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時珍

《本草綱目》~ 草部第十五卷 (25)

回本書目錄

草部第十五卷 (25)

1. 枲耳

(《本經》中品)

白話文:

《本經》中品

附子

功用:主心腹冷痛,寒疝氣,下焦虛寒,陰寒噎膈,嘔吐反胃,冷嗽吐涎,氣泄洩痢,虛勞腹痛,濕痹拘攣,風寒濕痹,卒心痛,中惡腹冷,腳氣,寒濕攻心,霍亂轉筋,血府諸痛,卒中寒熱。

說明:

附子辛熱,入腎經,有溫補腎陽、驅寒止痛之效。適用於陽氣不足導致的各種寒症,如:腹痛、泄痢、嘔吐、霍亂等。

甘草

功用:主急慢性疼痛,解毒,和胃,除煩,潤腸通便,久服益氣補虛。

說明:

甘草甘平,入肺、脾、胃經,有清熱解毒、緩急止痛、健脾益氣之效。適用於各種疼痛、胃潰瘍、便祕等症。

人參

功用:主氣虛,失血,中風、中脘虛證,陽萎,心悸怔忡,虛贏少氣,虛汗,老年不寐,久服益氣補虛,延年益壽。

說明:

人參甘溫,入肺、脾、腎經,有補氣固脫、強心益肺、安神益智之效。適用於各種氣虛證候,如:疲勞、心慌、失眠等,長期服用可增強體質,延緩衰老。

當歸

功用:主血虧,經血不調,陰虛血燥,崩漏下血,腹痛腸鳴,虛損失血,月經後腹痛,產後虛損。

說明:

當歸辛甘溫,入心、肝、脾經,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之效。適用於血虛證候,如:月經不調、腹痛、產後虛弱等。

生地黃

功用:主內熱羸瘦,肺勞咳嗽,血熱吐衄,大腸虛煩,小便數頻,尿血,心腹熱痛,咽痛牙痛,虛煩失眠,久服益精補虛,強骨延年。

說明:

生地黃苦寒,入心、肝、腎經,有滋陰降火、清熱涼血之效。適用於陰虛火旺證候,如:發熱、咳嗽、口乾舌燥、失眠等。

【釋名】胡枲(《本經》)、常思(弘景)、蒼耳(《爾雅》)、卷耳(《詩經》)、爵耳(《詩疏》)、豬耳(《綱目》)、耳璫(《詩疏》)、地葵(《本經》)、葹(音施)、羊負來(弘景)、道人頭(《圖經》)、進賢菜(《記事珠》)、喝起草(《綱目》)、野茄(《綱目》)、縑絲草。

白話文:

【別稱】胡枲(《本草經》)、常思(陶弘景)、蒼耳(《爾雅》)、卷耳(《詩經》)、爵耳(《詩經疏》)、豬耳(《綱目》)、耳璫(《詩經疏》)、地葵(《本草經》)、葹(音施)、羊負來(陶弘景)、道人頭(《圖經》)、進賢菜(《記事珠》)、喝起草(《綱目》)、野茄(《綱目》)、縑絲草。

頌曰:詩人謂之卷耳,《爾雅》謂之蒼耳,《廣雅》謂之枲耳,皆以實得名也。陸璣《詩疏》云:其實正如婦人耳璫,今或謂之耳璫草。鄭康成謂是白鬍荽,幽州人呼為爵耳。《博物志》云:洛中有人驅羊入蜀,胡枲子多刺,黏綴羊毛,遂至中土,故名羊負來。俗呼為道人頭。

弘景曰:傖人皆食之,謂之常思菜。以葉覆麥作黃衣者,方用甚稀。

白話文:

頌詞說:詩人稱它為卷耳,《爾雅》稱它為蒼耳,《廣雅》稱它為枲耳,這些名稱都來源於它的果實。陸璣在《詩疏》中說:它的果實確實就像婦女耳上的耳璫,現在有人把它叫做耳璫草。鄭康成認為是白鬍荽,幽州人稱它為爵耳。《博物志》中記載:洛陽城裡有人趕著羊羣進入蜀地,途中遇到了胡枲子的果實,果實上有刺,纏黏在羊毛上,最後到達中原,所以取名為羊負來。民間俗稱它為道人頭。

