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時珍

《本草綱目》~ 草部第十六卷 (15)

回本書目錄

草部第十六卷 (15)

1. 決明

(《本經》上品)

【釋名】時珍曰:此馬蹄決明也,以明目之功而名。又有草決明、石決明,皆同功者。草決明即青葙子,陶氏所謂萋蒿是也。

【集解】《別錄》曰:決明子生龍門川澤,十月十日採,陰乾百日。

弘景曰:龍門在長安北。今處處有之。葉如茳芒。子形似馬蹄,呼為馬蹄決明,用之當搗碎。又別有草決明,是萋蒿子,在下品中。頌曰:今處處人家園圃所蒔。夏初生苗,高三四尺許。根帶紫色。葉似苜蓿而大。七月開黃花,結角。其子如青綠豆而銳,十月採之。按《爾雅》:薢茩,決光。

郭璞釋云:藥草決明也。葉黃銳,赤華,實如山茱萸。或曰䔖也。關西謂之薢茩(音皆苟)。其說與此種頗不類。又有一種馬蹄決明,葉如江豆,子形似馬蹄。

宗奭曰:決明,苗高四五尺,春亦為蔬。秋深結角,其子生角中如羊腎。今湖南北人家所種甚多,或在村野成段。蜀本《圖經》言葉似苜蓿而闊大者,甚為允當。

時珍曰:決明有二種:一種馬蹄決明,莖高三、四尺,葉大於苜蓿,而本小末奓,晝開夜合,兩兩相貼。秋開淡黃花五出,結角如初生細豇豆,長五、六寸。角中子數十粒,參差相連,狀如馬蹄,青綠色,入眼目藥最良。一種茳芒決明,《救荒本草》所謂山扁豆是也。苗莖似馬蹄決明,但葉之本小末尖,正似槐葉,夜亦不合。

秋開深黃花五出,結角大如小指,長二寸許。角中子成數列,狀如黃葵子而扁,其色褐,味甘滑。二種苗葉皆可作酒麴,俗呼為獨佔缸。但茳芒嫩苗及花與角子,皆可瀹茹及點茶食,而馬蹄決明苗角皆韌苦,不可食也。蘇頌言薢茩即決明,殊不類,恐別一物也。

【氣味】咸,平,無毒。《別錄》曰:苦、甘,微寒。

之才曰:蓍實為之使,惡大麻子。

【主治】青盲,目淫膚,赤白膜,眼赤痛淚出。久服益精光,輕身(《本經》)。療唇口青(《別錄》)。助肝氣,益精。以水調末塗,消腫毒。熁太陽穴,治頭痛。又貼腦心,止鼻洪。作枕,治頭風明目,勝於黑豆(《日華》)。治肝熱風眼赤淚。每旦取一匙挼淨,空心吞之,百日後夜見物光(甄權)。

益腎,解蛇毒(震亨)。葉作菜食,利五臟明目,甚良(甄權)。

【發明】時珍曰:《相感志》言:圃中種決明,蛇不敢入。丹溪朱氏言:決明解蛇毒,本於此也。王旻《山居錄》言:春月種決明,葉生採食,其花陰乾亦可食。切忌泡茶,多食無不患風。按:馬蹄決明苗角皆韌而苦,不宜於食。縱食之,有利五臟明目之功,何遂至於患風耶?又劉績《霏雪錄》言:人家不可種決明,生子多跛。此迂儒誤聽之說也,不可信。

【附方】舊一,新七。

積年失明:決明子二升為末,每食後粥飲服方寸匕。(《外臺秘要》)

青盲雀目:決明一升,地膚子五兩,為末,米飲丸梧子大,每米飲下二三十丸。(《普濟方》)

補肝明目:決明子一升,蔓荊子二升,以酒五升煮,曝乾為末。每飲服二錢,溫水下,日二服。(《聖惠方》)

目赤腫痛:決明子炒研,茶調敷兩太陽穴,干則易之,一夜即愈。(《醫方摘玄》)

