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綱目》~ 金石部第八卷 (3)
金石部第八卷 (3)
1. 金
或云:山有薤,下有金。凡金曾在塚墓間及為釵釧溲器者,陶隱居謂之辱金,不可合煉。《寶藏論》云:金有二十種。又外國五種。還丹金,出丹穴中,體含丹砂,色尤赤,合丹服之,稀世之寶也。麩金出五溪、漢江,大者如瓜子,小者如麥,性平無毒。山金出交廣南韶諸山,銜石而生。
馬蹄金乃最精者,二蹄一斤。毒金即生金,出交廣山石內,赤而有大毒,殺人,煉十餘次,毒乃已。此五種皆真金也。水銀金、丹砂金、雄黃金、雌黃金、硫黃金、曾青金、石綠金、石膽金、母砂金、白錫金、黑鉛金,並藥製成者。銅金、生鐵金、熟鐵金、鍮石金,並藥點成者。
已上十五種,皆假金也,性頑滯有毒。外有五種,乃波斯紫磨金、東夷青金、林邑赤金、西戎金、占城金也。
金屑,【氣味】辛,平,有毒。大明曰:無毒。
珣曰:生者有毒,熟者無毒。
宗奭曰:不曰金而更加屑字者,是已經磨屑可用之義,必須烹煉鍛屑為箔,方可入藥。金箔亦同生金,有毒能殺人,且難解。有中其毒者,唯鷓鴣肉可解之。若不經鍛,屑即不可用。
金性惡錫,畏水銀,得余甘子則體柔,亦相感耳。
時珍曰:洗金以鹽。駱駝、驢、馬脂,皆能柔金。金遇鉛則碎,翡翠石能屑金,亦物性相制也。金蛇能解生金毒。晉賈后飲金屑酒而死,則生金有毒可知矣。凡用金箔,須辨出銅箔。
【主治】鎮精神,堅骨髓,通利五臟邪氣,服之神仙(《別錄》)。
療小兒驚傷五臟,風癇失志,鎮心安魂魄(甄權)。癲癇風熱,上氣咳嗽,傷寒肺損吐血,骨蒸勞極作渴,並以箔入丸散服(李珣)。
破冷氣,除風(青霞子)。
白話文:
或說:山上有薤,山下有金。凡是曾經在墳墓中或製成髮釵、釧環、便器等的金子,陶弘景認為是污穢的金子,不能用來煉丹。《寶藏論》記載,金子有二十種,此外還有來自外國的五種。還丹金產於丹穴,含有丹砂,顏色特別紅,與丹藥一起服用,是世上稀有的寶物。麩金產於五溪、漢江,大的像瓜子,小的像麥粒,性平無毒。山金產於交州、廣州、韶州等地的山區,附著在岩石上生長。
馬蹄金是最精純的金子,兩塊馬蹄金重一斤。毒金就是天然的金子,產於交州、廣州的山石中,顏色赤紅,有劇毒,能致人死命,需反覆煉製十多次才能去除毒性。以上五種都是真正的金子。水銀金、丹砂金、雄黃金、雌黃金、硫黃金、曾青金、石綠金、石膽金、母砂金、白錫金、黑鉛金,都是用藥物製成的。銅金、生鐵金、熟鐵金、鍮石金,都是用藥物點煉而成的。
以上十五種都是假的金子,性情頑劣,有毒。另外還有五種外國進口的金子:波斯紫磨金、東夷青金、林邑赤金、西戎金、占城金。
金屑,辛味,性平,有毒。大明(指某位醫家)說:無毒。
李珣說:生的有毒,熟的無毒。
寇宗奭說:之所以稱為「金屑」而不是單純的「金」,是因為它已經磨成粉末,可以入藥了。必須經過烹煉鍛造,製成金箔才能入藥。金箔和生金一樣,有毒,能殺人,而且很難解毒。中了金箔毒的人,只有鷓鴣肉可以解毒。如果沒有經過鍛造,金屑就不能使用。
金子厭惡錫,害怕水銀,遇到余甘子則性情會變得柔軟,這也是一種物質之間互相感應的現象。
李時珍說:用鹽水洗金。駱駝、驢、馬的油脂,都能使金子變得柔軟。金子遇到鉛會碎裂,翡翠石可以磨碎金子,這也是物性相克的現象。金蛇可以解生金的毒。晉朝賈后飲用金屑酒而死,由此可見生金是有毒的。凡是用金箔,必須區分清楚是不是銅箔。
【主治】鎮靜精神,強健骨髓,通利五臟的邪氣,服用它可以成仙(出自《名醫別錄》)。
治療小兒受驚傷及五臟,風癇、失志、心神不安、魂魄失寧(出自甄權)。治療癲癇、風熱、上氣咳嗽、傷寒肺損吐血、骨蒸勞累導致口渴,都可用金箔製成丸藥或散劑服用(出自李珣)。
破除寒氣,除風(出自青霞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