弘景曰:一般人都食用它,稱為常思菜。用葉子包裹麥子製成黃衣的人,這樣使用它的情況極為少見。

時珍曰:其葉形如枲麻,又如茄,故有枲耳及野茄諸名。其味滑如葵,故名地葵,與地膚同名。詩人思夫賦卷耳之章,故名常思菜。張揖《廣雅》作常枲,亦通。

白話文:

李時珍說:常山的葉子的形狀像枲麻。又像茄子。所以有枲耳和野茄等名稱。它的味道像葵菜,所以叫做地葵。和地膚同名,詩人思念丈夫創作的《卷耳》篇章。所以又叫常思菜。張揖的《廣雅》中作「常枲」,也是通用的。

【集解】《別錄》曰:枲耳生安陸川穀及六安田野,實熟時採。頌曰:今處處有之。陸氏《詩疏》云:其葉青白似胡荽,白華細莖,蔓生,可煮為茹,滑而少味。四月中生子,正如婦人耳璫。郭璞云:形如鼠耳,叢生如盤。今之所有皆類此,但不作蔓生。

白話文:

【集解】《別錄》說:枲耳生長在安陸的川穀和六安的田野中,果實成熟時採摘。頌曰:現在各地都有枲耳。陸氏《詩疏》說:枲耳的葉子青白色,像胡荽,花朵白色,莖細,蔓生,可以煮熟後當菜吃,吃起來滑溜,但味道很淡。四月中旬長出果實,形狀就像婦女的耳環。郭璞說:枲耳的形狀像老鼠的耳朵,叢生在一起像盤子一樣。現在所看到的枲耳都像這樣,只是不蔓生。

時珍曰:按:周定王《救荒本草》云:蒼耳葉青白,類黏糊菜葉。秋間結實,比桑椹短小而多刺。嫩苗炸熟,水浸淘拌食,可救飢。其子炒去皮,研為面,可作燒餅食,亦可熬油點燈。

【修治】大明曰:入藥炒熟,搗去刺用,或酒拌蒸過用。

白話文:

李時珍說:根據周定王時期的《救荒本草》記載,蒼耳的葉子是青白色的,看起來跟黏糊菜的葉子很像。秋天結籽,比桑椹小而多刺。嫩芽油炸後,用水中浸泡後淘洗,攪拌後就可以食用,可以解飢。蒼耳的種子炒後去皮,研磨成麵粉,可以做成燒餅食用,也可以熬油點燈。

【處理】大明亮珠說:入藥時先炒熟,搗碎去除刺狀物使用,或以酒拌勻後蒸過使用。

【氣味】甘,溫,有小毒。《別錄》曰:苦。權曰:甘,無毒。恭曰:忌豬肉、馬肉、米泔,害人。

白話文:

【氣味】:甘甜,溫熱,有小毒。《別錄》中說:味苦。權氏說:味甘,沒有毒。恭氏說:忌食豬肉、馬肉、米泔水,會對人體造成傷害。

【主治】風頭寒痛,風濕周痹,四肢拘攣痛,惡肉死肌,膝痛。久服益氣,耳目聰明,強志輕身(《本經》)。治肝熱,明目(甄權)。治一切風氣,填髓暖腰腳,治瘰癧疥癬及瘙癢(大明)。炒香浸酒服,去風補益(時珍)。

白話文:

【主治】治療風疾頭痛、風濕引起的關節腫痛、四肢拘攣疼痛、潰爛的傷口、膝痛。長期服用可以增強體力,使耳聰目明,增強意志力,使身體輕盈(《本經》)。治療肝火旺盛、明目(甄權)。治療各種風疾,填補骨髓,溫暖腰腳,治療瘰癧、疥癬和瘙癢(大明)。炒香浸酒服用,可以祛風補益(時珍)。

