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時珍

《本草綱目》~ 草部第十六卷 (2)

回本書目錄

草部第十六卷 (2)

1. 生地黃

【氣味】大寒。

白話文:

【氣味】極為寒冷

【主治】婦人崩中血不止,及產後血上薄心悶絕。傷身胎動下血,胎不落,墮墜踠折,瘀血留血,鼻衄吐血,皆搗飲之(《別錄》)。解諸熱,通月水,利水道。搗貼心腹,能消瘀血(甄權)。

白話文:

【主治】婦女崩潰中氣,血流不止,及產後血上湧,心煩氣悶,甚至昏厥。外傷致使胎動,血從陰道排出,胎兒不能自行脫落,墮胎時胎兒扭曲變形,瘀血積留,鼻孔出血,嘔吐帶血。這些情況都可以把蒲黃搗碎後服用(《別錄》)。蒲黃可以清熱、調經活血、利尿。搗碎後貼敷在心腹部位,能消除瘀血(甄權)。

【發明】好古曰:生地黃入手少陰,又為手太陽之劑,故錢仲陽瀉丙火與木通同用以導赤也。諸經之血熱,與他藥相隨,亦能治之。溺血、便血皆同。

白話文:

好古醫師說:生地黃可以入少陰經,又是手太陽經的藥物,所以錢仲陽醫師用生地黃來瀉除丙火,再配上木通,用來導赤。身體各經絡的血熱,與其他藥物一起服用,也能治療。溺血、便血都一樣。

權曰:病人虛而多熱者,宜加用之。

戴原禮曰:陰微陽盛,相火熾強,來乘陰位,日漸煎熬,為虛火之證者,宜地黃之屬,以滋陰退陽。

白話文:

病人體質虛弱且有虛熱者,適合加入地黃類藥材。

戴原禮說:陰氣微弱,陽氣旺盛,相火(虛火)熾熱強大,侵犯陰位,日漸消耗(陰液),形成虛火證候(虛熱),適合使用地黃類藥材,滋養陰液,抑制陽氣。

宗奭曰:《本經》只言干、生二種,不言熟者。如血虛勞熱,產後虛熱,老人中虛燥熱者,若與生干,當慮太寒,故後世改用蒸曝熟者。生熟之功殊別,不可不詳。

白話文:

宗奭說:《本經》只說人參有乾、生的兩種,沒說熟的人參。比如血虛勞熱、產後虛熱、老人中虛燥熱的人,如果給他們服用生人參,應當擔心太寒,所以後世改用蒸熟或曬熟的人參。生人參和熟人參的功效非常不同,不可不詳細分辨。

時珍曰:《本經》所謂乾地黃者,乃陰乾、日乾、火乾者,故又云生者尤良。《別錄》復云生地黃者,乃新掘鮮者,故其性大寒。其熟地乃後人復蒸曬者。諸家本草皆指乾地黃為熟地黃,雖主治證同,而涼血、補血之功稍異,故今別出熟地黃一條於下。

熟地黃

白話文:

李時珍說:《本經》中提到的乾地黃,指的是陰乾、日乾、火乾的地黃,所以又說新鮮的地黃更好。《別錄》中又說生地黃指的是新鮮挖掘的地黃,所以它的性質非常寒冷。熟地黃是後人再次蒸曬過的地黃。各家本草書籍都把乾地黃稱為熟地黃,雖然主治的證狀相同,但涼血、補血的功效略有不同,所以現在單獨列出熟地黃這一條。

熟地黃

熟地黃,為玄參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地黃的根莖。性味甘苦,微溫。歸肝、腎經。

功效:

  • 補血滋陰
  • 益精養血
  • 斂陰生津
  • 烏髮潤膚
  • 涼血止血

應用:

  • 血虛證:貧血、面色蒼白、頭昏目眩
  • 陰虛證:口渴、咽乾、潮熱盜汗
  • 精血虧損證:不孕不育、月經不調、遺精早洩
  • 陰虛火旺證:骨蒸潮熱、失眠多夢
  • 血熱出血證:吐血、衄血、崩漏、血痢

【修治】頌曰:作熟地黃法:取肥地黃三二十斤淨洗,別以揀下瘦短者三二十斤搗絞取汁,投石器中,浸漉令浹,甑上浸三、四過,時時浸濾轉蒸訖,又曝使汁盡。其地黃當光黑如漆,味甘如飴。須瓷器收之,以其脂柔喜潤也。

白話文:

作熟地黃的方法:取用肥厚的乾地黃三十到四十斤、瘦小乾地黃三十到四十斤,清洗乾淨並挑出瘦短的乾地黃,搗碎並絞取汁液,將汁液倒入石器中浸泡,使其充分吸收水分,然後在蒸鍋上蒸三、四次,期間多次浸泡汁液並翻動,直到地黃汁液全部蒸發。將蒸好的乾地黃曬乾,使其汁液完全蒸發,光澤烏黑如漆,味道甘甜如飴。使用瓷器保存,因為乾地黃的油脂柔滑喜潤。

斅曰:採生地黃去皮,瓷鍋上柳木甑蒸之,攤令氣歇,拌酒再蒸,又出令乾。勿犯銅鐵器,令人腎消併發白,男損營,女損衛也。

白話文:

北宋藥學家寇宗奭說:採摘生地黃去掉外皮,放在瓷鍋上用柳木做成的蒸籠蒸,把蒸好的生地黃攤開讓它冷卻,然後拌入酒再蒸一次,再拿出來曬乾。不要用銅器或鐵器接觸生地黃,否則會讓人腎氣虛弱,同時出現頭髮變白的症狀。男性會損傷營血,女性會損傷衛氣。

