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綱目》~ 主治第三卷 (7)
主治第三卷 (7)
1. 暑
(有受暑中暍,受涼中暑)
【中暍】〔草谷〕水蓼(煮汁灌。),胡麻(炒黑,井水擂灌。),寒食麵(井水灌。),〔菜果〕大蒜(同道中熱土搗,水澄服。),瓜蒂(吐之即省。),〔水土〕熱湯(布蘸,熨心即蘇,仍徐灌之。),地漿(灌。),道中熱土(壅臍上,令人溺於中,即蘇。),車輦土(澄水服。),仰天皮(新水調灌。),熱瓦(互熨心上。)
【中暑】〔草部〕香薷(解暑利小便,有徹上徹下之功。夏月解表之藥,能發越陽氣,消散畜水。),黃連(酒煮丸服,主伏暑在心脾,發熱吐瀉痢渴諸病。),石香薷,紫蘇葉,蒼朮,白朮,木通,車前,澤瀉,半夏,藿香,縮砂,〔谷菜〕白扁豆,薏苡仁,稷米,大蒜,〔果木〕木瓜,枇杷葉,赤茯苓,厚朴,豬苓(並主傷暑有濕熱諸病。),桂心(大解暑毒,同茯苓丸服。
同蜜作渴水飲。),黃柏(去濕熱,瀉陰火,滋腎水,去痿弱。),〔水石〕雪水,夏冰,滑石,石膏,硃砂(解渴。),雄黃(暑毒在脾,濕氣連腳,或吐或痛,或痢或瘧,煉過丸服。),硝石,硫黃(二味結砂,主外傷暑熱,內傷生冷,發為頭痛寒熱、吐瀉霍亂、心腹痛諸病;三伏吞硫黃百粒,去積滯甚妙。),玄精石(解暑消積。
)
【瀉火益元】〔草部〕黃耆(傷暑自汗,喘促肌熱。),人參(暑傷元氣,大汗痿躄,同麥門冬、五味子煎服,大瀉陰火,補元氣,助金水。),甘草(生瀉火,熟補火,與參、耆同為瀉火益氣之藥。),麥門冬(清肺金,降心火,止煩渴咳嗽。),黃芩,知母(瀉肺火,滋腎水。
),虎杖(同甘草煎飲,壓一切暑毒煩渴,利小便。)〔果木〕苦茗(同姜煎飲,或醋同飲,主傷暑瀉痢。),石南葉(煎服解暑。),烏梅(生津止渴。),西瓜,甜瓜,椰子漿(解暑毒。)
白話文:
【中暑、中暍】
【中暍】 (類似現代的熱衰竭,主要因高溫造成體內失水失衡)
- 草藥類:
- 水蓼:將水蓼煮汁,灌服。
- 胡麻:將胡麻炒黑,用井水研磨後灌服。
- 寒食麵:用井水送服。
- 蔬菜水果類:
- 大蒜:將大蒜與路邊被太陽曬熱的泥土一同搗爛,加水澄清後服用。
- 瓜蒂:吃了後如果能吐出來,症狀就會減輕。
- 水土類:
- 熱湯:用布沾熱湯,熨燙心口,人就會甦醒,然後再慢慢灌服熱湯。
- 地漿:直接灌服。
- 路邊被太陽曬熱的泥土:敷在肚臍上,令人排尿,症狀就會好轉。
- 車輪輾過的土:將土加水澄清後服用。
- 房屋瓦片上的灰塵:用新水調和後灌服。
- 熱瓦:交替熨燙心口。
【中暑】 (類似現代的中暑,主要因高溫造成身體不適)
- 草藥類:
- 香薷:能解暑、利小便,有通暢全身的效果。是夏天解表的藥材,能發散體內陽氣,消除體內積水。
- 黃連:用酒煮後製成藥丸服用,主要治療因暑熱伏在心脾,導致發熱、嘔吐、腹瀉、口渴等症狀。
- 石香薷、紫蘇葉、蒼朮、白朮、木通、車前子、澤瀉、半夏、藿香、縮砂:以上藥材都可治療因傷暑引起的濕熱疾病。
- 桂心:能解暑毒,與茯苓一同製成藥丸服用,或與蜂蜜調成飲品服用。
- 黃柏:能去除濕熱,瀉陰火,滋補腎水,治療痿弱無力的狀況。
- 穀物蔬菜類:
- 白扁豆、薏苡仁、稷米、大蒜:以上穀物蔬菜都可用於治療傷暑引起的疾病。
- 果木類:
- 木瓜、枇杷葉、赤茯苓、厚朴、豬苓:以上藥材都可治療因傷暑引起的濕熱疾病。
- 水石類:
- 雪水、夏冰、滑石、石膏、硃砂:以上均能解渴。
- 雄黃:能治療暑毒在脾,濕氣下連腳部,出現嘔吐、疼痛、痢疾、瘧疾等症狀,需煉製後製成藥丸服用。
- 硝石、硫磺:將兩味藥材結成砂狀,主要治療外傷暑熱、內傷生冷引起的頭痛發熱、嘔吐腹瀉、霍亂、心腹疼痛等病症。在三伏天吞服硫磺百粒,能去除積滯。
- 玄精石:能解暑、消除積食。
【瀉火益元】 (補充體力、解除暑熱的方法)
- 草藥類:
- 黃耆:適用於因傷暑而自汗、喘促、肌膚發熱的情況。
- 人參:適用於因暑熱損傷元氣,導致大汗、虛弱無力的情況,可與麥門冬、五味子一同煎服,能瀉陰火、補元氣、滋養腎水。
- 甘草:生甘草能瀉火,熟甘草能補火,與人參、黃耆同用,有瀉火益氣的功效。
- 麥門冬:能清肺熱,降心火,止煩渴咳嗽。
- 黃芩、知母:能瀉肺火,滋養腎水。
- 虎杖:與甘草一同煎服,能壓制一切暑毒引起的煩渴,並有利小便的功效。
- 果木類:
- 苦茗:與生薑一同煎煮,或與醋一同飲用,主要治療因傷暑引起的腹瀉。
- 石南葉:煎服能解暑。
- 烏梅:能生津止渴。
- 西瓜、甜瓜、椰子漿:能解暑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