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時珍

《本草綱目》~ 草部第十三卷 (1)

回本書目錄

草部第十三卷 (1)

1. 草之二

山草類下三十九種

白話文:

山草類下三十九種

  1. 白芷:生川澤,根白色,治風寒。
  2. 蒼朮:生山野,根灰色,治濕氣。
  3. 川芎:生山谷,根須赤黃,治頭痛。
  4. 杜仲:生山林,皮可入藥,治腰痛。
  5. 半夏:生水澤,塊莖可用,治咳嗽。
  6. 何首烏:生山林,根塊可用,治白髮。
  7. 天麻:生山林,塊莖可用,治頭暈。
  8. 甘草:生山野,根莖可用,治咳喘。
  9. 黃芪:生山野,根莖可用,治氣虛。
  10. 當歸:生山谷,根莖可用,治血虛。
  11. 白芍:生山谷,根莖可用,治腹痛。
  12. 赤芍:生山谷,根莖可用,治血瘀。
  13. 茯苓:生山林,塊莖可用,治水腫。
  14. 山藥:生山野,塊莖可用,治脾虛。
  15. 白朮:生山野,塊莖可用,治濕氣。
  16. 扁豆:生山野,種子可用,治消化不良。
  17. 玉竹:生山林,根莖可用,治肺虛。
  18. 麥冬:生山林,根莖可用,治心陰虛。
  19. 麥門冬:生山林,葉子可用,治肺陰虛。
  20. 黨參:生山野,根莖可用,治氣虛。
  21. 阿膠:以驢皮製作,治血虛。
  22. 地骨皮:生山野,根莖可用,治肝火旺。
  23. 麥芽:以大麥發芽,治食積。
  24. 山楂:生山野,果實可用,治消化不良。
  25. 神曲:以酒麴發酵,治食積。
  26. 烏梅:生山野,果實可用,治腹瀉。
  27. 荷葉:生水澤,葉子可用,治暑熱。
  28. 蓮子:生水澤,種子可用,治心虛。
  29. 蓮藕:生水澤,塊莖可用,治血瘀。
  30. 桂枝:生山野,樹枝可用,治風寒。
  31. 麻黃:生山野,莖葉可用,治風寒。
  32. 細辛:生山林,根莖可用,治頭痛。
  33. 薄荷:生水澤,葉子可用,治風熱。
  34. 荊棘:生山野,根莖可用,治跌打損傷。
  35. 艾葉:生山野,葉子可用,治婦科疾病。
  36. 益母草:生山野,葉子可用,治婦科疾病。
  37. 蒲黃:生水澤,花粉可用,治血瘀。
  38. 金銀花:生山野,花蕾可用,治風熱。
  39. 連翹:生山野,花蕾可用,治風熱。

2. 黃連

(《本經》上品)

【釋名】王連(《本經》)、支連(《藥性》)。

時珍曰:其根連珠而色黃,故名。

【集解】《別錄》曰:黃連,生巫陽川穀及蜀郡太山之陽。二月、八月採根。

白話文:

釋名

  • 王連(《本經》)
  • 支連(《藥性》)

時珍曰:它的根部連成一串,顏色黃色,因此得名。

集解 《別錄》曰:黃連生長在巫陽川穀和蜀郡太山向陽的地方。在二月和八月採收根部。

弘景曰:巫陽在建平。今西間者色淺而虛,不及東陽、新安諸縣最勝。臨海諸縣者不佳。用之當布裹挼去毛,令如連珠。保升曰:苗似茶,叢生,一莖生三葉,高尺許,凌冬不凋,花黃色。江左者,節高若連珠;蜀都者,節下不連珠。今秦地及杭州、柳州者佳。

白話文:

弘景說:巫陽在建平,現在西邊的出產地顏色淺而空虛,比不上東陽、新安等縣出產的最優質。臨海諸縣的不是很好。在使用時要裹上布揉去毛,使它像連珠一樣。保升說:它的苗似茶葉,叢生,一莖生有三個葉子,高一尺左右,凌冬不凋,花是黃色的。江左地區的,節高像連珠;蜀都地區的,節下不連珠。現在秦地和杭州、柳州出產的比較好。

頌曰:今江、湖、荊、夔州郡亦有,而以宣城九節堅重相擊有聲者為勝,施、黔者次之,東陽、歙州、處州者又次之。苗高一尺以來,葉似甘菊,四月開花黃色,六月結實似芹子,色亦黃。江左者,根若連珠,其苗經冬不凋,葉如小雉尾草,正月開花作細穗,淡白微黃色。六、七月根緊,始堪採。

白話文:

頌曰:如今江蘇、湖北、四川東部、重慶東部各州郡也有,但以安徽宣城九節草堅硬沉重,相擊有聲者為上品,貴州、廣西的次之,浙江東陽、安徽歙州、浙江處州的又次之。苗高一尺以來,葉子像甘菊,四月開花黃色,六月結實像芹菜子,顏色也是黃的。長江以南的,根像連珠,其苗經過冬天也不會凋謝,葉子像小雉尾草,正月開花細穗狀,淡白微黃色。六、七月根緊,纔可採收。

恭曰:蜀道者粗大,味極濃苦,療渴為最。江東者節如連珠,療痢大善。澧州者更勝。時珍曰:黃連,漢末李當之本草,惟取蜀郡黃肥而堅者為善。唐時以澧州者為勝。今雖吳、蜀皆有,惟以雅州、眉州者為良。藥物之興廢不同如此。大抵有二種:一種根粗無毛有珠,如鷹、雞爪形而堅實,色深黃;一種無珠多毛而中虛,黃色稍淡。各有所宜。

白話文:

恭曰:蜀國的黃連粗壯碩大,味道極其濃苦,最擅長治療口渴。江東的黃連像連珠般具有節,最擅長治療痢疾。澧州的黃連比江東的更好。

時珍說:黃連,是漢朝末年李當之的本草綱目中記載的藥物,只採集蜀郡的黃連,以肥厚堅實的為佳。唐朝的時候以澧州的黃連為上品。現在雖然吳地和蜀地都有出產,但只有雅州、眉州的黃連纔是上品。藥物的興衰廢黜真是變化無常。

總的來說黃連有兩種:一種是根粗壯沒有毛,有珠,形狀像鷹爪或雞爪,堅實,顏色深黃;另一種沒有珠,多毛,中間是空的,顏色淺黃。各自都有合適的用途。

白話文:

古代文字:

【修治】斅曰:凡使以布拭去肉毛,用漿水浸二伏時,漉出,於柳木火上焙乾用。

白話文:

【修治方法】斅說:凡是使用前先用布擦去肉毛,用漿水浸泡兩個伏天,濾出,在柳木火上焙乾使用。

時珍曰:五臟六腑皆有火,平則治,動則病,故有君火、相火之說,其實一氣而已。黃連入手少陰心經,為治火之主藥:治本臟之火,則生用之;治肝膽之實火,則以豬膽汁浸炒;治肝膽之虛火,則以醋浸炒;治上焦之火,則以酒炒;治中焦之火,則以薑汁炒;治下焦之火,則以鹽水或朴硝研細調水和炒;治氣分濕熱之火,則以茱萸湯浸炒;治血分塊中伏火,則以乾漆末調水炒;治食積之火,則以黃土研細調水和炒。諸法不獨為之引導,蓋辛熱能制其苦寒,鹹寒能制其燥性,在用者詳酌之。

