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時珍
《本草綱目》~ 金石部第八卷 (20)
金石部第八卷 (20)
1. 密陀僧
香口去臭:密陀僧一錢,醋調漱口。(《普濟方》)
大人口瘡:密陀僧鍛研,摻之。(《聖濟方》)
小兒口瘡,不能吮乳。密陀僧末,醋調塗足心,瘡愈洗去。蔡醫博方也。(黎居士《簡易方》)
鼻內生瘡:密陀僧、香白芷等分。為末。蠟燭油調塗之。(《簡便方》)
鼻齄赤皰:密陀僧二兩,細研,人乳調,夜塗旦洗。(《聖惠方》)
痘瘡瘢黶:方同上。(譚氏)
䵟𪒟斑點:方同上。(《外臺》)
夏月汗斑如疹:用密陀僧八錢,雄黃四錢,先以薑片擦熱,仍以薑片蘸末擦之,次日即焦。(《活人心統》)
骨疽出骨,一名多骨瘡,不時出細骨,乃母受胎未及一月,與六親骨肉交合,感其精氣,故有多骨之名。以密陀僧末,桐油調勻,攤貼之,即愈。(壽域方》)
血風臁瘡:密陀僧,香油入粗碗內磨化,油紙攤膏,反覆貼之。(孫氏《集效方》)
陰汗濕癢:密陀僧末敷之。戴氏,加蛇床子末。
白話文:
去除口臭:用一錢密陀僧,加醋調勻後漱口。
成人口瘡:將密陀僧研磨成粉末,塗在患處。
小兒口瘡導致無法吸吮乳汁:用密陀僧研磨成粉末,加醋調勻後塗在腳心,瘡好後洗掉。
鼻腔內長瘡:將密陀僧和香白芷等量研磨成粉末,用蠟燭油調勻後塗抹。
鼻子不通暢且出現紅色小泡:將二兩密陀僧研磨成細粉,用人奶調勻,晚上塗抹,早上洗掉。
痘瘡留下的疤痕:使用方法同上。
臉上長斑點:使用方法同上。
夏天出汗後皮膚出現疹子狀的斑點:用八錢密陀僧和四錢雄黃,先用薑片擦熱患處,再用沾了藥粉的薑片擦拭,隔天就會結痂。
骨疽(一種骨頭疾病):此病症因母親懷孕未滿一月,與至親骨肉發生關係,受其精氣影響而致,會不時長出細小的骨頭。將密陀僧粉末用桐油調勻後,攤開敷貼,即可痊癒。
血風臁瘡(一種腿部潰瘍):將密陀僧用香油在粗碗中磨化,用油紙攤開藥膏反覆貼敷。
陰部潮濕搔癢:用密陀僧粉末敷在患處;戴氏方劑另加蛇床子粉末。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