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時珍

《本草綱目》~ 綱目第七卷(下) (16)

回本書目錄

綱目第七卷(下) (16)

1. 梁上塵

(《唐本草》)

【釋名】倒掛塵名烏龍尾(《綱目》)、煙珠。

【修治】斆曰:凡梁上塵,須去煙火大遠,高堂殿上者,拂下,篩淨末用。

時珍曰:凡用倒掛塵,燒令煙盡,篩取末入藥,雷氏所說,似是梁上灰塵,今人不見用。

【氣味】辛、苦,微寒,無毒。大明曰:平。

【主治】腹痛,噎膈,中惡,鼻衄,小兒軟瘡(《唐本》)。食積,止金瘡血出,齒齦出血(時珍)。

【附方】舊七,新十二。

翻胃吐食:梁上塵,黑驢尿調服之。(《集簡方》)

霍亂吐利:屋下倒掛塵,滾湯泡,澄清服,即止。(《衛生易簡方》)

小便不通:梁上塵二指撮,水服之。(《外臺秘要》)

大腸脫肛:烏龍尾即梁上塵,同鼠屎燒煙於桶內,坐上熏之。數次即不脫也。(《濟急》)

喉痹乳蛾:烏龍尾、枯礬、豬牙皂莢(以鹽炒黃)等分。為末。或吹或點皆妙。(《孫氏集效方》)

牙疼㗜鼻:壁上掃土,用鹽炒過,為末。隨左右㗜鼻。(《普濟方》)

鼻中息肉:梁塵吹之。(《普濟方》)

夜臥魘死:勿用火照,急取梁塵納鼻中,即活。(《瑣碎錄》)

猝自縊死:梁上塵如豆大,各納一筒中,四人同時極力吹兩耳及鼻中,即活。(《外臺秘要》)

經血不止:烏龍尾(炒煙盡)、荊芥穗各半兩。為末。每服二錢,茶下。(《聖濟錄》)

婦人胎動,日月未足欲產。梁上塵、灶突墨等分,酒服方寸匕。(《千金方》)

橫生逆產:梁上塵,酒服方寸匕。(《子母秘錄》)

婦人妒乳:醋和梁上塵塗之。(《千金方》)

石癰不膿:梁上塵灰、葵根莖灰等分。用醋和敷之。(《千金翼》)

發背腫痛:廚內倒吊塵,為末。以生蔥極嫩心同搗膏敷之,留頂,一日一換,干則以水潤之。(《瀕湖集簡方》)

無名惡瘡:梁上倒掛塵二條,韭地蚯蚓泥少許。生蜜和捻作餅如錢大,陰乾,用蜜水調,頻敷之。(楊起《簡便方》)

小兒頭瘡,浸淫成片:梁上塵和油瓶下滓,以皂莢湯洗後塗之。(《子母秘錄》)

小兒赤丹:屋塵和臘豬脂敷之。(《千金方》)

老嗽不止:故茅屋上塵,年久著煙火者,和石黃、款冬花、婦人月經衣帶為末,水和塗茅上待乾,入竹筒中燒煙吸咽,無不瘥也。(陳藏器《本草》)

白話文:

[梁上塵]

別名:又叫倒掛塵、烏龍尾、煙珠。

處理方法: 據說,凡是梁上的灰塵,要選遠離煙火、高大房屋上的,拂下來後,篩乾淨粉末使用。也有人說,用倒掛塵時,要燒到煙完全消失,再篩取粉末入藥。以前有人說是梁上的灰塵,現在沒人這樣用了。

性味:辛、苦,稍微寒涼,無毒。另有說法是性平。

主治: 可以治療腹痛、噎膈(食道阻塞)、中邪、流鼻血、小兒軟瘡。也能消除食物積滯,止金瘡出血,以及牙齦出血。

相關藥方:古籍記載的有七個,後來新增了十二個。

  • 胃反吐食:用梁上塵,用黑驢的尿調和服用。
  • 霍亂吐瀉:用屋簷下的倒掛塵,用滾燙的熱水沖泡,澄清後服用,可以止吐止瀉。
  • 小便不通:用兩指夾取一撮梁上塵,用水服用。
  • 大腸脫肛:用烏龍尾(即梁上塵)和老鼠糞便一起燒煙,放在桶裡,人坐在上面熏蒸,多做幾次就會好。
  • 喉嚨腫痛像乳頭狀:用烏龍尾、枯礬、用鹽炒黃的豬牙皂莢,等量磨成粉末,吹入喉嚨或點在患處都有效。
  • 牙痛:把牆壁上的土掃下來,用鹽炒過,磨成粉末,左右鼻孔交替吹入。
  • 鼻中息肉:用梁上塵吹入鼻腔。
  • 睡覺時做惡夢,像被鬼壓住快要窒息而死:不要用火照,趕快取梁上塵放入鼻中,就能活過來。
  • 突然上吊自殺:取像豆子大小的梁上塵,分裝在四個竹筒中,四個人同時用力吹入死者的兩耳和鼻中,就能救活。
  • 女性經血不止:將烏龍尾(炒到沒有煙)和荊芥穗各半兩,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用茶送服。
  • 孕婦胎動不安,將要早產:用梁上塵和灶突墨等量,用酒服用一湯匙。
  • 胎位不正,難產:用梁上塵,用酒服用一湯匙。
  • 婦人因妒忌而乳汁不下:用醋調和梁上塵塗抹。
  • 疔瘡不化膿:用梁上塵灰和葵根莖灰等量,用醋調和敷在患處。
  • 背部腫痛:用廚房裡倒掛的灰塵,磨成粉末,與新鮮的嫩蔥心一起搗成糊狀,敷在患處,露出頂部,一天換一次,乾燥時用水潤濕。
  • 原因不明的惡瘡:用兩條梁上倒掛塵,加上少許韭菜地裡的蚯蚓泥,用生蜂蜜調和,做成錢幣大小的餅狀,陰乾後,用蜂蜜水調和,經常敷在患處。
  • 小兒頭瘡,擴散成片:用梁上塵和油瓶底部的沉澱物,用皂莢湯清洗後塗抹。
  • 小兒丹毒:用屋塵和臘豬油敷在患處。
  • 長期咳嗽不止:用老舊茅屋上,被煙火熏烤多年的灰塵,加上石黃、款冬花、婦人月經帶磨成粉末,用水調和塗在茅草上,等乾了後,放入竹筒中燒煙,用口吸入,就能痊癒。

2. 門臼塵

(《綱目》)

【主治】止金瘡出血。又諸般毒瘡,切蒜蘸擦,至出汗即消(時珍)。

白話文:

止金屬外傷造成的出血。另外,各種毒瘡,將蒜切開後沾著擦拭患處,擦到出汗就會消退(李時珍說)。

3. 寡婦床頭塵土

(《拾遺》)

【主治】耳上月割瘡,和油塗之(藏器)。

白話文:

用油調和塗抹,可以治療耳朵上方像被刀割傷的瘡。

4. 瓷甌中白灰

(《拾遺》)

【集解】藏器曰:瓷器物初燒時,相隔皆以灰為泥,然後燒之。但看瓷里有灰,即收之備用。

【主治】遊腫,醋磨敷之(藏器)。

白話文:

瓷器燒製時,為了防止器物互相黏連,會用灰泥隔開,燒好後,瓷器內部如果附著有這種灰,就可以收集起來備用。

這種灰,可以磨成醋泥敷在皮膚上,治療遊走性腫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