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綱目》~ 石部第九卷 (3)
石部第九卷 (3)
1. 丹砂
土宿真君曰:丹砂受青陽之氣,始生礦石,二百年成丹砂而青女孕,又二百年而成鉛,又二百年成銀,又二百年復得太和之氣,化而為金,故諸金皆不若丹砂金為上也。
【修治】斆曰:凡修事硃砂,靜室焚香齋沐後,取砂以香水浴過,拭乾,碎搗之,缽中更研三伏時。取一瓷鍋子,每硃砂五兩,用甘草二兩,紫背天葵一鎰,五方草一鎰,著砂上下,以東流水煮三伏時,勿令水火闕。去藥,以東流水淘淨干曬,又研如粉。用小瓷瓶入青芝草、山須草半兩蓋之,下十斤火煅,從巳至子方歇,候冷取出,細研用。
如要服,則以熬蜜丸細麻子大,空腹服一丸。時珍曰:今法惟取好砂研末,以流水飛三次用。其末砂多雜石末、鐵屑,不堪入藥。又法:以絹袋盛砂,用蕎麥灰淋汁,煮三伏時取出,流水浸洗過,研粉飛曬用。又丹砂以石膽、硝石和埋土中,可化為水。
【氣味】甘,微寒,無毒。
普曰:神農:甘;岐伯:苦,有毒。扁鵲:苦。李當之:大寒。
權曰:有大毒。
大明曰:涼,微毒。之才曰:惡磁石,畏鹼水,忌一切血。
時珍曰:丹砂,《別錄》云無毒,岐伯、甄權言有毒,似相矛盾。按《何孟春余冬錄》云:丹砂性寒而無毒,入火則熱而有毒,能殺人,物性逐火而變。此說是也。丹砂之畏磁石、鹼水者,水剋火也。斆曰:鐵遇神砂,如泥似粉。
土宿真君曰:丹砂用陰地缺、地骨皮、車前草、馬鞭草、皂莢、石葦、決明、瞿麥、南星、白附子、烏頭、三角酸、藕荷、桑椹、地榆、紫河車、地丁,皆可伏制。而金公以砂為子,有相生之道,可變化。
【主治】身體五臟百病,養精神,安魂魄,益氣明目,殺精魅邪惡鬼。久服通神明不老。能化為汞(《本經》)。通血脈,止煩滿消渴,益精神,悅澤人面,除中惡腹痛,毒氣疥瘻諸瘡。輕身神仙(《別錄》)。鎮心,主屍疰抽風(甄權)。潤心肺,治瘡痂息肉,並塗之(大明)。
治驚癇,解胎毒痘毒,驅邪瘧,能發汗(時珍)。
【發明】保升曰:硃砂法火色赤而主心。
杲曰:丹砂純陰,納浮
溜之火而安神明,凡心熱者非此不能除。
好古曰:乃心經血分主藥,主命門有餘。
青霞子曰:丹砂外包八石,內含金精,稟氣於甲,受氣於丙,出胎見壬,結塊成庚,增光歸戊,陰陽升降,各本其原,自然不死。若以氣衰血敗,體竭骨枯,八石之功,稍能添益。若欲長生久視,保命安神,須餌丹砂。且八石見火,悉成灰燼;丹砂伏火,化為黃銀。能重能輕,能神能靈,能黑能白,能暗能明。
一斛人擎,力難升舉;萬斤遇火,輕速上騰。鬼神尋求,莫知所在。
時珍曰:丹砂生於炎方,稟離火之氣而成,體陽而性陰,故外顯丹色而內含真汞。其氣不熱而寒,離中有陰也。其味不苦而甘,火中有土也。是以同遠志、龍骨之類,則養心氣;同當歸、丹參之類,則養心血;同枸杞、地黃之類,則養腎;同厚朴、川椒之類,則養脾;同南星、川烏之類,則祛風。可以明目,可以安胎,可以解毒,可以發汗,隨佐使而見功,無所往而不可。
白話文:
丹砂
據土宿真君所言,丹砂受到青陽之氣的滋養,最初生成礦石,兩百年後形成青色的丹砂,再經兩百年轉化為鉛,再兩百年變成銀,最後再經兩百年吸收太和之氣,化為黃金。因此,各種黃金之中,唯有由丹砂化成的黃金最為上乘。