頭風熱痛:方同上。

鼻衄不止:方見主治。

癬瘡延蔓:決明子一兩為末,入水銀、輕粉少許,研不見星,擦破上藥,立瘥。此東坡家藏方也。(《奇效良方》)發背初起:草決明(生用)一升(搗),生甘草一兩,水三升,煮一升,分二服。大抵血滯則生瘡,肝主藏血,決明和肝氣,不損元氣也。(許學士《本事方》)

【附錄】茳芒(《拾遺》),藏器曰:陶云:決明葉如茳芒。按:茳芒生道旁,葉小於決明,性平無毒,火炙作飲極香,除痰止渴,令人不睡,調中,隋稠禪師採作五色飲以進煬帝者,是也。又有茳芏,字從土,音吐,一名江蘺子,乃草似莞,生海邊,可為席者,與決明葉不相類。時珍曰:茳芒亦決明之一種,故俗猶稱獨佔缸。說見前集解下。

合明草(《拾遺》)

藏器曰:味甘,寒,無毒。主暴熱淋,小便赤澀,小兒瘈病,明目下水,止血痢,搗絞汁服。生下濕地,葉如四出花,向夜葉即合。

白話文:

[決明]

釋名

李時珍說:這種植物是馬蹄決明,因為它有明目的功效而得名。另外還有草決明、石決明,都有相同的功效。草決明就是青葙子,陶弘景說的萋蒿指的就是它。

形態描述

《別錄》記載:決明子生長在龍門的河邊沼澤地,在十月十日採摘,陰乾一百天。

陶弘景說:龍門在長安的北方。現在各地都有生長。葉子像茳芒草,果實形狀像馬蹄,所以叫做馬蹄決明,使用時要搗碎。另外還有草決明,就是萋蒿的種子,屬於下品藥材。蘇頌說:現在各地人家園圃都有種植。夏天初生苗,大約長到三四尺高。根部帶紫色。葉子像苜蓿但比較大。七月開黃色花,結出豆莢。豆莢裡的種子像青綠色的豆子,但比較尖,十月採摘。根據《爾雅》記載:薢茩,就是決光。

郭璞解釋說:這是一種藥草決明。葉子黃色且尖,開紅色花,果實像山茱萸。也有人說它就是䔖草。關西地區稱它為薢茩。這種說法與實際的決明不太像。還有一種馬蹄決明,葉子像江豆,果實形狀像馬蹄。

陳承說:決明苗高四五尺,春天也可以當蔬菜食用。秋天結出豆莢,豆莢裡的種子像羊腎。現在湖南湖北一帶,很多人家都種植,有的在村野形成一片。蜀地的《圖經》說它的葉子像苜蓿但比較寬大,這個說法很準確。

李時珍說:決明有兩種:一種是馬蹄決明,莖高三四尺,葉子比苜蓿大,根部小末端開散,白天張開晚上合攏,兩兩相對。秋天開淡黃色五瓣花,結出的豆莢像剛長出來的細豇豆,長五六寸。豆莢裡有幾十粒種子,參差相連,形狀像馬蹄,青綠色,是治療眼疾的最佳藥材。另一種是茳芒決明,《救荒本草》所說的山扁豆就是它。它的莖和馬蹄決明相似,但葉子根部小末端尖,很像槐樹葉,晚上也不會合攏。秋天開深黃色五瓣花,結出的豆莢像小指頭一樣大,長約兩寸。豆莢裡的種子排列成數行,形狀像黃葵子但比較扁,顏色是褐色,味道甘甜滑膩。這兩種植物的嫩苗葉子都可以用來做酒麴,俗稱獨佔缸。但茳芒決明的嫩苗和花、豆莢都可以煮著吃或用來泡茶喝,而馬蹄決明的嫩苗和豆莢又韌又苦,不能吃。蘇頌說的薢茩就是決明,不太像,恐怕是另一種東西。

