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綱目》~ 草部第十三卷 (2)
草部第十三卷 (2)
1. 胡黃連
(宋《開寶》)
【釋名】割孤露澤。
時珍曰:其性味功用似黃連,故名。割孤露澤,胡語也!
白話文:
釋義:割孤露澤。
李時珍說:它的性質、味道和功效類似於黃連,所以得名。割孤露澤,是胡人的說法!
【集解】恭曰:胡黃連出波斯國,生海畔陸地。苗若夏枯草,根頭似鳥嘴,折之內似鸜鵒眼者,良。八月上旬採之。頌曰:今南海及秦隴間亦有之。初生似蘆,干則似楊柳枯枝,心黑外黃,不拘時月收採。承曰:折之塵出如煙者,乃為真也!
根
【氣味】苦,平,無毒。
白話文:
【集解】恭說:胡黃連生長在波斯國,它生長在海邊和陸地上。它的苗很像夏枯草,它的根頭像鳥嘴,把根折斷之後,裡面像魚鷹的眼睛的,是好的。在八月上旬採集。頌說:現在南海和秦隴一帶也有生長。剛開始長出來的時候像蘆葦,乾枯的時候像楊柳枯萎的樹枝,裡面是黑色的,外面是黃色的,不限於哪個季節採集。承說:折斷之後,塵土會像煙一樣飄出來,這樣的纔是真的胡黃連。
【藥性】性味苦寒,不含毒性。
恭曰:大寒。惡菊花、玄參、白蘚皮,解巴豆毒。忌豬肉,令人漏精。
白話文:
恭恭敬敬地說:大寒節氣。菊花、玄參、白蘚皮這三味藥不能和巴豆一起服用,否則會解除巴豆的毒性。忌食豬肉,否則會導致漏精。
【主治】補肝膽,明目,治骨蒸勞熱,三消,五心煩熱,婦人胎蒸虛驚,冷熱泄痢,五痔,厚腸胃,益顏色。浸人乳汁,點目甚良(蘇恭)。治久痢成疳,小兒驚癇、寒熱、不下食,霍亂下痢,傷寒咳嗽溫瘧,理腰腎,去陰汗(《開寶》)。去果子積(震亨)。
【附方】舊二,新一十二。
白話文:
主治:
- 補肝膽,明目。
- 治療骨蒸勞熱、三消、五心煩熱。
- 婦女胎蒸虛驚,冷熱泄痢,五痔。
- 厚腸胃,益顏色。
- 浸泡入人乳汁,點眼非常好(蘇恭)。
- 治療久痢成疳,小兒驚癇、寒熱、不下食,霍亂下痢,傷寒咳嗽溫瘧,理腰腎,去陰汗(《開寶》)。
- 去果子積(震亨)。
【藥方】古方有兩個,新增方有十二個。
傷寒勞復:身熱,大小便赤如血色。用胡黃連一兩,山梔子二兩(去殼)。入蜜半兩,拌和,炒令微焦為末,用豬膽汁和丸梧子大。每服十丸,用生薑二片,烏梅一個,童子小便三合,浸半日去滓,食後暖小便令溫吞之,臥時再服,甚效。(蘇頌《圖經本草》)小兒潮熱,往來盜汗。
白話文:
傷寒勞復:身發熱,大小便呈現鮮紅色。用胡黃連一兩,山梔子二兩(去殼)。加入半兩蜂蜜,混合均勻,炒至微焦,研磨成粉末,用豬膽汁和丸成梧桐子般大小。每次服用十丸,用生薑兩片,烏梅一個,童子小便三合,浸泡半天後去除雜質,飯後用溫熱的小便送服,睡前再服用一次,效果顯著。(蘇頌《圖經本草》)小兒潮熱,時常盜汗。
用南番胡黃連、柴胡等分。為末,煉蜜丸芡子大。每服一丸至五丸,安器中,以酒少許化開,更入水五分,重湯煮二三十沸,和滓服。(孫兆《秘寶方》)
白話文:
用南番胡黃連和柴胡等分。研成細末後,用蜂蜜煉成芡實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一丸到五丸,放入瓷器中,加少許酒化開,再加入五分水,用大火煮二三十次,連藥渣一起服用。(《孫兆祕寶方》)
小兒疳熱:肚脹潮熱發焦,不可用大黃、黃芩傷胃之藥,恐生別證。以胡黃連五錢,靈脂一兩。為末,雄豬膽汁和丸綠豆大。米飲服,每服一二十丸。(《全幼心鑑》)
白話文:
小兒患有疳熱症:肚子脹大、發熱、並且煩躁不安,不可使用大黃、黃芩這類傷胃的藥物,以免產生其他病症。應使用胡黃連五錢,靈脂一兩,將藥研磨成粉末,用雄豬膽汁和成綠豆大小的藥丸,以米湯送服,每次服用一、二十丸。(《全幼心鑑》)