【附方】舊三,新四。久瘧不瘥:蒼耳子,或根、莖亦可,焙研末,酒糊丸梧子大。每酒服三十丸,日二服。生者搗汁服亦可。(《朱氏集驗方》)大腹水腫,小便不利:蒼耳子(灰)、葶藶(末)等分。每服二錢,水下,日二服。(《千金方》)風濕攣痹,一切風氣:蒼耳子三兩(炒)。

白話文:

【附方】流傳下來的有三種,新方有四種。

  1. 瘧疾很久沒有治癒:蒼耳子,或蒼耳根、莖也可以,焙乾研成細末,用酒糊丸,每丸像梧子那麼大。每次用酒送服三十丸,每天服用兩次。生的蒼耳子搗汁服用也可以。(《朱氏集驗方》)

  2. 大肚子水腫,小便不通暢:蒼耳子(燒成灰)、葶藶(研成細末)等分。每次服用二錢,用水送服,每天服用兩次。(《千金方》)

  3. 風濕攣痹,一切風氣:蒼耳子三兩(炒)。

為末,以水一升半,煎取七合,去滓呷之。(《食醫心鏡》)牙齒痛腫:蒼耳子五升,水一斗,煮取五升,熱含之。冷即吐去,吐後復含,不過一劑瘥。莖、葉亦可,或入鹽少許。(孫真人《千金翼》)鼻淵流涕:蒼耳子(即縑絲草子)(炒)。研為末,每白湯點服一、二錢。

白話文:

  1. 將蒼耳子研磨成粉末,用1.5升的水煎煮,取7合藥液,去除渣滓,慢慢喝下去。(摘自《食醫心鏡》)

  2. 牙齒腫痛:使用5升蒼耳子,1鬥水,煮沸後取5升藥液,趁熱含在嘴裡。藥液變冷後吐掉,吐掉後再含,服用一次即可痊癒。也可以使用蒼耳子的莖、葉,或者加入少量鹽巴。(摘自孫真人的《千金翼》)

  3. 鼻涕倒流:使用炒過的蒼耳子(也稱縑絲草子)。研磨成粉末,每次用白開水送服1-2錢。

(《證治要訣》)眼目昏暗,枲耳實一升,為末,白米半升作粥,日食之。(《普濟方》)

嗜酒不已:氈中蒼耳子七枚,燒灰投酒中飲之,即不嗜。(陳藏器《本草》)莖、葉,

白話文:

(《證治要訣》)眼睛昏暗,枲耳實一升,研成粉末,白米半升煮成粥,每天吃。(《普濟方》)

【修治】斅曰:凡採得去心,取黃精,以竹刀細切拌之,蒸從巳至亥時出,去黃精,陰乾用。

【氣味】苦、辛,微寒,有小毒。恭曰:忌豬肉、馬肉、米泔。伏硇砂。

白話文:

【製備方法】斅說:凡是採得的黃精,要去掉它的根莖,取黃精,用竹刀細細切碎拌勻,蒸從早上九點到晚上九點,取出黃精,陰乾備用。

**氣味:**苦、辛,略微寒涼,有輕微毒性。

**註解:**恭曰:忌食豬肉、馬肉、米泔。忌用伏砂(方解石)。

【主治】溪毒(《別錄》)。中風傷寒頭痛(孟詵)。大風癲癇,頭風濕痹,毒在骨髓,腰膝風毒。夏月採曝為末,水服一、二匕,冬月酒服。或為丸,每服二、三十丸,日三服。滿百日,病出如瘑疥,或癢,汁出,或斑駁甲錯皮起,皮落則肌如凝脂。令人省睡,除諸毒螫,殺蟲疳濕䘌。

白話文:

【主治】溪毒(《別錄》)。中風傷寒頭痛(孟詵)。大風癲癇,頭痛濕痹,毒在骨髓,腰膝風毒。夏季採集,曝曬成末,用水沖服一到兩茶匙,冬季則用酒送服,或者製成丸劑,每次服用二十到三十丸,每天三次,持續服用一百天,病症就會像癬一樣逐漸排出體外,可能會出現瘙癢、出汁水,或皮上出現斑駁不均的甲錯皮,但皮脫落後,肌肉就會變得光滑細嫩,還能讓人減少睡眠需求,去除各種毒蟲叮咬,殺滅體內的寄生蟲,治療疳積和濕熱。

