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時珍

《本草綱目》~ 草部第十四卷 (12)

回本書目錄

草部第十四卷 (12)

1. 豆蔻

(《別錄》上品)

【校正】自果部移入此。

【釋名】草豆蔻(《開寶》)、漏蔻(《異物志》)、草果(鄭樵《通志》)。

白話文:

**校正:**此條目從「果部」移入此。

**釋名:**草豆蔻(《開寶本草》)、漏蔻(《異物志》)、草果(鄭樵《通志》)。

宗奭曰:豆蔻,草豆蔻也。此是對肉豆蔻而名。若作果,則味不和。前人編入果部,不知有何義意?花性熱,淹至京師,味微苦不甚美,干則色淡紫。為能消酒毒,故為果爾。

白話文:

宗奭說:豆蔻,指草豆蔻。草豆蔻的名字,是相對肉豆蔻而得的。如果將草豆蔻當作水果,則味道就不協調了。前人將豆蔻歸類在水果類,不知有什麼道理?豆蔻花性熱,運輸到京城,味道微苦,不太好吃,乾燥後顏色淡紫。因為豆蔻能去除酒毒,所以才被歸類在水果類。

時珍曰:按揚雄《方言》云:凡物盛多曰蔻。豆蔻之名,或取此義。豆象形也。《南方異物志》作漏蔻,蓋南人字無正音也。今雖不專為果,猶入茶食料用,尚有草果之稱焉。《金光明經》三十二品香藥,謂之蘇乞迷羅(細)。

【集解】《別錄》曰:豆蔻生南海。

恭曰:苗似山薑,花黃白色,苗根及子亦似杜若。

白話文:

時珍說:揚雄的《方言》中說:凡是盛多的事物都叫做蔻。豆蔻的名字,可能取自這個意思。豆象徵著形狀。《南方異物志》中寫作漏蔻,可能是南方人發音不正確的緣故。現在雖然不把它專門當成水果,但還是把它用於茶點和食品的原料,還有一個草果的名稱。《金光明經》中三十二種香藥,稱之為蘇乞迷羅(細)。

【集解】《別錄》說:豆蔻生長在南海。

恭說:豆蔻的幼苗像山薑,花朵呈黃白色,幼苗的根部和果實也像杜若。

頌曰:草豆蔻,今嶺南皆有之。苗似蘆,其葉似山薑、杜若輩,根似高良薑。二月開花作穗房,生於莖下,嫩葉卷之而生,初如芙蓉花,微紅,穗頭深紅色。其葉漸展,花漸出,而色漸淡,亦有黃白色者。南人多采花以當果,尤貴其嫩者。並穗入鹽同醃治,疊疊作朵不散。又以木槿花同浸,欲其色紅爾。

白話文:

頌曰:草豆蔻,如今嶺南都有。苗似蘆葦,其葉似山薑和杜若之輩,根似高良薑。二月開花成穗狀,生於莖下,嫩葉捲曲而生,初如芙蓉花,微紅,穗頭深紅色。其葉逐漸舒展,花逐漸露出,而顏色逐漸變淡,也有黃白色的。南方人多採花當果,尤為珍貴其嫩的。連同穗一起入鹽同醃治,層層疊疊成朵不散。又以木槿花一起浸泡,目的是想讓它的顏色更紅而已。

其結實若龍眼子而銳,皮無鱗甲,皮中子如石榴瓣,夏月熟時採之曝乾。根苗微作樟木香,根莖子並辛香。

白話文:

它的果實像龍眼子那麼大,但果實的尖端比龍眼子尖,而且果皮沒有鱗片,果肉像石榴瓣一樣分成幾瓣。夏季果實成熟時採摘果實並曬乾。根和幼苗散發出淡淡的樟木香味,根、莖和果實都有辛辣的香氣。

珣曰:豆蔻生交趾。其根似益智,皮殼小厚,核如石榴而辛香,葉如芄蘭而小。三月採其葉,細破陰乾用。味近苦而有甘。

白話文:

珣說:豆蔻生長在交趾。它的根部像益智,有粗糙的外皮,像石榴一樣辛香,葉子像蘭花,但是更小。在三月採摘它的葉子,經過細心破碎並且在陰涼處晾乾後就可以使用。味道偏苦,但是有甘味。

時珍曰:草豆蔻、草果雖是一物,然微有不同。今建寧所產豆蔻,大如龍眼而形微長,其皮黃白薄而稜峭,其仁大如縮砂仁而辛香氣和。滇廣所產草果,長大如訶子,其皮黑厚而稜密,其子粗而辛臭,正如斑蝥之氣。彼人皆用芼茶及作食料,恆用之物。廣人取生草蔻入梅汁,鹽漬令紅,曝乾薦酒,名紅鹽草果。

白話文:

本草綱目記載:草豆蔻與草果雖然都是同一樣植物,但是略有差異。現今建寧產的豆蔻,果實如龍眼大,形狀略長,外皮黃白色,薄而有稜角,果仁與縮砂仁一樣大,辛香氣和。滇廣地區產的草果,果實又大又長,形如訶子,外皮黑色,厚而稜角密,果仁粗糙,辛臭味重,像斑蝥的氣味。當地人通常將草果加入茶中或作為食物配料,是常見的食材。廣州人將生的草蔻放入梅子汁中,用鹽醃製至呈現紅色,然後曬乾,用來佐酒,稱為「紅鹽草果」。

其初結小者,名鸚哥舌。元朝《飲膳》,皆以草果為上供。南人復用一種火楊梅偽充草豆蔻,其形圓而粗,氣味辛猛而不和,人亦多用之,或云即山薑實也,不可不辨。

白話文:

這種草果在果實剛開始結的時候比較小,人們稱它為「鸚哥舌」。元朝宮廷的膳食,多以草果作為上品的供品。南方人還用一種火楊梅來偽裝草豆蔻,這種火楊梅形狀圓潤粗壯,氣味辛辣強烈但不協調,但也很多人使用它。有的人說它就是山薑的果實,需要仔細辨別。

【修治】斅曰:凡使須去蒂,取向裡子及皮,用茱萸同於𨫼上緩炒,待茱萸微黃黑,即去茱萸,取草豆蔻皮及子杵用之。

白話文:

斅說:凡是藥材都必須去掉梗和根,只取靠近裡面的子實和皮,再和茱萸一起放在鍋裡慢慢炒,等到茱萸稍微變成黃黑色,就把它拿出來,換上草豆蔻的皮和子,搗碎後使用。

時珍曰:今人惟以麵裹煻火煨熟,去皮用之。

【氣味】辛,溫,澀,無毒。

好古曰:大辛熱,陽也,浮也。入足太陰、陽明經。

白話文:

李時珍說:現在人們只用麵粉裹住(核桃)在火上煨熟,剝去皮後食用。

核桃仁

氣味特性辛,溫,澀,無毒。

好古說:核桃仁性大辛大熱,屬於陽性,具有浮升的特性。它可以進入足太陰脾經和足陽明胃經。

【主治】溫中,心腹痛,嘔吐,去口臭氣(《別錄》)。下氣,止霍亂,一切冷氣,消酒毒(《開寶》)。調中補胃,健脾消食,去客寒,心與胃痛(李杲)。治瘴癘寒瘧,傷暑吐下泄痢,噎膈反胃,痞滿吐酸,痰飲積聚,婦人惡阻帶下,除寒燥濕,開鬱破氣,殺魚肉毒。制丹砂(時珍)。

白話文:

【主治病症】溫暖腸胃,緩解心腹疼痛,治療嘔吐,去除口臭(《別錄》)。理氣,制止霍亂,治療一切寒氣引發的疾病,消除酒精毒性(《開寶》)。調理脾胃,增強脾胃功能,消食,驅除外來寒氣,緩解心痛和胃痛(李杲)。治療瘴癘引起的寒熱瘧疾,傷暑引發的嘔吐、腹瀉和痢疾,噎膈反胃,痞滿吐酸,痰飲積聚,婦女懷孕惡阻和帶下,清除寒濕,疏肝理氣,殺死魚肉毒素。煉製丹砂(時珍)。

【發明】弘景曰:豆蔻辛烈甚香,可常食之。其五和糝中物,皆宜人。豆蔻、廉薑、枸櫞、甘蕉、麂目是也。

白話文:

弘景說:荳蔻非常辛辣且香味濃鬱,可以經常食用。以五種穀物做成的粥裏面,加入這些東西,都對人有益。荳蔻、白荳蔻、枸櫞、甘蕉、麂目就是這些東西。

宗奭曰:草豆蔻氣味極辛微香,性溫而調散冷氣甚速。虛弱不能飲食者,宜此與木瓜、烏梅、縮砂、益智、麴櫱、甘草、生薑同用也。

杲曰:風寒客邪在胃口之上,當心作疼者,宜煨熟用之。

白話文:

宗奭說:草豆蔻氣味辛香微苦,性質溫和,且能快速調理寒氣。體質虛弱、不能飲食的人,可用草豆蔻搭配木瓜、烏梅、縮砂、益智、麴櫱、甘草、生薑一起服用。

杲曰:風寒客邪停留在胃口以上,導致心臟疼痛的,宜將四神湯煨熟服用。

震亨曰:草豆蔻性溫,能散滯氣,消膈上痰。若明知身受寒邪,口食寒物,胃脘作疼,方可溫散,用之如鼓應桴。或濕痰鬱結成病者,亦效。若熱鬱者不可用,恐積溫成熱也。必用梔子之劑。

白話文:

震亨說:草豆蔻性溫,能夠散開滯氣,消除膈上的痰。如果明確知道自己受到寒邪,吃了寒涼的食物,胃脘部疼痛,纔可以溫散,用它就像鼓應桴一樣。或者濕痰鬱結形成疾病的,也起作用。如果是熱鬱的不能用,擔心積溫成熱。必須使用梔子的藥方。

時珍曰:豆蔻治病,取其辛熱浮散,能入太陰陽明,除寒燥濕,開鬱化食之力而已。南地卑下,山嵐煙瘴,飲啖酸鹹,脾胃常多寒濕鬱滯之病。故食料必用,與之相宜。然過多亦能助脾熱傷肺損目。或云:與知母同用,治瘴瘧寒熱,取其一陰一陽無偏勝之害。蓋草果治太陰獨勝之寒,知母治陽明獨勝之火也。

【附方】舊一,新九。

白話文:

李時珍說:豆蔻治病,主要是取其辛熱浮散之力,能進入太陰陽明經絡,去除寒氣、燥氣和濕氣,舒發鬱結,促進消化。南方的地勢較低,山嵐和瘴氣較多,人們飲食中的酸味和鹹味較重,脾胃經常有寒濕鬱滯的疾病。因此,食用豆蔻是必需的,與之相適宜。但是過多食用豆蔻也會助長脾熱,損傷肺臟和眼睛。有人說:豆蔻與知母同用,可以治療瘴瘧寒熱,取其一陰一陽無偏勝之害。蓋草果治太陰獨勝之寒,知母治陽明獨勝之火也。

【附方】舊方:1 個,新方:9 個

心腹脹滿短氣。用草豆蔻一兩,去皮為末,以木瓜生薑湯,調服半錢。(《千金方》)胃弱嘔逆不食。用草豆蔻仁二枚,高良薑半兩,水一盞,煮取汁,入生薑汁半合,和白麵作撥刀,以羊肉臛汁煮熟,空心食之。(《普濟》)

白話文:

  1. 心腹脹滿,呼吸急促。用草豆蔻一兩,去皮研磨成粉末,用木瓜和生薑湯劑送服半錢。(《千金方》)

  2. 胃弱嘔吐,不吃東西。用草豆蔻仁二枚,高良薑半兩,水一碗,煮後取汁,加入生薑汁半合,和白麵粉做成薄餅,用羊肉湯汁煮熟,空腹食用。(《普濟方》)

霍亂煩渴:草豆蔻、黃連各一錢半,烏豆五十粒,生薑三片。水煎服之。(《聖濟總錄》)虛瘧自汗不止。用草果一枚(麵裹煨熟,連面研),入平胃散二錢。水煎服。(《經效濟世方》)氣虛瘴瘧,熱少寒多,或單寒不熱,或虛熱不寒。用草果仁、熟附子等分,水一盞,薑七片,棗一枚,煎半盞服。

白話文:

霍亂煩渴:草豆蔻、黃連各一錢半,烏豆五十粒,生薑三片。用水煎服。(《聖濟總錄》)虛瘧自汗不止。用草果一個(麵粉包裹後用火煨熟,連著麵粉研磨),放入平胃散兩錢。用這加入水煎服。(《經效濟世方》)氣虛瘴瘧,熱少寒多,或單寒不熱,或虛熱不寒。用草果仁、熟附子等分,水一盞,薑七片,棗一枚,煎至半盞後服。

名果附湯。(《濟生方》)脾寒瘧疾,寒多熱少,或單寒不熱,或大便泄而小便多,不能食。用草果仁、熟附子各二錢半,生薑七片,棗肉二枚。水三盞,煎一盞,溫服。(《醫方大成》)

白話文:

名果附湯。(出自《濟生方》)

**【功效】**治療因脾虛引起的瘧疾,特徵是寒症重、熱症輕,或只有寒症沒有熱症,或大便腹瀉而小便增多,不思飲食。

**【組成】**草果仁、熟附子各2.5錢,生薑7片,棗肉2枚。

**【用法】**將藥材加入3碗水中煎煮,直到只剩1碗藥液,溫熱服用。(出自《醫方大成》)

脾腎不足:草果仁一兩(以舶茴香一兩炒香,去茴不用),吳茱萸(湯泡七次,以破故紙一兩炒香,去故紙不用),葫蘆巴一兩(以山茱萸一兩炒香,去茱萸不用)。上三味為散,酒糊丸梧子大。每服六十丸,鹽湯下。(《百一選方》)

白話文:

脾腎不足:草果仁一兩(用舶茴香一兩炒香,將茴香去除不用),吳茱萸(用湯浸泡七次,以破故紙一兩炒香,將破故紙去除不用),葫蘆巴一兩(用山茱萸一兩炒香,將山茱萸去除不用)。 將上述三味藥研成散,用酒糊成梧子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六十丸,用鹽湯送服。(出自《百一選方》)

赤白帶下:連皮草果一枚,乳香一小塊。麵裹煨焦黃,同面研細。每米飲服二錢,日二服。(《衛生易簡方》)

白話文:

白帶赤色的陰道分泌物:連皮 草果 一粒,乳香一小塊。麵裹煨焦黃,和麪一起研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一天服用兩次。(出自《衛生易簡方》)

香口闢臭:豆蔻、細辛為末,含之。(《肘後方》)

脾痛脹滿:草果仁二個。酒煎服之。(《直指方》)

【氣味】辛,熱,無毒。

【主治】下氣,止嘔逆,除霍亂,調中補胃氣,消酒毒(大明)。

白話文:

香口闢臭

使用豆蔻和細辛磨成粉末,含在嘴裡。

脾痛脹滿

使用草果仁兩個,用酒煎煮後服用。

**氣味:**辛辣、溫熱,無毒

**主治:**消除脹氣,止嘔吐,解除霍亂,調理腸胃,消除酒毒(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