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綱目》~ 草部第十六卷 (13)
草部第十六卷 (13)
1. 迎春花
(《綱目》)
【集解】時珍曰:處處人家栽插之,叢生,高者二三尺,方莖厚葉。
白話文:
【集解】李時珍說:各地人家都種植它,生長茂盛,高的有二三尺,莖呈方形,葉子肥厚。
葉如初生小椒葉而無齒,面青背淡。對節生小枝,一枝三葉。正月初開小花,狀如瑞香,花黃色,不結實。
白話文:
葉子像剛長出來的小辣椒葉,沒有鋸齒,葉子的正面青綠色,背面淺綠色。枝節相對生長小枝條,每根小枝條上有三片葉子。在正月初開出小花,花朵的形狀像瑞香花,花是黃色的,不結果實。
葉
【氣味】苦、澀,平,無毒。
【主治】腫毒惡瘡,陰乾研末,酒服二三錢,出汗便瘥(《衛生易簡方》)。
白話文:
【氣味】苦澀,性平,無毒。
【主治】治療腫毒惡瘡,將陰乾後的藥材研成細末,用酒送服二三錢,出汗後即痊癒(根據《衛生易簡方》記載)。
2. 款冬花
(《本經》中品)
白話文:
《本經》中品
人參 性溫,味甘、微苦。主補五臟,安精神,定魂魄,止驚悸,除邪鬼,明目開心,益智補氣,補肺益胃,久服輕身延年。
熟地黃 性溫,味甘。主補血生血,潤腸通便,除熱消渴,益顏色。
當歸 性溫,味甘、辛。主驅血中風氣,補血養血,活血通經,調經止痛,安胎,殺痛,補心補肝,潤腸通便,平肝降壓,益氣提神。
川芎 性溫,味辛。主治血中風氣異常,散血通經,止血止痛,行氣活血,祛風痹,清心醒腦。
白芍 性涼,味酸。主治血中風氣異常,斂陰補血,止血斂汗,平肝止痛,養血調經,柔肝明目。
茯苓 性平,味甘。主治水腫腹脹,利水滲濕,健脾胃,補虛益氣。
白術 性溫,味苦。主治脾胃虛弱,健脾益氣,燥濕止瀉,祛痰理氣。
山藥 性平,味甘。主治脾胃虛弱,益氣養陰,健脾止瀉,滋腎固精。
蓮子 性平,味甘。主治心脾虛弱,養心安神,益氣補腎,健脾止瀉。
薏苡仁 性平,味甘。主治脾胃虛弱,健脾滲溼,利水消腫,止瀉,祛風除濕。
【釋名】款凍(郭璞)、顆凍(《爾雅》)、氐冬(《別錄》)、鑽凍(《衍義》)、菟奚(《爾雅》)、橐吾(《本經》)、虎鬚(《本經》)。
白話文:
【釋名】款凍(郭璞認為是款冬的別名)、顆凍(《爾雅》認為是顆凍的別名)、氐冬(《別錄》認為是氐冬的別名)、鑽凍(《衍義》認為是鑽凍的別名)、菟奚(《爾雅》認為是菟奚的別名)、橐吾(《本經》認為是橐吾的別名)、虎鬚(《本經》認為是虎鬚的別名)。
時珍曰:按《述徵記》云:洛水至歲末凝厲時,款冬生於草冰之中,則顆凍之,名以此而得。後人訛為款冬,乃款凍爾。款者至也,至冬而花也。
白話文:
李時珍說:根據《述徵記》記載,洛水到年終寒冷的時候,款冬生長在草冰之中,所以凍住了它的種子,因此得名。後人誤寫作「款冬」,其實應該是「款凍」。「款」是「到」的意思,款冬就是「到了冬天開花」的意思。
宗奭曰:百草中,惟此不顧冰雪,最先春也,故世謂之鑽凍。雖在冰雪之下,至時亦生芽,春時人採以代蔬。入藥須微見花者良。如已芬芳,則都無氣力。今人多使如箸頭者,恐未有花也。
