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綱目》~
1. 廉姜
(《拾遺》)
【釋名】姜匯(《綱目》)、蔟葰(音族綏)。
【集解】弘景曰:杜若苗似廉姜。
藏器曰:廉姜似姜,生嶺南、劍南,人多食之。
時珍曰:按《異物志》云:生沙石中,似姜,大如螺,氣猛近於臭。南人以為齏。其法削皮,以黑梅及鹽汁漬之,乃成也。又鄭樵云:廉姜似山姜而根大。
【氣味】辛,熱,無毒。
【主治】胃中冷,吐水,不下食(藏器)。溫中下氣,消食益智(時珍)。
白話文:
【名稱解釋】又名姜匯、蔟葰。
【產地與外觀】陶弘景說:杜若的幼苗長得像廉姜。陳藏器說:廉姜外觀像薑,生長在嶺南、劍南一帶,很多人食用它。李時珍說:根據《異物志》記載,廉姜生長在沙石中,外形像薑,大小像螺,氣味濃烈接近臭味。南方人把它當作醬菜。做法是削去外皮,用黑梅和鹽汁醃漬而成。鄭樵說:廉姜像山薑,但根部比較大。
【性味】味道辛辣,性質溫熱,沒有毒性。
【功效】可以治療胃部寒冷,導致吐水、消化不良(陳藏器認為)。具有溫暖脾胃、使氣下行、幫助消化、增進智慧的功效(李時珍認為)。
2. 杜若
(《本經》上品)
【校正】併入《圖經》外類山姜。
【釋名】杜衡(《本經》)、杜蓮(《別錄》)、若芝(《別錄》)、楚衡(《廣雅》)、㺐子姜(㺐音爪。《藥性論》)、山姜(《別錄》云:一名白蓮,一名白芩)。
頌曰:此草一名杜衡,而草部中品自有杜衡條,即《爾雅》所謂土滷者也。杜若,即《廣雅》所謂楚衡者也。其類自別,古人多相雜引用。故《九歌》云:採芳洲兮杜若。《離騷》云:雜杜衡與芳芷。王逸輩皆不分別,但云香草,故二名相混。古方或用,今人罕使,故少有識者。
【集解】《別錄》曰:杜若,生武陵川澤及冤句,二月、八月採根,曝乾。
弘景曰:今處處有之。葉似姜而有紋理,根似高良薑而細,味辛香。又絕似旋覆根,殆欲相亂,葉小異爾。《楚辭》云:山中人兮芳杜若,是矣。
恭曰:今江湖多有之,生陰地,苗似廉姜,根似高良薑,全少辛味。陶云,似旋覆根者,即真杜若也。
保升曰:苗似山姜,花黃赤,子赤,大如棘子,中似豆蔻。今出嶺南、硤州者甚好。《範子計然》云:杜衡、杜若出南郡、漢中,大者大善。
頌曰:衛州一種山姜,莖葉如姜,開紫花,不結子,八月採根入藥。
時珍曰:杜若人無識者,今楚地山中時有之。山人亦呼為良薑,根似姜,味亦辛。甄權注豆蔻所謂㺐子姜,蘇頌《圖經》外類所謂山姜,皆此物也。或又以大者為高良薑,細者為杜若。唐時峽州貢之。
【修治】斅曰:凡使勿用鴨喋草根,真相似,只是味效不同。凡採得根,以刀刮去黃赤皮,細銼,用三重絹袋陰乾。臨使以蜜浸一夜,漉出用。
根
【氣味】辛,微溫,無毒。
之才曰:得辛夷、細辛良,惡柴胡、前胡。
蘇頌曰:山姜:辛,平,有小毒。
【主治】胸脅下逆氣,溫中,風入腦戶,頭腫痛,多涕淚出。久服益精明目輕身。令人不忘(《本經》)。治眩倒目𥉂𥉂,止痛,除口臭氣(《別錄》)。山姜:去皮間風熱,可作炸湯。又主暴冷,及胃中逆冷,霍亂腹痛(蘇頌)。
【發明】時珍曰:杜若乃神農上品,治足少陰、太陽諸證要藥,而世不知用,惜哉。
白話文:
[杜若]
**校正:**應該歸類到《圖經》中外類的山姜。
**釋名:**它又被稱為杜衡、杜蓮、若芝、楚衡、㺐子姜(㺐,音爪)和山姜(又名白蓮、白芩)。
**註解:**杜若這個草藥,雖然也被叫做杜衡,但草藥類別中另有一種「杜衡」,是《爾雅》所說的「土滷」。杜若則是《廣雅》所說的「楚衡」。兩者是不同的,古人常常混用。所以《九歌》說:「在芳洲採摘杜若。」《離騷》說:「摻雜著杜衡和芳芷。」王逸等人沒有區分它們,都說是香草,所以造成了這兩個名稱的混淆。古代方劑有時會用到杜若,但現在很少有人用了,因此認識它的人很少。
產地及採集:《別錄》說杜若生長在武陵的川澤和冤句,二月和八月採集根部,曬乾。
陶弘景說:現在各地都有杜若。它的葉子像生薑,但有紋路;根像高良薑,但比較細,味道辛辣芬芳。又非常像旋覆花的根,容易混淆,只是葉子稍微不同。《楚辭》說:「山中人啊,採摘芬芳的杜若。」說的就是這種。
陳藏器說:現在江湖一帶很多,生長在陰暗的地方,幼苗像廉薑,根像高良薑,但完全沒有辛辣的味道。陶弘景說像旋覆花的根,才是真正的杜若。
寇宗奭說:它的幼苗像山姜,花是黃紅色,果實是紅色,像棗子一樣大,裡面像豆蔻。現在嶺南和硤州產的品質最好。《范子計然》說:杜衡和杜若產自南郡和漢中,個頭大的品質最好。
蘇頌說:衛州的一種山姜,莖葉像姜,開紫花,不結果實,八月採根入藥。
李時珍說:現在很少有人認識杜若,楚地山中偶爾會有。山裡人也把它叫做良薑,根像薑,味道也是辛辣的。甄權在註解豆蔻時所說的㺐子姜,蘇頌在《圖經》外類所說的山姜,指的都是這種。有人認為較大的是高良薑,較小的是杜若。唐朝時,硤州曾將杜若作為貢品。
**炮製:**寇宗奭說:使用杜若時,不要用到鴨喋草的根,它們長得很像,只是功效不同。採集根部後,用刀刮去黃紅色的表皮,切成小塊,用三層絹袋裝起來陰乾。使用時用蜂蜜浸泡一夜,撈出使用。
**根的性味:**辛,微溫,無毒。
張元素說:與辛夷、細辛一起使用效果更好,忌與柴胡、前胡一起使用。
蘇頌說:山姜性味辛,平,有小毒。
**功效:**杜若主治胸脅下氣逆,溫中,風邪侵入腦戶,頭腫痛,流很多鼻涕眼淚。長期服用可以增強精力、使眼睛明亮、身體輕盈,並且使人不容易忘事。《本經》說。還能治療眩暈、眼睛昏花、止痛、去除口臭。《別錄》說。山姜:去除皮膚之間的風熱,可以做成炸湯。還主治突然受寒、胃裡寒冷導致的腹痛、霍亂。《蘇頌》說。
**闡述:**李時珍說:杜若是神農本草中的上品,是治療足少陰經、太陽經諸多病症的重要藥物,但世人卻不知道利用,實在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