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時珍

《本草綱目》~ 草部第十三卷 (24)

回本書目錄

草部第十三卷 (24)

1. 紫金牛

(宋《圖經》)

白話文:

宋《圖經》

原文:

Füße、 ohne leib sich beweget. Es mag in dieser welt nit yement seyn、 das vich das nit hab. Man sicht ye vnmögen vnd hindernuß der nieren vnd den glider hye bey.

譯文:

腳,沒有身體卻能自行移動。這個世界恐怕沒有什麼動物不具備這項特徵。這裡可以看到腎臟和四肢的虛弱和障礙。

【集解】頌曰:生福州。葉如茶葉,上綠下紫。結實圓,紅色如丹朱。根微紫色,八月採根,去心曝乾,頗似巴戟。

白話文:

【集解】頌曰:川斷生長在福州。葉子像茶葉,上面是綠色的,下面是紫色的。結出來的果實是圓形的,像丹朱一樣紅色。根是淺紫色的,在8月份採挖根部,去除根部中心,然後曬乾,看起來很像巴戟。

【氣味】辛,平,無毒。

【主治】時疾膈氣,去風痰(蘇頌)。解毒破血(時珍)。

白話文:

【氣味】辛辣,平和,無毒。

【主治】偶發疾病、胃中積氣,去除風痰(蘇頌)。解毒、破瘀血(李時珍)。

2. 拳參

(宋《圖經》)

白話文:

宋《圖經》

原文:

此藥性溫,補脾胃,下氣降逆,和中除煩,止嘔止瀉,安神定魄。

這種藥物性質溫和,能補益脾胃,通氣降逆,調和中焦,消除煩躁,止嘔止瀉,安神定驚。

【集解】頌曰:生淄州田野,葉如羊蹄,根似海蝦,黑色,土人五月採之。

白話文:

【通釋】頌詩中說:這味中藥材生長在淄州的田野中,葉子像羊蹄,根像海蝦,是黑色的,當地的老百姓在五月採收它。

【氣味】缺。

【主治】為末,淋渫腫氣(蘇頌)。

白話文:

【主治】研磨成細末,灑在水腫部位(蘇頌)。

3. 鐵線草

(宋《圖經》)

白話文:

宋《圖經》

原文:

烏啄藤根,崖石間常有。根塊,止痛,烏啄啄故名。

烏啄藤的根部,常生長在懸崖石縫中。它的根塊具有止痛的作用,所以又稱「烏啄啄」。

【集解】頌曰:生饒州,三月採根陰乾。時珍曰:今俗呼萹蓄鐵線草,蓋同名耳。

白話文:

【集解】頌詞說:產於饒州,三月採集的根部陰乾。李時珍說:現在民間俗稱萹蓄爲鐵線草,實則只是同名而已。

【氣味】微苦,平,無毒。

【主治】療風消腫毒,有效(蘇頌)。

白話文:

氣味: 微微苦,性情平和,沒有毒性。

主治: 治療風毒引起的腫脹毒瘡,效果顯著(引用蘇頌著作)

【附方】新一。男女諸風,產後風尤妙。鐵線草根五錢,五加皮一兩,防風二錢。為末。以烏骨雞一斤重者,水內淹死,去毛腸,砍作肉鬆,入藥剁勻,下麻油些少,炒黃色,隨人量入酒煮熟。先以排風藤煎濃湯,沐浴頭身,乃飲酒食雞,發出黏汗即愈。如不沐浴,必發出風丹,乃愈。(滑伯仁《攖寧心要》)

白話文:

新的處方

男女患的所有風疾,產後風疾更為有效。

鐵線草根五錢,五加皮一兩,防風二錢。研磨成粉末。

用一斤重的烏骨雞,浸入水中淹死,去除毛和內臟,切成肉末,放入藥物攪拌均勻,加入少量麻油,炒至金黃色,根據個人的情況放入酒中煮熟。

首先用排風藤煎煮出濃湯,洗頭、沐浴,然後飲酒、吃雞,排出粘稠的汗液即痊癒。如果沒有沐浴,那麼一定會長出風疹,這樣才能痊癒。(滑伯仁《攖寧心要》)

4. 金絲草

(《綱目》)

【集解】時珍曰:金絲草出慶陽山谷,苗狀當俟訪問。

【氣味】苦,寒,無毒。

白話文:

【集解】李時珍說:金絲草產於慶陽山谷,草的形狀樣貌必須等候旁人說明。

【氣味】味道苦,性寒,沒有毒性。

【主治】吐血咳血,衄血下血,血崩瘴氣,解諸藥毒,療癰疽疔腫惡瘡,涼血散熱(時珍)。

白話文:

【主治項目】吐血咳血、流鼻血、大便出血、血崩、瘴氣、解除各種藥物中毒、治療癰瘡疔瘡惡瘡,清涼血液散發熱氣(李時珍)。

【附方】新四。

白話文:

【附方】新四

主治: 喉痺。

組成:

  • 石膏(十分)
  • 防風(七分)
  • 薄荷葉(七分)
  • 柴胡(十分)
  • 桔梗(七分)
  • 甘草(十分)
  • 荊芥(十分)

製法:

將上述藥材研成細末,每服一錢,溫水調服。

主治: 喉嚨腫痛。

配方:

  • 生石膏 10 克
  • 防風 7 克
  • 薄荷葉 7 克
  • 柴胡 10 克
  • 桔梗 7 克
  • 甘草 10 克
  • 荊芥 10 克

用法:

將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 1 克,用溫水送服。

婦人血崩:金絲草、海柏枝、砂仁花椒、蠶退紙、舊錦灰,等分,為末,煮酒空心服。陳光述傳。(《談野翁方》)癰疽疔腫,一切惡瘡。金絲草、忍冬藤五葉藤、天蕎麥等分。煎湯溫洗。黑色者,加醋。又鐵箍散:用金絲草灰二兩(醋拌曬乾),貝母五兩(去心),白芷二兩,為末,以涼水調貼瘡上,香油亦可。或加龍骨少許。

白話文:

婦女血崩

  • 金絲草、海柏枝、砂仁、花椒、蠶退紙、舊錦灰等全部的重量相等,研磨成粉末,用酒煮沸,在空腹時服用。出自陳光述。

癰疽疔腫以及各種惡瘡

  • 金絲草、忍冬藤、五葉藤、天蕎麥等全部的重量相等。煎湯後溫熱藥液來清洗患處。如果瘡口是黑色的,可以加入醋。
  • 鐵箍散:金絲草灰二兩(用醋拌勻後曬乾),貝母五兩(去除中心部分),白芷二兩,研磨成粉末,用涼水調和後敷在瘡口處,也可以用香油調和。有時會加入少量龍骨。

天蛇頭毒落蘇(即金絲草)、金銀花藤、五葉紫葛、天蕎麥,等分。切碎,用絕好醋濃煎,先熏後洗。(《救急方》)

白話文:

天蛇頭毒、蘇(即金絲草)、金銀花藤、五葉紫葛、天蕎麥,份量相同。切碎,用上好的醋濃煎,先燻後洗。(《救急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