【集解】《別錄》曰:款冬生常山山谷及上黨水旁,十一月採花,陰乾。
白話文:
宋宗奭說:在所有的草藥中,只有蒲公英不在乎冰雪,最先在春天生長,所以世上稱它為「鑽凍」。即使身處冰雪覆蓋之下,到了時間也會發芽,到了春天人們會採摘它來當蔬菜吃。入藥的時候一定要選用稍微能看到花的,這樣的品質較好。如果已經散發香味的,那就完全沒有藥效了。現在人們大多選用像筷子頭大小的蒲公英,恐怕這都還沒開花吧。
【集解】《別錄》記載:款冬花生長在常山山谷和上黨的水邊,於十一月採收花朵,在陰涼處曬乾。
弘景曰:第一齣河北,其形如宿蒪未舒者佳,其腹裡有絲。次出高麗百濟,其花乃似大菊花。次亦出蜀北部宕昌,而並不如。其冬月在冰下生,十二月、正月旦取之。
恭曰:今出雍州南山溪水,及華州山谷澗間。葉似葵而大,叢生,花出根下。
白話文:
弘景說:第一等出自河北,其形狀像沒舒展的蒪草葉,那個最好,它的裡面有絲。第二等出自高麗、百濟,它的花很像大菊花。再其次也出自蜀地北部宕昌,但沒有前兩者好。它是在冬天在冰下生出的,要在十二月、正月初一採摘。
恭曰:現在出產於雍州(即今陝西中部)的南山溪水畔,以及華州(今陝西華陰)的山谷澗隙之間。它的葉子像葵葉,但更大,叢生。花從根部伸出。
頌曰:今關中亦有之。根紫色,葉似萆薢,十二月開黃花,青紫萼,去土一二寸,初出如菊花萼,通直而肥實無子。則陶氏所謂出高麗百濟者,近此類也。又有紅花者,葉如荷而鬥直,大者容一升,小者容數合,俗呼為蜂鬥葉,又名水斗葉。則蘇氏所謂大如葵而叢生者,是也。
白話文:
解說:詩歌說:現在關中地區也有這種植物。它的根是紫色的,葉子像萆薢,每年的十二月會開出黃色的花朵,花萼是青紫色的,根莖離地表一兩寸,剛冒出來的時候像菊花的萼片,通直而肥厚,沒有籽。那麼陶弘景所說的高麗百濟出產的藥材,應該接近這一類。還有一種紅花品種,葉子像荷葉但是很直,大的能容納一升的水,小的能容納幾合的水。民間稱呼這種植物為「蜂鬥葉」,又叫「水斗葉」。那麼蘇頌所說的像葵菜那麼大而且叢生生長的,就是這種植物了。
敷咸《款冬賦》序云:予曾逐禽,登於北山,於時仲冬之月,冰凌盈谷,積雪被崖,顧見款冬煒然,始敷華豔,是也。
白話文:
敷鹹在《款冬賦》的序言中說:我曾經追逐禽鳥,登上北山,那時正是仲冬時節,冰凌填滿山谷,積雪覆蓋山崖,我回頭看見款冬花依然鮮豔奪目,開始盛開,這就是款冬花。
【修治】斅曰:凡採得,須去向里裹花蕊殼,並向裡實如慄零殼者。並枝葉,以甘草水浸一宿,卻取款冬葉相拌裛一夜,曬乾去葉用。
【氣味】辛,溫,無毒。《別錄》曰:甘。
好古曰:純陽,入手太陰經。
白話文:
【炮製方法】李時珍說:每次採集款冬花,都要除去花蕊和像栗子殼那樣包在裡面的東西。連同枝葉,用甘草水浸泡一夜,然後取出與款冬葉混合在一起,再浸泡一夜,曬乾後去掉葉子就可以使用了。
**氣味:**辛、溫,無毒。《別錄》記載:甘。
**好古曰:**純陽之氣,歸入太陰經。
之才曰:杏仁為之使,得紫菀良,惡皂莢、硝石、玄參,畏貝母、辛夷、麻黃、黃耆、黃芩、黃連、青葙。
