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時珍

《本草綱目》~ 草部第十三卷 (17)

回本書目錄

草部第十三卷 (17)

1. 細辛

(《本經》上品)

【釋名】小辛(《本經》)、少辛。

頌曰:華州真細辛,根細而味極辛,故名之曰細辛。

白話文:

【釋名】小辛(《本經》)、少辛。

讚頌說:華州出產的真細辛,根鬚細小而味道極辛辣,因此取名為細辛。

時珍曰:小辛、少辛,皆此義也。按《山海經》云,浮戲之山多少辛。《管子》云,五沃之土,群藥生少辛,是矣。

白話文:

時珍說:「小辛、少辛,都是指味道微弱。」根據《山海經》記載,浮戲山上有許多小辛。《管子》也說,五沃之地的土壤,生長著大量的少辛。這些都是小辛、少辛的例子。

【集解】《別錄》曰:細辛,生華陰山谷,二月、八月採根陰乾。弘景曰:今用東陽臨海者,形段乃好,而辛烈不及華陰、高麗者。用之去其頭節。當之曰:細辛如葵赤黑,一根一葉相連。頌曰:今處處有之,皆不及華陰者為真,其根細而極辛。今人多以杜衡為之,杜衡根似飯帚密鬧,細長四、五寸,微黃白色,江淮呼為馬蹄香,不可誤用。宗奭曰:細辛,葉如葵,赤黑色,非此則杜衡也。

白話文:

【集解】《別錄》說:細辛,生長在華陰山谷,二月和八月採集其根,陰乾。陶弘景說:現在使用東陽臨海地區的細辛,它的形狀和段落很好,但辛辣的程度比不上華陰和高麗的細辛。使用時要去掉它的頭節。當之說:細辛像葵葉一樣赤黑色,一根莖上有一片葉子。頌曰:現在各地都有細辛,但都不及華陰的細辛純正,其根細而極辛。現在很多人用杜衡來代替細辛,杜衡的根像飯帚一樣密密麻麻,細長四、五寸,微黃白色,江淮一帶的人稱它為馬蹄香,不可誤用。宗奭說:細辛的葉子像葵葉,赤黑色,不是這樣的就不是細辛。

杜衡葉如馬蹄之下,故俗名馬蹄香。蓋根似白前,又似細辛。按:沈括《夢溪筆談》云:細辛出華山,極細而直,柔韌,深紫色,味極辛,嚼之習習如椒而更甚於椒。本草云:細辛水漬令直,是以杜衡偽為之也。東南所用細辛,皆杜衡也。杜衡黃白色,拳曲而脆,干則作團,又謂之馬蹄。

白話文:

杜衡的葉子狀似馬蹄的葉子,所以俗名叫「馬蹄香」。它的根部形狀像白前,又像細辛。根據沈括的《夢溪筆談》記載:細辛出產於華山,它的根部非常細長而筆直,柔韌,深紫色,味道非常辛辣,嚼起來比胡椒還辣。本草綱目裡記載:把細辛用冷水泡過以後,根部會變直,所以杜衡常被偽造成細辛。東南一帶所使用的細辛,其實都是杜衡。杜衡的根部黃白色,捲曲而脆,乾燥後可以捏成一團,所以別稱馬蹄。

襄漢間又有一種細辛,極細而直,色黃白,乃是鬼督郵,亦非細辛也。時珍曰:《博物志》言杜衡亂細辛,自古已然矣。沈氏所說甚詳。大抵能亂細辛者,不止杜衡,皆當以根苗色味細辨之。葉似小葵,柔莖細根,直而色紫,味極辛者,細辛也。葉似馬蹄,莖微粗,根曲而黃白色,味亦辛者,杜衡也。

白話文:

襄陽漢水一帶還有另一種細辛,它非常細而直,顏色黃白,這纔是鬼督郵,而並非細辛。李時珍說:《博物志》上說杜衡與細辛混淆,從古以來就這樣了。沈氏所說的很詳細。總的來說,能夠與細辛混淆的不只有杜衡,都應當根據根、苗、顏色和味道仔細辨別。葉子像小葵花,莖柔軟、根細,筆直且顏色紫黑,味道極辛辣的,是細辛。葉子像馬蹄,莖稍粗,根彎曲呈黃白色,味道也辛辣的,是杜衡。

一莖直上,莖端生葉如傘,根似細辛,微粗直而黃白色,味辛微苦者,鬼督郵也。似鬼督郵而色黑者,及己也。葉似小桑,根似細辛,微粗長而黃色,味辛而有臊氣者,徐長卿也。葉似柳而根似細辛,粗長黃白色而味苦者,白薇也。似白薇而白直味甘者,白前也。

