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綱目》~ 草部第十三卷 (19)
草部第十三卷 (19)
1. 及己
(《別錄》下品)
【釋名】獐耳細辛。時珍曰:及己名義未詳。二月生苗,先開白花,後方生葉三片,狀如獐耳,根如細辛,故名獐耳細辛。
【集解】恭曰:及己生山谷陰虛軟地。其草一莖,莖頭四葉,隙著白花。根似細辛而黑,有毒。今人以當杜衡,非也。二月採根,曬乾。
根
【氣味】苦,平,有毒。恭曰:入口使人吐血。
【主治】諸惡瘡疥痂瘻蝕,及牛馬諸瘡(《唐本》)。頭瘡白禿風瘙,皮膚蟲癢,可煎汁浸並敷之(大明)。殺蟲(時珍)。
【發明】弘景曰:今人以合瘡疥膏,甚驗。時珍曰:今人不知及己,往往以當杜衡,卻以杜衡當細辛,故杜衡諸方多是及己也。辯見細辛、杜衡二條。
【附方】新一。頭瘡白禿:獐耳細辛,其味香辣,為末,以槿木煎油調搽。(《活幼全書》)
白話文:
[及己]
[名稱解釋]
別名又叫獐耳細辛。李時珍說:「及己」這個名稱的含義還不清楚。它在二月長出幼苗,先開出白色的花朵,之後才長出三片葉子,葉子的形狀像獐子的耳朵,根部像細辛,因此被叫做獐耳細辛。
[產地與採集]
及己生長在山谷中陰涼潮濕的地方。它的植株只有一根莖,莖的頂端長出四片葉子,葉子的縫隙中會開出白色的花。根部像細辛,但是顏色是黑色的,並且有毒。現在人們常常把它當成杜衡使用,這是錯誤的。在二月採挖它的根部,曬乾後使用。
[根部]
[氣味]
味道苦,性平,有毒。據說吃進嘴裡會使人吐血。
[主治]
可以治療各種惡性瘡瘍、疥癬、結痂的潰瘍,以及牛、馬的各種瘡瘍(《唐本草》記載)。還能治療頭瘡、白禿、風疹引起的瘙癢,皮膚上的蟲子引起的搔癢,可以煎煮藥汁來浸泡或塗敷患處(《大明本草》記載)。還能殺蟲(李時珍的說法)。
[功效說明]
陶弘景說:現在人們用它來配製治療瘡瘍、疥癬的藥膏,效果很好。李時珍說:現在人們不認識及己,常常把它當成杜衡使用,反而把杜衡當成細辛,所以很多用到杜衡的藥方,其實用的都是及己。關於它們的辨別,可以參考細辛、杜衡這兩條的說明。
[附方]
治療頭瘡白禿:將獐耳細辛磨成粉末,因為它味道辛辣芳香,然後用槿木煎煮的油調和後塗在患處。(出自《活幼全書》)
2. 鬼督郵
(《唐本草》)
【釋名】獨搖草(《唐本》)。時珍曰:此草獨莖而葉攢其端,無風自動,故曰鬼獨搖草,後人訛為鬼督郵爾。因其專主鬼病,猶司鬼之督郵也。古者傳舍有督郵之官主之。徐長卿、赤箭皆治鬼病,故並有鬼督郵之名,名同而物異。
【集解】恭曰:鬼督郵所在有之。有必叢生,苗惟一莖,莖端生葉若傘狀,根如牛膝而細黑。今人以徐長卿代之,非也。保升曰:莖似細箭桿,高二尺以下。葉生莖端,狀如傘。花生葉心,黃白色。根橫生而無須,二月、八月採根。徐長卿、赤箭並有鬼督郵之名,而主治不同,宜審用之。
時珍曰:鬼督郵與及己同類,根苗皆相似。但以根如細辛而色黑者,為及己;根如細辛而色黃白者,為鬼督郵。
根
【修治】斅曰:凡採得細銼,用生甘草水煮一伏時,曬乾用。
【氣味】辛、苦,平,無毒。時珍曰:有小毒。
【主治】鬼疰卒忤中惡,心腹邪氣,百精毒,溫瘧疫疾,強腰腳,益膂力(《唐本》)。
【發明】時珍曰:按東晉《深師方》,治上氣嗽、飲嗽、邪嗽、燥嗽、冷嗽,四滿丸,用鬼督郵同蜈蚣、芫花、躑躅諸毒藥為丸,則其有毒可知矣。非毒藥不能治鬼疰邪惡之病,《唐本》云無毒,蓋不然。
白話文:
鬼督郵,又名獨搖草。這種草的莖是單獨一根,葉子聚生在頂端,即使沒有風也會自己搖動,所以被稱為鬼獨搖草。後來人們誤傳為鬼督郵。因為它主要治療鬼怪引起的疾病,就像是管理鬼的督郵官一樣。古代的驛站有督郵官負責管理。徐長卿和赤箭也都能治療鬼怪引起的疾病,所以也被稱為鬼督郵,但名稱相同,實際上是不同的植物。
鬼督郵這種植物到處都有,通常是成叢生長,植株只有一根莖,莖頂端長出像傘一樣的葉子,根像牛膝但比較細,顏色是黑色的。現在有人用徐長卿來代替鬼督郵,這是錯誤的。鬼督郵的莖像細小的箭桿,高度不到二尺。葉子長在莖的頂端,形狀像傘。花朵生在葉子的中心,顏色是黃白色。根是橫向生長且沒有鬚根,通常在二月和八月採挖根部。徐長卿和赤箭也都有鬼督郵的名稱,但它們的主治功效不同,使用時應該仔細辨別。
鬼督郵和及己是同類的植物,根和苗都很相似。但根像細辛且顏色是黑色的,是及己;根像細辛但顏色是黃白色的,是鬼督郵。
鬼督郵的根採挖後,要切成小塊,用甘草水煮一個時辰,然後曬乾使用。
鬼督郵的味道是辛、苦,性平,原本認為無毒。但李時珍認為它有小毒。
鬼督郵主要治療鬼疰、突然受到邪氣侵擾、心腹邪氣、各種精怪毒、溫瘧等疾病,還可以強健腰腿、增強體力。
李時珍說,根據東晉《深師方》記載,治療上氣咳嗽、飲嗽、邪嗽、燥嗽、冷嗽的四滿丸,裡面使用了鬼督郵,還加入了蜈蚣、芫花、躑躅等毒藥,可見鬼督郵是有毒的。不是毒藥就不能治療鬼疰和邪惡引起的疾病。《唐本草》說它無毒,這是不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