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時珍

《本草綱目》~ 草部第十五卷 (20)

回本書目錄

草部第十五卷 (20)

1. 苧麻

(《別錄》下品)。

【釋名】時珍曰:苧麻作紵,可以績紵,故謂之紵。凡麻絲之細者,為紵;粗者為絟。

陶弘景雲:苧即今績苧麻是也。麻字從廣,從林(音派),象屋下林麻之形。廣音掩。

白話文:

【解釋】時珍說:薴麻可以製成線,可以用來縫製布料,所以稱為「紵」。所有種類的麻中,細的稱為「紵」,粗的稱為「絟」。

陶弘景說:薴就是現在用來紡紗的薴麻。麻字的左邊是廣,右邊是林(音「派」),象徵房屋下種植麻的形狀。廣的讀音同「掩」。

【集解】頌曰:苧麻舊不著所出州土,今閩、蜀、江、浙多有之。剝其皮可以績布。苗高七八尺。葉如楮葉而無叉,面青背白,有短毛。夏秋間著細穗青花。其根黃白而輕虛,二月、八月採。按陸璣《草木疏》云:苧一科數十莖,宿根在土中,至春自生,不須栽種。荊揚間歲三刈,諸園種之歲再刈,便剝取其皮,以竹刮其表,厚處自脫,得里如筋者煮之,用緝布。今江、浙、閩中尚復如此。

宗奭曰:苧如蕁麻,花如白楊而長成穗,每一朵凡數十穗,青白色。

白話文:

集解中提到薴麻的俚語說:薴麻原來不知道它產自哪個州縣,現在在福建、四川、江蘇、浙江等地都有種植。薴麻的皮可以加工成布。薴麻苗高七八尺,葉子像楮葉,但沒有叉子,葉面青綠,葉背白色,葉上有一些短毛。在夏秋之間開出細穗青花。薴麻的根部黃白色,重量很輕,在二月和八月採挖。

根據陸璣的《草木疏》記載:薴麻一株可以長出幾十個莖,宿根埋在土壤中,到了春天會自動生長,不需要特別栽種。在荊州和揚州一帶,一年可以收割三次薴麻;在一些園圃中種植的薴麻,一年可以收割兩次。收穫薴麻後,馬上剝取它的皮,用竹子颳去薴麻皮的表層,厚度適中的部位就會自行脫落,得到裡面像筋一樣的部分,將它煮熟後就可以用來紡織布匹。現在在江蘇、浙江、福建等地也還沿用這種方法。

宗奭說:薴麻就像蕁麻,花朵狀似白楊,長成細長的穗狀,每一朵通常有數十條穗,呈現青白色。

時珍曰:苧,家苧也。又有山苧,野苧也。有紫苧,葉面紫;白苧,葉面青,其背皆白。可刮洗煮食救荒,味甘美。其子茶褐色,九月收之,二月可種。宿根亦自生。

【氣味】甘,寒,無毒。權曰:甘,平。大明曰:甘、滑,冷,無毒。

白話文:

李時珍說:薴麻是家裡種植的薴麻。另外還有一種山薴麻,是野生的薴麻。有紫薴麻,葉子的正面是紫色的;白薴麻,葉子的正面是青色的,背面都是白色的。可以在發生饑荒時刮皮清洗後來食用,味道甘美。它的種子是茶褐色的,在九月收穫,在二月可以種植。宿根也可以自己生長。

味道氣味: 甘味,寒涼,無毒。

**權曰:**味道甘,性情平。

**大明曰:**味道甘、滑,性情寒涼,無毒。

【主治】安胎,貼熱丹毒(《別錄》)。治心膈熱,漏胎下血,產前後心煩,天行熱疾,大渴大狂,服金石藥人心熱,罯毒箭蛇蟲咬(大明)。漚苧汁,止消渴(《別錄》)。

【發明】震亨曰:苧根大能補陰而行滯血,方藥或惡其賤,似未曾用也。

白話文:

【功效】保胎用藥,可外敷丹毒(《別錄》)。治療心胸之間的熱症,胎漏出血,生產前後心煩,季節流行的熱症,劇渴和狂躁,服用金石藥物引起內熱,罯毒、箭傷、蛇蟲咬傷(大明)。將薴麻汁煮爛,可止消渴(《別錄》)。

發明:朱震亨說:薴根能夠大補陰氣,還能促進積滯的血液運行。有些方劑或者藥物因為嫌棄它便宜而輕視它,似乎從來沒有使用過。

藏器曰:苧性破血,將苧麻與產婦枕之,止血暈。產後腹痛,以苧安腹上即止也。又蠶咬人毒入肉,取苧汁飲之。今人以苧近蠶種,則蠶不生是矣。

【附方】舊四,新八。

白話文:

《藏器》說:薴麻性寒,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將薴麻和產婦的枕頭放在一起,可以止血暈。產後腹痛,用薴麻敷在肚子上就可以止痛。另外,如果蠶咬人,毒液進入肉中,可以服用薴麻汁來解毒。現在人們用薴麻靠近蠶種,那麼蠶就不會生長了。

附方:舊方有四種,新方有八種。

痰哮咳嗽:苧根(煅存性),為末,生豆腐蘸三五錢,食即效。未全,可以肥豬肉二、三片蘸食,甚妙。(《醫學正傳》)

白話文:

治療痰哮咳嗽:薴根(煅燒存性),研成粉末,蘸生豆腐三至五錢吃下去,很快就會見效。症狀還沒有完全消失,可以用兩到三片肥豬肉蘸粉吃,效果非常好。(《醫學正傳》)