肥熱疳疾:胡黃連丸:用胡黃連、黃連各半兩,硃砂二錢半。為末,入豬膽內扎定,以杖子鉤懸於砂鍋內,漿水煮一炊久,取出研爛,入蘆薈、麝香各一分,飯和丸麻子大。每服五、七丸至一、二十丸,米飲下。(錢乙《小兒方訣》)五心煩熱:胡黃連末,米飲服一錢。(《易簡方》)小兒疳瀉,冷熱不調。
白話文:
肥胖引起的熱性疾病:
胡黃連丸:用胡黃連、黃連各半兩(約15克),硃砂二錢半(約7.5克)。將這三種藥材研磨成細末,放入豬膽內,扎緊豬膽口,用一根木棍或鐵絲將豬膽吊掛在砂鍋內,加入漿水煮沸,煮至豬膽熟透後取出,將豬膽搗碎,再加入蘆薈、麝香各一分(約3克),與煮好的漿水混合,製成丸劑,每個丸劑的大小如麻子。每次服用5-7丸,最多可服用至1-20丸,用米湯送服。(出自錢乙的《小兒方訣》)
五心煩熱:
取胡黃連研磨成細末,用米湯送服,每次服用一錢(約3克)。(出自《易簡方》)
小兒疳瀉,冷熱不調:
胡黃連半兩,綿薑一兩(炮)。為末。每服半錢,甘草節湯下。(《衛生總微論》)小兒自汗:盜汗,潮熱往來。胡黃連、柴胡等分,為末,蜜丸芡子大。每用一、二丸,水化開,入酒少許,重湯煮一、二十沸,溫服。(《保幼大全》)
白話文:
胡黃連半兩,綿薑一兩(經過炮製)。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半錢,用甘草節湯送服。(出自《衛生總微論》)
小兒自汗:盜汗,潮熱往來。胡黃連、柴胡等分量,研磨成細末,以蜂蜜做成芡子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一至二丸,用水化開,加入少量酒,用大火煮沸一、二十次,溫熱服用。(出自《保幼大全》)
小兒黃疸:胡黃連、川黃連各一兩。為末,用黃瓜一個,去瓤留蓋,入藥在內合定,麵裹煨熟,去面,搗丸綠豆大。每量大小溫水下。(《總微論》)
白話文:
小兒黃疸:胡黃連、川黃連各1兩。藥材搗成粉末,用1個黃瓜,切去瓜瓤,留下瓜蓋,將藥物放入瓜內,蓋好,用麵粉包裹瓜體,使其烤熟後,去麵,將黃瓜搗成綠豆大小的丸劑。根據年齡大小,用溫水送服。(出自:《總微論》)
吐血衄血:胡黃連、生地黃等分。為末,豬膽汁丸梧子大,臥時茅花湯下五十丸。(《普濟方》)血痢不止:胡黃連、烏梅肉、灶下土等分,為末,臘茶清下。(《普濟方》)
熱痢腹痛:胡黃連末,飯丸梧子大,每米湯下三十丸。(鮮于樞《鉤玄》)
白話文:
吐血流鼻血:胡黃連、生地黃等分。研磨成細末,用豬膽汁把藥末做成梧桐籽般大小的丸子,睡覺時用茅花湯送服五十丸。(出自《普濟方》)血痢不止:胡黃連、烏梅肉、竈下土等分,研磨成細末,用臘茶湯送服。(出自《普濟方》)
腹痛伴有熱痢:將胡黃連研成細末,用米湯做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三十丸。(出自鮮於樞的《鉤玄》)
嬰兒赤目:茶調胡黃連末,塗手足心,即愈。(《濟急仙方》)癰疽瘡腫,已潰、未潰皆可用之。胡黃連、穿山甲(燒存性)等分為末,以茶或雞子清調塗。(《簡易方》)痔瘡疼腫,不可忍者。胡黃連末,鵝膽汁調搽之。(孫氏《集效方》)
血餘怪病:方見木部茯苓下。
白話文:
嬰兒紅眼:將黃連末以茶水調勻,塗抹在手腳心,即可治癒。(《濟急仙方》)瘡毒、瘡腫,無論已經潰爛還是尚未潰爛,都可以使用黃連。將黃連、穿山甲(燒至黑色、並保存其藥性)等分研末,用茶水或雞蛋白調勻塗抹於患處。(《簡易方》)痔瘡腫痛,疼痛難忍。將黃連末用鵝膽汁調勻塗抹於患處。(孫氏《集效方》)
血餘怪病:詳見植物部「茯苓」條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