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時珍

《本草綱目》~ 草部第十五卷 (17)

回本書目錄

草部第十五卷 (17)

1. 續斷

(《本經》上品)

【釋名】屬折(《本經》)、接骨(《別錄》)、龍豆(《本經》)、南草(《別錄》)。

時珍曰:續斷、屬折、接骨,皆以功命名也。

【集解】《別錄》曰:續斷生常山山谷,七月、八月採,陰乾。普曰:出梁州,七月七日採。

弘景曰:按《桐君藥錄》云:續斷生蔓延,葉細莖如荏,大根本,黃白有汁,七月、八月採根。今皆用莖葉節節斷,皮黃皺,狀如雞腳者,又呼為桑上寄生。時人又有接骨樹,高丈餘許,葉似蒴藋,皮主金瘡。廣州又有續斷藤,一名諾藤,斷其莖,以器承取汁飲,療虛損絕傷,用沐頭,長髮,折枝插地即生。恐皆非真。

李當之云是虎薊,與此大乖,但虎薊亦療血。恭曰:所在山谷皆有。今俗用者,葉似苧而莖方,根如大薊,黃白色。陶說非也。

頌曰:今陝西、河中、興元、舒、越、晉、絳諸州亦有之。三月以後生苗,干四稜,似苧麻,葉兩兩相對而生。四月開花,紅白色,似益母花。根如大薊,赤黃色。謹按:《範汪方》云:續斷即是馬薊,與小薊葉相似,但大於小薊爾。葉似旁翁菜而小厚,兩邊有刺,刺人,其花紫色,與今越州所圖者相類。

而市之貨者,亦有數種,少能辨其粗良。醫人但以節節斷、皮黃皺者為真。

斅曰:凡使勿用草茅根,緣真相似,若誤服令人筋軟。

時珍曰:續斷之說不一。桐君言是蔓生,葉似荏。李當之、範汪並言是虎薊。《日華子》言是大薊,一名山牛蒡。蘇恭、蘇頌皆言葉似苧麻,根似大薊,而《名醫別錄》復出大、小薊條,頗難依據。但自漢以來,皆以大薊為續斷,相承久矣。究其實,則二蘇所云,似與桐君相符,當以為正。

今人所用,以川中來,色赤而瘦,折之有煙塵起者為良焉。鄭樵《通志》謂範汪所說者乃南續斷,不知何據?蓋以別川續斷耳。

【修治】斅曰:凡採得根,橫切銼之,又去向里硬筋,以酒浸一伏時,焙乾,入藥用。

【氣味】苦,微溫,無毒。《別錄》曰:辛。普曰:神農、雷公、黃帝、

李當之:苦,無毒;扁鵲:辛,無毒。

之才曰:地黃為之使,惡雷丸。

【主治】傷寒,補不足,金瘡癰瘍折跌,續筋骨,婦人乳難。久服益氣力(《本經》)。婦人崩中漏血,金瘡血內漏,止痛生肌肉,及踠傷惡血腰痛,關節緩急(《別錄》)。去諸溫毒,通宣血脈(甄權)。助氣,補五勞七傷,破癥結瘀血,消腫毒,腸風痔瘻,乳癰瘰癧,婦人產前後一切病,胎漏,子宮冷,面黃虛腫,縮小便,止泄精尿血(大明)。

【發明】時珍曰:宋張叔潛秘書,知劍州時,其閣下病血痢。一醫用平胃散一兩,入川續斷末二錢半。每服二錢,水煎服即愈。紹興壬子,會稽時行痢疾。叔潛之子以方傳人,往往有驗。小兒痢服之效。

【附方】舊二,新二。

小便淋瀝:生續斷搗絞汁服。即馬薊根也。(《古今錄驗》)妊娠胎動,兩、三月墮,預宜服此:川續斷(酒浸)、杜仲(薑汁炒去絲)各二兩。為末,棗肉煮爛杵和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米飲下。產後諸疾血暈,心悶煩熱,厭厭氣欲絕,心頭硬,乍寒乍熱:續斷皮一握。

水三升,煎二升,分三服。如人行一里,再服,無所忌。此藥救產後垂死。(《子母秘錄》)

打撲傷損,閃肭骨節:用接骨草葉搗爛罨之,立效。(《衛生易簡方》)

白話文:

[續斷]

[名稱解釋]

續斷又名屬折、接骨、龍豆、南草,這些名稱都是根據它的功效而來的。續斷之所以被稱為續斷、屬折、接骨,是因為它有接續斷骨,使之重新連接的功效。

[採集與產地]

