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時珍

《本草綱目》~ 草部第十五卷 (24)

回本書目錄

草部第十五卷 (24)

1. 惡實

(《別錄》中品)

白話文:

《別錄》中品

  • 巴豆
  • 巴豆,蜀地出者良。大而腹內空者,去皮用。生用,破堅積寒痛,通大便,利水。研末,和蜜丸,治心腹急痛。
  • 附子
  • 附子,今河東採者良。大而輕者,炮用。生用,治風寒濕痺。炮用,回陽補虛,強腰膝,治寒疝。
  • 乾薑
  • 乾薑,今隴西出者良。陽乾者,去皮用。生用,散寒止痛,溫中止嘔。炮用,補脾益胃,溫經散寒。
  • 黃連
  • 黃連,蜀郡臨水出者良。大而重者,去心用。生用,治濕熱瀉痢,清熱燥濕。炒用,治熱痢,泄血。
  • 當歸
  • 當歸,蜀中出者良。大而重者,去蘆用。生用,補血和血,潤腸通便。酒製,治血虛寒痛,調經活血。
  • 人參
  • 人參,高麗出者良。大而勻者,去鬚用。生用,補氣補血,益肺健脾,安神益智。
  • 熟地黃
  • 熟地黃,河南今陳州地出者良。大而重者,去皮骨,蒸用。生用,補血益精,滋陰養血。

【釋名】鼠黏(《別錄》)、牛蒡(《別錄》)、大力子(《綱目》)、蒡翁菜(《綱目》)、便牽牛(《綱目》)、蝙蝠刺。

白話文:

  • 鼠黏:老鼠黏在牠身上的植物。

  • 牛蒡:因莖粗大,似牛的睾丸,故名牛蒡。

  • 大力子:指牛蒡的果實,因其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故名大力子。

  • 蒡翁菜:指牛蒡的葉子,因其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故名蒡翁菜。

  • 便牽牛:指牛蒡的根部,因其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故名便牽牛。

  • 蝙蝠刺:指牛蒡的果實,因其形狀似蝙蝠的刺,故名蝙蝠刺。

時珍曰:其實狀惡而多刺鉤,故名。其根葉皆可食,人呼為牛菜,術人隱之,呼為大力也。俚人謂之便牽牛。河南人呼為夜叉頭。

白話文:

李時珍說:它的枝蔓形態醜惡,又有許多倒鉤刺,所以叫做牽牛。它的根葉都可以食用,人們稱它為牛菜。道術之人把它藏起來,稱它為大力。村人叫它便牽牛。河南人叫它夜叉頭。

頌曰:實殼多刺,鼠過之則綴惹不可脫,故謂之鼠黏子,亦如羊負來之比。

白話文:

果實外殼有刺,老鼠經過時刺會勾住不能脫身,故稱為「鼠粘子」,如同羊背負著刺一般的比喻。

【集解】《別錄》曰:惡實生魯山平澤。恭曰:魯山在鄧州東北。此草葉大如芋,子殼似慄狀,實細長如茺蔚子

白話文:

【集解】《別錄》記載:惡實生長在魯山平原的地區。恭說:魯山位於鄧州的東北部。這種植物的葉子很大,像芋頭葉一樣,種子的外殼像慄子,裡面的果實細長,像茺蔚子的果實。

頌曰:惡實即牛蒡子也,處處有之。葉大如芋葉而長。實似葡萄核而褐色,外殼似慄梂,而小如指頭,多刺。根有極大者,作菜茹益人。秋後採子入藥。

白話文:

有一首歌謠說:惡實就是牛蒡子,到處都有。葉子像芋葉一樣大而且長。果實像葡萄核,但呈褐色;外殼像栗子,但小如手指頭,還長滿刺。根有極大的,可以作為蔬菜食用,對人體有益。秋天後採摘果實入藥。

時珍曰:牛蒡古人種子,以肥壤栽之。剪苗汋淘為蔬,取根煮曝為脯,云甚益人,今人亦罕食之。三月生苗,起莖高者三、四尺。四月開花成叢,淡紫色。結實如楓梂而小,萼上細刺百十攢簇之,一梂有子數十顆。其根大者如臂,長者近尺,其色灰黲。七月採子,十月採根。

白話文:

