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時珍

《本草綱目》~ 序例第一卷上 (28)

回本書目錄

序例第一卷上 (28)

1. 《神農本經》名例

有婦人病溫,已十二日。診其脈,六七至而澀,寸稍大,尺稍小。發寒熱,頰赤口乾,不了了,耳聾。問之,病後數日,經水乃行。此屬少陽熱入血室,治不對症,必死。乃與小柴胡湯。二日,又加桂枝幹薑湯,一日寒熱止。但云:我臍下急痛。與抵當丸,微利,痛止身涼,尚不了了,復與小柴胡湯。

次日云:我胸中熱燥,口鼻乾。又少與調胃承氣湯,不利,與大陷胸丸半服,利三行。次日虛煩不寧,妄有所見,狂言。知有燥屎,以其極虛,不敢攻之。與竹葉湯,去其煩熱,其大便自通,中有燥屎數枚,狂煩盡解。惟咳嗽唾沫,此肺虛也,不治恐乘虛作肺痿。以小柴胡去人參、薑、棗,加乾薑、五味子湯,一日咳減,二日悉痊。

有人年六十,腳腫生瘡,忽食豬肉,不安。醫以藥下之,稍愈。時出外中風,汗出,頭面暴腫,起紫黑色,多睡,耳輪上有浮泡小瘡,黃汁出。乃與小續命湯,倍加羌活服之,遂愈。

有人年五十四,素羸,多中寒,少年常服生硫黃數斤,近服菟絲有效。脈左上二部、右下二部弦緊有力。五七年來,病右手足筋急拘攣,言語稍遲。遂與仲景小續命湯,加薏苡仁一兩以治筋急;減黃芩、人參、芍藥各半,以避中寒;杏仁只用一百五枚。後云:尚覺大冷,因盡去人參、芩、芍,加當歸一兩半,遂安。

小續命湯,今人多用,不能逐證加減,遂至危殆,故舉以為例。

白話文:

《神農本經》名例

有個婦人患溫病,已經十二天了。診脈時,脈搏每分鐘跳動六七下,而且脈象澀滯,寸關脈略大,尺脈略小。她發寒發熱,臉頰發紅口乾舌燥,神志不清,耳朵也聽不見。詢問病史,得知她生病後幾天,月經來了。這是少陽之邪入侵血室造成的,如果治療方法不對,病人必死無疑。於是給她服用小柴胡湯。兩天後,又加服桂枝幹薑湯,一天後寒熱就停止了。但她又說:我的臍下劇烈疼痛。於是給她服用抵當丸,服藥後略微通便,疼痛停止,身體也涼爽了,但神志仍然不清醒,於是再次給她服用小柴胡湯。

第二天她說:我胸中感覺乾燥灼熱,口鼻也乾燥。於是又給她少量服用調胃承氣湯,但沒有通便,於是給她服用半劑大陷胸丸,通便三次。第二天她出現虛煩不安,胡言亂語,神志恍惚。我知道她有燥結的大便,但因為她身體極度虛弱,不敢用攻下之法。於是給她服用竹葉湯,以消除煩熱,她的大便自行通暢,排出幾枚乾燥的大便,狂躁煩亂的症狀也完全消失了。只剩下咳嗽和咳痰,這是肺氣虛弱引起的,如果不治療,恐怕會趁虛而入導致肺痿。於是我用小柴胡湯去掉了人參、生薑、大棗,加了乾薑、五味子,一天後咳嗽減輕,兩天後完全痊癒。

有個人六十歲,腳腫並且生了瘡,突然吃了豬肉,感覺不舒服。醫生用藥物瀉下,病情稍有好轉。後來外出受風,出汗,頭面部突然腫脹,腫脹處呈現紫黑色,嗜睡,耳輪上長出一些小的水泡,流出黃色膿液。於是給他服用小續命湯,並加倍服用羌活,病就好了。

有個人五十四歲,體質虛弱,經常感受寒邪,年輕時經常服用幾斤生硫黃,最近服用菟絲子有效。脈象左側上兩部、右側下兩部弦緊有力。五七年來,右手的腳趾關節僵硬攣縮,說話也比較遲緩。於是給他服用仲景的小續命湯,加入一兩薏苡仁治療筋急;減少一半黃芩、人參、芍藥,以避免加重寒邪;杏仁只用一百五十枚。後來他說:仍然感覺很冷,因此完全去除了人參、黃芩、芍藥,加了一兩半當歸,於是病情就穩定下來了。

小續命湯,現在很多人都在使用,但是不能根據具體病情加減,這樣很容易導致危及生命的後果,所以以此為例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