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綱目》~ 草部第十六卷 (35)
草部第十六卷 (35)
1. 蕕
(《拾遺》)
【校正】併入有名未用《別錄》馬唐。
白話文:
【校正】將《別錄》中有名未使用的《馬唐》併入。
【釋名】馬唐(《別錄》)、馬飯(《別錄》)、羊麻(《別錄》)、羊粟(《別錄》)、蔓於(《爾雅》)、軒於。
藏器曰:馬食之如糖如飯,故名馬唐、馬飯。
白話文:
【釋名】:
- 馬唐:《別錄》
- 馬飯:《別錄》
- 羊麻:《別錄》
- 羊粟:《別錄》
- 蔓於:《爾雅》
- 軒於
藏器說:這種草馬吃了就像吃糖和飯,所以叫它「馬唐」、「馬飯」。
時珍曰:羊亦食之,故曰羊麻、羊粟。其氣㾞臭,故謂之蕕。蕕者,㾞也,朽木臭也。此草莖頗似蕙而臭。故《左傳》云:一薰一蕕,十年尚猶有臭,是也。孫升《談圃》以為香薷者,誤矣。即《別錄》馬唐也,今併為一。
【集解】《別錄》曰:馬唐生下濕地,莖有節生根,五月採。
白話文:
李時珍說:綿羊也能吃這種草,所以又稱它為羊麻、羊粟。它散發出一種令人不愉快的臭味,因此被稱為蕕。蕕有臭味,像腐爛的木頭一樣。這種草的莖有點像蘭花,但聞起來很臭。因此,《左傳》中說:一種是香氣,一種是臭味,即使過了十年,那種臭味仍然存在,就是說這個。孫升在《談圃》中認為香薷是誤會,就是《別錄》中的馬唐,現在歸為一種。
集解:《別錄》說:馬唐生長在潮濕的地方,莖上有節會生根,五月時採收。
藏器曰:生南方廢稻田中,節節有根,著土如結縷草,堪飼馬。又曰:蕕生水田中,狀如結縷草而葉長,馬食之。
【氣味】甘,寒,無毒。藏器曰:大寒。
白話文:
藏器說:蕕生長在南方的廢棄稻田中,莖節上都有根,紮根土壤就像糾結在一起的縷草一樣,可以作為馬飼料。又說:蕕生長在水田中,形狀像縷草,但葉子較長,馬會吃它。
【氣味】甘,寒,無毒。
【藏器】說:大寒。
【主治】馬唐:調中,明耳目(《別錄》)。煎取汁,明目潤肺。又曰:蕕:消水氣濕痹,腳氣頑痹虛腫,小腹急,小便赤澀,併合赤小豆煮食,勿與鹽。絞汁服,止消渴,搗葉,敷毒腫(藏器)。
白話文:
【主治功效】
- 馬唐:調和中氣、明目益聰。(《別錄》)煎取汁液,可明目潤肺,使眼睛明亮、肺臟滋潤。 *蕕:消水氣濕痹,治療腳氣頑固痹症、虛腫,小腹急痛,小便赤澀,可與赤小豆一起煮食,不要加鹽。絞汁服用,可止消渴,搗碎葉子,敷在毒瘡腫脹處。(藏器)
2. 萹蓄
(音楄畜。《本經》下品)
【釋名】扁竹(弘景)、扁辨(《吳普》)、扁蔓(《吳普》)、粉節草(《綱目》)、道生草。
時珍曰:許慎《說文》作扁築,與竹同音。節間有粉,多生道旁,故方士呼為粉節草、道生草。
【集解】《別錄》曰:萹蓄,生東萊山谷,五月採,陰乾。
弘景曰:處處有之,布地而生,花節間白,葉細綠,人呼為扁竹。
白話文:
釋名 扁竹(弘景)、扁辨(《吳普》)、扁蔓(《吳普》)、粉節草(《綱目》)、道生草。
時珍曰:許慎《說文》寫作「扁築」,與「竹」同音。節間有白色粉末,多長在路旁,所以道士稱為粉節草、道生草。
集解 《別錄》記載:萹蓄,生長在東萊山谷,五月採收,在陰涼處晾乾。
弘景曰:處處都有,鋪在地上生長,節間花朵白色,葉子細細的綠色,人們稱之為扁竹。
頌曰:春中布地生道旁,苗似瞿麥,葉細綠如竹,赤莖如釵股,節間花出甚細,微青黃色,根如蒿根。四、五月採苗,陰乾。《蜀圖經》云:二月、八月採苗日乾。郭璞注《爾雅》云:似小藜赤莖節,好生道旁,可食又殺蟲,是也。或云:《爾雅》王芻即此也。
白話文:
贊曰:春天時節,遍地生長在路邊,苗(嫩芽)很像瞿麥,葉子纖細碧綠如竹,莖稈赤紅如釵股,節間開出極小的花朵,微青帶黃色,根狀似蒿根。四月到五月採摘嫩苗,在陰涼處晾乾。根據《蜀圖經》記載:二月和八月採摘嫩苗,在太陽下曬乾。郭璞在《爾雅》中註解說:王芻很像小藜,赤莖有節,喜歡生長在路邊,既可食用,又能殺蟲。有人說:《爾雅》中的王芻就是王芻。
時珍曰:其葉似落帚葉而不尖,弱莖引蔓,促節。三月開細紅花,如蓼藍花,結細子,爐火家燒灰煉霜用。一種水扁築,名𦺇(音督),出《說文》。
【氣味】苦,平,無毒。權曰:甘、澀。
白話文:
李時珍說:它的葉子像落帚葉,但是尖端不尖,莖很脆弱,生出蔓條,節長得很密。三月開細小的紅色花朵,像蓼藍花,結出的種子很細小,可以用爐火燒成灰燼,再煉成霜來使用。還有一種水扁竹,別名叫𦺇,這個名字出自於《說文解字》。
【氣味】性味苦寒,藥性平和,無毒。權德輿說:甘、澀。
【主治】浸淫疥瘙疽痔,殺三蟲(《本經》)。療女子陰蝕(《別錄》)。煮汁飲小兒,療蛔蟲有驗(甄權)。治霍亂黃疸,利小便,小兒鬾病(時珍)。
白話文:
【主治】浸淫疥瘙疽痔,殺三蟲(《本經》)。治療女性陰部糜爛(《別錄》)。煮汁給兒童飲用,治療蛔蟲有效(甄權)。治療霍亂黃疸、促進排尿、兒童鬾病(時珍)。
【附方】舊七,新二。
熱淋澀痛:扁竹煎湯頻飲。(《生生編》)
熱黃疸疾:扁竹搗汁,頓服一升。多年者,日再服之。(《藥性論》)
霍亂吐利:扁竹入豉汁中,下五味,煮羹食。(《食醫心鏡》)
白話文:
【附方】舊方有七,新方有二。
尿道灼熱疼痛:將扁竹煎成湯汁,頻頻飲用。(出自《生生編》)
熱性黃疸病:將扁竹搗成汁液,一次服一升。患病多年者,可每天服用兩次。(出自《藥性論》)
霍亂嘔吐、腹瀉:將扁竹加入醬汁中,再加入五味,煮成羹食用。(出自《食醫心鏡》)
丹石沖眼,服丹石人毒發,沖眼腫痛:扁竹根一握,洗,搗汁服之。(《食療本草》)
蛔咬心痛:《食療》:治小兒蛔咬心痛,面青,口中沫出臨死者:取扁竹十斤(銼)。
白話文:
丹石使眼睛發炎疼痛,服用丹石的人中毒發作,眼睛腫痛:扁竹根一握,洗淨後搗汁服用。(《食療本草》)
古代文字:
蛔咬心痛:《食療》:治小兒蛔咬心痛,面青,口中沫出臨死者:取扁竹十斤(銼)。
蛔蟲咬噬心臟導致的心痛:
《食療》一書記載了治療兒童蛔蟲咬噬心臟導致的心痛的方子。症狀為面色蒼白,口中吐出泡沫,臨近死亡。
做法:
取扁竹十斤,將其研磨成碎末。
以水一石,煎至一斗,去滓煎如餳。隔宿勿食,空心服一升,蟲即下也。仍常煮汁作飯食。《海上歌》云:心頭急痛不能當,我有仙人海上方。萹蓄醋煎通口咽,管教時刻便安康。蟲食下部,蟲狀如蝸牛,食下部作癢:取扁竹一把。水二升,煮熟。五歲兒,空腹服三、五合。(《楊氏產乳》)
白話文:
用一石水煮成一斗水,除去浮渣,繼續煮成糊狀。煮好後不要隔夜食用,空腹時服用一升,肚子裡的蟲子就會被排出。經常煮汁來做飯吃。《海上歌》中說:心裡急痛難以忍受,我有仙人海上偏方。蒲公英醋煎服,可以通暢口咽,保證片刻就能安康。蟲子吃下腹部,蟲子形狀像蝸牛,吃下腹部會發癢:取扁竹一根。水二升,煮熟。五歲以下兒童,空腹服用三到五小碗水。(《楊氏產乳》)
痔發腫痛:扁竹搗汁,服一升。一、二服未瘥,再服。亦取汁和麵作餔飥煮食,日三次。(《藥性論》)
惡瘡痂癢作痛:扁竹搗封,痂落即瘥。(《肘後方》)
白話文:
**痔發腫痛:**扁竹搗汁,服一升。如果一、二次服後未痊癒,再服用。也可以取汁和麵做成餔飥(小麵團),煮熟後食用,一天三次。(《藥性論》)
**惡瘡痂癢作痛:**扁竹搗碎敷上,痂落了就會痊癒。(《肘後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