李時珍說:牛蒡是古代人種植的植物,用肥沃的土壤栽種。把嫩苗剪下來清洗乾淨作為蔬菜,把根煮熟晾乾做成乾糧,據說對人體非常有益,但是現在的人很少吃它了。三月長出嫩苗,莖長三、四尺。四月開花成叢,淡紫色。果實像楓楊的果實,但更小,萼片上有細刺,一百多個刺聚集在一起,一個果實有幾十顆種子。它的根大到像手臂,長得近一尺,顏色灰褐色。七月採摘種子,十月採摘根部。

【修治】斅曰:凡用揀淨,以酒拌蒸,待有白霜重出,以布拭去,焙乾,搗粉用。

【氣味】辛,平,無毒。藏器曰:苦。

元素曰:辛,溫,陽中之陰,升也。

杲曰:辛,平,陽也,降也。

白話文:

【製作處理】雷斅說:凡是用到此藥,都要先揀選乾淨後,再拌上酒蒸煮,等到表面出現厚厚的白色霜狀物,再用布擦去霜狀物,烘焙乾燥,研磨成粉末備用。

【藥性氣味】辛味,藥性平和,無毒。藏器說:苦味。

元素說:辛味,溫性,是陽中帶陰的藥性,具有昇提的作用。

李杲說:辛味,藥性平和,是陽性藥物,具有下降的作用。

【主治】明目補中,除風傷(《別錄》)。風毒腫,諸瘻(藏器)。研末浸酒,每日服三、二盞,除諸風,去丹石毒,利腰膝。又食前熟挼三枚吞之,散諸結節筋骨煩熱毒(甄權)。吞一枚,出癰疽頭(蘇恭)。炒研煎飲,通利小便(孟詵)。潤肺散氣,利咽膈,去皮膚風,通十二經(元素)。消斑疹毒(時珍)。

白話文:

【主治】治療眼睛明亮、補益脾胃,消除外傷引起的損傷(《別錄》)。治療風毒引起的腫脹,各種瘡瘻(藏器)。藥材研磨成末浸泡在酒中每天服三、兩杯,可以消除各種風疾,去除丹石毒,對腰膝痠軟症狀有益。還可以在飯前把熟的藥材嚼碎後吞服三枚,可以消除各種結節筋骨煩熱中毒(甄權)。吞服一枚藥材,可以治癒癰疽疾病(蘇恭)。將藥材炒過後研磨成末煎服,可以利尿通便(孟詵)。藥材可以潤肺散氣,通利咽喉膈膜,消除皮膚上的風疹,疏通十二經絡(元素)。能消解斑疹毒(時珍)。

【發明】杲曰:鼠黏子其用有四:治風濕癮疹,咽喉風熱,散諸腫瘡瘍之毒,利凝滯腰膝之氣,是也。

【附方】舊四,新十二。

風水身腫欲裂:鼠黏子二兩,炒研為末。每溫水服二錢,日三服。(《聖惠方》)

風熱浮腫,咽喉閉塞:牛蒡子一合(半生半熟),為末。熱酒服一寸匕。(《經驗方》)

白話文:

發明

杲(一位中醫師)說:鼠黏子的用途有四種:治療風濕疹、咽喉發炎、散發各種腫瘤、膿瘍的毒素、疏通凝滯在腰膝的氣。

附方

古方四個,新增十二個。

風水身腫欲裂

鼠黏子二兩,炒熟研成細末。每次用溫水送服二錢,每天服用三次。(出自《聖惠方》)

風熱浮腫,咽喉閉塞

牛蒡子一合(一半生一半熟),研成細末。用熱酒送服一寸匕。(出自《經驗方》)

痰厥頭痛:牛蒡子(炒)、旋覆花等分,為末。臘茶清服一錢,日二服。(《聖惠方》)

白話文:

痰厥頭痛:牛蒡子(炒)、旋覆花等分,研成粉末。用臘茶清早空腹服用一錢,一天服用兩次。(《聖惠方》)

頭痛連睛:鼠黏子、石膏等分,為末,茶清調服。(《醫方摘要》)

白話文:

治療偏頭痛兼眼痛:鼠粘子、石膏等量,研成細末,用茶水調服。(《醫方摘要》)

咽膈不利,疏風壅,涎唾多:牛蒡子(微炒)、荊芥穗各一兩,炙甘草半兩,為末。食後湯服二錢,當緩緩取效。(寇氏《本草衍義》)