久服益氣,耳目聰明,輕身強志(蘇恭)。挼葉安舌下,出涎,去目黃好睡。燒灰和臘豬脂,封疔腫出根;煮酒服,主狂犬咬毒(藏器)。

白話文:

長期服用可以增加氣血、耳聰目明,感到身體輕鬆、意志堅強(蘇恭)。把葉子揉碎放在舌頭下面,就會分泌唾液,可以消除黃疸、改善睡眠。把葉子燒成灰,和豬油一起敷在疔瘡上,可以讓瘡口的根部顯現出來;用酒煮了服用,可以治療狂犬咬傷中毒(藏器)。

【發明】時珍曰:蒼耳葉久服去風熱有效,最忌豬肉及風邪,犯之則遍身發出赤丹也。按《蘇沈良方》云:枲耳根、苗、葉、實,皆洗濯陰乾,燒灰湯淋,取濃汁,泥連二灶煉之。灰汁耗,即旋取傍釜中熱灰湯益之。一日夜不絕火,乃旋得霜,干瓷瓶收之。每日早晚酒服二錢,補暖去風駐顏,尤治皮膚風,令人膚革清淨。

白話文:

李時珍說,蒼耳葉長期服用能有效的祛除風熱,但最忌諱豬肉和風邪,如果違反了這兩點,全身就會長滿紅色的丹毒。

《蘇沈良方》中提到:蒼耳的根、苗、葉、果實,都要洗淨後陰乾,然後燒成灰,用湯水淋洗,取濃汁,再用泥土連續在兩個竈頭上煉製。灰汁耗盡後,立即從鍋旁邊取熱灰水加入,這樣日夜不斷地加熱,才能得到霜狀物,用乾淨的瓷瓶收好。每天早晚用酒服下二錢,可以溫補祛風,駐顏美容,特別是治療皮膚風,使人的皮膚清淨潔白。

每澡沐入少許尤佳。宜州文學昌從諫,服此十餘年,至七、八十,紅潤輕健,皆此藥力也。《斗門方》云:婦人血風攻腦,頭旋悶絕,忽死倒地,不知人事者。用喝起草嫩心陰乾為末,以酒服一大錢,其功甚效。此物善通頂門連腦,蓋即蒼耳也。

白話文:

每次沐浴時加入少量蒼耳草,效果更好。宜州文學官昌從諫服用此藥方經歷了十幾年,直到七、八十歲時,臉色紅潤、身體輕盈健朗,這些都是該藥物的功效。《鬥門方》中記載:婦女因血風攻腦,頭暈目眩昏迷,突然倒地死亡,不省人事。服用喝起草嫩心,陰乾為末,用酒送服一錢,效果非常好。此藥物擅長疏通頭頂與大腦連接的部位,它實際上就是蒼耳草。

【附方】舊十二,新十七。萬應膏,治一切癰疽發背,無頭惡瘡,腫毒疔癤,一切風癢,臁瘡杖瘡,牙疼喉痹:五月五日採蒼耳根葉數擔,洗淨曬萎細銼,以大鍋五口,入水煮爛,以篩濾去粗滓,布絹再濾。復入淨鍋,武火煎滾,文火煎稠,攪成膏,以新罐貯封。每以敷貼,即愈。

白話文:

附方:舊有十二種,新加了十七種。

萬應膏:治療一切癰疽發背、無頭惡瘡、腫毒疔癤、一切風癢、臁瘡杖瘡、牙痛喉痹的藥方。

做法:在五月五日採摘蒼耳根葉若干斤,洗淨曬乾,切碎。用五口大鍋,加水煮爛,用篩子濾去粗渣,再用布絹濾一次。重新放入乾淨的鍋中,用大火煮沸,用小火熬稠,攪拌成膏狀,用新的罐子封存起來。每次敷貼,即可治癒。

