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綱目》~ 綱目第七卷(下) (11)
綱目第七卷(下) (11)
1. 伏龍肝
產後血氣攻心痛,惡物不下:用灶中心土研末,酒服二錢,瀉出惡物,立效。(《救急方》)
妊娠熱病:伏龍肝末一雞子許,水調服之,仍以水和塗臍方寸,干又上。(《傷寒類要》)
子死腹中,母氣欲絕:伏龍肝末三錢,水調下。(《十全博救方》)
橫生逆產:灶中心對鍋底土,細研。每服一錢,酒調,仍搽母臍中。(《救急方》)
胞衣不下:灶下土一寸,醋調,納臍中,續服甘草湯三、四合。(《產寶》)
中諸蠱毒:伏龍肝末一雞子大,水服取吐。(《千金方》)
六畜肉毒:方同上。
陰冷發悶,冷氣入腹,腫滿殺人。釜月下土,和雞子白敷之。(《千金方》)
男陰猝腫:方同上。
諸腋狐臭:伏龍肝末,頻敷之。(《千金方》)
聤耳出汁:綿裹伏龍肝末塞之,日三易。(《聖濟錄》)
小兒臍瘡:伏龍肝末敷之。(《聖惠方》)
小兒丹毒:多年灶下黃土末,和屋漏水敷之,新汲水亦可,雞子白或油亦可,干即易。(《肘後方》)
小兒熱癤:釜下土、生椒末等分。醋和塗之。(《千金方》)
臁瘡久爛:灶內黃土(年久者,研細)、入黃柏、黃丹、赤石脂、輕粉(末)等分。清油調入,油絹中貼之。勿動,數日愈。縱癢,忍之良。(《濟急方》)
發背欲死:伏龍肝末,酒調,厚敷之。干即易,平乃止。(《千金》)
一切癰腫:伏龍肝,以蒜和作泥,貼之,干再易。或雞子黃和亦可。(《外臺秘要》)
杖瘡腫痛:釜月下土為末,油和塗之,臥羊皮上,頻塗。(《千金方》)
灸瘡腫痛:灶中黃土末,煮汁淋之。(《千金方》)
白話文:
伏龍肝
產後血氣攻心疼痛,惡露排出不暢:將灶膛中心的土研磨成粉末,用酒送服兩錢,即可排出惡露,療效迅速。
妊娠期發熱:取伏龍肝粉末約一個雞蛋的量,用水調和服用,再用水調和塗抹在肚臍周圍一寸方圓處,乾了再重新塗。
胎死腹中,母親氣息將絕:取伏龍肝粉末三錢,用水調和服用。
胎位不正,難產:將灶膛中心正對鍋底的土研磨成細粉。每次服用一錢,用酒調服,同時塗抹在母親肚臍中。
胎盤滯留:取灶下約一寸厚的土,用醋調和,放入肚臍中,並服用甘草湯三到四合。
中毒:取伏龍肝粉末約一個雞蛋大小的量,用水送服,催吐。
食用六畜肉中毒:方法同上。
腹部陰冷發悶,寒氣入侵腹部,腫脹危及生命:取釜底下的土,與雞蛋清混合敷於患處。
男性陰部突然腫脹:方法同上。
腋下狐臭:經常塗抹伏龍肝粉末。
耳朵流膿:用棉花包裹伏龍肝粉末塞入耳中,每日更換三次。
嬰兒肚臍感染:敷上伏龍肝粉末。
嬰兒丹毒:將多年灶下黃土研磨成粉末,用屋簷滴漏的水調和敷於患處,清水或雞蛋清、油也可,乾燥後即更換。
嬰兒熱瘡:取釜底下的土和生椒末等量,用醋調和塗抹。
久治不癒的臁瘡:取灶內陳年黃土(時間越久越好)研磨成細粉,與黃柏、黃丹、赤石脂、輕粉(研磨成粉末)等量混合。用清油調和,用油布包裹敷貼患處,不要移動,數日即可痊癒。即使發癢,也要忍耐。
發背癰腫危及生命:將伏龍肝粉末用酒調和,厚厚地敷在患處。乾燥後即更換,直到腫脹消退。
一切癰腫:將伏龍肝與蒜泥混合製成泥狀敷貼,乾燥後再重新更換。也可以用雞蛋黃調和。
杖傷腫痛:將釜底下的土研磨成粉末,用油調和塗抹,臥在羊皮上,經常塗抹。
灸瘡腫痛:將灶膛內黃土研磨成粉末,煮成汁液淋在患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