白話文:

李時珍說:五臟六腑都有火,平穩的時候就能維持正常機能,如果發生波動就會生病,所以有君火、相火之說,其實都是同一種火。黃連可以入少陰心經,是治療火熱證的主藥:治療本臟之火,則用生黃連;治療肝膽的實火,則用豬膽汁浸泡炒製;治療肝膽的虛火,則用醋浸泡炒製;治療上焦的火熱,則用酒炒製;治療中焦的火熱,則用薑汁炒製;治療下焦的火熱,則用鹽水或朴硝研細調水和炒製;治療氣分濕熱的火熱,則用茱萸湯浸炒;治療血分塊中伏火,則用乾漆末調水炒製;治療食積的火熱,則用黃土研細調水和炒製。這些方法不只是為了引導藥性,因為辛熱的藥物可以制約苦寒的藥性,鹹寒的藥物可以制約燥熱的藥性,使用者應詳細斟酌。

【氣味】苦,寒,無毒。《別錄》曰:微寒。普曰:神農、岐伯、黃帝、雷公:苦,無毒;李當之:小寒。之才曰:黃芩龍骨理石為之使,惡菊花玄參、白蘚皮、芫花、白殭蠶,畏款冬、牛膝,勝烏頭,解巴豆毒。權曰:忌豬肉,惡冷水。

白話文:

【氣味】中藥苦、涼,無毒。《別錄》說:微涼。普說:神農、岐伯、黃帝、雷公:它苦、無毒;李當之:略微涼。之才說:它與黃芩、龍骨、理石,有相輔相輔的作用,但與菊花、玄參、白蘚皮、芫花、白殭蠶,卻不相容,恐有牛膝、款冬、烏頭和巴豆將它剋制,豬肉和冷水也會造成不良影響。

斅曰:服此藥至十兩,不得食豬肉;若服至三年,一生不得食也。時珍曰:道書言服黃連犯豬肉令人泄瀉,而方家有豬肚黃連丸豬臟黃連丸,豈只忌肉而不忌臟腑乎?

白話文:

《神農本草經》說:服用黃連至十兩,就不能吃豬肉;如果服用至三年,一生都不能吃。李時珍說:道書上說服用黃連後吃豬肉會讓人腹瀉,而醫方家卻有豬肚黃連丸、豬臟黃連丸,難道只忌肉而不忌豬的臟腑嗎?

【主治】熱氣,目痛眥傷泣出,明目,腸澼腹痛下痢,婦人陰中腫痛。久服令人不忘(《本經》)。主五臟冷熱,久下泄澼膿血,止消渴大驚,除水利骨,調胃厚腸益膽,療口瘡(《別錄》)。治五勞七傷,益氣,止心腹痛,驚悸煩躁,潤心肺,長肉止血,天行熱疾,止盜汗並瘡疥。

白話文:

【主治】熱氣、眼睛疼痛、眼瞼發炎、流淚、明目、腸胃不適、腹痛、腹瀉、婦女陰部腫痛。長期服用可以增強記憶力(《本經》)。主治五臟冷熱不調、長期腹瀉、膿血、止消渴、大驚、除水利骨、調胃、厚腸、益膽、治療口腔潰瘍(《別錄》)。治療五勞七傷、益氣、止心腹痛、驚悸煩躁、潤心肺、長肉止血、熱疾、止盜汗並治療瘡疥。

豬肚蒸為丸,治小兒疳氣,殺蟲(大明)。羸瘦氣急(藏器)。治鬱熱在中,煩躁噁心,兀兀欲吐,心下痞滿(元素)。主心病逆而盛,心積伏梁(好古)。去心竅惡血,解服藥過劑煩悶及巴豆、輕粉毒(時珍)。

白話文:

  • 將豬肚蒸熟後製成丸子,可用於治療小兒疳積、殺蟲(根據《大明》記載)。

  • 治療羸瘦氣急的症狀(根據《藏器》記載)。

  • 治療鬱熱在中的症狀,包括煩躁、噁心、心下痞滿等(根據《元素》記載)。

  • 主要治療心病逆盛、心積伏梁等症狀(根據《好古》記載)。

  • 去除心竅中的惡血,解除服用藥物過量引起的煩悶,並解巴豆、輕粉等毒(根據《時珍》記載)。

【發明】元素曰:黃連性寒味苦,氣味俱厚,可升可降,陰中陽也,入手少陰經。其用有六:瀉心臟火,一也;去中焦濕熱,二也;諸瘡必用,三也;去風濕,四也;赤眼暴發,五也;止中部見血,六也。張仲景治九種心下痞,五等瀉心湯,皆用之。

白話文:

【解釋】《發明》中說:黃連性寒味苦,氣味都很濃厚,可以上升也能下降,是陰中之陽,歸入手少陰經。黃連的用途有六種:一是用來瀉除心臟的火熱;二是用來消除中焦的濕熱;三是用來治療各種瘡瘍;四是用來祛除風濕;五是用來治療赤眼暴發;六是用來止住中部出血。張仲景用來治療九種心下痞病的五等瀉心湯,都使用了黃連。

成無己曰:苦入心,寒勝熱,黃連、大黃之苦寒,以導心下之虛熱。蛔得甘則動,得苦則安,黃連、黃柏之苦,以安蛔也。

白話文:

成無己說:苦味入心,寒性勝過熱性,黃連和大黃的苦寒之性,用來導引心下虛熱。蛔蟲得到甘味就會活動,得到苦味就會安靜,黃連和黃柏的苦味,用來安撫蛔蟲。

好古曰:黃連苦燥,苦入心,火就燥。瀉心者,其實瀉脾也,實則瀉其子也。

白話文:

古時候說:黃連性苦而燥熱,苦味能入心,而心火會助長燥熱。瀉心火的人,實際上是在瀉脾火,因為心為脾之子,瀉心火實際上是在瀉脾火。

震亨曰:黃連,去中焦濕熱而瀉心火。若脾胃氣虛,不能轉運者,則以茯苓、黃芩代之。以豬膽汁拌炒,佐以龍膽草,則大瀉肝膽之火。下痢胃口熱禁口者,用黃連、人參煎湯,終日呷之,如吐再強飲,但得一呷下咽便好。

白話文:

震亨說:黃連可以去除中焦的濕熱,瀉去心火。但是如果脾胃虛弱,運化水濕的能力弱,那麼就要用茯苓、黃芩代替黃連來治療下痢。用豬膽汁拌炒黃連,再配上龍膽草,就可以大瀉肝膽之火。對於腹瀉且胃口燥熱的人,禁止口服,應當用黃連、人參來煎湯,讓他整天喝一點。如果吐了,再強迫他喝,只要能夠喝下哪怕一口也能緩解病情。

