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時珍

《本草綱目》~ 石部第九卷 (2)

回本書目錄

石部第九卷 (2)

1. 丹砂

惟光明砂入藥,余並不用。

宗奭曰:丹砂,今人謂之硃砂。辰州砂多出蠻峒、錦州界、狤獠峒、老鴉井。其井深廣數十丈,先聚薪於井焚之。其青石壁迸裂處,即有小龕。龕中自有白石床,其石如玉。床上乃生砂,小者如箭鏃,大者如芙蓉,光明可鑑,研之鮮紅,砂洎床大者重七、八兩至十兩。晃州所出形如箭鏃帶石者,得自土中,非此比也。

承曰:金州、商州亦出一種砂,色微黃,作土氣。陝西、河東、河北、汴東、汴西並以入藥,長安、蜀州研以代銀硃作漆器。又信州近年出一種砂,極有大者,光芒牆壁,略類宜州所產。然有砒氣,破之多作生砒色。若入藥用,見火恐殺人。今浙中市肆往往貨之,不可不審。

時珍曰:丹砂以辰、錦者為最。麻陽即古錦州地。佳者為箭鏃砂,結不實者為肺砂,細者為末砂。色紫不染紙者,為舊坑砂,為上品;色鮮染紙者,為新坑砂,次之。蘇頌、陳承所謂階州、金、商州砂者,乃陶弘景所謂武都雄黃,非丹砂也。范成大《桂海志》云:本草以辰砂為上,宜砂次之。

然宜州出砂處,與湖北大牙山相連。北為辰砂,南為宜砂,地脈不殊,無甚分別,老者亦出白石床上。蘇頌乃云:宜砂出土石間,非石床所生,是未識此也。別有一種色紅質嫩者,名土坑砂,乃土石間者,不甚耐火。邕州亦有砂,大者數十、百兩,作塊黑暗,少牆壁,不堪入藥,惟以燒取水銀。

頌云:融州亦有,今融州無砂,乃邕州之訛也。臞仙《庚辛玉冊》云:丹砂石以五溪山峒中產者,得正南之氣為上。麻陽諸山與五溪相接者,次之。雲南、波斯、西胡砂,並光潔可用。柳州一種砂,全似辰砂,惟塊圓如皂角子,不入藥用。商州、黔州土丹砂,宣、信州砂,皆內含毒氣及金、銀、銅、鉛氣,不可服。

張果《丹砂要訣》云:丹砂者,萬靈之主,居之南方。或赤龍以建號,或朱鳥以為名。上品生於辰、錦二州石穴,中品生於交、桂,下品生於衡、邵。名有數種,清濁體異,真偽不同。辰、錦上品砂,生白石床之上,十二枚為一座,色如未開蓮花,光明耀日。亦有九枚為一座。

七枚、五枚者次之。每座中有大者為主,四圍小者為臣朝護,四面雜砂一、二斗抱之。中有芙蓉頭成顆者,亦入上品。又有如馬牙光明者,為上品;白光若雲母,為中品。又有紫靈砂,圓長似筍而紅紫,為上品;石片稜角生青光,為下品。交、桂所出,但是座上及打石得,形似芙蓉頭面光明者,亦入上品;顆粒而通明者,為中品;片段不明澈者,為下品。衡、邵所出,雖是紫砂,得之砂石中者,亦下品也。

有溪砂,生溪州砂石之中;土砂,生土穴之中,土石相雜,故不入上品,不可服餌。唐李德裕《黃冶論》云:光明砂者,天地自然之寶,在石室之間,生雪床之上。如初生芙蓉,紅芭未拆。細者環拱,大者處中,有辰居之象,有君臣之位。光明外澈,採之者,尋石脈而求,此造化之所鑄也。

白話文:

丹砂

只有光明砂才能入藥,其他的都不用。

宗奭說:丹砂,現在人稱之為硃砂。辰州的丹砂多產於蠻峒、錦州地區、狤獠峒、老鴉井。這些井深廣數十丈,人們先在井中堆積柴火焚燒。青石壁因高溫迸裂的地方,就會出現小小的石龕。龕中自然會有一塊白石床,這石頭像玉一樣。白石床上就生長著丹砂,小的像箭頭,大的像芙蓉花,光亮可鑑,研磨後鮮紅,與白石床一起,大的重達七、八兩到十兩。晃州所產的丹砂形狀像箭頭,還帶著石頭,是從土中採得的,跟辰州的丹砂比起來,品質差很多。