時珍曰:近時造法:揀取沉水肥大者,以好酒入縮砂仁末在內,拌勻,柳木甑於瓦鍋內蒸令氣透,晾乾。再以砂仁酒拌蒸晾。如此九蒸九晾乃止。蓋地黃性泥,得砂仁之香而竄,合和五臟沖和之氣,歸宿丹田故也。今市中惟以酒煮熟售者,不可用。

【氣味】甘、微苦,微溫,無毒。

白話文:

李時珍說:現今的製造方法是:挑選肥大飽滿的熟地,用好酒加入縮砂仁末,拌勻,用柳木蒸籠放在瓦鍋裡蒸,直到氣味完全散發出來,晾乾。然後再用砂仁酒拌勻,蒸後晾乾。這樣反覆九次蒸煮九次晾乾纔算完成。因為熟地的性質比較黏膩,加入砂仁的清香可以讓它的藥性更加通暢,同時能調和五臟使藥力歸於丹田,所以纔要用這種方法。現在市面上大多隻是用酒煮熟出售的,不能使用。

藥性:味道甘甜,略微苦澀,性質微溫,無毒。

元素曰:甘、微苦,寒。假酒力灑蒸,則微溫而大補。味厚氣薄,陰中之陽,沉也。入手足少陰厥陰之經。治外治上,須酒製。忌蘿蔔、蔥、蒜、諸血。得牡丹皮、當歸,和血生血涼血,滋陰補髓。

白話文:

元素說:甘,微苦,寒。用酒發酵蒸餾後,會稍溫,且有相當好的補益效果。味道厚重,藥性輕微,是陰中的陽氣,性質沉降。歸入手足少陰、厥陰經。治療外感表證、上焦疾病時,需要用酒來製作。忌服蘿蔔、蔥、蒜和其他活血食物。如果配合牡丹皮、當歸,可以調和補養氣血,滋陰補髓。

【主治】填骨髓,長肌肉,生精血,補五臟內傷不足,通血脈,利耳目,黑鬚發,男子五勞七傷,女子傷中胞漏,經候不調,胎產百病(時珍)。補血氣,滋腎水,益真陰,去臍腹急痛,病後脛股痠痛(元素)。坐而欲起,目䀮䀮無所見(好古)。

白話文:

【主治】

  1. 治療骨髓空虛,肌肉萎縮,精血不足,臟腑內傷造成的虛弱,通暢血脈,改善視力、聽力,使頭髮烏黑,治療男子因勞累或疾病造成的各種虛弱症狀,治療女子因胞宮受傷、漏尿,月經不調,妊娠產後各種疾病(李時珍)。

  2. 補充氣血,滋潤腎水,增益真正的陰液,治療臍部和腹部急痛,病後小腿痠痛(張元素)。

  3. 久坐之後站起來,眼前發黑,看不清東西(張好古)。

【發明】元素曰:地黃生則大寒而涼血,血熱者須用之;熟則微溫而補腎,血衰者須用之。又臍下痛屬腎經,非熟地黃不能除,乃通腎之藥也。

白話文:

元素說:生地黃性大寒,有涼血的作用,血熱的人需要使用它;熟地黃性微溫,有補腎的作用,血虛的人需要使用它。另外,臍下疼痛屬於腎經的病症,非熟地黃不能夠消除,熟地黃是疏通腎經的藥物。

好古曰:生地黃治心熱、手足心熱,入手足少陰厥陰,能益腎水,涼心血,其脈洪實者宜之。若脈虛者,則宜熟地黃,假火力蒸九數,故能補腎中元氣。仲景八味丸以之為諸藥之首,天一所生之源也。湯液四物湯治藏血之臟,以之為君者,癸乙同歸一治也。

白話文:

好古說:生地黃可以治療心熱、手足心熱,它能進入足少陰和厥陰經,可以滋陰補腎、清熱涼血,脈洪實的人可以使用生地黃。如果脈虛弱的人,則應該使用熟地黃,藉助火力蒸煮九次,所以可以補腎中元氣。仲景的八味丸將生地黃作為諸藥之首,它是腎精的來源。湯液四物湯治療藏血的臟腑,將生地黃作為君藥,是陰陽同源、陰陽平衡的道理。

時珍曰:按王碩《易簡方》云:男子多陰虛,宜用熟地黃;女子多血熱,宜用生地黃。又云:生地黃能生精血,天門冬引入所生之處;熟地黃能補精血,用麥門冬引入所補之處。虞搏《醫學正傳》云:生地黃生血,而胃氣弱者服之,恐妨食;熟地黃補血,而痰飲多者服之,恐泥膈。或云:生地黃酒炒則不妨胃,熟地黃薑汁炒則不泥膈。此皆得用地黃之精微者也。

白話文:

李時珍說:根據王碩的《易簡方》記載,男子大多是陰虛,所以應該使用熟地黃;女子大多是血熱,所以應該使用生地黃。另外,生地黃可以生出精血,天門冬可以把生地黃產生的精血引入需要的部位;熟地黃可以補益精血,麥門冬可以把熟地黃補益的精血引入需要的部位。虞搏的《醫學正傳》說:生地黃可以生血,但是胃氣虛弱的人服用後,可能會影響進食;熟地黃可以補血,但是痰飲多的人服用後,可能會凝結在胸膈之間。有人說:生地黃用黃酒炒過後,就不會影響胃了;熟地黃用薑汁炒過後,就不會凝結在胸膈之間了。這些都是善於運用地黃的精華的人。

頌曰:崔元亮《海上方》:治一切心痛,無問新久。以生地黃一味,隨人所食多少,搗絞取汁,搜面作餔飥或冷淘食,良久當利出蟲,長一尺許,頭似壁宮,後不復患矣。昔有人患此病二年,深以為恨,臨終戒其家人,吾死後當剖去病本。從其言果得蟲,置於竹節中,每所食皆飼之。

白話文:

讚頌說:崔元亮在《海上方》中記載:治療一切心痛,無論是新發還是舊疾。只用生地黃一種藥物,根據個人的食量多少,搗碎絞取汁液,拌和麵粉做成餔飥或涼拌成冷淘食用。過一段時間就會排出寄生蟲,長約一尺左右,頭部像壁虎,以後就不再患病了。從前有個人患這種病已經兩年,深以為恨,臨死前囑咐家人,我死後一定要剖開取出病根。遵照他的遺言,果然從心臟裡取出一條蟲子,把它放在竹筒中,每天餵食食物給它吃。

因食地黃餔飥亦與之,隨即壞爛。由此得方。劉禹錫《傳信方》亦紀其事云:貞元十年,通事舍人崔抗女,患心痛垂絕,遂作地黃冷淘食,便吐一物,可方寸匕,狀如蛤蟆,無足目,似有口,遂愈。冷淘勿著鹽。

白話文:

因為吃了地黃燉雞肉,而也有同樣的症狀,因此得到了這個方子。劉禹錫的《傳信方》中也記載了這件事:貞元十年的時候,通事舍人崔抗的女兒,患上了心痛病,快要死了,於是做了地黃冷淘來吃,隨後吐出了一件東西,大概是一寸見方的樣子,形狀像蛤蟆,沒有腳和眼睛,似乎有嘴巴,隨後就痊癒了。冷淘不要加鹽。

【附方】舊十二,新五十三。服食法:地黃根淨洗,搗絞汁,煎令稠,入白蜜更煎,令可丸,丸如梧子大。每晨溫酒送下三十丸,日三服。亦可以青州棗和丸。或別以乾地黃末入膏,丸服亦可。百日面如桃花,三年身輕不老。《抱朴子》云:楚文子服地黃八年,夜視有光。(《神仙方》)地黃煎,補虛除熱,治吐血唾血,取乳石,去癰癤等疾。

白話文:

【藥方】《神仙方》有十二個舊(漢末以前)地黃藥方和五十三個新(漢末以後)地黃藥方。服用方法:將地黃根洗淨,搗碎、榨汁,熬煮至濃稠,加入白蜜繼續熬煮,直到可以做成丸藥,丸藥做成梧子大小。每天早上用溫酒送服三十丸,一天服用三次。也可以用青州棗和丸藥一起服用。或另外用乾地黃末加入地黃膏中,做成丸藥服用也可以。服用一百天後,臉色會像桃花一樣紅潤,三年內輕盈不老。《抱朴子》記載:楚文子服用八年的地黃,晚上視力有光亮。地黃煎劑可補虛除熱,治療吐血、唾血,並可取出乳石,去除癰癤等疾病。

生地黃不拘多少,三搗三壓,取汁令盡,以瓦器盛之,密蓋勿泄氣,湯上煮減半,絞去滓,再煎如餳,丸彈子大。每溫酒服一丸,日二服。(《千金》)地髓煎:生地黃十斤(洗淨,搗壓取汁),鹿角膠一斤半,生薑半斤(絞取汁),蜜二升,酒四升。文武火煮地黃汁數沸,即以酒研紫蘇子四兩,取汁入煎一二十沸,下膠;膠化,下薑汁、蜜再煎;候稠,瓦器盛之。每空心酒化一匕服,大補益。

(同上)

白話文:

生地黃無限制份量,搗壓三次,壓擠出汁液,用瓦器盛裝,蓋緊不要讓氣體泄漏,隔水蒸煮,水份蒸發一半,過濾掉渣滓,再煮成膏狀,丸成彈子大小。每次用溫酒送服一粒,每天服兩次。(《千金方》)

地髓煎:生地黃十斤(洗淨,搗壓取汁),鹿角膠一斤半,生薑半斤(絞取汁),蜂蜜二升,酒四升。用大火小火交替煮地黃汁,沸騰幾次後,用酒研磨紫蘇子四兩,取汁入煎一二十沸騰,加入鹿角膠;膠體化後,加入薑汁、蜂蜜再煎;等到濃稠,用瓦器盛裝。每次空腹用酒送服一匙,大補元氣。

《黃帝內經》

  • 素問.脈解篇: 「脈者,血之府也。血氣流行,氣行則脈行。氣止則脈止。」

  • 靈樞.經脈篇: 「經脈十二者,皆發於足之大指之下。其經脈之行,皆循經筋。分佈肢節,以至背腹,周迴貫膈,上至頸項頭目。」

《黃帝內經》

  • 《素問.脈解篇》: 脈絡是血液的倉庫。血液和氣血運行,氣血運行則脈絡也運行。氣血停止運行,脈絡也就停止運行。

  • 《靈樞.經脈篇》: 十二條經脈都從腳的大拇指下方發出。經脈的運行,都沿著肌肉和筋膜。分佈在四肢和關節,到達背部、腹部,環繞穿過橫膈,往上延伸到頸部、頭部和五官。

地黃粥:大能利血生精。地黃(切)二合,與米同入罐中煮之,候熟,以酥二合,蜜一合,同炒香入內,再煮熟食。(《臛仙神隱》)

白話文:

地黃粥:具有非常良好的補血生精之效。生地黃切成小段二小碗,與大米一起放入鍋中煮,等到煮熟後,加入酥油二小碗、蜂蜜一小碗,一起炒香後倒入粥中,再次煮至熟透後食用。(出自《臛仙神隱》)

地黃酒:見谷部酒下。瓊玉膏,常服開心益智,發白返黑,齒落更生,辟穀延年。治癰疽勞瘵,咳嗽唾血等病,乃鐵甕城申先生方也:生地黃汁十六斤(取汁),人參末一斤半,白茯苓末三斤,白沙蜜十斤,濾淨拌勻,入瓶內,箬封,安砂鍋中,桑柴火煮三日夜。再換蠟紙重封,浸井底一夜,取起,再煮一伏時。每以白湯或酒點服一匙。

