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綱目》~ 草部第十三卷 (16)
草部第十三卷 (16)
1. 地筋
(《別錄》有名未用)
【釋名】菅根(《別錄》)、土筋(同)。
【集解】《別錄》曰:地筋生澤中,根有毛。三月生,四月實白,三月三日採根。弘景曰:疑此即是白茅而小異也。藏器曰:地筋如地黃,根葉並相似,而細多毛,生平澤,功用亦同地黃,李邕方中用之。時珍曰:此乃黃菅茅之根也,功與白茅根相同,詳見白茅下。陳藏器所說,別是一物,非菅根也。
【氣味】甘,平,無毒。
【主治】益氣止渴,除熱在腹臍,利筋(《別錄》)。根、苗、花,功與白茅同(時珍)。
白話文:
地筋,又名菅根或土筋。
這種植物生長在沼澤地,根部有毛。在三月生長,四月果實變白,採集根部的時間是三月初三。有人認為它和白茅很像,但有些微差異。另有人說它長得像地黃,根和葉子都很相似,但比較細且多毛,生長在平地上,功效也和地黃類似。李邕的藥方中有使用過。李時珍認為,這其實是黃菅茅的根,功效和白茅根相同,詳細情形可以參考白茅的說明。陳藏器所說的,應該是另一種東西,不是菅根。
味道甘甜,性平,沒有毒性。
主要功效是補益氣力、止渴,消除腹部及肚臍周圍的熱,並能舒緩筋骨。它的根、苗、花,功效都和白茅相同。
2. 芒
(《拾遺》)
【校正】併入《拾遺》石芒、敗芒箔。
【釋名】杜榮(《爾雅》)、笆芒(《寰宇志》)、笆茅。
時珍曰:芒,《爾雅》作莣。今俗謂之笆茅,可以為籬笆故也。
【集解】藏器曰:《爾雅》:莣,杜榮。郭璞注云:草似茅,皮可為繩索履屩也。今東人多以為箔。又曰:石芒生高山,如芒而節短,江西呼為折草,六、七月生穗如荻。時珍曰:芒有二種,皆叢生,葉皆如茅而大,長四、五尺,甚快利,傷人如鋒刃。七月抽長莖,開白花成穗,如蘆葦花者,芒也;五月抽短莖,開花如芒者,石芒也。
並於花將放時剝其籜皮,可為繩箔草履諸物,其莖穗可為掃帚也。
莖
【氣味】甘,平,無毒。
【主治】人畜為虎狼等傷,恐毒入內,取莖雜葛根濃煮汁服,亦生取汁服。(藏器)。煮汁服,散血(時珍)。
敗芒箔
【主治】產婦血滿腹脹痛,血渴,惡露不盡,月閉,止好血,下惡血,去鬼氣疰痛癥結,酒煮服之。亦燒末,酒下。彌久著煙者佳(藏器)。
白話文:
[芒]
[校正] 併入《拾遺》的石芒和敗芒箔。
[別名] 它的別名有杜榮、笆芒、笆茅。
李時珍說:芒,《爾雅》裡寫作「莣」。現在民間俗稱它為笆茅,因為可以用來做籬笆。
[產地與形態] 陳藏器說:《爾雅》記載:「莣,就是杜榮。」郭璞註解說:「這是一種草,長得像茅草,皮可以做成繩索和草鞋。」現在東方人多用它來編織箔。他又說:「石芒生長在高山上,樣子像芒草,但節短,江西一帶稱它為折草,六、七月開花,穗像荻草。」李時珍說:芒草有兩種,都成叢生長,葉子像茅草但比較大,長四、五尺,非常鋒利,割傷人像刀刃一樣。七月會抽出長莖,開出像蘆葦花的白色穗狀花,這就是芒草;五月抽出短莖,開的花像芒草,這就是石芒。
在花快要開放時剝下它的外皮,可以做成繩子、箔、草鞋等物品,它的莖穗可以做成掃帚。
[莖]
[味道] 味甘,性平,沒有毒性。
[功效] 可以治療人或牲畜被虎狼等野獸咬傷,擔心毒素進入體內時,取其莖與葛根一起濃煎成汁服用,或直接取汁服用。(陳藏器)。煎汁服用,可以散瘀血。(李時珍)。
[敗芒箔]
[功效] 可以治療產婦產後腹脹疼痛、血渴、惡露不盡、月經閉止,能止血、排除惡血,去除鬼氣、疰痛、癥結,用酒煎煮後服用。也可以燒成灰末,用酒送服。保存越久、帶有煙燻痕跡的品質越好(陳藏器)。
