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時珍
《本草綱目》~ 草部第十四卷 (39)
草部第十四卷 (39)
1. 薺薴
(《拾遺》)
【釋名】臭蘇(《日華》)、青白蘇。
時珍曰:《日華子》釋水蘇云:一名臭蘇,一名青白蘇,正此草也,誤作水蘇爾。其形似水蘇而臭,似白蘇而青,故有二名。
【集解】藏器曰:按:蘇恭言:江左名水蘇為薺薴。按:水蘇葉有雁齒,氣香而辛。薺薴葉稍長,其上有毛,氣臭,亦可為生菜。
時珍曰:薺薴處處平地有之。葉似野蘇而稍長,有毛氣臭。山人茹之,葉不甚佳。
莖葉
【氣味】辛,溫,無毒。
【主治】冷氣泄痢。生食,除胃間酸水。挼碎,敷蟻瘻(藏器)。
【附錄】石薺薴,藏器曰:味辛,溫,無毒。主風冷氣,瘡疥瘙癢,痔瘻下血,煮汁服之。生山石間,細葉紫花,高一、二尺,山人用之。
白話文:
薺薴
名稱解釋
又稱臭蘇、青白蘇。
李時珍說:《日華子》解釋水蘇時提到,它又名臭蘇、青白蘇,指的就是這種植物,是誤將薺薴當作水蘇了。它的外形像水蘇但有臭味,像白蘇但顏色青綠,因此有這兩個別名。
產地與形態
陳藏器說:據蘇恭所言,長江下游一帶稱水蘇為薺薴。水蘇的葉子有像雁齒的缺刻,氣味香且辛辣。薺薴的葉子稍微長一些,葉子上有毛,氣味臭,也可以當作生菜食用。
李時珍說:薺薴在各地平地上都有生長。葉子像野生的蘇草但稍長一些,有毛且氣味臭。山區的人會食用它,但葉子的味道並不是很好。
莖葉
氣味:辛辣,溫和,沒有毒性。
主要功效:可以治療因寒冷引起的腹瀉。生吃可以去除胃裡的酸水。將葉子揉碎敷在螞蟻廔(一種皮膚病)上可以治療。
附錄:石薺薴
陳藏器說:味道辛辣,溫和,沒有毒性。主要治療風寒引起的疾病、瘡疥瘙癢、痔瘡出血,將其煮汁服用。生長在山石間,葉子細小,開紫色花,高度一、二尺,山區居民會使用它。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