砂、雄黃各二錢半、白礬、綠礬各二兩半研磨均勻,放入罐中,用燈盞蓋好,以鹽泥密封,用文武火煉製,待升華後掃收藥粉。每次取三錢,加入乳香、沒藥各五分,用太乙膏調和後敷貼,效果極佳,稱為五寶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