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綱目》~ 草部第十五卷 (22)
草部第十五卷 (22)
1. 小青
(宋《圖經》)
【集解】頌曰:小青生福州,三月生花,彼土人當月採葉用之。
葉
【氣味】溫,無毒。
【主治】生搗,敷癰腫瘡癤甚效(蘇頌)。治血痢腹痛,研汁服,解蛇毒(時珍)。
【附方】新三。
白話文:
集解
**頌詞:**小青生長在福州,三月開花。當地人在三月採摘葉子使用。
葉
**氣味:**溫和,無毒。
**主治:**將葉子搗碎後敷在癰腫瘡癤上,效果顯著(蘇頌)。治療血痢腹痛,將葉子研成汁液服用。解蛇毒(李時珍)。
**附方:**新三(方名)
蛇虺螫傷:《衛生易簡方》:用小青一握(細研),入香白芷半兩。酒調服。手挼患處,候黃水出為效。《摘玄方》:用小青、大青、牛膝葉同搗汁,和酒服,以渣敷之。
中暑發昏:小青葉(井水浸去泥),控干,入沙糖擂汁,急灌之。(《壽域方》)
白話文:
蛇蟲咬傷:《衛生易簡方》中提到:取一把小青蛇,研成細末,加入半兩香白芷,用酒調和服用。用手揉搓患處,等到黃水流出即可見效。《摘玄方》中提到:取小青蛇、大青蛇、牛膝葉一同搗碎取汁,用酒服用,將渣敷在患處。
中暑昏迷:小青葉(用井水洗淨泥土),瀝乾,放入糖中搗碎,緊急灌下。(《壽域方》)
2. 葫蘆巴
(宋《嘉祐》)
【釋名】苦豆。
白話文:
**釋名:**苦豆。
【集解】禹錫曰:葫蘆巴出廣州並黔州。春生苗,夏結子,子作細莢,至秋採。今人多用嶺南者。或云是番蘿蔔子,未審的否?
白話文:
【集解】禹錫說:葫蘆巴出產在廣州和黔州。春天發芽,夏天結成種子,種子長成細長的莢,到了秋天就可以採收。現在的人大多使用嶺南的葫蘆巴。有人說,葫蘆巴就是番蘿蔔的種子,但尚未確定是否正確。
頌曰:今出廣州。或云種出海南諸番,蓋其地蘆菔子也。舶客將種蒔於嶺外亦生,然不及番中來者真好。今醫家治元臟虛冷為要藥,而唐已前方不見用,本草不著,蓋是近出。
白話文:
頌曰:廣州現產蘆菔子。也有人說蘆菔子原產於海南諸番,其實蘆菔子原本是蘿蔔籽。有位船客將蘆菔子種植在嶺南,雖然也可以生長,但是品質不如番中來的純正。當今醫家治療心陽虛、心臟虛寒時,蘆菔子為主要藥品,唐代之前的醫方卻不見有蘆菔子,本草書裏也沒有記載,大概是因為蘆菔子是最近纔出現的植物吧。
【修治】時珍曰:凡入藥,淘淨,以酒浸一宿,曬乾,蒸熟或炒過用。
【氣味】苦,大溫,無毒。杲曰:純陽。
白話文:
修治 李時珍說:凡是用於藥材的枸杞,都要淘洗乾淨,用酒浸泡一夜,曬乾,蒸熟或炒過後使用。
氣味 味苦,性大溫,無毒。張杲說:枸杞是純陽之物。
【主治】元臟虛冷氣。得附子、硫黃,治腎虛冷,腹脅脹滿,面色青黑。得蘹香子、桃仁,治膀胱氣甚效(嘉祐)。治冷氣疝瘕,寒濕腳氣,益右腎,暖丹田(時珍)。
白話文:
【主治】治療元臟虛冷氣。使用附子、硫黃,可以治療腎虛冷,腹脅脹滿,面色青黑。還可以使用蘹香子、桃仁,治療膀胱氣,效果很好(嘉祐)。治療冷氣疝瘕、寒濕腳氣,益右腎,暖丹田(時珍)。
【發明】宗奭曰:膀胱氣,用此合桃仁(麩炒)等分。為末,半為散,半以酒糊和丸梧子大。每服五、七十丸,空心鹽酒下;其散,以熱米飲下,與丸子相間,空心服,日各一、二服。時珍曰:葫蘆巴,右腎命門藥也。元陽不足,冷氣潛伏,不能歸元者,宜之。宋《惠民和劑局方》,有葫蘆巴丸,治大人、小兒,小腸奔豚偏墜,及小腹有形如卵,上下走痛,不可忍者。
白話文:
[製造方法]宗奭說:膀胱的氣,用這合桃仁(與麩皮一起炒)等量的比例。研磨成粉末,一半做成散劑,一半加入酒糊和成丸,丸子的體積如梧桐樹種子那麼大。每次服用五、七十丸,空腹時用鹽酒送服;散劑,用熱米湯送服,與丸子交替服用,空腹時服用,每天服用一、兩次。時珍說:葫蘆巴,是右腎命門的藥。元陽不足,冷氣潛伏,不能歸元的,適用。宋朝的《惠民和劑局方》,有葫蘆巴丸,用於治療大人、小兒的小腸奔豚偏墜,以及小腹有形狀像雞蛋的東西,上上下下走痛,難以忍受的病症。