牙疼即敷牙上,喉痹敷舌上或噙化,二、三次即效。每日用酒服一匙,極有效。(《集簡方》)一切風毒,並殺三蟲腸痔,能進食。若病胃脹滿,心悶發熱,即宜服之;五月五日午時附地刈取枲耳葉,洗暴燥,搗下篩,每服方寸匕,酒或漿水下,日二、夜三。若覺吐逆,則以蜜丸服,准計方寸匕數也。

白話文:

  • 牙齒疼痛,用藥敷在牙齒上;喉嚨腫痛,用藥敷在舌頭上或口服,兩次或三次就能見效。每天服用一次藥,以酒送服,效果很好。(《集簡方》)

  • 能殺死一切風毒,並能殺死肚子裡的寄生蟲,還能進食。如果生病了,肚子脹滿,心悶發熱,就應該服用這種藥;五月五日中午,到附地採集枲耳葉,洗淨後曬乾,搗碎並過篩,每次服用一小勺,可以用酒或漿水送服,每天服用兩次,晚上服用三次。如果感到噁心或嘔吐,可以用蜂蜜將藥丸包起來服用,服用次數和劑量也按照以上的說明。

風輕者,日二服。若身體作粟或麻豆出,此為風毒出也。可以針刺潰去黃汁,乃止。七月七、九月九,亦可採用。(《千金方》)

白話文:

風證較輕的,一天服用兩次藥。如果身體上出現粟粒或麻豆大小的疹子,這是風毒排出體外的徵兆。可以用針刺破疹子,將黃色的膿汁放出來,疹子就會消失。七月七日和九月九日這兩天,也可以採用這種方法。

一切風氣:蒼耳嫩葉一石(切),和麥櫱五升作塊,於蒿艾中罯二十日成曲。取米一斗,炊作飯,看冷暖,入曲三升釀之,封二七日成熟。每空心暖服,神驗。封此酒可兩重布,不得令密,密則溢出。忌馬肉、豬肉。(孟詵《食療本草》)諸風頭暈:蒼耳葉曬乾為末,每服一錢,酒調下,日三服。

若吐,則以蜜丸梧子大,每服二十丸。十日全好矣。(《楊氏經驗方》)

血風腦暈:方見發明下。

白話文:

一切風氣:把蒼耳的嫩葉一石(切碎),和五升麥麩拌勻,做成塊狀,放在艾草和蒿草中密封二十天,使其發酵成曲。取一斗米,煮成飯,待溫熱時,加入三升曲釀製,密封二十七天即可成熟。每天空腹時溫服,療效顯著。密封此酒時,可以用兩層布,但不能封得太嚴密,否則會溢出。忌食馬肉和豬肉。(孟詵《食療本草》)

諸風頭暈:將蒼耳葉曬乾研成粉末,每次服一錢,用酒調和後,每天服用三次。

血風腦暈:方子見下文說明。

如果內容會吐出來,則用蜂蜜製成如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二十丸。服用十天即可痊癒。(《楊氏經驗方》)

毒攻手足,腫痛欲斷:蒼耳搗汁漬之,並以滓敷之,立效。春,用心;冬,用子。(《千金翼》)卒中水毒,初覺頭目微痛,惡寒,骨節強急,日醒暮劇,手足逆冷,三日則蟲蝕下部;六、七日膿潰,食至五臟,殺人也。搗常思草,絞汁服一、二升,並以綿染,導其下部。

白話文:

  1. 毒攻手足,腫痛欲斷:

毒蟲侵襲手腳,腫痛得幾乎斷裂:用蒼耳搗碎取汁浸泡,並將藥渣敷在患處,立即見效。春季可用蒼耳的嫩葉,冬季可用蒼耳的果實。

  1. 卒中水毒,初覺頭目微痛,惡寒,骨節強急,日醒暮劇,手足逆冷,三日則蟲蝕下部;六、七日膿潰,食至五臟,殺人也。搗常思草,絞汁服一、二升,並以綿染,導其下部。

突然感染了水毒,開始時只覺得頭部和眼睛輕微疼痛,怕冷,骨節痠痛僵硬,白天清醒時症狀較輕,傍晚時症狀加重,手腳冰冷,三天後,蟲子開始啃蝕下腹部;六、七天後,膿腫潰爛,毒液蔓延到內臟,會導致死亡。用常思草搗碎,絞取汁液,服用一到二升,同時用棉花沾取汁液,引導毒液排出下腹部。

