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綱目》~ 草部第十五卷 (9)
草部第十五卷 (9)
1. 鏨菜
(音慚。《拾遺》)
【集解】藏器曰:鏨菜生江南陰地,似益母,方莖對節,白花。
白話文:
【集解】《藏器》記載:[鏨菜]生長在江南陰濕之地,形似益母草,莖方正且節節相連,花白色。
時珍曰:此即益母之白花者,乃《爾雅》所謂蓷是也。其紫花者,《爾雅》所謂藬是也。蓷、藬皆同一音,乃一物二種。故此條亦主血病,與益母功同。郭璞獨指白花者為益母,昝殷謂白花者非益母,皆欠詳審。嫩苗可食,故謂之菜。寇宗奭言茺蔚嫩苗可煮食,正合此也。
苗,
【氣味】辛,平,無毒。
【主治】破血,產後腹痛,煮汁服(藏器)。
白話文:
李時珍說:這個就是益母草的白色花朵,是《爾雅》中提到的蓷。它的紫色的花,是《爾雅》中提到的藬。蓷、藬都讀作同一個音,所以是同一個東西,只是有兩種不同的類型。所以這個條目也主要治療血病,與益母草的功效相同。郭璞只把白色花朵的稱為益母草,昝殷認為白色花朵的不是益母草,這些說法都不夠詳細和審慎,嫩苗可供食用,所以稱之為菜。寇宗奭說茺蔚的嫩苗可以煮著吃,正是這個意思。
氣味:辛辣,性溫,無毒。
主治:活血化瘀,產後腹痛,用於煎煮汁服下(用於臟腑)。
2. 薇銜
(薇,音眉。《本經》上品)
白話文:
薇,音眉。《本經》上品
【釋名】糜銜(《本經》)、鹿銜(《唐本》)、吳風草(《唐本》)、無心(《吳普》)、無顛(《吳普》)、承膏(《別錄》)、承肌(《吳普》)。
恭曰:南人謂之吳風草。一名鹿銜草,言鹿有疾,銜此草即瘥也。
白話文:
【釋名】糜銜(《本經》):取自糜的口中。
鹿銜(《唐本》):取自鹿的口中。
吳風草(《唐本》):吳地有這種草。
無心(《吳普》):沒有心核。
無顛(《吳普》):沒有頂頭。
承膏(《別錄》):可以塗抹膏藥。
承肌(《吳普》):可以塗抹肌膚。
恭恭敬敬地說:南方人稱之為吳風草。又名鹿銜草,因為傳說鹿有疾病時,銜此草就會康復。
時珍曰:據蘇說,則薇銜、糜銜當作麋銜也。鹿、麋一類也。按酈道元《水經注》云:魏興錫山多生薇銜草,有風不偃,無風獨搖。則吳風亦當作無風,乃通。
白話文:
李時珍說:根據蘇頌的說法,薇銜、糜銜應該寫作麋銜,因為鹿和麋是同一類。我查閱了酈道元《水經注》,書中寫道:「魏興錫山多生薇銜草,有風不偃,無風獨搖。」所以,吳風也應該寫作無風,才說得通。
藏器曰:一名無心草,非草之無心者,方藥少用。
【集解】《別錄》曰:薇銜生漢中川澤及冤句、邯鄲。七月採莖葉,陰乾。
白話文:
藥物名稱:藏器 別名:無心草 說明:這個名稱「無心」並不是草沒有心,而是藥材可用來做藥的數量很少。
[集錄解說]《別錄》記載:生長於漢中平原、冤句和邯鄲等地區的山川水澤之間。七月時採收莖和葉子,在陰涼處曬乾收藏。
恭曰:此草叢生,似茺蔚及白頭翁,其葉有毛,赤莖。又有大、小二種:楚人謂大者為大吳風草,小者為小吳風草。
白話文:
恭敬地說:這種草叢生在一起,看起來像茺蔚和白頭翁,葉子上長著毛,莖是紅色的。還有大、小兩種:楚國人稱大的為大吳風草,小的為小吳風草。
