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時珍

《本草綱目》~ 草部第十六卷 (32)

回本書目錄

草部第十六卷 (32)

1. 葒草

(《別錄》中品)

【校正】併入有名未用《別錄》天蓼。

【釋名】鴻䕵(音纈)、蘢古(一作鼓)、游龍(《詩經》)、石龍(《別錄》)、天蓼(《別錄》)、大蓼。

白話文:

【校正】將未收錄在《別錄》中的天蓼,併入有記載的同類藥物中。

【釋名】鴻䕵(音纈)、蘢古(又稱蘢鼓)、遊龍(見《詩經》)、石龍(見《別錄》)、天蓼(見《別錄》)、大蓼。

時珍曰:此蓼甚大而花亦繁紅,故曰葒,曰鴻。鴻亦大也。《別錄》有名未用,草部中有天蓼,云一名石龍,生水中。陳藏器解云:天蓼即水葒,一名游龍,一名大蓼。據此,則二條乃一指其實,一指莖葉而言也。今併為一。

白話文:

李時珍說這類蓼草十分巨大,而且花朵密集,顏色十分紅,因此稱它為蓼、鴻,而鴻字也有很大的意思。《別錄》中記載有天蓼,但沒有用到,草類部分中有天蓼的記載,說它有一個名字叫石龍,生長在水中。陳藏器解釋道:天蓼就是水蓼,也叫遊龍、大蓼。根據這些記載,兩條蓼其實是指同一樣東西,一條是指它的根莖,一條是指它的莖葉。現在把它們合為一條。

【集解】《別錄》曰:葒生水旁,如馬蓼而大,五月採實。

弘景曰:今生下濕地甚多,極似馬蓼而甚長大。《詩》稱隰有游龍,郭璞云:即蘢古也。

白話文:

【集解】《別錄》說:蘢長在水邊,像馬蓼一樣但較大,五月採收果實。

弘景說:現在在低濕地帶生長很多蘢,非常像馬蓼但更大。詩經中記載:「濕地有水龍」,郭璞注釋說:就是蘢。

頌曰:葒即水葒也,似蓼而葉大,赤白色,高丈餘。《爾雅》云:葒,蘢古。其大者蘬(音詭)。陸璣云:游龍,一名馬蓼。然馬蓼自是一種也。

白話文:

頌曰:葒是水葒,類似蓼草但葉片較大,呈赤白色,生長高度可達一丈以上。《爾雅》中說:葒,即蘢古。其中較大的葉子稱為蘬(音同詭)。陸璣說:遊龍,也叫馬蓼。然而,馬蓼是一種獨立的品種。

時珍曰:其莖粗如拇指,有毛。其葉大如商陸。花色淺紅,成穗。秋深子成,扁如酸棗仁而小,其色赤黑而肉白,不甚辛,炊炒可食。

白話文:

時珍說:它的莖粗如拇指,有茸毛。它的葉子大如商陸。花朵是淺紅色的,成穗狀。入秋時果實成熟,扁圓像酸棗仁一樣,但個頭較小,果子呈赤黑色,果肉是白色的,吃起來不是很辛辣,煮或炒都可以吃。

【氣味】咸,微寒,無毒。

【主治】消渴,去熱明目益氣(《別錄》)。

【附方】舊一,新一。

白話文:

氣味:鹹味,微寒,無毒。

主治:消除口渴,清熱明目,促進元氣(根據《別錄》記載)。

附方:舊方一份,新方一份。

瘰癧:水葒子不以多少,一半微炒,一半生用,同研末。食後好酒調服二錢,日三服。已破者,亦治。久則效,效則止。(寇宗奭《本草衍義》)

白話文:

治療瘰癧:水葒子不拘多少,一半稍微炒一下,一半生用,研成末。在吃飯後,以好酒調服二錢,一天服用三次。已潰爛的,也可以用來治療。治療時間長就見效,見效後就可以停止服用。

癖痞腹脹及堅硬如杯碗者:用水葒花子一升,另研獨顆蒜三十個(去皮),新狗腦一個,皮硝四兩。石臼搗爛,攤在患處上,用油紙以長帛束之。酉時貼之,次日辰時取之。未效,再貼二、三次。倘有膿潰,勿怪。仍看虛實,日逐間服錢氏白餅子紫霜丸塌氣丸消積丸,利之磨之。

白話文:

腹脹,並且堅硬如杯碗:用水葒花子一升,再研磨獨顆蒜三十個(去皮),新狗腦一個,皮硝四兩。用石臼搗爛,攤在患處上,用油紙以長帛束之。下午六點貼之,次日上午七點取之。若未見效,再貼二、三次。倘若有膿潰,勿怪。仍看虛實,每天服用錢氏白餅子、紫霜丸、塌氣丸、消積丸,以瀉利和促進消化。

服至半月,甚者一月,無不瘥矣。以喘滿者,為實;不喘者,為虛。(《藺氏經驗方》)

【主治】散血,消積,止痛(時珍)。

【附方】新三。

胃脘血氣作痛:水葒花一大撮。水二鍾,煎一鍾服。百戶毛菊莊屢驗方也。(董炳避《水集驗方》)

白話文:

服用至半個月,嚴重者一個月,無一不痊癒。如果喘滿,是實證;不喘,是虛證。(《藺氏經驗方》)

【主治】散血,消食,止痛(李時珍)。

【附方】新三。

胃脘部血氣作痛:水葒花一大把。水二碗,煎成一碗服。這是百戶毛菊莊多次驗證過的方子。(董炳避《水集驗方》)

心氣㽲痛:水葒花為末。熱酒服二錢。又法:男,用酒水各半煎服;女,用醋水各半煎服。一婦年三十病此,一服立效。(《摘玄方》)

白話文:

心絞痛:將水葒花研磨成粉末。用熱酒服下二錢。又有一個方法:如果是男性,用酒水各一半煎服;如果是女性,用醋水各一半煎服。有一個三十歲的婦女患了這種病,服用一次後立即見效。(摘錄自《摘玄方》)

腹中痞積:水葒花或子一碗。以水三碗,用桑柴文武火煎成膏,量痞大小攤貼,仍以酒調膏服。忌腥葷油膩之物。(劉松石《保壽堂方》)

白話文:

腹中痞積(症狀):用一碗水葒花或水葒子,加入三碗水,用桑柴文火和武火煎煮,煎成藥膏。根據痞積(症狀)的大小,將藥膏攤開貼敷在患處。服用時,仍用酒調和藥膏。忌食腥味、葷菜、油膩的食物。(出自劉松石的《保壽堂方》)

2. 天蓼

(《別錄》)

時珍曰:此指莖葉也。

【氣味】辛,有毒。

【主治】惡瘡,去痹氣(《別錄》)。根莖:除惡瘡腫,水氣腳氣,煮濃汁漬之(蘇頌)。

【附方】新一。生肌肉,水葒花根,煎湯淋洗,仍以其葉曬乾研末,撒瘡上,每日一次。(《談野翁試驗方》)

白話文:

別錄:

李時珍說:這指的是莖和葉。

**性質和味道:**辛辣,有毒。

**主治:**惡瘡,消除痹氣(根據《別錄》)。根莖:去除惡瘡腫脹,水氣腫腳,煮成濃汁浸泡(蘇頌)。

附方:

第 1 個方子:生肌肉。水葒花的根,煎成湯後淋洗,再將它的葉子曬乾研成末,每天一次撒在瘡口上。(根據《談野翁試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