白話文:

中風得水毒,初起覺得頭目微痛,惡寒,骨節強急,白天清醒時症狀較輕,傍晚時症狀加重,手腳冰冷,三天後,蟲子開始啃蝕下腹部;六、七天後,膿腫潰爛,毒液蔓延到內臟,會導致死亡。用常思草搗碎,絞取汁液,服用一到二升,同時用棉花沾取汁液,引導毒液排出下腹部。

(《肘後方》)毒蛇溪毒,沙蝨、射工等所傷,口噤眼黑,手足強直,毒攻腹內成塊,逡巡不救:蒼耳嫩苗一握。取汁,和酒溫灌之,以滓厚敷傷處。(《勝金方》)

白話文:

(《肘後方》)毒蛇咬傷、溪水所引起的毒、沙蝨和射工所傷,患者口不能閉,眼睛發黑,手足強直僵硬,毒攻腹內成塊,不久就會死亡:蒼耳嫩葉一把。取汁,和酒溫熱了灌給他喝,渣滓厚厚敷在傷口上。(《勝金方》)

疫病不染:五月五日午時多采蒼耳嫩葉,陰乾收之。臨時為末,冷水服二錢,或水煎舉家皆服,能辟邪惡。(《千金方》)

白話文:

不得疫病:選擇五月五日的中午,採摘蒼耳的嫩葉,並將其晾乾收藏好。臨時取適量研磨成粉末,用冷水沖服二錢,或煮水後讓全家都服用,可以避邪除惡。(出自《千金方》)

風瘙癮疹,身癢不止:用蒼耳莖、葉、子等分,為末。每服二錢,豆淋酒調下。(《聖惠方》)

面上黑斑:蒼耳葉焙為末,食後米飲調服一錢,一月愈。(《摘玄方》)

白話文:

風瘙癮疹,身上發癢無法停止:使用蒼耳的根莖、葉子、果實等份,研磨成末。每次服用二錢(約6公克),用豆淋酒調和後服用。(《聖惠方》)

將蒼耳的葉子烘焙成粉末,服用後用米湯沖調,每次服一錢的量,連續服用一個月可以治癒面上黑斑。(摘自《摘玄方》)

赤白汗斑:蒼耳嫩葉尖,和青鹽擂爛,五、六月間擦之,五、七次效。(《摘玄方》)大風癘疾:《袖珍方》:用嫩蒼耳、荷葉等分,為末。每服二錢,溫酒下,日二服。《乾坤生意》:用蒼耳葉為末,以大楓子油和丸梧子大。每服三、四十丸,以茶湯下,日二服。又方:五月五日或六月六日,五更帶露採蒼耳草,搗取汁,熬作錠子。

白話文:

赤白汗斑:蒼耳嫩葉尖端和青鹽研磨成泥狀,在五月、六月之間塗抹在患處,使用五到七次即可見效。(《摘玄方》)

大風癘疾:《袖珍方》:使用嫩蒼耳、荷葉等分,研磨成粉末。每次服藥二錢,用溫酒送服,每天服用兩次。《乾坤生意》:使用蒼耳葉研磨成粉末,以大楓子油和成梧子大小。每次服藥三到四十丸,用茶水送服,每天服用兩次。

另一個偏方:五月五日或六月六日,在清晨帶露水採摘蒼耳草,搗碎後取汁,熬成藥錠服用。

取半斤鱧魚一尾,剖開不去肚腸,入藥一錠,線縫,以酒二碗,慢火煮熟令吃,不過三五個魚即愈也。忌鹽一百日。

卒得惡瘡:蒼耳、桃皮作屑,納瘡中。(《百一方》)

白話文:

取半斤左右的鱧魚一條,剖開肚皮但不取出腸臟,放入一錠藥,用線縫合,用兩碗酒,用小火煮熟讓它吃,不要超過三到五條魚即可痊癒。忌食鹽一百天。

卒然惡瘡:蒼耳、桃皮碾成粉末,敷於瘡口。(《百一方》)