【修治】斅曰:凡使細辛,切去頭、土了,以瓜水浸一宿,曝乾用。須揀去雙葉者,服之害人。

白話文:

  1. 一莖直立生長,莖端生葉如傘蓋,根像細辛,略粗長直,黃白色,味道辛微苦者,是鬼督郵。

  2. 與鬼督郵相似,但顏色偏黑的,是及己。

  3. 葉子像小桑葉,根似細辛,略粗長呈黃色,味道辛帶有騷氣者,是徐長卿。

  4. 葉子像柳葉,根似細辛,粗長呈黃白色,味道苦的,是白薇。

  5. 與白薇相似,但顏色潔白、筆直,味道甘甜者,是白前。

修製

修合《修治方》藥者說:凡用細辛,先將其頭部和根部的泥土去除,用瓜水浸泡一個晚上,然後曬乾即可使用。必須挑選出沒有長雙葉的細辛,服用帶有雙葉的細辛會對人體有害。

【氣味】辛,溫,無毒。普曰:神農、黃帝、雷公、桐君:辛,小溫;岐伯:無毒;李當之:小寒。權曰:苦、辛。之才曰:曾青、棗根為之使。得當歸、芍藥、白芷、芎藭、牡丹、藁本、甘草,共療婦人;得決明、鯉魚膽、青羊肝,共療目痛。惡黃耆、狼毒、山茱萸,忌生菜、貍肉,畏硝石、滑石,反藜蘆。

白話文:

氣味:辛辣,溫暖,無毒。

神農、黃帝、雷公、桐君說:辛辣,微溫。

岐伯說:無毒。

李當之說:微寒。

權說:苦、辛。

之才說:曾青、棗根可以作為辛夷的佐劑。

辛夷與當歸、芍藥、白芷、川芎、牡丹、藁本、甘草一起用,可以治療婦女的疾病。

辛夷與決明子、鯉魚膽、青羊肝一起用,可以治療眼睛疼痛。

辛夷與黃耆、狼毒、山茱萸相剋,與生菜、貍肉相忌,與硝石、滑石相畏,與藜蘆相反。

【主治】咳逆上氣,頭痛腦動,百節拘攣,風濕痹痛死肌。久服明目利九竅,輕身長年(《本經》)。溫中下氣,破痰利水道,開胸中滯結,除喉痹齆鼻不聞香臭,風癇癲疾,下乳結,汗不出,血不行,安五臟,益肝膽,通精氣(《別錄》)。添膽氣、治嗽,去皮風濕癢,風眼淚下,除齒痛,血閉,婦人血瀝腰痛(甄權)。

白話文:

【主治】咳嗽逆氣、上衝氣喘,頭痛腦脹,四肢百節抽筋拘攣,風濕痹痛、肌肉麻木。長期服用可以明目通暢九竅,讓人身體輕盈延年益壽(《本經》)。溫暖中焦、理氣降逆,化痰利尿,疏通胸中的瘀結,消除喉嚨腫痛、口臭、鼻子聞不到香味和臭味,治療癲癇風疾,通利乳汁、治療乳腺結塊,治療不出汗、血行不暢,安撫五臟六腑,益氣養肝養膽,疏通精氣(《別錄》)。增強膽氣、治療咳嗽,去風濕引起的皮膚瘙癢,治療風眼流淚,消除牙痛,治療閉經,治療婦女月經不調、腰痛(甄權)。

含之,去口臭(弘景)。潤肝燥,治督脈為病,脊強而厥(好古)。治口舌生瘡,大便燥結,起目中倒睫(時珍)。

白話文:

  • 服用它可以去除口臭(陶弘景)。滋潤肝臟燥熱,治療督脈疾病,脊椎強直而厥逆(陳士良)。治療口腔舌頭生瘡,大便乾燥結塊,引起眼中倒睫毛(李時珍)。

【發明】宗奭曰:治頭面風痛,不可缺此。元素曰:細辛氣溫,味大辛,氣厚於味,陽也,升也,入足厥陰、少陰血分,為手少陰引經之藥。香味俱細,故入少陰,與獨活相類。以獨活為使,治少陰頭痛如神。亦止諸陽頭痛,諸風通用之。味辛而熱,溫少陰之經,散水氣以去內寒。

白話文:

【發明】宗奭說:治療頭面風痛,不能缺少細辛。元素說:細辛氣味溫辛,氣味濃烈,陽性,具有升發作用,能入足厥陰、少陰血分,為手少陰引經之藥。細辛香味俱細,所以能入少陰,與獨活相似。以獨活為君藥,治療少陰頭痛有奇效。也能止諸陽頭痛,諸風通用。細辛味辛且熱,能溫通少陰經,散水氣以祛除內寒。