3. 龍膽
(《本經》上品)
【釋名】陵遊(《本經》)。志曰:葉如龍葵,味苦如膽,因以為名。
【集解】《別錄》曰:龍膽生齊朐山谷及冤句,二月、八月、十一月、十二月採根陰乾。
弘景曰:今出近道,以吳興者為勝。根狀似牛膝,其味甚苦。
頌曰:宿根黃白色,下抽根十餘條,類牛膝而短。直上生苗,高尺余。四月生葉如嫩蒜,細莖如小竹枝。七月開花,如牽牛花,作鈴鐸狀,青碧色。冬後結子,苗便枯。俗呼草龍膽。又有山龍膽,味苦澀,其葉經霜雪不凋。山人用治四肢疼痛,與此同類而別種也。採無時。
根
【修治】斅曰:採得陰乾。用時,銅刀切去須,土,頭了,銼細,甘草湯浸一宿,漉出,曝乾用。
【氣味】苦、澀,大寒,無毒。
斅曰:空腹餌之,令人溺不禁。
之才曰:貫眾、小豆為之使,惡地黃、防葵。
【主治】骨間寒熱,驚癇邪氣,續絕傷,定五臟,殺蠱毒(《本經》)。除胃中伏熱,時氣溫熱,熱泄下痢,去腸中小蟲,益肝膽氣,止驚惕,久服益智不忘,輕身耐老(《別錄》)。治小兒壯熱骨熱,驚癇入心,時疾熱黃,癰腫口瘡(甄權)。客忤疳氣,熱病狂語,明目止煩,治瘡疥(大明)。
去目中黃及睛赤腫脹,瘀肉高起,痛不可忍(元素)。退肝經邪熱,除下焦濕熱之腫,瀉膀胱火(李杲)。療咽喉痛,風熱盜汗(時珍)。
【發明】元素曰:龍膽味苦性寒,氣味俱厚,沉而降,陰也,足厥陰、少陽經氣分藥也。其用有四:除下部風濕,一也;及濕熱,二也;臍下至足腫痛,三也;寒濕腳氣,四也。下行之功與防己同,酒浸則能上行,外行以柴胡為主,龍膽為使治眼中疾必用之藥。好古曰:益肝膽之氣而泄火。
時珍曰:相火寄在肝膽,有瀉無補,故龍膽之益肝膽之氣,正以其能瀉肝膽之邪熱也。但大苦大寒,過服恐傷胃中生髮之氣,反助火邪,亦久服黃連反從火化之義。《別錄》久服輕身之說,恐不足信。
【附方】舊四,新六。
傷寒發狂:草龍膽為末,入雞子清、白蜜,化涼水服二錢。(《傷寒蘊要》)
四肢疼痛:山龍膽根,細切,用生薑自然汁浸一宿,去其性,焙乾搗末,水煎一錢匕,溫服之。此與龍膽同類別種,經霜不凋。(蘇頌《圖經本草》)
谷疸勞疸:谷疸,因食而得;勞疸,因勞而得。用龍膽一兩,苦參三兩。為末,牛膽汁和丸梧子大。先食以麥飲服五丸,日三服,不愈稍增。勞疸,加龍膽一兩,梔子仁三七枚,以豬膽和丸。(《刪繁方》)
一切盜汗:婦人、小兒一切盜汗,又治傷寒後盜汗不止。龍膽草研末,每服一錢,豬膽汁三兩,點入溫酒少許調服。(《楊氏家藏方》)小兒盜汗身熱。龍膽草、防風各等分。為末。每服一錢,米飲調下。亦可丸服,及水煎服。(《嬰童百問》)
咽喉熱痛:龍膽,擂水服之。(《集簡方》)
暑行目澀:生龍膽(搗汁)一合,黃連(二寸切爛浸汁)一匙,和點之。(危氏《得效方》)
眼中漏膿
龍膽草、當歸等分。為末。每服二錢,溫水下。(《鴻飛集》)蛔蟲攻心刺痛,吐清水。龍膽一兩,去頭銼,水二盞,煮一盞,隔宿勿食,平旦頓服之。(《聖惠方》)猝然下血不止。龍膽一虎口,水五升,煮取二升半,分為五服。(姚僧坦《集驗方》)
白話文:
[龍膽]
[名稱解釋]
又名陵遊。之所以叫做龍膽,是因為它的葉子像龍葵,味道像膽汁一樣苦。
[產地與採集]
《別錄》記載,龍膽生長在齊地的朐山山谷和冤句一帶。在二月、八月、十一月和十二月採挖根部,陰乾。
陶弘景說,現在近處的地區也有出產,其中以吳興出產的品質最佳。龍膽的根部形狀像牛膝,味道非常苦。
