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時珍

《本草綱目》~ 草部第十四卷 (37)

回本書目錄

草部第十四卷 (37)

1.

(《別錄》中品)

【校正】自菜部移入此。

白話文:

【更正】由蔬菜類別移入此處。

【釋名】紫蘇(《食療》)、赤蘇(《肘後方》)、桂荏時珍曰:蘇從酥,音酥,舒暢也。蘇性舒暢,行氣和血,故謂之蘇。曰紫蘇者,以別白蘇也。蘇乃荏類,而味更辛如桂,故《爾雅》謂之桂荏。

白話文:

【釋名】紫蘇(《食療》)、赤蘇(《肘後方》)、桂荏。《本草綱目》中說:蘇的讀音如酥,寓意舒暢舒展。蘇的性質舒暢,疏通氣血,所以叫做蘇。至於為什麼叫做紫蘇,則是為了區別白蘇。蘇屬於荏類,它的味道辛辣如桂,所以《爾雅》中稱它為桂荏。

【集解】弘景曰:蘇葉下紫色而氣甚香。其無紫色不香似荏者,名野蘇,不堪用。

白話文:

【集解】陶弘景說:蘇葉底部呈紫色,而且氣味非常香。沒有紫色、不香,而類似荏葉的,叫做野蘇,不能使用。

頌曰:蘇,紫蘇也。處處有之,以背面皆紫者佳。夏採莖葉,秋採子。有數種,水蘇、魚蘇、山魚蘇皆是荏類,各有別條。

白話文:

讚頌:蘇,就是紫蘇。到處都有,背面都是紫色的品質最好。夏天採摘它的莖葉,秋天採摘它的果實。紫蘇有幾種,水蘇、魚蘇、山魚蘇都是荏類,各自有不同的條目。

時珍曰:紫蘇、白蘇,皆以二、三月下種,或宿子在地自生。其莖方,其葉團而有尖,四圍有鋸齒,肥地者面背皆紫,瘠地者面青背紫,其面背皆白者即白蘇,乃荏也。紫蘇嫩時採葉,和蔬茹之,或鹽及梅滷作俎食甚香,夏月作熟湯飲之。五、六月連根採收,以火煨其根,陰乾則經久葉不落。

白話文:

李時珍說:紫蘇和白蘇,都應該在二月或三月播種,或者讓去年的種子留在土地上自己生長。它的莖是方形的,葉子圓潤有尖端,周圍有鋸齒,在肥沃的土地上生長的紫蘇,葉子的正反面都是紫色的,在貧瘠的土地上生長的紫蘇,葉子的正面是青色的,背面是紫色的,正反面都是白色的就是白蘇,也就是荏。紫蘇嫩的時候採摘葉子,和蔬菜一起食用,或者用鹽或梅子滷汁醃製成菜餚,非常香。在夏季,可以用紫蘇葉煮湯飲用。在五月或六月時連根採收紫蘇,用火烘乾它的根,在陰涼處晾乾,這樣葉子就可以長時間不掉落。

八月開細紫花,成穗作房,如荊芥穗。九月半枯時收子,子細如芥子而色黃赤,亦可取油如荏油。《務本新書》云:凡地畔近道可種蘇,以遮六畜。收子打油燃燈甚明,或熬之以油器物。《丹房鏡源》云:蘇子油,能柔五金八石。《沙州記》云:乞弗虜之地,不種五穀,惟食蘇子。

白話文:

八月開出細小的紫色花朵,花串結成穗狀,像荊芥的花穗。九月中旬花朵枯萎時採收種子,種子細小如芥子,顏色黃褐色,也可以榨油,和荏油一樣,《務本新書》說:凡是田地邊緣靠近道路的地方都可以種植蘇麻,來遮擋牲畜。採收種子榨油點燈非常亮,或者用蘇麻油塗抹器物。《丹房鏡源》說:蘇麻油能柔軟金屬器物。《沙州記》說:乞弗虜的地區,不種植五穀,只吃蘇麻子。

故王禎云:蘇有遮護之功,又有燈油之用,不可闕也。今有一種花紫蘇,其葉細齒密紐,如剪成之狀,香色莖子並無異者,人稱回回蘇云。

白話文:

因此王禎說:蘇有遮護的作用,又有燈油的用途,不可或缺。現在有一種紫蘇花,它的葉子細細的,齒密密地排列著,呈剪過的形狀,花香味、顏色、莖和種子和其他品種沒有區別,人們稱為回回蘇。