白話文:

地黃酒:請參考穀部酒的內容。

瓊玉膏,經常服用可以使人開心益智,頭髮變白也可以變黑,掉落的牙齒也能重新長出來,不食五穀也能延年益壽。用於治療癰疽勞瘵、咳嗽吐血等疾病,是鐵甕城申先生的方子:生地黃汁十六斤(取汁),人參末一斤半,白茯苓末三斤,白沙蜜十斤,過濾乾淨後拌勻,放進瓶子裡,用箬葉封好,放入盛滿沙子的砂鍋中,用桑樹柴火煮三天三夜。之後再換上蠟紙重新封好,浸在井底一個晚上,取出後,再煮一個伏天。每次用白湯或酒送服一湯匙。

丹溪云:好色虛人,咳嗽唾血者,服之甚捷。國朝太醫院進御服食,議加天門冬、麥門冬、枸杞子末各一斤,賜名益壽永真。《臛仙方》:加琥珀、沉香半兩。

白話文:

丹溪說:好色虛弱的人,咳嗽吐血的,服用此方非常有效。國朝太醫院進獻給皇帝服用的藥物,商議添加天門冬、麥門冬、枸杞子末各一斤,賜名為「益壽永真」。《臛仙方》中:加入琥珀、沉香各半兩。

明目補腎:生芐、熟芐各二兩,川椒紅一兩,為末,蜜丸梧桐子大,每空心鹽湯下三十丸。(《普濟方》)

白話文:

明目補腎:

  • 生地黃、熟地黃各二兩
  • 川椒紅一兩
  • 將上述藥材研成細末
  • 用蜂蜜把藥末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劑
  • 每早空腹時,用鹽水送服三十丸。

(出自《普濟方》)

固齒烏須,一治齒痛,二生津液,三變白鬚,其功極妙。地黃五斤,柳木甑內,以土蓋上,蒸熟曬乾。如此三次,搗為小餅。每噙咽一枚。(《御藥院方》)

白話文:

固齒烏須,有三個功效:一是治療牙痛,二是生津止渴,三是使白鬚變黑,其功效十分奇妙。取五斤地黃,放入柳木製的蒸籠內,用泥土封蓋,蒸熟後曬乾。這樣反覆三次,搗碎成小塊。每次含服一塊。(出自《御藥院方》)

男女虛損,或大病後,或積勞後,四體沉滯,骨肉痠痛,吸吸少氣,或小腹拘急,腰背強痛,咽乾唇燥,或飲食無味,多臥少起,久者積年,輕者百日,漸至瘦削:用生地黃二斤,面一斤。搗爛,炒乾為末。每空心酒服方寸匕,日三服。忌如法。(《肘後方》)。

白話文:

男女身體虛弱,或是大病後,或是積勞成疾後,四肢僵硬沉重,肌肉痠痛,呼吸微弱,或小腹拘急,腰背疼痛,咽喉乾燥,嘴脣乾裂,或飲食沒有味道,臥牀多,起身少,時間久了積年累月,輕的也有百日,逐漸消瘦:用生地黃四斤,麵粉二斤。搗碎,炒乾研磨成粉末。每天空腹時以酒服用一勺,每日服用三次。忌諱按此方法服用。(《肘後方》)

虛勞困乏:地黃一石,取汁,酒三斗,攪勻煎收。日服。(《必效方》)病後虛汗,口乾心躁:熟地黃五兩,水三盞,煎一盞半,分三服,一日盡。(《聖惠方》)

白話文:

虛勞睏乏:用地黃一石,取汁,再加入三斗的酒,攪拌均勻,煎煮後收汁,每日服用。(出自《必效方》)病後虛汗,口乾心躁:用熟地黃五兩,水三盞,煎煮至剩下一盞半,分三次服用,一日服完。(出自《聖惠方》)

骨蒸勞熱:張文仲方:用生地黃一斤,搗三度,絞取汁盡,分再服。若利即減之,以身輕涼為度。(《外臺秘要》)

白話文:

骨蒸勞熱:張文仲的方劑:生地黃一斤,搗碎三次,絞汁至盡,分成兩次服下。如果腹瀉就減少劑量,以身體輕盈涼爽為度。(出自《外臺祕要》)

婦人發熱,欲成勞病,肌瘦食減,經候不調:地髓煎:用乾地黃一斤,為末,煉蜜丸梧子大,每酒服五十丸。(《保慶集》)

白話文:

婦女發燒,即將發展成傷寒等疾病,身體消瘦,食慾減退,月經不調:地髓煎:用乾地黃一斤,研成細末,煉蜜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劑,每次用酒送服五十丸。(《保慶集》)

婦人勞熱心忪:地黃煎:用生,乾地黃、熟乾地黃等分,為末,生薑自然汁,入水相和,打糊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用地黃湯下,或酒醋茶湯下亦可,日二服。覺臟腑虛冷,則晨服八味丸,地黃性冷壞脾。陰虛則發熱,地黃補陰血故也。(《婦人良方》)

白話文:

婦女因為勞熱而心神不安,可以服用地黃煎:使用生、乾地黃、熟乾地黃等分,搗成粉末,加入生薑汁和水混合,做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三十丸,用地黃湯送服,也可以用酒、醋或茶湯送服,每天服用兩次。如果感到臟腑虛冷,則在早上服用八味丸,因為地黃性質較冷,容易損害脾胃。陰虛則會發熱,地黃可以補陰血,因此可以治療陰虛發熱。

咳嗽唾血勞瘦骨蒸,日晚寒熱:生地黃汁三合,煮白粥臨熟,入地黃汁攪勻,空心食之。(《食醫心鏡》)