【修治】古法記載:凡是使用硃砂,需先在清靜的房間焚香沐浴淨身。取硃砂用香水洗淨,擦乾,研碎,再在缽中反覆研磨三次(即三個伏天)。取一個瓷鍋,每五兩硃砂配以甘草二兩、紫背天葵一鎰、五方草一鎰,將硃砂夾在藥材中間,用東流水煮三個伏天,務必保持水火不斷。去除藥材,用東流水淘洗乾淨,曬乾,再研磨成粉。用小瓷瓶盛裝,加入青芝草、山須草各半兩蓋好,以十斤柴火煅燒,從巳時燒到子時停止,待其冷卻後取出,研磨細用。
若要服用,則用熬製的蜂蜜做成丸藥,大小如麻子,空腹服用一丸。李時珍則認為,現代方法僅需取上好的硃砂研磨成粉,用流水漂洗三次即可使用。市面上許多硃砂都混雜了石末、鐵屑等雜質,不堪入藥。另有一法:將硃砂用絹袋盛裝,以蕎麥灰淋出的汁液煮三個伏天,取出後用流水浸洗,研磨成粉,曬乾後使用。還有一種方法,是將丹砂與石膽、硝石混合埋入土中,可以使其化為水溶液。
【氣味】甘味,微寒,無毒。
不同醫家記載不一:神農氏認為其味甘;岐伯認為其味苦,有毒;扁鵲也認為其味苦;李當之認為其大寒;甄權認為其有大毒;大明認為其性涼,微毒;另有醫家認為其忌磁石,畏鹼水,忌一切血。
李時珍認為,《名醫別錄》記載丹砂無毒,而岐伯、甄權卻說其有毒,似乎矛盾。根據《何孟春余冬錄》記載:丹砂性寒無毒,入火則變熱而有毒,能致人死命,其藥性會隨著火候而改變。此說甚是。丹砂畏磁石、鹼水,是因為水剋火。古法亦記載:鐵遇丹砂,會變成像泥土或粉末一樣。
土宿真君說:可用陰地缺、地骨皮、車前草、馬鞭草、皂莢、石葦、決明、瞿麥、南星、白附子、烏頭、三角酸、藕荷、桑椹、地榆、紫河車、地丁等藥材來降低丹砂的毒性。而金公認為丹砂為金之精華,有相生之道,可變化萬千。
【主治】治療身體五臟百病,養護精神,安神定魂魄,益氣明目,殺滅精魅邪惡鬼魅。長期服用可以通神明,延年益壽,並能化為水銀(《神農本草經》)。可以通暢血脈,治療煩悶滿脹、消渴,增強精神,使面色紅潤光澤,治療中惡腹痛、毒氣、疥瘡、瘻管等諸瘡。輕身成仙(《名醫別錄》)。鎮靜心神,治療屍疰、抽搐(甄權)。潤肺養心,治療瘡痂、息肉,並可外敷塗抹(大明)。
治療驚癇,解救胎毒、痘毒,驅除邪氣、瘧疾,並能發汗(李時珍)。
【發明】保升認為:硃砂色赤,主治心臟。
杲認為:丹砂屬純陰之物,能吸收浮游之火,安神明。凡是心熱者,非此藥不能去除。
好古認為:它是心經血分的主藥,能滋養命門之火。
青霞子認為:丹砂外裹八種礦石,內含金精,吸收甲木之氣,受丙火之氣,出胎逢壬水之氣,結塊成庚金之氣,增光歸戊土之氣,陰陽升降,各歸其位,自然不會死亡。如果氣血衰敗,體弱骨枯,八種礦石的功效可以略微補足。如果想要長生久視,保命安神,就必須服用丹砂。而且,八種礦石遇火則成灰燼;丹砂遇火,則化為黃銀。它可以輕也可以重,可以靈也可以神,可以黑也可以白,可以暗也可以明。
一斛重的丹砂,一個人很難舉起;但萬斤重的丹砂遇火,卻會迅速上升。鬼神也難以尋找它的蹤跡。
李時珍認為:丹砂生於炎熱之地,吸收離火之氣而成,其性屬陽,而體質屬陰,因此外顯紅色,內含真汞。其氣不熱而寒,離火之中含有陰氣。其味不苦而甘,火中含有土氣。因此,與遠志、龍骨等藥材合用,可以養護心氣;與當歸、丹參等藥材合用,可以養護心血;與枸杞、地黃等藥材合用,可以養護腎臟;與厚朴、川椒等藥材合用,可以養護脾臟;與南星、川烏等藥材合用,可以祛除風邪。它可以明目,可以安胎,可以解毒,可以發汗,隨佐藥而見效,沒有什麼病症是它不能治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