決明子

氣味

味道鹹,性平,沒有毒。《別錄》記載:味道苦、甘,性微寒。

徐之才說:蓍實可以作為它的輔助藥材,忌與大麻子同用。

主治

能治療青盲、眼睛生翳膜、紅腫白翳、眼睛紅腫疼痛流淚。長期服用可以使精氣充沛,身體輕健(《本經》)。可以治療嘴唇青紫(《別錄》)。有助於肝氣、益精。用水調成末塗在患處,可以消除腫毒。用來熏烤太陽穴,可以治療頭痛。貼在後腦勺,可以止住鼻血。做成枕頭,可以治療頭風、明目,效果比黑豆好(《日華》)。治療肝熱引起的眼睛紅腫流淚。每天早晨取一匙,搓乾淨後空腹吞服,一百天後夜間也能看到東西發光(甄權)。

能補腎,解蛇毒(朱震亨)。葉子當菜吃,可以使五臟功能順暢,明目,效果很好(甄權)。

藥理分析

李時珍說:《相感志》說:園子裡種了決明,蛇就不敢進來。朱丹溪說:決明能解蛇毒,就是這個原因。王旻《山居錄》記載:春天種植決明,長出的葉子可以採摘食用,它的花陰乾後也可以吃。但千萬不要用來泡茶,吃多了會得風病。但馬蹄決明的嫩苗和豆莢又韌又苦,不適合食用。就算吃了,也應該有通利五臟、明目的功效,怎麼會導致得風病呢?還有劉績《霏雪錄》說:人家不可以種植決明,會生出許多跛子。這是迂腐的讀書人聽信的謠言,不可信。

附方

舊有1個,新有7個。

治療多年失明:將決明子二升磨成粉末,每次飯後用粥水送服一小匙。(《外臺秘要》)

治療青盲、雀目:決明一升,地膚子五兩,磨成粉末,用米湯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用米湯送服二三十丸。(《普濟方》)

補肝明目:決明子一升,蔓荊子二升,用酒五升煮,曬乾後磨成粉末。每次飲酒服用二錢,用溫水送服,一天兩次。(《聖惠方》)

治療眼睛紅腫疼痛:將決明子炒熟後磨成粉末,用茶水調和後敷在兩側太陽穴,乾了就換新的,一夜就能見效。(《醫方摘玄》)

治療頭風、發熱引起的頭痛:方法同上。

治療鼻血不止:方法見「主治」部分。

治療癬瘡蔓延:將決明子一兩磨成粉末,加入少許水銀和輕粉,研磨到看不到顆粒,將患處擦破後塗上藥,很快就能痊癒。這是蘇東坡家傳的秘方。(《奇效良方》)

治療背部初起的疔瘡:將草決明(生用)一升(搗爛),生甘草一兩,用水三升煮成一升,分兩次服用。一般來說,血滯就會生瘡,而肝臟主管藏血,決明能調和肝氣,不會損害元氣。(許學士《本事方》)

附錄

茳芒(《拾遺》),陳藏器說:陶弘景說決明的葉子像茳芒草。據記載:茳芒草生長在路旁,葉子比決明小,性平沒有毒,用火烤過後可以當飲料,很香,可以化痰止渴,讓人睡不著覺,調理腸胃。隋朝稠禪師採摘茳芒草製作成五色飲獻給煬帝,就是這種草。還有一種叫茳芏的植物,字從土,讀作吐,又名江蘺子,是草本植物,像莞草,生長在海邊,可以用來編席子,和決明的葉子不一樣。李時珍說:茳芒也是決明的一種,所以俗稱獨佔缸。詳細說明見前文的「形態描述」。

合明草(《拾遺》)

陳藏器說:味道甘甜,性寒,沒有毒。主治急性熱淋、小便赤澀、小兒抽搐、明目利水、止血痢,搗爛取汁服用。生長在潮濕的地方,葉子像四瓣花,晚上會合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