吐血咳嗽:熟地黃末,酒服一錢,日三。(《聖惠方》)

白話文:

中醫古代文字:

生地黃汁三合,煮白粥臨熟,入地黃汁攪勻,空心食之

用生地黃的汁液三合,煮白粥到快熟的時候,加入地黃汁拌勻,空腹食用

中醫古代文字:

熟地黃末,酒服一錢,日三

熟地黃研成細粉,用酒送服一錢重,每天三次

吐血不止:生地黃汁一升二合,白膠香二兩,以瓷器盛,入甑蒸,令膠消,服之。(《梅師》)肺損吐血,或舌上有孔出血。生地黃八兩(取汁),童便五合(同煎熱),入鹿角膠(炒研)一兩,分三服。心熱吐衄,脈洪數者。生芐汁半升,熬至一合,入大黃末一兩,待成膏,丸梧子大,每熟水下五丸至十丸。

白話文:

  1. 吐血不止:生地黃汁一升二合,白膠香二兩,以瓷器盛,入甑蒸,令膠消,服之。(《梅師》)

吐血不止,用生地黃汁一升二合,白膠香二兩,放入瓷器中,放入蒸籠中蒸,使其膠質溶解,服用。

  1. 肺損吐血,或舌上有孔出血。生地黃八兩(取汁),童便五合(同煎熱),入鹿角膠(炒研)一兩,分三服。

肺部受損引起的吐血,或者舌頭上有洞出血。用生地黃八兩(取汁),童便五合(一起煎熱),加入炒過的鹿角膠一兩,分成三份服用。

  1. 心熱吐衄,脈洪數者。生芐汁半升,熬至一合,入大黃末一兩,待成膏,丸梧子大,每熟水下五丸至十丸。

心火旺盛引起的吐血,脈搏洪數。用生芐汁半升,熬至一合,加入大黃末一兩,熬成膏狀,丸成梧子大小,每次用熟水送服五粒至十粒。

(並《聖惠方》)鼻出衄血:乾地黃、龍腦薄荷等分,為末,冷水調下。(孫兆《秘寶方》),吐血便血:地黃汁六合,銅器煎沸,入牛皮膠一兩,待化入薑汁半杯,分三服,便止。或微轉一行,不妨。(《聖惠方》)腸風下血,生地黃、熟地黃(並酒浸)、五味子等分,為末,以煉蜜丸梧子大,每酒下七十丸。

白話文:

(並《聖惠方》)鼻子出血:將乾地黃、龍腦薄荷等分研磨成粉末,用冷水調服。(孫兆《祕寶方》),嘔吐出血、排便出血:將地黃汁和六合湯一起放入銅器中煮沸,加入一兩牛皮膠,待融化後加入半杯薑汁,分三次服下,即可止血。或者稍稍轉動身體,也不妨礙。(《聖惠方》)腸風下血:將生地黃、熟地黃(用酒浸泡)、五味子等分研磨成粉末,用煉蜜丸成梧子大小,每次用酒送服七十丸。

(《百一選方》)初生便血,小兒初生七、八日,大小便血出,乃熱傳心肺:不可服涼藥,只以生地黃汁五七匙,酒半匙,蜜半匙,和服之。(《全幼心鑑》)

白話文:

新生兒便血,小兒出生七、八天時,大小便出血,是熱量傳到心肺所引起:不可以服用涼藥,只要用生地黃汁五到七匙,加上半匙酒、半匙蜂蜜,和在一起服用即可。(《全幼心鑑》)

小便尿血吐血,及耳鼻出血:生地黃汁半升,生薑汁半合,蜜一合,和服。(《聖惠方》)

小便血淋:生地黃汁、車前葉汁各三合,和煎服。(《聖惠方》)

小兒蠱痢:生芐汁一升二合,分三、四服,立效。(《子母秘錄》)

白話文:

生地黃汁半升,生薑汁半合,蜜一合,和服。(《聖惠方》)

生地黃汁半升,生薑汁半合(約10毫升),蜂蜜一合(約20毫升),混合服用。

小便血淋:生地黃汁、車前葉汁各三合,和煎服。(《聖惠方》)

小便帶血:生地黃汁、車前草葉汁各三合(約60毫升),混合煎服。

小兒蠱痢:生芐汁一升二合,分三、四服,立效。(《子母祕錄》)

兒童痢疾:生紫蘇汁一升二合(約240毫升),分為三到四次服用,立即見效。

月水不止:生地黃汁,每服一盞,酒一盞,煎服,日二次。(《千金方》)月經不調,久而無子,乃衝任伏熱也:熟地黃半斤,當歸二兩,黃連一兩,並酒浸一夜,焙研為末,煉蜜丸梧子大。每服七十丸,米飲溫酒任下。(禹講師方)

妊娠漏胎,下血不止:《百一方》:用生地黃汁一升,漬酒四合,煮三、五沸服之。不止又服。

白話文:

月經淋漓不止:生地黃汁,每次一酒盞,酒一酒盞,煎服,每天二次。(《千金方》)月經不調,長久沒有生育,是衝任脈有潛伏的火熱之氣:熟地黃半斤,當歸二兩,黃連一兩,都用酒浸一夜,焙乾研成細末,煉蜜做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七十丸,用米湯或溫酒送下。(禹講師方)

《百一方》:使用生地黃汁一升,加上四合的酒浸泡,煮沸三至五次後服用。若出血不止,再重複服用。

崔氏方:用生地黃為末,酒服方寸匕,日一夜一。《經心錄》:加乾薑為末。《保命集》:二黃丸:用生地黃、熟地黃等分,為末。每服半兩,白朮、枳殼煎湯,空心調下,日二服。

白話文:

崔氏方:把生地黃研磨成細末,用酒送服,每次服一方寸匕(約3克),每天早晚各服一次。

《經心錄》:在崔氏方中加入乾薑,研磨成細末。

《保命集》:二黃丸:用生地黃和熟地黃等份,研磨成細末。每次服半兩(約15克),用白朮和枳殼煎煮的湯汁送服,空腹服用,每天服用兩次。

胎寒腹痛,妊婦衝任脈虛,惟宜抑陽助陰:內補丸:用熟地黃二兩,當歸一兩,微炒為末,蜜丸梧子大,每溫酒下三十丸。(許學士《本事方》)

白話文:

胎兒怕冷,孕婦沖任脈虛弱,適合抑製陽氣,扶助陰氣。內補丸:把熟地黃兩兩,當歸一兩,稍稍炒過後磨成細末,用蜂蜜做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用溫酒送服三十丸。(許學士《本事方》)

妊娠胎動:生地黃搗汁,煎沸,入雞子白一枚,攪服。(《聖惠方》)產後血痛有塊,並經脈行後,腹痛不調:黑神散:用熟地黃一斤,陳生薑半斤,同炒乾為末。每服二錢,溫酒調下。(《婦人良方》)

產後惡血不止:乾地黃搗末,每食前熱酒服一錢,連進三服。(《瑞竹堂方》)

白話文:

妊娠胎動:將生地黃搗碎成汁,煮沸後,加入一個雞蛋清,攪拌後服用。(摘錄自《聖惠方》)

**產後血痛有塊,經脈行後,腹痛不調:**使用黑神散治療:取熟地黃一斤,陳生薑半斤,一起翻炒至乾燥,然後搗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用溫酒調和後服用。(摘錄自《婦人良方》)

乾地黃研成細末,每次於進食前用熱酒送服一錢,連續服用三劑。(出自《瑞竹堂方》)

產後中風,脅不得轉:交加散:用生地黃五兩(研汁),生薑五兩(取汁)。交互相浸一夕,次日各炒黃,浸汁干,乃焙為末。每酒服一方寸匕。(《濟生方》)

產後煩悶,乃血氣上衝:生地黃汁、清酒各一升,相和煎沸,分二服。(《集驗方》)

白話文:

產後中風,身體不能轉動:交加散:用生地黃五兩(研磨成汁液),生薑五兩(取汁液)。互相浸泡一晚,第二天各炒至金黃,浸泡的汁液變幹,焙炒成粉末。每次用酒服用一方寸勺。(《濟生方》)

產後感到煩悶不安,是由於血氣上衝所致:取生地黃汁和清酒各一公升,混合在一起熬煮沸騰後,分成兩份服下。(《集驗方》)

產後百病:地黃酒:用地黃汁漬曲二升,淨秫米二斗,令發,如常釀之。至熟,封七日,取清,常服令相接。忌生冷、酢、滑蒜、雞、豬、魚一切毒物。未產先一月釀成。夏月不可造。(《千金方》)

胞衣不出:生地黃汁一升,苦酒三合,相和暖服。(《必效方》)

白話文:

產後百病:地黃酒:用地黃汁液浸泡曲麴二升(約1升20毫升),淨秫米二斗(約9升),讓它們發酵,按照正常的釀造方法釀酒。等到酒釀熟後,密封七天,取清酒,經常飲用,使之源源不斷。忌諱食用生冷、醋、滑膩的蒜、雞肉、豬肉、魚肉以及一切有毒的物品。在產前一個月釀造完成。夏季不能釀造地黃酒。(《千金方》)

胞衣未排出的情況:生生地黃汁一升,苦酒三合,混合後溫熱服下。(《必效方》)

寒疝絞痛來去:用烏雞一隻(治如常法),生地黃七斤(銼細)。甑中同蒸,下以銅器承取汁。清旦服,至日晡令盡。其間當下諸寒澼訖,作白粥食之。久疝者作三劑。(《肘後方》)

白話文:

當寒疝絞痛發作時:取一隻烏雞(依照一般方法處理),生地黃七斤(切碎)。將烏雞和生地黃一起放入甑中蒸煮,用銅器承接流出的汁液。清晨服用,直到下午日落之前服完。服用期間,大小便的寒氣會全部排出,然後進食白粥。患有長久疝氣的人可服用三劑。(出自《肘後方》)

小兒陰腫:以蔥椒湯暖處洗之,唾調地黃末敷之。外腎熱者,雞子清調。或加牡蠣少許。(危氏方)小兒熱病,壯熱煩渴,頭痛:生地黃汁三合,蜜半合,和勻,時時與服。(《普濟方》)

白話文:

小兒陰莖腫痛:可以用蔥椒湯在溫暖的地方清洗,並用唾液調勻地黃末敷在患處。如果外腎發熱,可用雞蛋清調和。也可以加入少許牡蠣。(危氏方)

小兒熱病,壯熱煩渴,頭痛:可以用生地黃汁三合,蜂蜜半合,攪拌均勻,時不時地服用。(《普濟方》)

熱暍昏沉:地黃汁一盞服之。熱瘴昏迷煩悶,飲水不止,至危者,一服見效:用地黃根、生薄荷葉等分,擂爛,取自然汁,入麝香少許,井華水調下,覺心下頓涼,勿再服。(《普濟方》)

白話文:

熱病導致昏沉:服用一盞地黃汁。熱帶瘴氣導致昏迷煩悶,喝水也止不住,到危急時,服用一劑藥就能看到效果:用地黃根、生薄荷葉等分,擂碎,取自然汁,加入少許麝香,用井花水調下,感覺心下頓時涼爽,不要再服用。 (《普濟方》)

溫毒發斑,黑膏:治溫毒發斑嘔逆:生地黃二兩六錢二字半,好豆豉一兩六錢二字半,以豬膏十兩合之,露一夜,煎減三分之一,絞去滓,入雄黃、麝香如豆大,攪勻,分作三服,毒從皮中出則愈。忌蕪荑。(《千金方》)