斅曰:薄荷根莖真似紫蘇,但葉不同爾。薄荷莖燥,紫蘇莖和。入藥須以刀刮去青薄皮銼之。

白話文:

薄荷的根莖很像紫蘇,但葉子不同。薄荷的莖乾燥,紫蘇的莖柔軟。入藥時,需要用刀颳去青色的薄皮,然後磨成粉末。

莖葉

【氣味】辛,溫,無毒。

李廷飛曰:不可同鯉魚食,生毒瘡。

白話文:

**【氣味】**辛溫,無毒。

**李廷飛說:**不可以用鯉魚一起食用,食用後會長出毒瘡。

【主治】下氣,除寒中,其子尤良(《別錄》)。除寒熱,治一切冷氣(孟詵)。補中益氣,治心腹脹滿,止霍亂轉筋,開胃下食,止腳氣,通大小腸(《日華》)。通心經,益脾胃,煮飲尤勝,與橘皮相宜(蘇頌)。解肌發表,散風寒,行氣寬中,消痰利肺,和血溫中止痛,定喘安胎,解魚蟹毒,治蛇犬傷(時珍)。以葉生食作羹,殺一切魚肉毒(甄權)。

白話文:

【主要療效】有行氣、驅除寒邪的功效,其果實的效果尤佳(《別錄》)。可以去除感冒發燒、治療各種因受寒引起的疾病(孟詵)。補中益氣,治療心腹脹滿、腹痛、霍亂、轉筋、開胃下食、治療腳氣、通暢大、小腸(《日華》)。疏通心經,益脾胃,煮水當茶飲,效果尤佳,與橘皮一起食用,效果更佳(蘇頌)。可以退燒發汗,祛除風寒,行氣寬中,排痰利肺,活血溫中止痛,平喘安胎,解除魚蟹中毒,治療蛇蟲咬傷(時珍)。以葉子生吃煮成羹湯,可以解各種的魚肉毒(甄權)。

【發明】頌曰:若宣通風毒,則單用莖,去節尤良。

白話文:

製作方法的說明:如果用於發散體內的風邪毒氣,就單獨使用桑枝,去除節的地方效果尤佳。

時珍曰:紫蘇,近世要藥也。其味辛,入氣分;其色紫,入血分。故同橘皮,砂仁,則行氣安胎;同藿香烏藥,則溫中止痛;同香附麻黃,則發汗解肌;同芎藭、當歸則和血散血;同木瓜厚朴,則散濕解暑,治霍亂、腳氣;同桔梗枳殼,則利膈寬腸;同杏仁萊菔子,則消痰定喘也。機曰:宋仁宗命翰林院定湯飲。

白話文:

李時珍說:紫蘇,是最近很重要的藥物。它的味道辛辣,具有舒緩氣的作用;它的顏色是紫色的,具有調理血液的作用。因此,紫蘇可以與橘皮、砂仁一起使用,可以起到疏通氣血、安胎的作用;紫蘇可以與藿香、烏藥一起使用,可以起到溫暖中焦、止痛的作用;紫蘇可以與香附、麻黃一起使用,可以起到發汗解肌的作用;紫蘇可以與芎藭、當歸一起使用,可以起到調和氣血、散瘀血的作用;紫蘇可以與木瓜、厚朴一起使用,可以起到祛除濕氣、清熱解暑的作用,可以治療霍亂、腳氣;紫蘇可以與桔梗、枳殼一起使用,可以起到理氣寬腸的作用;紫蘇可以與杏仁、萊菔子一起使用,可以起到化痰平喘的作用。醫書上說:宋仁宗曾經命令翰林院制定湯飲。

奏曰:紫蘇熟水第一,以其能下胸膈浮氣也。蓋不知其久則泄人真氣焉。

白話文:

紫蘇熟水居於首位,原因在於它能消除胸中橫膈的氣滯。然而,不知道用久了會導致真氣洩漏。

宗奭曰:紫蘇其氣香,其味微辛甘能散。今人朝暮飲紫蘇湯,甚無益。醫家謂芳草致豪貴之疾者,此有一焉。若脾胃寒人,多致滑泄,往往不覺。

白話文:

宗奭說:紫蘇有香味,味道微辛甘能散。現在人們早晚喝紫蘇湯,其實沒有好處。醫家認為芳草容易引發貴族的疾病,紫蘇便是其中一種。如果脾胃虛寒的人,多會導致腹瀉,往往自己都不知道。

【正誤】頌曰:蘇主雞瘕,《本經》不著。南齊褚澄治李道念食白淪雞子成瘕,以蘇煮服,吐出雞雛而愈也。

白話文:

頌曰:蘇主治雞瘕症,《本經》沒有記載。南齊時期的褚澄治癒李道念吃了白鱔雞蛋後形成的腫瘤,用生薑煮熟後服用,吐出雞雛後痊癒。

時珍曰:按《南齊書》,褚澄所用者蒜也,非蘇也。蓋二字相似,譽錄誤耳,蘇氏欠考矣。詳見蒜下。

【附方】舊二,新一十三。

感寒上氣:蘇葉三兩,橘皮四兩,酒四升,煮一升半,分再服。(《肘後方》)

白話文:

時珍說道:根據《南齊書》記載,褚澄使用的是蒜頭,而非蘇子。由於兩字形似,因此記載失誤,蘇氏考證有誤。詳細內容請參閱「蒜」的條目。

【附方】舊方二個,新方十三個。

感冒鼻塞:蘇葉三兩,橘皮四兩,酒四升,煮到剩下一升半,分兩次服用。(《肘後方》)

傷寒氣喘不止:用赤蘇一把,水三升,煮一升,稍稍飲之。(《肘後》)勞復食復欲死者。蘇葉煮汁二升,飲之。亦可入生薑、豆豉同煮飲。(《肘後》)卒啘不止,香蘇濃煮,頓服三升,良。(《千金》)霍亂脹滿,未得吐下。用生蘇搗汁飲之,佳。干蘇煮汁亦可。(《肘後方》)

白話文:

  • 傷寒引起氣喘不止:使用一把赤蘇,加三升的水煮成一升,稍微飲用。(出自《肘後方》)

  • 勞累過度、飲食過度,想要死掉的人:將蘇葉煮成二升汁液,飲用。也可以加入生薑、豆豉一起煮沸飲用。(出自《肘後方》)

  • 突然的嘔吐不止:將香蘇煮濃,一次服用三升,效果很好。(出自《千金方》)

  • 霍亂造成腹脹,沒有辦法嘔吐和瀉下:使用生蘇搗汁飲用,效果很好。也可以將幹蘇煮汁飲用。(出自《肘後方》)

諸失血病:紫蘇不限多少,入大鍋內,水煎令乾,去滓熬膏,以炒熟赤豆為末,和丸梧子大。每酒下三、五十丸,常服之。(《斗門方》)金瘡出血不止。以嫩紫蘇葉桑葉同搗貼之。(《永類鈐方》)

白話文:

各種失血病:紫蘇葉不論有多少,放入大鍋中, 加水煎煮至乾涸,去除雜質熬成膏狀,用炒熟的赤豆磨成粉末,混合丸成梧子大小。每次用酒送服三、五十粒,長期服用。(《鬥門方》)金瘡出血不止。用嫩紫蘇葉、桑葉一起搗爛敷在傷口上。(《永類鈐方》)

顛撲傷損:紫蘇搗敷之。瘡口自合。(《談野翁試驗方》)傷損血出不止。以陳紫蘇葉蘸所出血,挼爛敷之。血不作膿,且愈後無瘢,甚妙也。(《永類鈐方》)

白話文:

跌打損傷:將紫蘇搗碎敷上。傷口會自行癒合。(《談野翁試驗方》)傷口出血不止。用陳年紫蘇葉蘸取流出的血,揉爛後敷於傷口。血不會化膿,而且傷口癒合後沒有疤痕,非常妙。(《永類鈐方》)

瘋狗咬傷:紫蘇葉嚼敷之。(《千金方》)

蛇虺傷人:紫蘇葉搗飲之。(《千金方》)

白話文:

瘋狗咬傷:

用紫蘇葉嚼碎敷在傷口上。(出自《千金方》)

蛇虺傷人:

將紫蘇葉搗碎後服下。(出自《千金方》)

食蟹中毒:紫蘇煮汁飲二升。(《金匱要略》)飛絲入目,令人舌上生泡。用紫蘇葉嚼爛,白湯咽之。(危氏《得效方》)

白話文:

吃螃蟹中毒:用紫蘇煮汁,喝兩升。(《金匱要略》)飛蟲絲線掉入眼睛裡面,讓人舌頭上長泡。使用紫蘇葉嚼碎,用白開水吞服。(危氏《得效方》)

乳癰腫痛:紫蘇煎湯頻服,並搗封之。(《海上仙方》)

咳逆短氣:紫蘇莖葉二錢,人參一錢。水一鍾,煎服。(《普濟》)

【氣味】辛,溫,無毒。

白話文:

乳癰腫痛:

紫蘇煎湯經常服用,並將紫蘇搗碎敷在患處。(《海上仙方》)