小便不通:《聖惠方》:用麻根、蛤粉各半兩,為末。每服二錢,空心新汲水下。《摘玄方》:用苧根洗研,攤絹上,貼少腹連陰際,須臾即通。小便血淋:苧根煎湯頻服,大妙。亦治諸淋。(《聖惠方》)

白話文:

小便不通:《聖惠方》:使用麻根、蛤粉各半兩,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空腹時以新汲取的水送服。《摘玄方》:使用薴根洗淨研磨成粉,攤在絹布上,貼在小腹部連通陰際,很快就會通暢。小便帶血:將薴根煎成湯劑,頻頻服用,效果很好。也可以治療各種淋病。(《聖惠方》)

五種淋疾:苧麻根兩莖,打碎。以水一碗半,煎半碗,頓服即通,大妙。(《斗門方》)妊娠胎動,忽下黃汁如膠,或如小豆汁,腹痛不可忍者:苧根(去黑皮,切)二升,銀一斤,水九升,煎四升。每服以水一升,入酒半升,煎一升,分作二服。一方:不用銀。(《梅師方》)

白話文:

五種淋疾:薴麻根兩根,搗碎。加一碗半的水,煎至半碗,一次喝下,立刻見效,效果極佳。(出自《鬥門方》)懷孕時胎兒胎動,忽然流出像膠水或小豆汁一樣的黃色汁液,腹痛難忍:薴根(去黑皮,切碎)二升,銀一斤,水九升,煎至四升。每次服藥時,加水一升,加入半升酒,煎成一升,分成兩次服用。另有一種方法:不用銀。(出自《梅師方》)

肛門腫痛:生苧根搗爛,坐之良。(《瀕湖集簡方》)

脫肛不收:苧根搗爛,煎湯熏洗之。(《聖惠方》)

癰疽發背,初起未成者。苧根(熟)搗敷上,日夜數易,腫消則瘥。(《圖經本草》)

五色丹毒:苧根煮濃汁,日三浴之。(《外臺秘要》)

白話文:

肛門腫痛:生薴麻根搗成泥,坐上去效果好。(《瀕湖集簡方》)

脫肛不收:薴麻根搗爛,煎水燻洗。(《聖惠方》)

背上長毒瘡,剛開始未成形時:將蒸熟的薴麻根搗成泥敷在患處,一天多次更換,腫消則癒。(《圖經本草》)

五色丹毒:用薴麻根煮出濃汁,每天三次洗浴。(《外臺祕要》)

雞魚骨哽:《談野翁試驗方》:用苧麻根搗汁,以匙挑灌之,立效。《醫方大成》:用野苧麻根搗碎,丸如龍眼大,魚骨魚湯下;雞骨雞湯下。

【氣味】同根。

【主治】金瘡傷折血出,瘀血(時珍)。

白話文:

雞魚刺哽塞:《談野翁試驗方》:用薴麻根搗成汁,用勺子挑入灌入喉中,立即可見效。《醫方大成》:使用野薴麻根搗碎,丸成龍眼大小,用魚骨加魚湯吞下;雞骨則以雞湯吞下。

**藥性:**葉子與根的藥性相同。

**主治:**金屬刺傷、骨折出血、瘀血(李時珍《本草綱目》記載)。

【發明】時珍曰:苧麻葉甚散血,五月五日收取,和石灰搗作團,曬乾收貯。遇有金瘡折損者,研末敷之,即時血止,且易痂也。按李仲南《永類方》云:凡諸傷瘀血不散者,五六月收野苧葉、蘇葉,擂爛,敷金瘡上。如瘀血在腹內,順流水絞汁服即通,血皆化水。以生豬血試之,可驗也。秋冬用干葉亦可。

白話文:

【說明】李時珍說:薴麻葉有極好的散血化瘀作用。在五月五日採集薴麻葉,搗爛成團狀,與石灰混合均勻後,曬乾備用。遇到金瘡折損的情況,將藥粉敷於患處,可以立即止血,並且容易結痂。

根據李仲南的《永類方》記載,凡是患有瘀血不散的刀傷、跌打損傷,可在五六月採集野薴葉和蘇葉,搗碎後敷在傷口上。如果瘀血在腹腔內,可以用水絞取汁液服用,立刻就可以通暢,瘀血會化為水排出。用生豬血試驗,就可以見效。秋冬時節也可以使用乾燥的薴麻葉。

【附方】新三。驟然水瀉,日夜不止,欲死,不拘男婦:用五月五日採麻葉,陰乾為末。每服二錢,冷水調下。勿吃熱物,令人悶倒。只吃冷物。小兒半錢。(《楊子建護命方》)

冷痢白凍:方同上。

白話文:

【附方】新三。突然腹瀉,日夜不停,快要死了,不分男女:用五月五日採摘的麻葉,陰乾研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用冷水調服。不要吃熱的食物,否則會讓人覺得悶熱難受。只吃冷的食物。兒童服用半錢。(《楊子建護命方》)

冷痢白濁:方同上。

蛇虺咬傷:青麻嫩頭搗汁,和酒等分,服三盞。以渣敷之,毒從竅中出,以渣棄水中即不發。看傷處有竅是雄蛇,無竅是雌蛇,以針挑破傷處成竅,敷藥。(《摘玄方》)

白話文:

蛇或虺咬傷:用青麻的嫩頭搗成汁,與酒等量混合,服用三杯。把渣敷在傷口上,毒液會從傷口流出,毒液流出後把渣滓丟到水中就不會發炎。觀察傷口,如果有孔洞是雄蛇咬的,沒有孔洞是雌蛇咬的,用針把傷口挑破成孔洞,敷上藥。 (摘玄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