白話文:

熱毒導致發斑,黑色的油膏:治療熱毒導致發斑、嘔吐的方法:生地黃二兩六錢二字半,優質豆豉一兩六錢二字半,用十兩豬油一起混合,放置一夜,煎煮至減少三分之一,過濾掉殘渣,加入綠豆大小的雄黃、麝香,攪拌均勻,分作三服,毒從皮膚中出來就痊癒了。忌食蕪荑。(《千金方》)

血熱生癬:地黃汁頻服之。(《千金方》)

疔腫乳癰:地黃搗敷之,熱即易。性涼消腫,無不效。(《梅師方》)

癰癤惡肉:地黃三斤,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煎稠,塗紙上貼之,日三易。(《鬼遺》方》)

白話文:

血熱生癬:

服用地黃汁,次數頻繁。(《千金方》)

疔腫乳癰:

搗碎地黃敷上,熱氣就會消解。性味涼,消腫有效,無一不靈。(《梅師方》)

癰癤惡肉:

地黃三斤,水一斗,煮取三升的濃汁,除去渣滓,煎至濃稠,塗在紙上貼敷,每天更換三次。(《鬼遺》方》)

一切癰疽,及打撲傷損,未破疼痛者:以生地黃杵如泥,攤在上,摻木香末於中,又攤地黃泥一重貼之,不過三五度即內消也。(王袞《博濟方》)

白話文:

無論膿腫、瘡癤,還是擊傷、瘀傷,只要尚未破潰、疼痛時,可用新鮮地黃搗成泥狀,攤在患處上,再撒上木香粉,然後再攤一層地黃泥貼上。不超過三到五次,內部的疼痛就會消除了。(王袞《博濟方》)

打撲損傷,骨碎及筋傷爛:用生地黃熬膏裹之。以竹簡編夾急縛,勿令轉動。一日一夕,可十易之,則瘥。《類說》云:許元公過橋墮馬,右臂臼脫,左右急挼入臼中,昏迷不知痛苦。急召田錄事視之,曰:尚可救。乃以藥封腫處,中夜方蘇,達旦痛止,痛處已白。日日換貼,其瘀腫移至肩背,乃以藥下去黑血三升而愈。即上方也(出《肘後方》中)。損傷打

白話文:

跌打損傷,骨頭損傷和筋腱挫傷:使用生地黃熬製膏藥敷貼患處。用竹簡和編織物將患處緊緊的固定住,不要讓患處挪動。一天一夜,十次更換膏藥,即可痊癒。《類說》中記載:許元公過橋時從馬上掉落,右臂臼骨脫臼了,左右的人趕緊將脫臼的骨頭搬正,他因為昏迷而不知道痛苦。趕緊叫田錄事察看,田錄事說:還能夠救治。於是用藥敷貼患處,到了半夜才醒過來,一直到天亮疼痛才停止,疼痛的地方已經變白了。每天更換藥物,將瘀腫轉移到肩背,再用藥物將黑色的瘀血引出來三升,就痊癒了。這正是上面所說的方子(出自《肘後方》中)。

撲瘀血在腹者:用生地黃汁三升,酒一升半,煮二升半,分三服。(出《千金方》)物傷睛突,輕者瞼胞腫痛,重者目睛突出,但目系未斷者:即納入,急搗生地黃,綿裹敷之。仍以避風膏藥,護其四邊。(《聖濟總錄》)睡起目赤腫起,良久如常者,血熱也。臥則血歸於肝,故熱則目赤腫。

白話文:

  1. 撲滅腹中的瘀血:使用生地黃汁三升,酒一升半,煮至二升半,分成三份服用。(出自《千金方》)

  2. 外物傷害眼睛突出,輕微者眼瞼腫痛,嚴重的眼睛突出,但眼睛的連接處未斷裂:立即將眼睛納入眼窩,緊急搗碎生地黃,用棉布包裹敷在眼睛上。仍然使用避風膏藥,保護眼睛的四週。(出自《聖濟總錄》)

  3. 睡醒後眼睛發紅腫脹,過一陣子後恢復正常,這是血熱引起的。睡覺時血液會迴流到肝臟,所以熱則眼睛發紅腫脹。

良久血散,故如常也:用生地黃汁,浸粳米半升,曬乾,三浸三曬。每夜以米煮粥食一盞,數日即愈。有人病此,用之得效。(《醫余》)

白話文:

久病後血氣散失,所以身體纔像平常一般。用生地黃汁,浸泡半升粳米,曬乾,一共浸泡三次,曬乾三次。每晚用粳米煮粥,食用一碗,數日後即能康復。有人得了這種病使用此食療方法後,得到了很好的療效。(《醫餘》)

眼暴赤痛:水洗生地黃、黑豆各二兩,搗膏。臥時以鹽湯洗目,閉目以藥厚罨目上,至曉,水潤取下。(《聖濟總錄》)

白話文:

眼睛紅腫疼痛:生地黃、黑豆各二兩,搗成膏狀。睡覺前用鹽湯洗眼睛,閉上眼睛用藥膏厚厚地敷在眼睛上,到天亮取下,用清水沖洗乾淨。(《聖濟總錄》)

蓐內赤目:生地黃薄切,溫水浸貼。(《小品方》)牙疳宣露,膿血口氣:生地黃一斤,鹽二合,末,自搗和團,以麵包煨令煙斷,去面入麝一分,研勻,日夜貼之。(《聖濟錄》)

白話文:

蓐內赤目:用生地黃切成薄片,用溫水浸泡後敷貼。(出自《小品方》)