白話文:

咽喉部不適,風熱侵入,唾液增多:牛蒡子(微微炒一下)、荊芥穗各一兩,炙甘草半兩,研成細末。飯後用湯服用二錢,慢慢地就會見效。(寇氏《本草衍義》)

懸癰喉痛,風熱上摶也。惡實(炒)、甘草(生)等分,水煎含咽,名啟關散。(《普濟方》)

白話文:

懸壅垂喉嚨疼痛,是由於風熱上攻所致。取炒過的實(芥子),以及生的甘草,等量研磨,用煎好的藥湯漱口,吞嚥,此方名為「啟關散」。(《普濟方》)

喉痹腫痛:牛蒡子六分,馬藺子八分,為散。每空心溫水服方寸匕,日再服。仍以牛蒡子三兩,鹽二兩,研勻,炒熱包熨喉外。(《廣濟方》)

白話文:

喉嚨腫痛:牛蒡子六分,馬藺子八分,研成散劑。每天空腹用溫開水喝一勺,一天兩次。另外,再取牛蒡子三兩、鹽二兩研勻,炒熱之後包起來敷在喉嚨外部。(《廣濟方》)

咽喉痘疹:牛蒡子二錢,桔梗一錢半,粉甘草節七分,水煎服。(《痘疹要訣》)

白話文:

咽喉痘疹:用牛蒡子二錢、桔梗一錢半、粉甘草節七分,一起水煎服用。(出自《痘疹要訣》)

風熱癮疹:牛蒡子(炒)、浮萍等分,以薄荷湯服二錢,日二服。(初虞世《古今錄驗》)

白話文:

風熱癮疹:牛蒡子(炒熟)、浮萍各取等分,用薄荷湯送服二錢,每天服用二次。(初虞世《古今錄驗》)

風齲牙痛:鼠黏子(炒),煎水含,冷吐之。(《延年方》)

白話文:

風蛀牙痛:

將炒過的鼠黏子加水煎煮,含在口中,待涼後吐掉。(《延年方》)

小兒痘瘡,時出不快,壯熱狂躁,咽膈壅塞,大便秘澀,小兒咽喉腫,胸膈不利:若大便利者,勿服。牛蒡子(炒)一錢二分,荊芥穗二分,甘草節四分。水一盞,同煎至七分,溫服。已出亦可服。名必勝散。(《和劑局方》)

白話文:

小兒的痘瘡,有時候發不出來,發熱狂躁,咽喉腫痛,大便乾結不通,胸中肋骨之間感到不適:大便通暢者,不要服用。牛蒡子(炒過)一錢二分,荊芥穗二分,甘草節四分,加水一茶杯,一起煎煮至七分,溫熱服用。痘瘡已經發出也可以服用。藥方名稱:必勝散。(出自《和劑局方》)

婦人吹乳:鼠黏二錢,麝香少許,溫酒細吞下。(《袖珍方》)

便癰腫痛:鼠黏子二錢,炒研末,入蜜一匙,朴硝一匙,空心溫酒服。(《袖珍方》)

蛇蠍蠱毒:大力子,煮汁服。(《衛生易簡方》)

水蠱腹大:惡實(微炒)一兩,為末,麵糊丸梧子大,每米飲下十丸。(張文仲方)

白話文:

婦人吹乳:鼠粘二錢,麝香少許,溫酒細細吞服。(《袖珍方》)

便癰腫痛:鼠粘子二錢,炒後研成細末,加入一匙蜂蜜,一匙朴硝,空腹時用溫酒送服。(《袖珍方》)

蛇蠍蠱毒:大力子,煮出汁液服用。(《衛生易簡方》)

水蠱腹大:惡實(微炒)一兩,研成細末,用麵粉糊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子,每次用米湯送服十丸。(張文仲方)

歷節腫痛,風熱攻手指,赤腫麻木,甚則攻肩背兩膝,遇暑熱則大便秘:牛蒡子三兩,新豆豉(炒)、羌活各一兩,為末。每服二錢,白湯下。(《本事方》)

白話文:

手腳各關節腫痛,是風熱侵襲手指,導致赤腫麻木,嚴重時侵犯肩背兩膝,遇上暑熱天氣則會大便祕結:牛蒡子三兩,炒過的豆瓣和羌活各一兩,研成細末。每次服用二錢,以白開水送服。(《本事方》)