用葫蘆巴八錢,茴香六錢,巴戟(去心)、川烏頭(炮去皮)各二錢,楝實(去核)四錢,吳茱萸五錢。並炒為末,酒糊丸梧子大。每服十五丸,小兒五丸,鹽酒下。太醫薛已云:一人病寒疝,陰囊腫痛,服五苓諸藥不效,與此而平也。又張子和《儒門事親》云:有人病目不睹,思食苦豆,即葫蘆巴,頻頻不缺。
白話文:
使用葫蘆巴八錢、茴香六錢、去心巴戟、炮去皮川烏頭各二錢、去核楝實四錢、吳茱萸五錢,全部炒熟後磨成粉末,用酒做黏合劑製成梧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十五丸,小兒服用五丸,以鹽酒送服。太醫薛已說:有個人患有寒疝病,陰囊腫痛,服用五苓等藥物都沒有效果,服用此方後痊癒了。又張子和在《儒門事親》中說:有個人患有眼疾,看不見東西,很想吃苦豆,也就是葫蘆巴,經常吃,病情有所好轉。
不周歲而目中微痛,如蟲行入眥,漸明而愈。按:此亦因其益命門之功,所謂益火之原,以消陰翳是也。
【附方】新六。
小腸氣痛:葫蘆巴(炒)研末,每服二錢,茴香酒下。(《直指方》)
白話文:
不到一歲的小兒,眼睛會輕微疼痛,就像有蟲子鑽進眼角,逐漸明朗才會好轉。按:這是因為此藥能增強腎氣,所謂增強命門之火,以消除陰翳。
【附方】新六。
小腸氣痛:葫蘆巴(炒過研磨為末),每次服用二錢,用茴香酒送服。(《直指方》)
腎臟虛冷,腹脅脹滿:葫蘆巴(炒)二兩,熟附子、硫黃各七錢五分。為末,酒煮曲糊丸梧桐子大,每鹽湯下三、四十丸。(《聖濟總錄》)冷氣疝瘕:葫蘆巴(酒浸曬乾)、蕎麥(炒,研面)各四兩,小茴香一兩。為末,酒糊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鹽湯或鹽酒下。服至兩月,大便出白膿,則除根。(方廣《心法附余》)
白話文:
- 腎臟虛寒,腹側脹滿:
- 葫蘆巴(炒)二兩
- 熟附子、硫磺各七錢五分
- 將所有藥材研磨成細粉,用酒煮熟,加入麵粉做成丸劑,大小如梧桐子。
- 每次服用三、四十丸,以鹽湯送服。
- 冷氣疝瘕:
- 葫蘆巴(浸泡在酒中,晾乾)四兩
- 蕎麥(炒熟,研磨成粉)四兩
- 小茴香一兩
- 將所有藥材研磨成細粉,加入酒做成丸劑,大小如梧桐子。
- 每次服用五十丸,空腹時以鹽湯或鹽酒送服。
- 服用兩個月,大便中若排出白色膿液,則病情可根除。
陰㿗腫痛偏墜,或小腸疝氣,下元虛冷,久不愈者,沉香內消丸主之:沉香、木香各半兩,葫蘆巴(酒浸炒)、小茴香(炒)各二兩。為末,酒糊丸梧子大。每服五、七十丸,鹽酒下。
白話文:
陰囊腫痛且偏向一邊,或小腸疝氣。下腹部虛冷,長期不癒的人,應該服用沉香內消丸:沉香、木香各半兩,葫蘆巴(浸泡在酒中後炒)、小茴香(炒過)各二兩。研磨成粉末,用酒糊成梧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五、七十顆,然後用鹽酒送服。
氣攻頭痛:葫蘆巴(炒)、三稜(酒浸焙)各半兩,乾薑(炮)二錢半,為末,薑湯或溫酒每服二錢。(《濟生方》)
白話文:
治療因氣血攻注而引發的頭痛:葫蘆巴(炒過)、三稜(用酒浸泡後再烘焙)各半兩,乾薑(炮製過)二錢半,將這些藥材研磨成細末,用薑湯或溫酒送服,每次服用二錢。(《濟生方》)
寒濕腳氣,腿膝疼痛,行步無力:胡蘆巴(酒浸一宿,焙)、破故紙(炒香)各四兩。為末。以木瓜切頂去瓤,安藥在內令滿,用頂合住簽定,爛蒸,搗丸梧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溫酒下。(《楊氏家藏方》)
白話文:
寒濕腳氣,腿部和膝蓋疼痛,走起路來感覺無力,使用葫蘆巴(用酒浸泡一夜,然後焙乾)、破故紙(炒香),各四兩。將這些藥材搗碎成粉末。然後準備一個木瓜,將頂部切開,掏出裡面的果肉,將藥粉填入木瓜中,使其填滿。用木瓜的頂部蓋上,並用細繩紮緊,然後用文火蒸熟,取出後搗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七十粒藥丸,空腹時用溫酒送服。(出自《楊氏家藏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