劉完素曰:古方以黃連為治痢之最。蓋治痢惟宜辛苦寒藥,辛能發散開通鬱結,苦能燥濕,寒能勝熱,使氣宣平而已。諸苦寒藥多泄,惟黃連、黃柏性冷而燥,能降火去濕而止瀉痢,故治痢以之為君。

白話文:

劉完素說:古代的中醫處方中,以黃連為治痢疾的最佳藥物。因為治療痢疾應該使用辛、苦、寒三種藥性。辛能發散開通鬱結,苦能燥濕,寒能勝熱,使氣血宣通平順罷了。諸多苦寒藥物多會導致洩瀉,只有黃連、黃柏性味冷而燥,能夠祛火除濕,止瀉止痢,所以治療痢疾用它為君藥。

宗奭曰:今人多用黃連治痢,蓋執以苦燥之義。下俚但見腸虛滲泄,微似有血,便即用之,又不顧寒熱多少,惟欲盡劑,由是多致危困。若氣實初病,熱多血痢,服之便止,不必盡劑。虛而冷者,慎勿輕用。

白話文:

宗奭說:現在很多人使用黃連來治療腹瀉,認為黃連具有苦燥之性。一般民眾只看到腸道虛弱而導致滲泄,稍微像有血,就立即使用黃連,也不考慮是寒症還是熱症,只求用藥劑量充足,因此往往造成危險和痛苦。如果正氣充足,病情剛開始,熱症多,血痢,服用黃連便可止瀉,不必用足劑量。如果體虛、怕冷的人,千萬不要輕易使用黃連。

杲曰:諸痛癢瘡瘍,皆屬心火。凡諸瘡宜以黃連、當歸為君,甘草、黃芩為佐。凡眼暴發赤腫,痛不可忍者,宜黃連、當歸以酒浸煎之。宿食不消,心下痞滿者,須用黃連、枳實

白話文:

杲氏說:各種疼痛、瘙癢和膿瘡,都屬於心火。凡是各種瘡瘍,都應該以黃連、當歸為主藥,甘草、黃芩為輔藥。凡是眼睛突然發紅腫脹,疼痛難忍的,都應該用黃連和當歸以酒浸泡後煎煮服用。宿食不消,心下痞滿的人,必須服用黃連和枳實。

頌曰:黃連治目方多,而羊肝丸尤奇異。今醫家洗眼,以黃連、當歸、芍藥等分,用雪水或甜水煎湯熱洗之,冷即再溫,甚益眼目。但是風毒赤目花翳,用之無不神效。蓋眼目之病,皆是血脈凝滯使然,故以行血藥合黃連治之。血得熱則行,故乘熱洗也。

白話文:

頌曰:黃連治眼睛的方法很多,但羊肝丸尤其奇特。現在的醫生洗眼睛,用黃連、當歸、芍藥等分量,用雪水或甜水煎湯熱洗,等變冷後再加熱,對眼睛很有益。但是風毒赤目花翳,用它治療沒有不靈驗的。這大概是因為眼睛的病,都是由於血脈凝滯所引起的,所以用活血藥和黃連合在一起治療。血遇熱則行,所以趁熱洗。

韓𢘅曰:火分之病,黃連為主,不但瀉心火,而與芩、柏諸苦藥例稱者比也。目疾,入以人乳浸蒸,或點或服之。生用為君,佐以官桂少許,煎百沸,入蜜空心服之,能使心腎交於頃刻。入五苓、滑石,大治夢遺。以黃土、薑汁、酒、蜜四炒為君,以使君子為臣,白芍藥酒煮為佐,廣木香為使,治小兒五疳。以茱萸炒者,加木香等分,生大黃倍之,水丸,治五痢。

白話文:

韓𢘅說:火氣引起的疾病,首要的治療藥物是黃連,它不僅可以瀉心火,而且可以與其他苦藥如芩、柏同用。如果治療眼疾,就可以將黃連浸泡在人乳中,然後蒸熟,點眼或服用。生黃連可以用作君藥,佐以少量官桂,煎煮一百次,加入蜂蜜,空腹服用,能夠使心腎迅速交合。將黃連加入五苓、滑石中,可以有效治療遺精。將黃連連同黃土、薑汁、酒、蜜炒四次,可以用作君藥,以使君子為臣藥,將白芍藥煮酒煎製後用作佐藥,廣木香用作使藥,可以治療小兒五疳。將黃連與茱萸炒製,再加入等量的木香,以及一倍量的生大黃,做成水丸,可以治療五痢。

此皆得制方之法也。

白話文:

上述內容皆為製作藥方的法則。

時珍曰:黃連,治目及痢為要藥。古方治痢:香連丸,用黃連、木香;姜連散,用乾薑、黃連;變通丸,用黃連、茱萸;薑黃散,用黃連、生薑。治消渴,用酒蒸黃連;治伏暑,用酒煮黃連;治下血,用黃連、大蒜;治肝火,用黃連、茱萸;治口瘡,用黃連、細辛。皆是一冷一熱,一陰一陽,寒因熱用,熱因寒用,君臣相佐,陰陽相濟,最得制方之妙,所以有成功而無偏勝之害也。

白話文:

李時珍說:黃連是治療眼睛疾病和痢疾的重要藥物。古方治療痢疾的方法有:

  1. 香連丸:由黃連和木香製成。

  2. 姜連散:由乾薑和黃連製成。

  3. 變通丸:由黃連和茱萸製成。

  4. 薑黃散:由黃連和生薑製成。

治療消渴症,可以用酒蒸黃連;治療伏暑,可以用酒煮黃連;治療下血,可以用黃連和大蒜;治療肝火,可以用黃連和茱萸;治療口瘡,可以用黃連和細辛。這些藥方都是一冷一熱,一陰一陽,寒因熱用,熱因寒用,君臣相佐,陰陽相濟,最得制方之妙,所以有成功而無偏勝之害。

弘景曰:俗方多用黃連治痢及渴,道方服食長生。

白話文:

弘景說:民間療法中經常使用黃連來治療痢疾和口渴,而在道教養生方術中,則是用來服用以求長生不老。

慎微曰:劉宋王微《黃連贊》云:黃連味苦,左右相因。斷涼滌暑,闡命輕身。縉雲昔御,飛蹕上旻。不行而至,吾聞其人。又梁江淹《黃連頌》云:黃連上草,丹砂之次。御孽闢妖,長靈久視。驂龍行天,馴馬匝地。鴻飛以儀,順道則利。

白話文:

慎微說:劉宋王微在《黃連贊》中說:黃連味道苦澀,左右相生相剋。它能清熱解暑,延年益壽。縉雲以前乘坐過皇帝的車駕,直達天庭。不假思索而至,我聽說過這樣一位人物。

又梁江淹在《黃連頌》中說:黃連是上等的草藥,略次於丹砂。它能驅邪避妖,保命長壽。駕著龍在天界行走,馴服的馬在地面奔馳。大雁飛翔有規律,順應道則有利。

時珍曰:《本經》、《別錄》並無黃連久服長生之說,惟陶弘景言道方久服長生。《神仙傳》載封君達、黑穴公,並服黃連五十年得仙。竊謂黃連大苦大寒之藥,用之降火燥濕,中病即當止。豈可久服,使肅殺之令常行,而伐其生髮沖和之氣乎?《素問》載岐伯言:五味入胃,各歸所喜攻。久而增氣,物化之常也。

白話文:

李時珍說:《本經》、《別錄》兩本書都沒有記載黃連長期服用可以延年益壽的說法,只有陶弘景在《道方》中說長期服用黃連可以延年益壽。《神仙傳》記載封君達、黑穴公,都服用了黃連五十年而得道成仙。我認為黃連是大苦大寒的藥物,是用來降火燥濕的,中病即應停止服用。怎麼可以長期服用,讓肅殺的命令經常執行,而損害人體生髮沖和的元氣呢?《素問》記載岐伯說:五味進入胃中,各自歸附於自己喜歡的臟器而去攻伐它。長期下去就會增長臟器的氣,這是事物發展的規律。

氣增而久,夭之由也。王冰注云:酸入肝為溫,苦入心為熱,辛入肺為清,鹹入腎為寒,甘入脾為至陰而四氣兼之,皆增其味而益其氣,故各從本臟之氣為用。所以久服黃連、苦參反熱,從火化也,餘味皆然。久則臟氣偏勝,即有偏絕,則有暴夭之道。是以絕粒服餌之人不暴亡者,無五味偏助也。

白話文:

過度增加氣的藥物服用時間久了,會導致早死的結果。王冰注釋說:酸味進入肝臟會產生溫熱,苦味進入心臟會產生燥熱,辛味進入肺臟會產生清涼,鹹味進入腎臟會產生寒涼,甘味進入脾臟會產生至陰,而四種味道兼而有之,都能增加味道並增強藥物的功效,所以根據臟腑原本的氣來使用。因此長期服用黃連、苦參反而會引起燥熱,這是因為它們的藥性是溫熱的,其他藥物也是如此。長期服用會導致臟腑之氣偏勝,就會出現偏絕的情況,就會有突然死亡的危險。因此,那些斷食服藥的人不會突然死亡,是因為沒有五味藥物偏助的緣故。

又秦觀與喬希聖論黃連書云:聞公以眼疾餌黃連,至十數兩猶不巳,殆不可也。醫經有久服黃連、苦參反熱之說。此雖大寒,其味至苦,入胃則先歸於心,久而不己,心火偏勝則熱,乃其理也。況眼疾本於肝熱,肝與心為子母。心火也,肝亦火也,腎孤臟也,人患一水不勝二火。

白話文:

又秦觀在給喬希聖評論黃連書中說:聽說你因為眼睛疾病服用黃連,吃了十幾兩還是不見好轉,這實在太不應該了。醫書上說長期服用黃連和苦參會導致上火。黃連雖然很寒涼,但它的味道很苦,進入胃中後會先歸於心,時間久了,心火就會偏盛,就會上火。況且眼疾本是肝火旺盛引起的,肝與心是母子關係。心屬火,肝也屬火,腎屬水,一個人如果水不足以抵消兩把火,就會生病。

豈可久服苦藥,使心有所偏勝,是以火救火,其可乎?秦公此書,蓋因王公之說而推詳之也。我明荊端王素多火病,醫令服金花丸,乃芩、連、梔、柏四味,餌至數年,其火愈熾,遂至內障喪明。觀此,則寒苦之藥,不但使人不能長生,久則氣增偏勝,速夭之由矣。當以《素問》之言為法,陶氏道書之說,皆謬談也。

白話文:

難道可以長期服用苦寒的藥物,使身體上的某種屬性過度增強,就像是用火攻火,這樣可以嗎?秦公的這本著作,大概是由於引用王公的說法而推斷出來的。我明白荊端王向來有很大的火氣,醫生命令服用金花丸,也就是芩、連、梔、柏四種藥材,吃了一些年後,火氣更加旺盛,最後甚至得了眼睛看不見的白內障。由此可見,長期服用寒苦的藥物,不但不能使人長生,久而久之還會導致某種屬性過度增強,是促使人早夭的原因。應該遵循《素問》的說法,陶弘景的書中的說法都是謬誤的。

楊士瀛云:黃連能去心竅惡血。

【附方】舊二十二,新五十三。

心經實熱:瀉心湯:用黃連七錢。水一盞半,煎一盞,食遠溫服。小兒減之。(《和劑局方》)

猝熱心痛:黃連八錢。㕮咀,水煎熱服。(《外臺秘要》)

白話文:

楊士瀛說:黃連能夠去除心竅處的瘀血。

【附方】舊方是第二十二方,新方是第五十三方。

心經有實熱:瀉心湯:使用黃連七錢。水一盞半,煎成一盞,飯後溫熱服用。小孩減量使用。(《和劑局方》)

心痛發作:黃連八錢。搗碎,用水煎煮熱服。(《外臺祕要》)

肝火為痛:黃連(薑汁炒),為末,粥糊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白湯下。左金丸:用黃連六兩,茱萸一兩。同炒為末,神麯糊丸梧子大。每服三、四十丸,白湯下。(丹溪方)伏暑發熱,作渴嘔惡,及赤白痢,消渴,腸風酒毒,泄瀉諸病,並宜酒煮黃龍丸主之。川黃連一斤(切)。

白話文:

肝火導致疼痛:黃連(用薑汁炒過),研磨成粉末,用粥糊做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三十丸,用白開水送服。左金丸:用黃連六兩,茱萸一兩。一起炒過研磨成粉末,用神曲糊做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三四十丸,用白開水送服。(出自丹溪方)夏天伏暑時節引起的發熱,出現口渴嘔吐、赤白痢疾、消渴症、腸胃脹氣、酒毒、腹瀉等疾病,都可以用黃龍丸來治療。川黃連一斤(切片)。

以好酒二升半,煮乾焙研,糊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熟水下,日三服。(《和劑局方》)陽毒發狂,奔走不定。宜黃連、寒水石等分,為末。每服三錢,濃煎甘草湯下。(《易簡方》)骨節積熱,漸漸黃瘦。黃連四分(切)。以童子小便五大合,浸經宿,微煎三、四沸,去滓,分作二服。

白話文:

  1. 使用二升半的優質酒,煮至乾後烘乾研磨成粉,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五十丸,用溫水送服,每天三次。(《和劑局方》)

  2. 陽毒發作,狂亂不定。使用等量的黃連和寒水石,研磨成末。每次服用三錢,用濃煎甘草湯送服。(《易簡方》)

  3. 骨節積累熱毒,逐漸出現黃瘦。使用四分的黃連(切碎)。將黃連放入童子小便五升中浸泡一夜,再微火煮沸三到四次,去渣取汁,分為兩次服用。

(《廣利方》)小兒疳熱流注,遍身瘡蝕,或潮熱,肚脹作渴。

白話文:

小兒疳熱流注,遍身生瘡,或者潮熱,肚子脹痛,作嘔口渴。

兒童因身體虛弱而導致的發熱,熱毒流注全身,導致到處生瘡,或者出現潮熱的症狀,肚子脹痛,想吐又口渴。

豬肚黃連丸:用豬肚一個(洗淨),宣黃連五兩。切碎,水和,納入肚中縫定,放在五升粳米上,蒸爛,石臼搗千杵,或入少飯同杵,丸綠豆大。每服二十丸,米飲下。仍服調血清心之藥佐之。蓋小兒之病,不出於疳,則出於熱,常須識此。(《直指方》)三消骨蒸:黃連末,以冬瓜自然汁浸一夜,曬乾又浸,如此七次,為末,以冬瓜汁和丸梧子大。每服三、四十丸,大麥湯下。

白話文:

豬肚黃連丸:

  1. 準備一個豬肚,清洗乾淨。

  2. 準備五兩宣黃連,切碎。

  3. 將宣黃連與水混合,放入豬肚中,將豬肚縫合。

  4. 將豬肚放在五升粳米上,蒸至豬肚熟透。

  5. 將豬肚取出,用石臼搗碎一千次。

  6. 也可以將豬肚和少許米飯一起搗碎。

  7. 將搗碎的豬肚丸成綠豆大小。

  8. 每次服用二十丸,用米湯送服。

  9. 服用豬肚黃連丸時,還應服用調血清心之藥。

  10. 小兒的疾病,大多是由疳或熱引起的,因此常需服用此藥。

三消骨蒸:

  1. 將黃連研磨成粉末。

  2. 將冬瓜汁自然浸泡一夜。

  3. 將黃連粉末取出,曬乾。

  4. 將黃連粉末再次浸泡在冬瓜汁中。

  5. 重複上述步驟七次,直到黃連粉末曬乾。

  6. 將冬瓜汁和黃連粉末混合,丸成梧子大小的藥丸。

  7. 每次服用三、四十丸,用大麥湯送服。

尋常渴,只一服見效。(《易簡方》)消渴尿多:《肘後方》:用黃連末,蜜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白湯下。《寶鑑》:用黃連半斤,酒一升浸,重湯內煮一伏時,取曬為末,水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溫水下。

白話文:

日常口渴,只須服用一次就會見效。(《易簡方》)

治療消渴症、尿多:

《肘後方》:使用黃連研磨成細末,拌入蜂蜜做出梧桐子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三十粒,用白開水送服。

《寶鑑》:使用半斤的黃連,浸泡在升酒中,然後在濃湯中煮一整晚,取出後曬乾研磨成細末,再用黃連粉做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五十粒,用溫水送服。

崔氏:治消渴,小便滑數如油。黃連五兩,栝蔞根五兩,為末,生地黃汁丸梧子大。每牛乳下五十丸,日二服。忌冷水、豬肉。《總錄》:用黃連末,入豬肚內蒸爛,搗丸梧子大,飯飲下。濕熱水病:黃連末,蜜丸梧子大。每服二丸至四五丸,飲下,日三四服。(《範汪方》)破傷風病:黃連五錢,酒二盞,煎七分,入黃蠟三錢,溶化熱服之。

白話文:

崔氏:治療消渴病,小便滑膩像油一樣。用黃連五兩、栝蔞根五兩,研成粉末,用生地黃汁做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劑。每天用牛乳送服五十丸,一天服用兩次。忌食冷水、豬肉。《總錄》:用黃連粉末,放入豬肚內蒸熟,搗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劑,用飯或水送服。濕熱水病:用黃連粉末,加蜜做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二至四五丸,用溫水送服,一天服用三次或四次。(《範汪方》)破傷風病:用黃連五錢,酒二杯,煎至七分,加入黃蠟三錢,溶化後趁熱服用。

(高文虎《蓼花洲閒錄》)小便白淫:因心腎氣不足,思想無窮所致。黃連、白茯苓等分,為末,酒糊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煎補骨脂湯下,日三服。(《普濟方》)熱毒血痢:宣黃連一兩。水二升,煮取半升,露一宿,空腹熱服,少臥將息,一二日即止。(《千金方》)赤痢久下,累治不瘥。

白話文:

(高文虎《蓼花洲閒錄》)小便白濁:因為心腎氣不足,思慮過多所導致。使用黃連、白茯苓等分量,研磨成末,用酒做糊,丸成梧桐子般大小。每次服用三十丸,用補骨脂湯煎服,每天服用三次。(《普濟方》)熱毒血痢:使用宣黃連一兩。加水二升,煮到剩下一半,放置一夜,空腹時熱服,稍事休息,一兩天即可止痢。(《千金方》)赤痢腹瀉很久,醫治多次都治不好。

黃連一兩。雞子白和為餅,炙紫為末,以漿水三升,慢火煎成膏。每服半合,溫米飲下。一方:只以雞子白和丸服。(《勝金方》)

白話文:

黃連一兩,雞蛋清混合均勻製成餅,烤成紫色研成粉末,加入三升米漿,用小火煮成膏狀。每次服用半杯,用溫熱的米飲送服。另一種方法:只用雞蛋清混合均勻製成丸劑服用。(出自《勝金方》)

熱毒赤痢:黃連二兩(切,瓦焙令焦),當歸一兩(焙),為末,入麝香少許。每服二錢,陳米飲下。佛智和尚在閩,以此濟人。(《本事方》)赤白久痢,並無寒熱,隻日久不止。用黃連四十九個,鹽梅七個。入新瓶內,燒煙盡,熱研。每服二錢,鹽米湯下。(楊子建《護命方》)赤白暴痢,如鵝鴨肝者,痛不可忍。

白話文:

熱毒赤痢:黃連二兩(切碎,用瓦罐焙令焦),當歸一兩(焙),研成細末,加入少許麝香。每次服用二錢,用陳米湯送服。佛智和尚在福建,用這個方子救濟百姓。(《本事方》)

赤白久痢,沒有寒熱,只是日久不止。用黃連四十九個,鹽梅七個。放入新瓶內,燒成煙盡,熱研為末。每次服用二錢,用鹽米湯送服。(楊子建《護命方》)

赤白暴痢,痢疾的症狀像鵝鴨肝一樣,疼痛難忍。

用黃連、黃芩各一兩,水二升,煎一升,分三次熱服。(《經驗方》)

白話文:

使用黃連和黃芩各一兩,加水兩升,煮沸後減至一升。分三次趁熱服用。(《經驗方》)

冷熱諸痢:胡洽九盞湯:治下痢,不問冷熱赤白,谷滯休息久下,悉主之。黃連(長三寸)三十枚(重一兩半),龍骨(如棋子大)四枚(重一兩),大附子一枚,乾薑一兩半,膠一兩半。細切。以水五合著銅器中,去火三寸煎沸,便取下,坐土上,沸止,又上水五合,如此九上九下。

白話文:

治療各式各樣的痢疾:胡洽九盞湯:用來治療痢疾,不論是寒症或熱症痢疾,以及赤白痢、穀食停滯不消化、腸胃虛弱,長期腹瀉等,通通適用。藥方包括黃連(長三寸)三十枚(重量一兩半)、龍骨(像棋子一樣大)四枚(重量一兩)、大附子一枚、乾薑一兩半、膠一兩半。將藥材切碎。用五碗水放入銅器中煮,把銅器放在離火三寸的位置,煮沸後立即將銅器取下,放在地上,等湯汁停止沸騰後,再加入五碗水,如此重複九次。

納諸藥入水內,再煎沸,輒取下,沸止又上,九上九下,度可得一升,頓服即止。(《圖經本草》)下痢腹痛、赤白痢下,令人下部疼重,故名重下,日夜數十行,臍腹絞痛。以黃連一斤。酒五升,煮取一升半,分再服,當止絞痛也。(《肘後方》)

白話文:

  1. 將藥材放入水中煎煮,等水沸騰後就將藥材取出,等水停止沸騰後,再將藥材放入水中,重複以上步驟九次,直到煮出一升的藥汁,一次性服用即可止瀉。
  1. 下痢腹痛、赤白痢疾等疾病會讓人下腹部疼痛加重,所以稱為重下,每天排便幾十次,臍腹部絞痛。用一斤黃連配五升酒,煮取一升半的藥汁,分兩次服用,可以止絞痛。

白話文:

  1. 下痢腹痛、赤白痢疾等病,會加重下腹部的疼痛,故稱之為「重下」,每天排便數十次,臍腹部絞痛。用一斤黃連與五升酒,煮取一升半的藥汁,分兩次服下,可以止絞痛。

治痢香連丸:李絳《兵部手集》:治赤白諸痢,裡急後重,腹痛。用宣黃連、青木香等分;搗篩,白蜜丸梧子大。每服二、三十丸,空腹飲下,日再服,其效如神。久冷者,以煨蒜搗和丸之。不拘大人嬰孺皆效。《易簡方》:黃連(茱萸炒過)四兩,木香(麵煨)一兩,粟米飯丸。

白話文:

治痢香連丸:李絳《兵部手集》中記載,此方可治赤白痢疾,令患者裡急後重,腹痛。以宣黃連、青木香等分,搗篩成粉,用白蜜調成梧子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二、三十丸,空腹時吞服,每天服用兩次,療效顯著。對於久冷所致的痢疾,可將大蒜烘烤後搗碎,與丸劑混合服用。此方無論是大人還是兒童,皆有效用。《易簡方》中記載,黃連(用茱萸炒過)四兩,木香(用麵粉烘烤)一兩,粟米飯製成丸劑。

錢仲陽香連丸:治小兒冷熱痢,加煨熟訶子肉。又治小兒瀉痢,加煨熟肉豆蔻。又治小兒氣虛瀉痢腹痛,加白附子尖。劉河間治久痢,加龍骨。朱丹溪治禁口痢,加石蓮肉。王氏治痢渴,加烏梅肉,以阿膠化和為丸。

白話文:

錢仲陽香連丸:治療小兒冷熱痢疾,可加入炒熟訶子肉。也可治療小兒瀉痢,加入炒熟肉豆蔻。還可以治療小兒氣虛瀉痢腹痛,加入白附子尖。劉河間治療久痢,加入龍骨。朱丹溪治療禁口痢,加入石蓮肉。王氏治療痢疾口渴,加入烏梅肉,用阿膠化開後製成丸劑。

五疳八痢:四治黃連丸:用連珠黃連一斤(分作四分:一分用酒浸炒,一分用自然薑汁炒,一分用吳茱萸湯浸炒,一分用益智仁同炒,去益智,研末),白芍藥(酒煮,切焙)四兩,使君子仁(焙)四兩,廣木香二兩,為末,蒸餅和丸綠豆大。每服三十丸,米飲食前下,日三服。

白話文:

五疳八痢:四治黃連丸:

材料:連珠黃連一斤(分成四份:一份用酒浸泡後炒,一份用天然薑汁炒,一份用吳茱萸湯浸泡後炒,一份與益智仁一起炒,並去除益智仁,研磨成粉末),白芍藥(用酒煮過,切片後烘烤)四兩,使君子果實(烘烤)四兩,廣木香二兩,研磨成粉末,用蒸好的餅和丸劑做成綠豆大小。

用法:每次服用三十丸,在米飯飲食前服用,每天服用三次。

忌豬肉冷水。(《韓氏醫通》)傷寒下痢,不能食者。黃連一斤,烏梅二十枚(去核,炙燥為末),蠟一棋子大,蜜一升。合煎,和丸梧子大。一服二十丸,日三服。又方:黃連二兩,熟艾(如鴨子大)一團。水三升,煮取一升,頓服立止。(並《肘後方》)氣痢後重,裡急或下泄。

白話文:

忌吃豬肉和冷水。(《韓氏醫通》)傷寒下痢,不能吃東西的,可以用黃連一斤,烏梅二十枚(去核,烤焦研成粉末),蠟巴的大小,蜂蜜一升。混合煎煮,做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劑。一次服二十丸,每天服用三次。還有一個方子:黃連二兩,熟艾(如鴨子大小)一團。水三升,煮取一升,服用一次就可以立即止瀉。(見《肘後方》)氣痢後重,裡急或下泄。

《杜壬方》

白話文:

《杜壬方》

原文: 傷寒、熱病、黃疸、水腫、諸瘧、風毒、赤白刺痛,並主婦人血閉。

譯文: 主治:

  • 傷寒
  • 熱病
  • 黃疸
  • 水腫
  • 各種瘧疾
  • 風毒
  • 赤白刺痛(紅腫熱痛)
  • 兼治婦女血閉(經閉)

姜連散:用宣連一兩,乾薑半兩。各為末,收。每用連一錢,姜半錢,和勻,空心溫酒下,或米飲下。神妙。《濟生方》秘傳香連丸:用黃連四兩,木香二兩,生薑四兩。以姜鋪砂鍋底,次鋪連,上鋪香,新汲水三碗,煮焙研,醋調倉米糊為丸。如常,日服五次。小兒下痢,赤白多時,體弱不堪。

白話文:

姜連散:需要準備宣連一兩,乾薑半兩。將它們分別研磨成粉末,然後收起來。每次使用時,取連一錢,姜半錢,攪拌均勻,空腹時用溫酒送服,或用米湯送服。效果很神奇。《濟生方》祕傳香連丸:需要準備黃連四兩,木香二兩,生薑四兩。把薑鋪在砂鍋底部,再鋪上連,最後鋪上香,加入三碗新汲取的水,煮好後研磨成粉末,用醋調倉米糊製成丸劑。按照常規服用,每天服用五次。適用於小兒腹瀉,赤白便多時,身體虛弱不堪的情況。