根、莖

【氣味】苦,寒,無毒。權曰:甘、平。

藏器曰:根鬚蒸熟曝乾用。不爾,令人慾吐。

白話文:

氣味:苦寒,無毒。權載:甘平。

藏器:根鬚蒸熟後曬乾使用。若不這樣做,會令人想嘔吐。

【主治】傷寒寒熱汗出,中風面腫,消渴熱中,逐水。久服輕身耐老(《別錄》)。根:主牙齒痛,勞瘧諸風,腳緩弱風毒,癰疽,咳嗽傷肺,肺壅疝瘕,冷氣積血(蘇恭)。根:浸酒服,去風及惡瘡。和葉搗碎,敷杖瘡金瘡,永不畏風(藏器)。主面目煩悶,四肢不健,通十二經脈,洗五臟惡氣。

白話文:

【功效】治療傷寒寒熱出汗,中風導致面部腫脹,消渴熱症,以及去除體內多餘的水分。長期服用可以讓人身體輕盈,延緩衰老(《別錄》)。根部:主治牙齒疼痛,勞倦瘧疾等各種疾病,減緩腳部虛弱和風毒,治療癰疽,咳嗽傷肺,肺中鬱結疝氣,以及冷氣積血(蘇恭)。根部:浸泡在酒中服用,可以祛風及治療惡瘡。將根部和葉子搗碎後,敷在杖瘡和金瘡上,可以永遠不怕風(藏器)。主治面部煩悶,四肢無力,疏通十二經脈,洗滌五臟的惡氣。

可常作菜食,令人身輕(甄權)。切根如豆,拌麵作飯食,消脹壅。

莖葉煮汁作浴湯,去皮間習習如蟲行。又入鹽花生搗,拓一切腫毒(孟詵)。

白話文:

可以經常食用,令人身體輕盈(甄權)。切斷根部如豆子大小,和麵粉拌勻做飯食用,可以消脹氣積水。

莖和葉煮成汁液作為洗澡水,可以去除皮膚間的積液,使皮膚如蟲爬行一般(對皮膚搔癢有療效)。另外將鹽放在花生上搗碎,可以敷貼一切腫毒(孟詵)。

【發明】頌曰:根作脯食甚良。莖葉宜煮汁釀酒服。冬月採根,蒸曝入藥。劉禹錫《傳信方》:療暴中風,用緊細牛蒡根,取時避風,以竹刀或荊刀刮去土,生布拭了,搗絞取汁一大升,和好蜜四大合,溫分兩服,得汗出便瘥。此方得之岳鄂鄭中丞。鄭因食熱肉一頓,便中暴風。外甥盧氏為潁陽令,有此方。服,當時便瘥。

白話文:

【發現】讚美說:牛蒡根可以做成醃製食品,非常美味。牛蒡莖葉適合煮汁釀酒服用。在冬天採集牛蒡根,蒸熟後曬乾,然後用作藥材。劉禹錫的《傳信方》中記載:治療暴發中風,可以使用緊密的牛蒡根,在適當的季節避風,用竹刀或荊刀颳去泥土,用生布擦拭乾淨,搗碎擰取汁液一大升,加入四合適量的蜂蜜,溫熱後分兩次服用,如果能出汗,那麼就會痊癒。這個藥方是從嶽鄂鄭中丞那裡得到的。鄭某因為吃了一頓熱肉,突然中風。他外甥盧氏是潁陽縣令,有這個藥方。服用後,立刻就好了。

【附方】舊五,新一十六。

時氣餘熱不退,煩躁發渴,四肢無力,不能飲食:用牛蒡根搗汁,服一小盞,效。(《聖惠方》)

白話文:

時令的熱毒餘熱未退,心煩口渴,四肢無力,無法進食:使用牛蒡根搗爛取汁,服用一小杯,有效。(《聖惠方》)

天行時疾:生牛蒡根,搗汁五合,空腹分為二服。服訖,取桑葉一把,炙黃,以水一升,煮取五合,頓服取汗,無葉用枝。(孫真人《食忌》)

白話文:

流行感冒:生牛蒡根搗汁五杯,空腹分為兩次服。服完後,取一把桑葉,烤黃,以一升水煮取五杯,一次服下取汗,沒有葉子可用枝條。(孫思邈《食忌》)

熱攻心煩恍惚:以牛蒡根(搗汁)一升,食後分為二服。(《食醫心鏡》)

白話文:

因熱症而心煩意亂,神志不清:取牛蒡根,搗成汁液一升,飯後分成兩次服用。(《食醫心鏡》)

傷寒牛蒡,汗後覆蓋不密,致腰背手足搐搦者,牛蒡根散主之:牛蒡根十條,麻黃、牛膝、天南星各六錢銼,於盆內研細,好酒一升同研,以新布絞取汁。以炭火半秤燒一地坑令赤,掃淨,傾藥汁入坑內,再燒令黑色,取出於乳缽內細研。每服一錢,溫酒下,日三服。(朱肱《活人書》)

白話文:

傷寒後堅持服用牛蒡,出汗後如果蓋的被子不嚴密,就會導致腰背、手腳出現抽搐。治療宜選用牛蒡根散:取十條牛蒡根,再取麻黃、牛膝、天南星各六錢,切成細小塊,都倒入盆中,研磨成粉末。然後倒入一升好酒,繼續一起研磨,最後用新布過濾提取出藥汁。接著,另取半斤木炭,燒成一坑紅炭,然後掃乾淨。把藥汁倒入坑中,再次燒成黑色藥渣,取出放入乳缽中研磨成細末。每日三次,每次服用一錢,用溫酒送服。(出自朱肱的《活人書》)

一切風疾十年、二十年者:牛蒡根一升,生地黃枸杞子、牛膝各三升,用袋盛藥,浸無灰酒三升內,每任意飲之。(《外臺秘要》方)

白話文:

凡是患有十年、二十年風疾的人:使用牛蒡根一升,生地黃、枸杞子、牛膝各三升,將藥物裝入袋子中,浸泡在三升無灰酒中,每次任意飲用。(出自《外臺祕要》方)

老人中風,口目瞤動,煩悶不安。牛蒡根(切)一升(去皮曬乾,杵為面),白米四合(淘淨)。和作餔飥,豉汁中煮,加蔥、椒五味,空心食之。恆服極效。(《壽親養老書》)

白話文:

老年人中風,口、眼不停地抽動,心煩意亂,坐立不安。牛蒡根(切)一升(去皮曬乾,搗成粉末),白米四合(洗淨)。將牛蒡根粉末和白米混合製成粥,用豉汁煮,加入蔥、椒等五味調料,空腹食用。經常服用效果很好。(《壽親養老書》)

老人風濕久痹,筋攣骨痛。服此壯腎,潤皮毛,益氣力:牛蒡根一升(切),生地黃一升(切),大豆二升(炒),以絹袋盛,浸一斗酒中,五六日,任性空心溫服二、三盞,日二服。(《集驗方》)

白話文:

對於老年人風濕痹痛,筋骨攣痛,服用此方可壯腎固本,潤澤皮膚皮毛,增強氣力:牛蒡根一升(切碎),生地黃一升(切碎),大豆二升(炒熟),用絹袋盛裝,浸泡在一斗酒中,五六天後,空腹時溫熱服用二、三盞,一日二服。(《集驗方》)

頭面忽腫,熱毒風氣內攻,或連手足赤腫,觸著痛者:牛蒡子根(一名蝙蝠刺),洗淨研爛,酒煎成膏,絹攤貼腫處。仍以熱酒服一、二匙,腫消痛減。(《斗門方》)頭風掣痛,不可禁者,摩膏主之:取牛蒡莖葉,搗取濃汁二升,無灰酒一升,鹽花一匙頭,煻火煎稠成膏,以摩痛處,風毒自散。摩時須極力令熱,乃效。冬月用根。(《篋中方》)

白話文:

  • 《鬥門方》

頭面突然腫脹,是熱毒風氣侵犯內部所致,或連累手足也紅腫,觸摸時疼痛者:

牛蒡子根(又名蝙蝠刺)洗淨,搗碎研爛,用酒煎成膏狀,敷在腫痛處。

另外,用熱酒服下牛蒡子根一、二匙,腫痛就會消退。

  • 《篋中方》

頭部風濕疼痛,無法禁止的時候,可以用摩膏來治療:

取牛蒡的莖葉,搗碎取濃汁二升,無灰酒一升,鹽花一匙頭,用小火煎煮至濃稠成膏狀,用來塗抹疼痛部位,風毒就會自然消散。

塗抹時必須用力摩擦,使之發熱,纔能有效。

冬天的時候可以用牛蒡根。

頭風白屑:牛蒡葉搗汁,熬稠塗之。至明,皂莢水洗去。(《聖惠方》)

喉中熱腫:鼠黏根一升,水五升,煎一升,分三服。(《延年方》)

小兒咽腫:牛蒡根搗汁,細嚥之。(《普濟方》)

白話文:

頭風白屑: 將牛蒡葉搗碎榨汁,熬煮至濃稠,塗抹於患處。待至天明,用皁莢水洗淨。

喉中熱腫: 取鼠黏根一升,加水五升煎煮,煎至剩下一升,分三次服用。

小兒咽腫: 將牛蒡根搗碎榨汁,讓孩子慢慢嚥下。

熱毒牙痛,熱毒風攻頭面,齒齦腫痛不可忍:牛蒡根一斤(搗汁),入鹽花一錢。銀器中熬成膏。每用塗齒齦上,重者不過三度,瘥。(《聖惠方》)

白話文:

熱毒引起的牙痛,熱毒風襲擊頭面,牙齦腫痛,疼痛難忍:牛蒡根一斤(搗成汁),加入鹽花一錢。在銀器中熬成果膏。每次用它塗抹在牙齦上,嚴重的病例不過三次,就能痊癒。(《聖惠方》)

項下癭疾:鼠黏子根一升。水三升,煮取一升半,分三服。或為末,蜜丸常服之。(《救急方》)耳卒腫痛:牛蒡根(切),絞汁二升,銀鍋內熬膏塗之。(《聖濟總錄》)

白話文:

項下癭疾:

鼠黏子根一升,加入三升水煮沸,煮至藥液剩下一升半,分成三份服用。或者研磨成藥粉,加入蜂蜜製成丸劑,經常服用。

耳卒腫痛:

取牛蒡根切碎,榨取兩升汁液,放入銀鍋內熬煮成膏狀,塗抹於患處。

小便不通,臍腹急痛:牛蒡葉汁、生地黃汁二合,和勻,入蜜二合。每服一合,入水半盞,煎三五沸,調滑石末一錢服。(《聖濟總錄》)

白話文:

小便不通,臍腹劇烈疼痛:牛蒡葉汁、生地黃汁各二合,均勻攪拌,加入蜂蜜二合。每次服用一合,放入半盞水,煎三到五滾,調入滑石粉末一錢服用。(《聖濟總錄》)

癤子腫毒:鼠黏子葉貼之。(《千金方》)

石瘻出膿,堅實寒熱:鼠黏子葉為末,和雞子白封之。(《外臺秘要》)

諸瘡腫毒:牛蒡根三莖(洗)。煮爛搗汁,入米煮粥,食一碗,甚良。(《普濟方》)

積年惡瘡,反花瘡、漏瘡不瘥者。牛蒡根搗,和臘月豬脂,日日封之。(《千金方》)

白話文:

**癤子腫毒:**將鼠黏子葉搗碎敷上,有助消腫排膿。(《千金方》)

**石瘻化膿、腫脹疼痛:**取鼠黏子葉搗成粉末,與雞蛋白混合敷上。(《外臺祕要》)

**各種瘡腫毒:**取牛蒡根三莖洗淨,煮爛搗汁,加入米中熬成粥,食用一碗,有顯著消腫化膿之效。(《普濟方》)

**多年難癒的惡瘡、反花瘡、漏瘡:**將牛蒡根搗碎,與臘月時節的豬油混合,每日敷於患處。(《千金方》)

月水不通,結成症塊,腹肋脹大,欲死:牛蒡根二斤(銼)。蒸三遍,以生絹袋盛之,以酒二斗浸五日,每食前溫服一盞。(《普濟方》)

白話文:

月經不通暢,結成症塊,肚子和肋骨疼痛難忍,快要死了:牛蒡根 2 斤(切碎)。蒸 3 次,放入生絹袋子裡,用 2 斗酒浸泡 5 天,每次在飯前溫服一杯。(《普濟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