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綱目》~ 草部第十五卷 (2)
草部第十五卷 (2)
1. 野菊
(《拾遺》)
【釋名】苦薏。時珍曰:薏乃蓮子之心,此物味苦似之,故與之同名。
白話文:
【解釋名稱】苦薏。李時珍說:薏仁是蓮子的心,這個東西味道苦,很像薏仁,所以和它同名。
【集解】藏器曰:苦薏生澤畔,莖如馬蘭,花如菊。菊甘而薏苦,語曰苦如薏是也。
白話文:
【集解】藏器說:苦薏生長在湖沼邊緣,莖像馬蘭草,花像菊花。菊花味甘,而薏仁味苦,所以有句俗語說“苦如薏”。
時珍曰:苦薏處處原野極多,與菊無異,但葉薄小而多尖,花小而蕊多,如蜂窠狀,氣味苦辛慘烈。
根、葉、莖、花
【氣味】苦、辛,溫,有小毒。震亨曰:野菊花,服之大傷胃氣。
【主治】調中止泄,破血,婦人腹內宿血宜之(藏器)。治癰腫疔毒,瘰癧眼息(時珍)。
白話文:
李時珍說:苦薏遍佈田野極多,和菊花沒什麼不同,但是葉子薄小而且尖,花小蕊多,像蜂窩一樣,氣味苦辛,非常強烈。
根、葉、莖、花
**氣味:**苦、辛,溫,有小毒。林震亨說:野菊花,服用後會嚴重損傷胃氣。
**主治:**調節腸胃止瀉,破血,婦人腹內有宿血者宜用(李時珍記載)。治療腫毒、疔瘡,瘰癧、眼睛有息肉(李時珍記載)。
【附方】新四。癰疽疔腫:一切無名腫毒。《孫氏集效方》:用野菊花連莖搗爛,酒煎熱服取汗,以渣敷之即愈。《衛生易簡方》:用野菊花莖葉、蒼耳草各一握,共搗,入酒一碗,絞汁服,以渣敷之,取汗即愈。或六月六日採蒼耳葉,九月九日採野菊花,為末。每酒服三錢,亦可。
白話文:
** 附方:**
- 新方四種:
-
癰疽疔腫:治療各種無名腫毒。
-
孫思邈的《集效方》記載:使用帶莖的野菊花搗爛,用酒煎煮後熱服,取汗,並將藥渣敷在患處,即可痊癒。
-
《衛生易簡方》記載:使用帶莖的野菊花葉和蒼耳草,各一把,搗爛,加入一碗酒,絞汁服用,並將藥渣敷在患處,取汗即可痊癒。
-
或者在六月六日採摘蒼耳葉,九月九日採摘野菊花,曬乾後研磨成粉末。每次用酒服下三錢,也可以治療。
天泡濕瘡:野菊花根、棗木,煎湯洗之。(《醫學集成》)瘰癧未破:野菊花根搗爛,煎酒服,以渣敷之。自消,不消亦自破也。(《瑞竹堂經驗方》)。
白話文:
天泡濕瘡:用野菊花根、棗木煎湯洗患處。(出自《醫學集成》)。
瘰癧沒有破潰:把野菊花根搗爛,用酒煎服,並把殘渣敷在患處。可以自行消散,不消也能自行破潰。(出自《瑞竹堂經驗方》)。
2. 庵䕡
(音淹閭《本經》上品)
【釋名】覆閭。
白話文:
**解釋名稱:**覆閭。
時珍曰:庵,草屋也。閭,里門也。此草乃蒿屬,老莖可以蓋覆庵閭,故以名之。《貞元廣利方》謂之庵䕡蒿云。又史注云:菴廬,軍行宿室也。則閭似當作廬。
白話文:
李時珍說:庵,就是草蓋的房子。閭,就是裏門。這種草是蒿屬的植物,它的老莖可以蓋屋頂和門,所以因此而得名。《貞元廣利方》將它稱為庵䕡蒿。另外,史書注釋中提到,菴廬,就是軍隊行軍時暫駐的住所。那麼,閭似乎應該是寫作廬。
【集解】《別錄》曰:庵䕡子生雍州川穀,亦生上黨及道邊,十月採實陰乾。弘景曰:狀如蒿艾之類,近道處處有之,仙經亦時用之,人家種此闢蛇也。頌曰:今江淮亦有之。春生苗,葉如艾蒿,高二、三尺。七月開花,八月結實,九月採實。時珍曰:庵䕡葉不似艾,似菊葉而薄,多細丫,面背皆青。
白話文:
集解:別錄記載:庵䕡子生長在雍州的川穀地區,也生長在上黨和道邊,在十月採摘成熟的果實,在陰涼處晾乾。弘景說:庵䕡子形狀像蒿艾這些植物,在靠近道路的地方隨處可見,仙經中也時常會用到它,人們會種植它來避蛇。頌曰:現在江淮地區也有庵䕡子。春天長出幼苗,葉子像艾蒿,高二、三尺。七月開花,八月結果,九月採摘果實。時珍說:庵䕡子的葉子不像艾草,像菊花葉子但更薄,有很多細小的枝丫,葉子的正面和背面都是青色的。
高者四、五尺,其莖白色,如艾莖而粗。八、九月開細花,淡黃色。結細實如艾實,中有細子,極易繁衍。藝花者以之接菊。
子,
白話文:
這種植物可以長到四、五尺高,莖是白色的,像艾草的莖,但更粗一些。在八、九月的時候會開出細小的花,花朵是淡黃色的。它結出的果實很像艾草的果實,裡面有細小的種子,很容易繁衍生長。種花的人會用它來嫁接菊花。
原始文字:無
繁體中文:無
無
【氣味】苦,微寒,無毒。《別錄》曰:微溫。普曰:神農、雷公、桐君、岐伯:苦,小溫,無毒。李當之:溫。權曰:辛,苦。時珍曰:降也,陰中微陽,入足厥陰經血分。之才曰:荊實、薏苡為之使。
白話文:
氣味:苦,微寒,無毒。《別錄》說:微溫。普說:炎帝神農、雷公、桐君、岐伯:苦,稍溫,無毒。李當之:溫。權說:辛,苦。李時珍說:具有下降的作用,陰中微陽,進入足厥陰經的血分。張之才說:荊實、薏苡做它的向導。
【主治】五臟瘀血,腹中水氣,臚脹留熱,風寒濕痹,身體諸痛。久服輕身延年不老(《本經》)。療心下堅,隔中寒熱,周痹,婦人月水不通,消食明目。駏驉食之神仙(《別錄》)。益氣,主男子陰痿不起,治心腹脹滿(甄權)。腰腳重痛,膀胱痛,及骨節煩痛,不下食(大明)。擂酒飲,治閃挫腰痛,及婦人產後血氣痛(時珍)。
白話文:
【主治】
- 五臟瘀血
- 腹中水氣
- 臚脹留熱
- 風寒濕痹
- 身體諸痛
- 長期服用可以減輕體重,延年益壽(《本經》)
- 治療心下堅硬、隔中寒熱、周痹、婦女月水不通,消食明目。吃它的仙丹可以長生不老(《別錄》)
- 益氣,主治男子陰痿不起,治療心腹脹滿(甄權)
- 腰腳重痛,膀胱痛,以及骨節煩痛,吃不下食物(大明)
- 用酒擂碎飲用,治療扭傷腰痛,以及婦女生產後血氣疼痛(時珍)
【發明】頌曰:《本經》言久服輕身不老,而古方少有服食者,惟入諸雜治藥中,如胡洽治驚邪貍骨丸之類,大方中用之。孫思邈《千金翼》、《韋宙獨行方》,主踠折瘀血,並單用庵䕡煮汁服,亦可末服。今人治打撲多用此法,或飲或散,其效最速。
白話文:
讚賞:在《本經》中,曾言長期服用庵䕡,可以輕身不老,但是古方中服用庵䕡的方劑很少。通常庵䕡被用於多種治療方劑中,像是胡洽治療驚邪的貍骨丸一類,還有其他大方的藥方中。孫思邈的《千金翼》和《韋宙獨行方》中都記載,庵䕡可以主治踠折瘀血,單獨使用庵䕡煮汁服用,或者將其研磨成末後服用,都可以。現在,人們治療打撲傷也經常使用這種方法,無論是服用庵䕡的汁液還是研磨成末後服用,其效果都非常顯著。
時珍曰:《吳普本草》及《名醫別錄》,並言駏驉食庵䕡神仙,此亦謂其多壽爾。駏驉乃獸名,似騾而小,前足長,後足短,不能自食,每負蹶鼠為之齧食。
白話文:
李時珍說:《吳普本草》和《名醫別錄》都說駏驉吃庵䕡可以成為神仙,這句話其實說的是駏驉的壽命很長。駏驉是一種動物,長得像騾子但比騾子小,前腿長後腿短,自己不能吃東西,經常馱著蹶鼠,讓蹶鼠幫它咬碎食物。
【附方】舊一,新二。瘀血不散變成癰腫:生庵䕡蒿搗汁一升,服之。(《廣利方》)月水不通,婦人宿有風冷,留血積聚,月水不通:庵䕡子一升,桃仁二升(酒浸去皮尖)。研勻入瓶內,以酒二斗浸,封五日後,每飲三合,日三服。(《聖惠方》)
產後血痛:庵䕡子一兩。水一升,童子小便二杯,煎飲。(《頻湖集簡方》)
白話文:
【附方】第一種方劑,藥物比例是:舊庵䕡一升,新庵䕡二升。適用於瘀血不散形成的腫毒:將生長在庵堂中的䕡蒿搗爛取汁一升,服用。(出自《廣利方》)
第二種方劑,藥物比例是:庵䕡子一升,桃仁二升(用酒浸泡後去除皮和尖端)。將這兩種藥材研磨均勻,放入瓶內,用二斗酒浸泡,封存五天後,每次服用三合,每天服用三次。(出自《聖惠方》)
以上兩個方劑均用於治療月經不調,適用於因婦女體內有宿有風冷,導致血瘀積聚,月經不暢通的症狀。
庵摩子一兩,水一升,童子小便二杯,煎煮服用。(《頻湖集簡方》)
【附錄】對廬,《別錄》有名未用曰:味苦,寒,無毒。主疥瘡久不瘳,生死肌,除大熱,煮汁洗之。似庵䕡。八月採。
白話文:
【附錄】對廬,《別錄》中有記載但未介紹藥用價值:味道苦,性寒,無毒。主要用於治療久治不癒的疥瘡,可生肌長肉,清除大熱,用煮沸的藥汁清洗患處。與庵䕡相似。在八月採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