咳逆短氣:

紫蘇莖葉二錢,人參一錢。加水一碗,煎服。(《普濟》)

紫蘇_子_

【氣味】辛、溫,無毒。

【主治】下氣,除寒溫中(《別錄》)。治上氣咳逆,冷氣及腰腳中濕風結氣。研汁煮粥長食,令人肥白身香(甄權)。調中,益五臟,止霍亂嘔吐反胃,補虛勞,肥健人,利大小便,破癥結,消五膈,消痰止嗽,潤心肺(《日華》)。治肺氣喘急(宗奭)。治風順氣,利膈寬腸,解魚蟹毒(時珍)。

白話文:

【功效】促進腸胃蠕動,祛除寒氣,溫暖中焦器官(《別錄》)。治療上氣咳逆,受寒以及腰腳受濕風寒邪侵襲而出現的結氣。將其研成汁煮粥長期食用,可以使人身體健壯、皮膚白皙、體香芬芳(甄權)。調理中氣,益氣補五臟,止霍亂嘔吐反胃,補益虛勞,讓人身體健壯,利於大小便,破除癥結,消散五膈,消痰止咳,潤澤心肺(《日華》)。治療肺氣喘急(宗奭)。治療風寒、順氣、利膈寬腸,解除魚蟹中毒(時珍)。

【發明】弘景曰:蘇子下氣,與橘皮相宜。

時珍曰:蘇子與葉同功。發散風氣宜用葉,清利上下則宜用子也。

【附方】舊三,新六。

白話文:

發明

陶弘景說:蘇子可以降氣,與橘皮搭配的效果很好。

李時珍說:蘇子與蘇葉的功效相同。發散風氣宜用蘇葉,清利上下則宜用蘇子。

附方

舊方三首,新方六首。

順氣利腸:紫蘇子、麻子仁等分,研爛,水濾取汁,同米煮粥食之。(《濟生方》),治風順氣,利腸寬中。用紫蘇子一升,微炒杵,以生絹袋盛,於三鬥清酒中浸三宿,少少飲之。(《聖惠》)

白話文:

順氣通暢腸道:將紫蘇子、麻子仁等分,研磨成粉,用水過濾取汁,加入米中煮粥食用。(《濟生方》),可以緩解風氣、順氣、潤腸、舒緩腹脹。用一升紫蘇子,微炒後搗碎,放入生絹袋中,浸泡在三鬥清酒中三晚,少量飲用。(《聖惠》)

一切冷氣:紫蘇子、高良薑、橘皮等分,蜜丸梧子大。每服十丸,空心酒下。(《藥性論》)

白話文:

所有治療寒涼之氣的藥方:紫蘇子、高良薑、橘皮各取等分,混合後做成蜜丸,丸子的大小如同梧桐子。每次服用十丸,空腹時以酒送服。(出自《藥性論》)

風濕腳氣:方同上。風寒濕痹,四肢攣急,腳腫不可踐地。用紫蘇子二兩,杵碎。以水三升,研取汁,煮粳米二合,作粥,和蔥、椒、薑、豉食之。(《聖惠方》)消渴變水,服此令水從小便出。用紫蘇子(炒)三兩,蘿蔔子(炒)三兩,為末。每服二錢,桑根白皮煎湯服,日三次。(《聖濟總錄》)

白話文:

風濕腳氣:用上面提到的方法。風寒濕痺,四肢攣急拘謹,腳腫脹到不能行走。用紫蘇子二兩,搗碎。以水三升,研磨取汁,煮粳米二合,煮成粥,和蔥、椒、薑、豉一起吃。(《聖惠方》)消渴多尿,吃這個藥可以使水從小便排出。用紫蘇子(炒熟)三兩,蘿蔔子(炒熟)三兩,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二錢,用桑根白皮煎水服,一天三次。(《聖濟總錄》)

夢中失精:蘇子一升。熬杵研末,酒服方寸匕,日再服。(《外臺秘要》)

食蟹中毒:紫蘇子煮汁飲之。(《金匱要略》)

上氣咳逆:紫蘇子入水研濾汁,同粳米煮粥食。(《簡便方》)

白話文:

夢中失精 蘇子(蘇子葉)一升。熬軟後搗碎研磨成細末,用酒送服一湯匙(方寸匕),每日兩次。(《外臺祕要》)

食用螃蟹中毒 紫蘇子煮水後飲用。(《金匱要略》)

上氣咳逆 紫蘇子放入水中研磨濾出汁液,與粳米同煮成粥食用。(《簡便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