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時珍

《本草綱目》~ 金石部第八卷 (14)

回本書目錄

金石部第八卷 (14)

1. 粉錫

【發明】弘景曰:胡粉金色者,療屍蟲彌良。

藏器曰:久痢成疳者,胡粉和水及雞子白服,以糞黑為度,為其殺蟲而止痢也。

時珍曰:胡粉,即鉛之變黑為白者也。其體用雖與鉛及黃丹同,而無硝鹽火燒之性,內有豆粉、蛤粉雜之,只能入氣分,不能入血分,此為稍異。人服食之,則大便色黑者,此乃還其本質,所謂色壞還為鉛也。亦可入膏藥代黃丹用。

【附方】舊十四,新三十。

勞復食復欲死者:水服胡粉少許。(《肘後方》)

小兒脾泄不止:紅棗二十個去核,將官粉入內,以陰陽瓦焙乾,去棗研粉。每服三分,米湯下。(孫真人《集效方》)

赤白痢下頻數,腸痛:定粉一兩,雞子清和,炙焦為末。冷水服一錢。(《肘後方》)

小兒無辜疳,下痢赤白:胡粉熟蒸,熬令色變,以飲服半錢。(《子母秘錄》)

小兒腹脹:胡粉、鹽熬色變,以摩腹上。(《子母秘錄》)

腹皮青色,不速治,須臾死。方同上。

小兒夜啼:水服胡粉三豆大,日三服。(《子母秘錄》)

身熱多汗:胡粉半斤,雷丸四兩,為末粉身。(《千金方》)

婦人心痛急者:好官粉為末,蔥汁和丸小豆大。每服七丸,黃酒送下即止。粉能殺蟲,蔥能透氣故也。(邵真人方)

寸白蛔蟲:胡粉炒燥,方寸匕,入肉臛中,空心服,大效。(張文仲《備急方》)

服藥過劑悶亂者。水和胡粉服之。(《千金方》)

鼻衄不止:胡粉炒黑,醋服一錢,即止(《聖惠方》)

齒縫出血:胡粉半兩,麝香半錢,為末。臥時揩牙。(《聖濟錄》)

墜撲瘀血,從高落下,瘀血搶心,面青氣短欲死。胡粉一錢,和水服即安。(《肘後方》)

折傷接骨:官粉、硼砂等分,為末。每服一錢,蘇木湯調下,仍頻飲蘇木湯,大效。(《接骨方》)

杖瘡腫痛:水粉一兩,赤石脂(生)一錢,水銀一分,以麻油杵成膏,攤油紙貼之。肉消者,填滿緊縛。(《救急方》)

抓傷麵皮:香油調鉛粉搽之,一夕愈。(《集簡方》)

食梅牙齼:韶粉揩之。(《相感志》)

染白鬚發:胡粉、石灰等分,水和塗之,以油紙包,烘令溫暖,候未燥間洗去,以油潤之,黑如漆也。(《博物志》)

腋下胡臭:胡粉常粉之。或以胡粉三合,和牛脂煎稠塗之。(《千金方》)

陰股常濕:胡粉粉之。(《備急方》)

乾溼癬瘡:方同上。

黃水膿瘡:官粉(煅黃)、松香各三錢,黃丹一錢,飛礬二錢。為末,香油二兩,熬膏敷之。(邵真人方)

小兒耳瘡月蝕:胡粉,和土塗之。(《子母秘錄》)

小兒疳瘡:熬胡粉,豬脂和塗。(張文仲方)

小兒舌瘡:胡粉,和豬𩩅骨中髓,日三敷之。(《食醫心鏡》)

燕口吻瘡:胡粉(炒)一分,黃連半兩,為末,敷之。(《普濟方》)

白話文:

粉錫

古代醫家認為胡粉(一種鉛的氧化物,經加工處理後呈白色)具有殺蟲、止痢、消炎等功效,可內服或外用。其藥性與鉛和黃丹相似,但因製作過程中添加了豆粉、蛤粉等,藥性較為溫和,主要作用於體表,而非血液。服用胡粉後大便變黑,是鉛的本質特性顯現。

以下是一些古代醫方中使用胡粉的例子:

  • 治療各種痢疾、腹瀉、疳疾,以及由蟲積引起的疾病。
  • 治療小兒腹脹、夜啼、脾胃虛弱等症狀。
  • 治療跌打損傷、瘀血、外傷出血等。
  • 治療皮膚病,如濕疹、癬瘡、黃水膿瘡、耳瘡等。
  • 治療牙齒疾病、鼻出血等。
  • 治療婦科疾病,如心痛。
  • 甚至用於染髮、除狐臭等美容用途。

具體用法劑量因病症和醫方而異,有的需要內服,有的需要外敷。 方劑中常與其他藥物配伍使用,以增強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