牙疳宣露,膿血口氣:使用一斤生地黃,二合鹽末,用自搗法和團,用麵包好煨到不再冒煙,去除麵包後加入一分麝香,研磨均勻,早晚敷貼。(出自《聖濟錄》)

牙木香長,出一分者:常咋生地黃,甚妙。(張文仲《備急方》)

牙動欲脫:生地黃綿裹咂之,令汁漬根,並咽之,日五六次。(《千金方》)

食蟹齦腫,肉胬出者:生地黃汁一碗,牙皂角數條火炙,蘸盡地黃汁,為末敷之。(《永類方》)

耳中常鳴:生地黃截,塞耳中,日數易之。或煨熟,尤妙。(《肘後方》)

白話文:

牙齦腫痛

木香長,生出一分者:經常咀嚼生地黃,效果非常好。(張文仲《備急方》)

牙齒動搖

生地黃用綿花包裹,含在口中咀嚼,讓汁液滲透牙根,同時將汁液吞下,每天五六次。(《千金方》)

食蟹導致牙齦腫脹,肉覆蓋牙齒

生地黃汁一碗,牙皁角數條火烤,蘸取生地黃汁,研磨成末敷用。(《永類方》)

耳鳴

生地黃切成段,塞入耳中,每天更換數次。或者將生地黃煨熟,效果更好。(《肘後方》)

鬚髮黃赤:生地黃一斤,生薑半斤,各洗,研自然汁,留滓。用不蛀皂角十條,去皮弦,蘸汁,炙至汁盡為度。同滓入罐內泥固,煅存性,為末,用鐵器盛。末三錢湯調,停二日,臨臥刷染鬚髮上,即黑。(《本事方》)

白話文:

頭髮變黃、變紅:生地黃一斤,生薑半斤,洗淨,研碎萃取汁水,留存殘渣。用十個不會蛀蝕的皁角,去皮後切成細絲,蘸上汁水,焙炙至汁水耗盡。將皁角絲和殘渣一起放入罐中,泥封後煅燒,取出後冷卻,研成粉末,用鐵器盛裝。取三錢粉末,用湯調和,靜置兩日,睡前用牙刷塗抹在須發上,即可變黑。(《本事方》)

竹木入肉:生地黃嚼爛罨之。(《救急方》)

毒箭入肉:煎生地黃汁作丸服。至百日,箭出。(《千金方》)

猘犬咬傷:地黃搗汁,飯餅塗之,百度愈。(《百一方》)

【主治】惡瘡似癩,十年者,搗爛日塗,鹽湯先洗(《千金方》)。

時珍曰:按《抱朴子》云:韓子治用地黃苗喂五十歲老馬,生三駒,又一百三十歲乃死也。

白話文:

竹木入肉

將生地黃嚼爛,敷在傷口上。 (《救急方》)

毒箭入肉

煎煮生地黃汁,做成丸藥服用。服用到一百天左右,箭頭會自行排出。 (《千金方》)

猘犬咬傷

將生地黃搗爛取汁,混入飯餅中塗抹傷口,連續塗抹一百次後即可痊癒。 (《百一方》)

【主治】

治療類似癩痢的惡瘡,即使患病十年,也能將地黃葉搗爛每日塗抹在患處,先用鹽湯清洗後再塗抹。 (《千金方》)

李時珍說:根據《抱朴子》記載,韓子餵食五十歲的老馬生地黃葉苗,母馬生下三匹小馬,老馬活到一百三十歲才死去。

張鷟《朝野僉載》云:雉被鷹傷,銜地黃葉點之;虎中藥箭,食清泥解之。鳥獸猶知解毒,何況人乎?

白話文:

張鷟寫的《朝野僉載》中說:雉雞被鷹爪傷了之後,銜取地黃的葉子敷在傷口上;老虎被藥箭射中之後,吃乾淨的泥土來解毒。鳥獸尚且懂得怎樣解除中毒,更何況人呢?

【主治】四月採,陰乾搗末,水服方寸匕,日三服,功與地黃等(蘇頌)。

弘景曰:出渭城者有子,淮南七精散用之。

【主治】為末服食,功同地黃(蘇頌)。腎虛腰脊痛,為末,酒服方寸匕,日三(時珍)。

白話文:

主治

四月採摘後,晾乾搗成粉末,用水調服一茶匙,每天三次,功效與地黃相同。(蘇頌)

陶弘景說:產於渭城的有種子,淮南的七精散是用它製成的。

主治

磨成粉末服食,功效與地黃相同。(蘇頌)

腎虛腰脊疼痛,磨成粉末,用酒調服一茶匙,每天三次。(李時珍)

【附方】新一。內障青盲,風赤生翳,及墜睛日久,瞳損失明:地黃花(曬)、黑豆花(曬)、槐花(曬)各一兩,為末。豬肝一具,同以水二斗,煮至上有凝脂,掠盡瓶收。每點少許,日三、四次。(《聖惠方》)

【附錄】胡面莽(《拾遺》)。藏器:味甘,溫,無毒。主去痃癖及冷氣,止腹痛,煮服。生嶺南,葉如地黃。

白話文:

【附方】新方一。治療內障、青光眼、風熱引起的眼睛紅腫、長翳障,以及眼疾日久,瞳孔受損影響視力。取地黃花(曬乾)、黑豆花(曬乾)、槐花(曬乾)各一兩,研成細末。豬肝一個,放入上述藥末和二斗水一起煮,直到湯上凝有脂狀物,將脂狀物撈盡,裝入瓶中備用。每次取少許點眼,一日三、四次。(出自《聖惠方》)

【附錄】胡面莽(《拾遺》)

藥材特性: 味道甘甜,性質溫和,無毒。

藥效:

  • 去除腫瘤和硬塊
  • 緩解體內寒氣
  • 止腹痛

用法: 煮沸服用。

產地: 嶺南地區。

外觀: 葉子形狀類似地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