蘇頌說,龍膽的多年生根是黃白色的,向下會長出十多條根,像牛膝但比較短。地上會長出直立的莖,高約一尺多。四月長出像嫩蒜的葉子,細莖像小的竹枝。七月開花,像牽牛花,呈鈴鐺狀,顏色是青碧色的。冬天後會結子,植株也會枯萎。民間稱它為草龍膽。另外還有一種山龍膽,味道苦澀,它的葉子經過霜雪不會凋落。山區的人用它來治療四肢疼痛,它和草龍膽是同類但不同種。採挖時間沒有限制。
[根部]
[炮製方法]
李斅說,採挖後陰乾。使用時,用銅刀切去鬚根、泥土和根頭,再切細,用甘草湯浸泡一夜,撈出,曬乾後使用。
[藥性]
味道苦、澀,性大寒,無毒。
李斅說,空腹服用會導致小便失禁。
張之才說,貫眾和小豆可以增強龍膽的藥效,但它與地黃、防葵相剋。
[主治功效]
《本經》記載,能治療骨骼間的寒熱、驚癇、邪氣,接續斷裂的損傷,安定五臟,殺滅蠱毒。《別錄》記載,能去除胃中潛伏的熱邪、時氣病引起的溫熱、熱泄下痢,驅除腸道中的小蟲,增強肝膽功能,止驚悸,長期服用可以增強智力、延緩衰老、使身體輕盈。《甄權》說,能治療小兒高熱、骨熱、驚癇入心、時疫引起的發熱黃疸、癰腫和口瘡。《大明》記載,能治療客忤、疳氣、熱病引起的胡言亂語,明目止煩,治療瘡疥。
李元素說,能去除眼睛中的黃色和眼睛紅腫,瘀肉突起,疼痛難忍。李杲認為,能退肝經的邪熱,去除下焦的濕熱腫脹,瀉膀胱的火氣。李時珍說,能治療咽喉腫痛、風熱盜汗。
[藥理分析]
李元素說,龍膽味苦性寒,氣味濃厚,沉降,屬於陰性藥,是足厥陰、少陽經的藥物。它的作用有四種:一是去除下部的風濕,二是去除濕熱,三是治療臍下至足部的腫痛,四是治療寒濕腳氣。它下行的作用與防己相似,用酒浸泡則能使藥性上行,外行則以柴胡為主,龍膽作為輔助藥,是治療眼疾的必要藥物。張好古說,能增強肝膽的功能,並瀉肝膽的火氣。
李時珍說,相火寄生在肝膽,只宜瀉不宜補,所以龍膽增強肝膽之氣,正是因為它能瀉肝膽的邪熱。但它大苦大寒,過量服用恐怕會損傷胃中的生發之氣,反而助長火邪。就像長期服用黃連反而會從寒轉化為火一樣。《別錄》中說長期服用能使身體輕盈的說法,恐怕不可信。
[附方]
傷寒發狂:將草龍膽研成末,加入雞蛋清、白蜜,用涼水化開後服用二錢。(《傷寒蘊要》)
四肢疼痛:將山龍膽的根切細,用生薑的自然汁浸泡一夜,去除藥性,焙乾搗成末,用水煎煮一錢匕,溫服。山龍膽和龍膽是同類不同種,經過霜雪也不會凋落。(蘇頌《圖經本草》)
谷疸、勞疸:谷疸是因為飲食引起的,勞疸是因為勞累引起的。用龍膽一兩,苦參三兩,研成末,用牛膽汁調和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先吃飯,用麥粥送服五丸,每天三次。如果沒有效果,可以稍微增加用量。治療勞疸,需要加入龍膽一兩,梔子仁二十一枚,用豬膽調和成藥丸。(《刪繁方》)
一切盜汗:婦女、兒童的一切盜汗,也可以治療傷寒後盜汗不止。將龍膽草研成末,每次服用一錢,用豬膽汁三兩,滴入少許溫酒調服。(《楊氏家藏方》)兒童盜汗身熱,用龍膽草、防風各等份研成末,每次服用一錢,用米湯調服。也可以做成藥丸服用,或者用水煎服。(《嬰童百問》)
咽喉腫痛:將龍膽磨成汁服用。(《集簡方》)
暑天眼睛發澀:將生的龍膽搗汁一合,黃連切爛後浸泡汁液一匙,混合後點眼。(危氏《得效方》)
眼睛流膿:將龍膽草、當歸等份研成末,每次服用二錢,用溫水送服。(《鴻飛集》)
蛔蟲攻心刺痛,吐清水:龍膽一兩,去除根頭切碎,加水兩碗,煮成一碗,隔夜空腹一次性服用。(《聖惠方》)
突然下血不止:龍膽一虎口,加水五升,煮成二升半,分五次服用。(姚僧坦《集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