以宣連用水濃煎,和蜜,日服五、六次。《子母秘錄》諸痢脾泄,臟毒下血。雅州黃連半斤,去毛切,裝肥豬大腸內,扎定,入砂鍋中,以水酒煮爛,取連焙,研末,搗腸和丸梧子大。每服百丸,米湯下,極效。(《直指》)

白話文:

用宣連(一種中藥材)煎好的水加上蜂蜜,一天服用五、六次。出自《子母祕錄》,用來治療各種痢疾、脾虛泄瀉、內臟中毒引起的便血。

雅州生長的黃連半斤,去除毛鬚切片,裝入肥豬大腸中,紮緊,放入砂鍋中,用米酒煮爛,取出黃連焙乾,研磨成粉末,搗碎豬腸和丸成梧桐子大小。每次服用一百丸,用米湯送服,效果顯著。(出自《直指》)

濕痢腸風:《百一選方》變通丸:治赤白下痢,日夜無度,及腸風下血。用川黃連(去毛)、吳茱萸(湯泡過)各二兩,同炒香,揀出各為末,以粟米飯和丸梧子大,各收。每服三十丸,赤痢,甘草湯下黃連丸;白痢,薑湯下茱萸丸;赤白痢,各用十五丸,米湯下。此乃浙西河山純老方,救人甚效。

白話文:

濕痢腸風:《百一選方》變通丸:治療赤白痢疾,晝夜不停,以及腸風下血的疾病。使用川黃連(去毛)和吳茱萸(用熱水泡過)各二兩,一起炒香,揀出來各自研成細末,用粟米飯和成梧桐子那麼大的丸子,分開收好。每次服用三十丸,如果是赤痢,就用甘草湯送服川黃連丸;如果是白痢,就用薑湯送服吳茱萸丸;如果是赤白痢,就兩種藥丸各用十五丸,用米湯送服。這個方劑是浙西河山純老方,救人非常有效。

《局方》戊己丸:治脾胃受濕,下痢腹痛,米穀不化。用二味加白芍藥,同炒研,蒸餅和丸服。

白話文:

《局方》中的戊己丸,用於治療脾胃受濕引起的腹瀉腹痛,大便不消化。其組成為戊己二味,再加入白芍藥,一起炒製研磨成粉,然後與蒸餅和成丸服用。

積熱下血:聚金丸:治腸胃積熱,或因酒毒下血,腹痛作渴,脈弦數。黃連四兩(分作四分:一分生用,一分切炒,一分炮切,一分水浸曬研末),條黃芩一兩,防風一兩,為末,麵糊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米泔浸枳殼水,食前送下。冬月,加酒蒸大黃一兩。(《楊氏家藏方》)

白話文:

聚金丸:治療腸胃熱症,或因飲酒過量而引起下血、腹痛、口渴,脈搏快而弦緊。

  • 黃連四兩(分作四份:一份生用,一份切後炒熟,一份炒熟後切碎,一份水浸後曬乾研成粉末)。
  • 條狀黃芩一兩。
  • 防風一兩。

將以上藥材研成細末,用麵糊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藥。

每服五十丸,用米湯浸泡枳殼水送服,飯前服用。

在冬季,可加入一兩酒蒸大黃。

臟毒下血:黃連為末,獨頭蒜煨研,和丸梧子大,每空心陳米飲下四十丸。(《濟生方》)

白話文:

治療體內毒素引起的出血:將黃連研磨成粉末,將獨頭蒜煨熟研磨,與梧子大小的丸劑混合,於空腹時用陳米湯送服四十丸。(《濟生方》)

酒痔下血:黃連(酒浸,煮熟)為末,酒糊丸梧子大。每服三、四十丸,白湯下。一方:用自然薑汁浸焙炒。(《醫學集成》)

白話文:

便血的痔瘡:黃連(以酒浸泡,煮熟)研成細末,用酒糊丸,丸子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三、四十丸,用白開水送下。另一種方法:用天然的薑汁浸泡、焙炒。(《醫學集成》)

雞冠痔疾:黃連末敷之。加赤小豆末尤良。(《斗門方》)痔病秘結,用此寬腸。黃連、枳殼等分,為末,糊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米飲下。(《醫方大成》)

白話文:

**雞冠痔疾:**研磨黃連末敷於患處。若加入赤小豆末效果更佳。(出自《鬥門方》)此方用於治療痔瘡祕結,具有清熱瀉火,通便解毒。

**痔病祕結:**使用此方可寬腸通便。將黃連、枳殼等藥材等分研成細末,糊丸如梧桐子大小。每次服用五十丸,空腹以米飲送服。(出自《醫方大成》)

痢痔脫肛:冷水調黃連末塗之,良。(《經驗良方》)

脾積食泄:川黃連二兩。為末。大蒜搗和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白湯下。(《活人心統》)

水泄脾泄:神聖香黃散:宣連一兩,生薑四兩。同以文火炒至姜脆,各自揀出為末。水泄,用薑末;脾泄,用連末,每服二錢,空心白湯下。甚者不過二服。亦治痢疾。(《博濟方》)

白話文:

水泄脾泄:神聖香黃散:宣連一兩,生薑四兩。將宣連和生薑一起放在文火上炒,直到生薑變脆,然後將宣連和生薑分別挑出,研磨成粉末。水泄時,服用薑末;脾泄時,服用宣連末,每次服用二錢,空腹時用白開水送服。嚴重的病症,服用兩次即可痊癒。此藥方也可治療痢疾。(《博濟方》)

吐血不止:黃連一兩搗散。每服一錢,水七分,入豉二十粒,煎至五分,去滓溫服。大人、小兒皆治。(《簡要濟眾方》)

白話文:

吐血不止:黃連一兩,搗成粉末。每次服用一錢,加水七分,放入二十粒大豆,煎煮至五分,去掉渣滓,趁溫熱服用。大人、小孩都適用。(取自《簡要濟眾方》)

眼目諸病:《勝金》黃連丸:用宣連不限多少,捶碎,以新汲水一大碗,浸六十日,綿濾取汁,入原碗內,重湯上熬之,不住攪之,候乾。即穿地坑子可深一尺,以瓦鋪底,將熟艾四兩坐在瓦上,以火燃之。以藥碗覆上,四畔泥封,開孔出煙盡,取刮下,丸小豆大,每甜竹葉湯下十丸。

白話文:

眼部疾病:《勝金》黃連丸:服用黃連,用量不限,搗碎後,以新汲取的一大碗水浸泡六十天,用綿布過濾取汁,倒回原碗,隔水加熱熬製,不停攪拌,至水乾。接著挖一個一尺深的地坑,底部鋪上瓦片,將四兩熟艾放在瓦片上,用火點燃。將藥碗蓋在上面,四週用泥封住,留一個孔讓煙排出,刮下藥丸,丸成綠豆大小,每次以竹葉甜湯送服十丸。

劉禹錫《傳信方》羊肝丸:治男女肝經不足,風熱上攻,頭目昏暗羞明,及障翳青盲。用黃連末一兩,羊子肝一具,去膜,擂爛和丸梧子大。每食後暖漿水吞十四丸,連作五劑,瘥。昔崔承元活一死囚,囚後病死。一旦崔病內障,逾年半夜獨坐,聞階除悉窣之聲,問之。答曰:是昔蒙活之囚,今故報恩。