保升曰:葉似茺蔚,叢生有毛,其花黃色,其根赤黑色。
莖葉
【氣味】苦,平,無毒。《別錄》曰:微寒。
之才曰:得秦皮良。
白話文:
葉子像茺蔚,叢生並有絨毛,花朵呈黃色,根部呈赤黑色。
莖葉
**氣味:**苦,性平,無毒。《別錄》記載:微寒。
之才說:與秦皮相配藥效更佳。
【主治】風濕痹,歷節痛,驚癇吐舌,悸氣賊風,鼠瘻癰腫(《本經》)。暴症,逐水,療痿蹶。久服輕身明目(《別錄》)。婦人服之,絕產無子(藏器)。煎水,洗瘭疽、甲疽、惡瘡(時珍,出《外科精義》)。
白話文:
【主治項目】風濕痹痛、關節疼痛、驚癇吐舌、心悸氣虛、鼠瘻癰腫(《本經》)。緊急的病症,排出水腫,治療痿弱和半身不遂。長期服用,可以減輕體重,使眼睛明亮(《別錄》)。婦女服用,會導致絕產和無子女(藏器)。煎水,可以清洗毒瘡、甲疽、惡瘡(時珍,出自《外科精義》)。
【發明】時珍曰:麋銜乃《素問》所用治風病自汗藥,而後世不知用之,誠缺略也。《素問》:黃帝曰:有病身熱懈惰,汗出如浴,惡風少氣,此為何病?岐伯曰:病名酒風。治之以澤瀉、術各三、五分,麋銜五分,合以三指撮為後飯。後飯者,先服藥也。
【附方】新二。
白話文:
李時珍說:麋銜就是《素問》中用來治療風病自汗的藥,但後世不知如何使用,這實在是一個遺漏。
《素問》:黃帝說:有人有病,身體發熱、疲倦懶惰,汗流浹背,怕風、少氣,這是什麼病?岐伯說:這病叫酒風。可以用澤瀉、術各三至五分,麋銜五分,混合在一起,用三根手指撮起,在飯後服用。飯後服用,就是先服藥。
【附方】新二。
年深惡瘡:無心草根、釣苓根、狼毒、白丁香各五錢,麝香一字,為末摻之。又方:無心草根、乾薑各二錢,釣苓根三錢,為末摻之。(並《外科精義》)
白話文:
長期難以治癒的瘡:無心草根、釣苓根、狼毒、白丁香各五錢,麝香一字,研成粉末敷於瘡口。
還有一個方子:無心草根、乾薑各二錢,釣苓根三錢,研成粉末敷於瘡口。(均出自《外科精義》)
小兒破傷風病,拘急口噤:沒心草半兩,白附子(炮)二錢半,為末。每服一字,薄荷酒灌下。(《聖濟錄》)
白話文:
小兒破傷風病,肌肉僵直、開口困難:沒心草半兩,白附子(炮製過)二錢半,研成細末。每次服一字,用薄荷酒送服。(《聖濟錄》)
【附錄】無心草(宋《圖經》),頌曰:生秦州及商州,鳳翔各縣皆出之。三月開花,五月結實,六、七月採根苗,陰乾用。性溫,無毒。主積血,逐氣塊,益筋節,補虛損,潤顏色,療澼泄腹痛。
白話文:
附錄:無心草(來源:《宋圖經》),讚美它說:產於秦州、商州、鳳翔等縣都有出產。三月開花,五月結果,六、七月採收根苗,陰乾後備用。性溫,無毒。主治積血、消除氣塊、益筋節、補虛損,潤澤顏色,治療腹瀉和腹痛。
時珍曰:麋銜一名無心草,此草功用與之相近,其圖形亦相近,恐即一物也,故附之俟訪考焉。鼠耳草,亦名無心,與此不同。
白話文:
李時珍說:麋銜別名無心草,這種草的功效與它相似,圖形也相似,恐怕就是同一種東西,所以我把它附在這裡等著考證。鼠耳草,也叫無心,與這個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