承說:金州、商州也產一種丹砂,顏色微黃,帶有泥土氣味。陝西、河東、河北、汴東、汴西都將其入藥,長安、蜀州則研磨後代替銀硃製作漆器。又信州近年來產出一種丹砂,極大的也有,光芒照耀牆壁,略微類似宜州所產的丹砂。但它帶有砒霜的氣味,破碎後多呈現砒霜的顏色。如果入藥使用,遇火則可能致人於死。現在浙江的市面上常常販賣這種丹砂,不可不仔細辨別。

李時珍說:丹砂以辰州、錦州所產的為最佳。麻陽就是古代的錦州。好的丹砂是箭鏃砂,結晶不實的是肺砂,細小的為末砂。顏色紫紅而不染紙的是舊坑砂,為上品;顏色鮮紅能染紙的是新坑砂,次之。蘇頌、陳承所說的階州、金州、商州丹砂,實際上是陶弘景所說的武都雄黃,並不是丹砂。范成大的《桂海志》說:本草書中認為辰砂為上品,宜州丹砂次之。

然而宜州丹砂的產地,與湖北大牙山相連。北邊是辰砂,南邊是宜砂,地脈相同,沒有太大的區別,老的宜砂也產於白石床上。蘇頌卻說:宜砂產於土石之間,不是生長在石床上的,這是因為他不了解這個情況。還有一種顏色紅潤質地柔軟的丹砂,叫做土坑砂,是產於土石之間的,耐火性不強。邕州也有丹砂,大的有幾十、上百兩,成塊狀,顏色暗淡,少有光澤,不能入藥,只用來燒煉水銀。

蘇頌說:融州也有丹砂,現在融州沒有丹砂,這是邕州的訛誤。臞仙的《庚辛玉冊》說:丹砂以五溪山峒中所產的為上品,因為它獲得了正南方的地氣。麻陽諸山與五溪相連的,次之。雲南、波斯、西胡的丹砂,也都光潔可用。柳州有一種丹砂,完全像辰砂,只是塊狀圓形像皂角一樣,不能入藥。商州、黔州的土丹砂,宣州、信州的丹砂,都含有毒氣以及金、銀、銅、鉛的雜質,不能服用。

張果的《丹砂要訣》說:丹砂是萬物的靈主,位於南方。有的以赤龍為其命名,有的以朱鳥為其命名。上品產於辰州、錦州的石穴中,中品產於交州、桂州,下品產於衡州、邵州。名稱有多種,品質好壞不同,真偽也不一樣。辰州、錦州的上品丹砂,生長在白石床上,十二枚為一座,顏色像未開的蓮花,光亮耀眼。也有九枚為一座的。七枚、五枚的次之。每一座中都有大的丹砂為主,周圍小的丹砂為臣,保護著它,四周還有許多雜砂一、二斗圍繞著。其中像芙蓉花頭一樣成顆粒狀的,也屬於上品。還有像馬牙一樣光亮的,也是上品;白色光澤像雲母一樣的,為中品。還有一種紫靈砂,圓長像竹筍一樣,顏色紅紫,為上品;石片狀,稜角分明,帶有青光的,為下品。交州、桂州所產的,只要是產於石床上的或開採石頭時得到的,形狀像芙蓉花頭一樣光亮的,也屬於上品;顆粒狀而且透明的,為中品;片狀而不透明的,為下品。衡州、邵州所產的,雖然是紫色的丹砂,但產於砂石中的,也是下品。

有溪砂,產於溪州砂石之中;土砂,產於土穴之中,土石混雜,所以不屬上品,不可服用。唐朝李德裕的《黃冶論》說:光明砂是天地自然之寶,存在於石室之間,生長在雪白的石床上。像初生的芙蓉,紅色的花苞還沒有展開。小的圍繞著大的,大的在中央,有辰星居中的樣子,有君臣的位次。光明外照,採集它的人,要尋找石脈來尋找,這是自然造化所創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