【主治】咳逆上氣善喘,喉痹,諸驚癇寒熱邪氣。(《本經》)
白話文:
之才說:杏仁是使臣藥,配用紫菀很好,忌用皁莢、硝石、玄參,不宜與貝母、辛夷、麻黃、黃耆、黃芩、黃連、青葙一起使用。
【主治】咳嗽的氣逆衝上來而感到氣喘,喉嚨腫痛,各種驚風抽搐和寒熱交替的邪氣。(《本經》)
消渴,喘息呼吸(《別錄》)。療肺氣心促急,熱乏勞咳,連連不絕,涕唾稠黏,肺痿肺癰,吐膿血(甄權)。潤心肺,益五臟,除煩消痰,洗肝明目,及中風等疾(大明)。
【發明】頌曰:《本經》主咳逆,古今方用為溫肺治嗽之最。崔知悌療久
白話文:
消渴,喘息呼吸(《別錄》):
消渴病症,會引起喘息和呼吸困難。
療肺氣心促急,熱乏勞咳,連連不絕,涕唾稠黏,肺痿肺癰,吐膿血(甄權): 用於治療肺氣引起的呼吸困難,心悸、心急,體溫過高、疲勞、久咳不癒,痰液和唾液粘稠,肺部萎縮、肺部膿腫,吐出膿液和血(甄權)。
潤心肺,益五臟,除煩消痰,洗肝明目,及中風等疾(大明): 滋潤心肺,益補五臟,消除煩躁,化解痰液,淨化肝臟,改善視力,以及治療中風等疾病(大明)。
發明頌曰:
《本草經》記載它主治咳嗽反胃,自古至今的醫方都將它用於溫肺止咳,是治療咳嗽的最佳良藥。崔知悌用它來治療久咳。
咳熏法:每旦取款冬花如雞子許,少蜜拌花使潤,納一升鐵鐺中。又用一瓦碗鑽一孔,孔內安一小筆管,以面泥縫,勿令漏氣。鐺下著炭火,少時煙從筒出,以口含吸,咽之。如胸中少悶,須舉頭,即將指頭按住筒口,勿使漏。至煙盡乃止。如是五日一為之。待至六日,飽食羊肉餔飥一頓,永瘥。
白話文:
咳燻法:每天早晨,取來冬花和雞蛋,加入少許蜂蜜將花攪拌均勻,放入一公升的鐵鍋中。再用瓦碗鑽一個孔,孔內安裝一個小筆管,用麵粉糊封住,不要讓它漏氣。在鍋下放炭火,不久就會有煙從管子中冒出,用嘴含著吸,再吞下去。如果胸中感到悶悶的,就要抬頭,並立即用手指按住管口,不要讓它漏氣。直到煙完全消失為止。這樣做五天為一個療程。等到第六天,飽餐羊肉,不再復發。
宗奭曰:有人病嗽多日,或教然款冬花三兩,於無風處以筆管吸其煙,滿口則咽之,數日果效。
【附方】新二。
白話文:
宗奭說:有人咳嗽很多天,有人教導他燒然款冬花三錢,在無風處用筆管吸入其煙霧,充滿嘴巴後就吞嚥下去,數日後果然有效。
【附方】新二。
痰嗽帶血:款冬花、百合(蒸焙)等分為末,蜜丸龍眼大。每臥時嚼一丸,薑湯下。(《濟生方》)
白話文:
痰液帶血:款冬花、百合(蒸過焙乾)等分研磨成粉末,製成龍眼大小的蜜丸。每晚睡覺時嚼一丸,用薑湯送服。(出自《濟生方》)
口中疳瘡:款冬花、黃連等分,為細末,用唾津調成餅子。先以蛇床子煎湯漱口,乃以餅子敷之,少頃確住,其瘡立消也。(楊誠《經驗方》)
白話文:
口腔潰瘍:款冬花、黃連等分,研磨成細末,用唾液調成小餅。先用蛇牀子煎煮的湯漱口,再將小餅敷在患處,稍待片刻,即可止痛消炎,潰瘍也會迅速消失。(出自楊誠的《經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