反花惡瘡,有肉如飯粒,破之血出,隨生反出:用蒼耳葉搗汁,服三合,並塗之,日二上。(《聖濟總錄》)一切疔腫:詵曰:危困者,用蒼耳根、葉搗,和小兒尿絞汁,冷服一升,日三服,拔根甚驗。《養生方》:用蒼耳根、苗燒灰,和醋澱塗之,干再上。不十次,即拔根出。邵真人方:蒼耳根三兩半,烏梅肉五個,連須蔥三根。酒二鍾,煎一鍾,熱服取汗。

白話文:

復發性惡瘡,有肉芽像飯粒一樣,弄破會出血,並且繼續復發:用蒼耳葉搗成汁,喝三合並塗在患處,一天兩次。(《聖濟總錄》)各種疔瘡腫毒:危急情況下,可以使用蒼耳根和葉搗碎,和小孩的尿液一起絞出汁液,冷服一升,每天三次,有拔除病根的效果,非常靈驗。《養生方》:用蒼耳根和苗燒成灰,和醋中的澱粉混合後塗在患處,乾了以後再重複塗抹。不到十次,就能把病根拔除。邵真人祕方:蒼耳根三兩半,烏梅肉五個,連須蔥三根。用二鍾酒煎成一鍾,熱服後讓患者出汗。

齒風動痛:蒼耳一握,以漿水煮,入鹽含漱。(《外臺秘要》)

纏喉風病:蒼耳根一把,老薑一塊。研汁,入酒服。(《聖濟總錄》)

白話文:

齒風動痛

  • 取蒼耳一把,用漿水煮,加入鹽巴,含在口中漱口。(出自《外臺祕要》)

纏喉風病

  • 取蒼耳根一把,老薑一塊。研磨成汁液,加入酒中服用。(出自《聖濟總錄》)

赤目生瘡作痛:道人頭末二兩,乳香一錢,每用一錢,燒煙搐鼻。(《聖濟總錄》)

白話文:

眼結膜發炎生瘡疼痛:道人頭末二錢,乳香一錢,每次用一錢量,將藥燒成煙後吸入鼻內。

鼻衄不止:蒼耳莖葉搗汁一小盞服。(《聖惠方》)

五痔下血:五月五日採蒼耳莖、葉為末。水服方寸匕,甚效。(《千金翼》)

白話文:

**鼻衄不止:**將蒼耳莖葉搗碎,榨取一小杯汁服用。 (出自《聖惠方》)

**五痔下血:**在五月五日採集蒼耳莖、葉並搗成細末。以水吞服一匙,效果顯著。 (出自《千金翼》)

赤白下痢:蒼耳草(不拘多少)洗淨,用水煮爛去滓,入蜜用武火熬成膏。每服一、二匙,白湯下。(《醫方摘玄》)

白話文:

腹瀉、痢疾:用蒼耳草(數量不限)洗淨,加入水中煮到爛,去渣,加入蜂蜜用武火熬成膏狀。每次服用一、二匙,用白開水送服。(出自《醫方摘玄》)

產後諸痢:蒼耳葉搗絞汁,溫服半中盞,日三、四服。(《聖惠方》)

誤吞銅錢:蒼耳頭一把,以水一升,浸水中十餘度,飲水愈。(《肘後方》)

白話文:

產後諸痢:將蒼耳葉搗碎絞出汁液,溫服半中盞,每日服用三至四次。(出自《聖惠方》)

誤吞銅錢:取一把蒼耳頭,以一升水浸泡十餘次,飲用浸泡後的藥水,可使銅錢排出。(出自《肘後方》)

花蜘蛛毒咬人,與毒蛇無異:用野縑絲(即道人頭)。搗汁一盞服,仍以渣敷之。(《摘玄方》)

【主治】白癩頑癢(時珍)。

白話文:

花蜘蛛咬人,其毒性與毒蛇無異,可使用野縑絲(又稱道人頭)來治療。將野縑絲搗碎後取出一盞汁服下,然後再用渣敷在傷口上。

【主治】治療白斑、頑固皮膚瘙癢(李時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