成無己曰:水停心下不行,則腎氣燥,宜辛以潤之。細辛之辛,以行水氣而潤燥。杲曰:膽氣不足,細辛補之。又治邪氣自里之表,故仲景少陰證,用麻黃附子細辛湯。時珍曰:氣之厚者能發熱,陽中之陽也。辛溫能散,故諸風寒、風濕頭痛、痰飲、胸中滯氣、驚癇者,宜用之。

白話文:

成無己說:水停留在心臟以下不通行,則腎氣燥熱,宜用辛味藥來滋潤。細辛的辛味,可以運行水氣而滋潤燥熱。杲說:膽氣不足,細辛可以補益。又治療邪氣從身體內部向外侵襲,因此仲景的少陰病證,使用麻黃、附子、細辛湯。時珍說:氣息厚重的人容易發熱,是陽中之陽。辛溫的藥物可以發散,因此各種風寒、風濕頭痛、痰飲、胸中滯氣、驚癇的人,都適合使用。

口瘡、喉痹、䘌齒諸病用之者,取其能散浮熱,亦火鬱則發之之義也。辛能泄肺,故風寒咳嗽上氣者,宜用之。辛能補肝,故膽氣不足,驚癇眼目諸病,宜用之。辛能潤燥,故通少陰及耳竅,便澀者宜用之。承曰:細辛非華陰者不得為真。若單用末,不可過一錢。多則氣悶塞不通者死,雖死無傷。

近年開平獄中嘗治此,不可不記。非本有毒,但不識多寡耳。

白話文:

口瘡、喉嚨疼痛、牙齦腫痛等疾病用細辛治療,是取其能散發浮熱,也有火熱鬱結則發散的意思。辛味可以宣泄肺氣,所以風寒咳嗽、上氣的人,可用辛味藥治療。辛味可以補益肝氣,所以膽氣不足、驚厥、眼目疾病的人,可用辛味藥治療。辛味可以潤燥,所以連通腎經和耳竅,大便乾燥的人可用辛味藥治療。承先生說:細辛不是華陰出產的,就不能算是真的。若單獨使用細辛粉末,不可超過一錢。如果使用過多,則會造成氣滯閉塞不通,導致死亡,即使死亡也沒什麼損害。

近代在開平監獄裡曾治療過這種疾病,不可不記。並不是本來就有毒,而是在不知服用多少的情況下中毒的。

【附方】舊二,新六。暗風猝倒,不省人事。細辛末,吹入鼻中。(危氏《得效方》)虛寒嘔噦,飲食不下。細辛(去葉)半兩,丁香二錢半。為末。每服一錢,柿蒂湯下。小兒客忤口不能言。細辛、桂心末等分,以少許納口中。(《外臺秘要》)小兒口瘡:細辛末,醋調,貼臍上。

白話文:

【附方】有十種,舊方二種,新方六種。所謂暗風猝倒,就是突然昏倒,不省人事。這時,可以用細辛末吹入鼻中。危氏的《得效方》中記載了這個方法。如果虛寒嘔吐、呃逆,吃不下飯。可以用半兩細辛(去除葉子),二錢半丁香,研成粉末。每次服用一錢,用柿蒂湯送服。小兒被驚嚇,說不出話。可以用細辛、桂心末等分,取少許放入口中。出自《外臺祕要》。小兒口瘡:可以用細辛末,用醋調和,貼在肚臍上。

(《衛生家寶方》)口舌生瘡:細辛、黃連等分,為末摻之,漱涎甚效,名兼金散。一方用細辛、黃柏。(《三因方》)口臭䘌齒腫痛。細辛煮濃汁,熱含冷吐,取瘥。(《聖惠方》)鼻中息肉:細辛末,時時吹之。(《聖惠方》)諸般耳聾:細辛末,溶黃蠟丸鼠屎大,綿裹一丸塞之,一、二次即愈。

須戒怒氣,名聰耳丸。(龔氏《經驗方》)

白話文:

口舌生瘡:

細辛、黃連等分研末,敷在患處,漱口,唾出,效果很好,叫做「兼金散」。

另一種方法是用細辛、黃柏。

口臭、牙齒腫痛: 細辛煮成濃汁,熱含在口中,冷了吐出來,反覆多次,就可以痊癒。

鼻中息肉: 把細辛研成末,經常鼻中吹入。

各種耳聾: 將細辛研成末,用黃蠟融化成丸狀,大小如鼠屎,用棉花包住一丸塞入耳中,一兩次就可以治癒。

戒怒氣,用「聰耳丸」(見《龔氏經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