白話文:

劉禹錫《傳信方》中的羊肝丸:用於治療男女肝經不足,風熱上攻,頭目昏暗怕光,以及障翳青盲。使用黃連末一兩,羊肝一個,去除筋膜,搗爛,和入梧桐子大小的丸劑。每次飯後用溫熱的米湯送服十四丸,連續服用五劑,即可痊癒。以前崔承元救活了一個死囚,囚犯後來病死了。某天,崔承元患上了內障,一年多後的一天半夜,他獨坐家中,聽到樓梯上有悉悉索索的聲音,便詢問是誰。回答說:是當年承蒙您救命之恩的囚犯,現在特來報恩。

遂告以此方而沒。崔服之,不數月,眼復明。因傳於世。

白話文:

因此崔先生採用了這張藥方。不到幾個月,眼睛就恢復了光明。此藥方於是流傳於世。

暴赤眼痛:宣黃連銼,以雞子清浸,置地下一夜,次早濾過,雞羽蘸滴目內。又方:苦竹兩頭留節,一頭開小孔,入黃連片在內,油紙封,浸井中一夜。次早服竹節內水,加片腦少許,外洗之。《海上方》:用黃連、冬青葉煎湯洗之。《選奇方》:用黃連、乾薑、杏仁等分,為末,綿包浸湯,閉目乘熱淋洗之。

白話文:

紅眼疼痛:把宣黃連切碎,以雞蛋清浸泡,放置在地面下一夜,隔天早上過濾後,用雞毛蘸取滴入眼睛內部。另一個方法:選擇兩端留有節點的苦竹,一端開一個小孔,放入黃連片在裡面,用油紙密封,浸泡在井水中一宿。第二天早上服用竹節內的水,再加入少許冰片,用它來清洗眼睛。 《海上方》:使用黃連、冬青葉熬煮湯藥來清洗眼睛。《選奇方》:使用黃連、乾薑、杏仁等分量,磨成粉末,用棉花包起浸泡在湯水中,閉上眼睛趁著熱氣淋洗眼睛。

小兒赤眼:水調黃連末,貼足心,甚妙。(《全幼心鑑》)

白話文:

小兒的眼睛發紅:用黃連末調和水,敷在足心,效果顯著。(《全幼心鑑》)

爛弦風眼:黃連十文,槐花、輕粉少許,為末。男兒乳汁和之,飯上蒸過,帛裹,熨眼上,三、四次即效,屢試有驗。(《仁存方》)

白話文:

爛弦風眼:黃連10文重、槐花、輕粉少許,研磨成粉末,以男性乳汁和勻,在飯上蒸過後,用布包裹在眼睛上,重複3~4次就能見效,屢試不爽。(《仁存方》)

目猝癢痛:乳汁浸黃連,頻點眥中。《抱朴子》云:治目中百病。(《外臺秘要》)

淚出不止:黃連浸濃汁,漬拭之。(《肘後方》)

牙痛惡熱:黃連末摻之,立止。(李樓《奇方》)

白話文:

目猝癢痛: 古文:乳汁浸黃連,頻點眥中。 白話文:用母乳浸泡黃連,頻繁點用在眼角內。

淚出不止: 古文:黃連浸濃汁,漬拭之。 白話文:用黃連浸泡濃汁,用棉花蘸汁敷在眼睛上。

牙痛惡熱: 古文:黃連末摻之,立止。 白話文:將黃連研成粉末,敷在牙痛處,即可止痛。

口舌生瘡:《肘後》:用黃連煎酒,時含呷之。赴筵散:用黃連、乾薑等分,為末摻之。

白話文:

口舌生瘡:《肘後》:用黃連煮酒,時常含著並慢慢呷著。應酬吃飯後:使用黃連和乾薑,各取等分,研磨成細末,然後敷在患處。

小兒口疳:黃連、蘆薈等分,為末,每蜜湯服五分。走馬疳,入蟾灰等分,青黛減半,麝香少許。(《簡便方》)小兒鼻䘌,鼻下兩道赤色,有疳。以米泔洗淨,用黃連末敷之,日三、四次。(張傑《子母秘錄》)小兒月蝕,生於耳後。黃連末敷之。(同上)

白話文:

小兒口瘡:黃連、蘆薈等分,研成粉末,每次用蜂蜜水送服五分。走馬瘡,加入蟾灰等分,青黛減半,麝香少許。(《簡便方》)小兒鼻疳,鼻下兩道赤色,有瘡口。用米泔水洗淨,用黃連末敷上,每天三次或四次。(張傑《子母祕錄》)小兒月蝕,生於耳後。用黃連末敷上。(同上)

小兒食土:取好黃土,煎黃連汁搜之,曬乾與食。(姚和眾《童子秘訣》)

白話文:

小孩子吃泥土:取最好的黃土,用黃連汁浸泡後曬乾,然後給小孩子吃。(姚和眾《童子祕訣》)

預解胎毒:小兒初生,以黃連煎湯浴之,不生瘡及丹毒。又方:未出聲時,以黃連煎汁灌一匙,令終身不出斑;已出聲者灌之,斑雖發亦輕。此祖方也。(王海藏《湯液本草》)

白話文:

預防胎毒:新生兒出生後,用黃連煎煮的湯水洗澡,可以預防瘡和丹毒。另一個方法是:在新生兒未發出哭聲前,用黃連煎煮的汁水灌服一匙,可以使新生兒終生不出斑點。已經發出哭聲的新生兒灌服,即使已經長出斑點,症狀也會較輕微。這是祖傳的配方。(王海藏《湯液本草》)

腹中兒哭:黃連煎濃汁,母常呷之。(《熊氏補遺》)因驚胎動、出血。取黃連末。酒服方寸匕,日三服。(《子母秘錄》)妊娠子煩,口乾不得臥。黃連末。每服一錢,粥飲下。或酒蒸黃連丸,亦妙。(《婦人良方》)癰疽腫毒,已潰、未潰皆可用。黃連、檳榔等分。為末。

白話文:

1、腹中兒哭:把黃連煎成濃汁,產婦經常喝。適用於驚嚇引起的肚子動彈,出血。黃連研成粉末,用酒服下,每回一茶匙,每天三次。

2、妊娠子煩,口乾不得臥:黃連研成粉末,每次服一錢,用粥送下。也可以把黃連做成藥丸,用酒蒸熟,效果也很好。

3、癰疽腫毒,無論已經潰爛還是沒有潰爛的,都可以用黃連、檳榔等分,研成粉末。

以雞子清調搽之。(王氏《簡易方》)中巴豆毒,下利不止:黃連、乾薑等分。為末。水服方寸匕。(《肘後方》)

白話文:

可以用雞蛋清來塗抹。(王氏的《簡易方》)中毒後腹瀉不止:黃連、乾薑等分量。磨成粉末。用水送服一茶匙。(《肘後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