《別錄》記載,續斷生長在常山的山谷中,七、八月採收,陰乾。有人說續斷產於梁州,要在七月七日採收。

古代醫家記載,續斷是蔓生的植物,葉子細長,莖像荏,根部粗大,呈黃白色,有汁液,七、八月採收根部。現在人們通常使用它的莖葉,莖節一節一節斷開,外皮呈黃色皺褶,形狀像雞腳,又被稱為桑上寄生。也有人說接骨樹高達數丈,葉子像蒴藋,樹皮可以治療外傷。廣州還有一種續斷藤,又名諾藤,切斷它的莖,用器皿承接汁液飲用,可以治療虛損和嚴重外傷,用來洗頭可以使頭髮生長,折斷枝條插在土裡就能生長。但這些可能都不是真正的續斷。

有醫家認為續斷是虎薊,這和實際情況相差很大,但虎薊也有活血的功效。也有人說,續斷在各地山谷都有生長,現在一般使用的續斷,葉子像苧麻而莖是方形的,根像大薊,呈黃白色,但這和古書中的描述不符。

現在的續斷在陝西、河中、興元、舒、越、晉、絳等地都有。三月以後長出幼苗,莖幹四稜,像苧麻,葉子兩兩相對而生。四月開花,紅白色,像益母草的花。根像大薊,呈赤黃色。有人說續斷就是馬薊,葉子與小薊相似,但比小薊大,葉子像旁翁菜,但較小而厚,兩邊有刺,會刺傷人,花是紫色的,和越州所畫的續斷圖很相似。

市面上賣的續斷有好幾種,很少有人能分辨好壞。醫生們通常以莖節斷開、外皮黃色皺褶的為真的。有人說,不要使用草茅根來冒充,因為它們很像,如果誤服會導致筋骨軟弱。

有人認為,關於續斷的說法不一,有人說是蔓生的,葉子像荏;有人說是虎薊;有人說是像大薊,又名山牛蒡。還有人說葉子像苧麻,根像大薊,而《名醫別錄》又單獨列出了大、小薊,讓人難以判斷。但自漢代以來,都將大薊當做續斷,這種說法一直沿用至今。但其實,後代醫家所說的,似乎與桐君的描述相符,應該以這個為準。

現在人們使用的續斷,以四川來的為好,顏色赤紅而瘦,折斷時有煙塵冒出的為上品。有人說,古代醫家所說的是南續斷,不知道根據是什麼,可能是為了區分四川產的續斷吧。

[根部]

[炮製]

採挖續斷的根,切成片,去掉根部的硬筋,用酒浸泡一段時間,焙乾後入藥。

[性味]

味苦,性微溫,無毒。有人說是辛味。

地黃可以作為續斷的輔助藥,但不能與雷丸同用。

[主治]

主治傷寒,補益虛損,治療外傷、跌打損傷,接續筋骨,治療婦女產後乳汁不下。長期服用可以增強體力。也可以治療婦女崩漏下血,外傷導致內出血,止痛生肌,治療扭傷、惡血引起的腰痛、關節活動不便。還能清除溫毒,疏通血脈。可以幫助氣的運行,補益五勞七傷,破除癥結瘀血,消腫解毒,治療腸風痔瘻,乳癰瘰癧,婦女產前產後的各種疾病,胎漏,子宮寒冷,面色發黃虛腫,減少小便,治療遺精尿血。

[藥理發揮]

有人記載,某位官員在劍州時得了血痢,一位醫生用平胃散加續斷末給他服用,很快就好了。後來在會稽,痢疾流行,這位官員的兒子把這個方子傳給別人,很多人都有效。小兒痢疾服用這個方子也很有效。

[附方]

  • **小便淋漓:**用新鮮續斷搗爛絞汁服用,也就是馬薊的根。
  • **妊娠胎動,即將流產:**用酒浸泡過的川續斷,用薑汁炒過的杜仲,一起磨成粉末,用煮爛的棗肉做成丸子。每次服用三十丸,用米湯送服。
  • **產後各種疾病,血暈,心悶煩熱,氣息微弱,心口發硬,忽冷忽熱:**用一把續斷皮,加三升水煎至二升,分三次服用。走一里路後再服,沒有禁忌。這個藥可以救治產後垂危的婦女。
  • **跌打損傷,扭傷關節:**用接骨草的葉子搗爛敷在患處,立刻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