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綱目》~ 草部第十二卷 (27)
草部第十二卷 (27)
1. 三七
(《綱目》)
【釋名】山漆(《綱目》)、金不換。
白話文:
【釋名】山漆(《本草綱目》)、金不換(《本草綱目》)。
時珍曰:彼人言其葉左三右四,故名三七,蓋恐不然。或云本名山漆,謂其能合金瘡,如漆黏物也,此說近之。金不換,貴重之稱也。
白話文:
李時珍說:有人說三七之所以得名,是因為它的葉子左側有三個小葉片,右側有四個小葉片,所以叫做三七。但這種說法可能不正確。也有人說三七原名叫山漆,因為它可以治療金屬造成的傷口,就像漆可以黏住東西一樣,這種說法比較可信。金不換,是形容三七非常貴重。
【集解】時珍曰:生廣西、南丹諸州番峒深山中,採根曝乾,黃黑色。團結者,狀略似白芨;長者,如老幹地黃,有節。味微甘而苦,頗似人參之味。或云:試法,以末糝豬血中,血化為水者乃真。近傳一種草,春生苗,夏高三、四尺。葉似菊艾而勁厚,有歧尖。莖有赤稜。
白話文:
【集解】李時珍說:人參草生長在廣西、南丹等州的番峒深山中,採集其根部,曬乾後呈現黃黑色。團結在一起的,形狀略微像白芨;長一點的,像老幹地黃,有節。味道微甘微苦,很像人參的味道。還有人說:測試的方法是,將人參草的末粉混入豬血中,如果豬血變成水,那麼就是真的人參草。最近流傳著一種草,春天長出嫩苗,夏天長到三、四尺高。葉子像菊艾,但是更為堅韌和厚實,有分歧的尖端。莖上有紅色的棱紋。
夏秋開黃花,蕊如金絲,盤紐可愛,而氣不香。花干則吐絮如苦蕒絮。根葉味甘。治金瘡折傷出血,及上下血病,甚效。云是三七,而根大如牛蒡根,與南中來者不類,恐是劉寄奴之屬,甚易繁衍。
根
【氣味】甘、微苦,溫,無毒。
白話文:
夏天和秋天開花,花是黃色的,花蕊像金色的絲線,花盤旋結聚在一起很可愛,但沒有香味。花乾了以後會吐出像苦蕒的絮。根和葉的味道甘甜,可以治療金瘡、骨折和出血,以及上下血病,效果很好。有人說這就是「三七」,但它的根很大,像牛蒡的根,與從南方的三七不同,恐怕是劉寄奴的同類。這種植物非常容易繁殖。
氣味甘微苦,性溫,無毒。
【主治】止血散血定痛,金刃箭傷、跌撲杖瘡、血出不止者,嚼爛塗,或為末摻之,其血即止。亦主吐血衄血,下血血痢,崩中經水不止,產後惡血不下,血運血痛,赤目癰腫,虎咬蛇傷諸病(時珍)。
白話文:
【主治】止血散瘀,止痛,可治療金屬利器和箭傷、跌打損傷、棒打傷、血流不止的傷口,可將藥材嚼碎後塗抹在傷口上,或將其研成粉末後撒在傷口上,即可止血。也可治療吐血、鼻血、便血、血痢,崩漏、月經不止,產後惡露不下,血運、血痛,眼睛紅腫,虎咬蛇傷等疾病(出自《時珍》)。
【發明】時珍曰:此藥近時始出,南人軍中用為金瘡要藥,云有奇功。又云:凡杖撲傷損,瘀血淋漓者,隨即嚼爛,罨之即止;青腫者,即消散。若受杖時,先服一、二錢,則血不衝心;杖後,尤宜服之。產後服,亦良。大抵此藥氣溫、味甘微苦,乃陽明、厥陰血分之藥,故能治一切血病,與騏驎竭、紫礦相同。
【附方】新八。
吐血衄血:山漆一錢,自嚼,米湯送下。或以五分,加入八核湯。(《瀕湖集簡方》)
白話文:
李時珍說:這種藥是最近纔出現的,南方人在軍中把它用作金瘡要藥,說它有奇效。又說:凡是杖打或撲打的傷口損傷,瘀血淋漓的,立刻嚼爛,敷上即可止血;青腫的,即可消散。如果在受到杖打的時候,先服一、二錢,那麼血就不會衝擊心臟;杖打之後,尤其適合服它。產後服用,也很好。總的來說,這種藥性情溫和,味道甘甜微苦,是陽明、厥陰血分的藥物,因此能治療一切血病,與騏驎竭、紫礦相同。
吐血或鼻出血:
用山漆一錢,自己嚼爛,用米湯送服。或者用五分山漆,加入八核湯(《瀕湖集簡方》)中服用。
赤痢血痢:三七三錢,研末,米泔水調服。即愈。(同上)大腸下血:三七研末,同淡白酒調一、二錢服,三服可愈。加五分入四物湯,亦可。(同上)婦人血崩:方同上。產後血多:山漆研末,米湯服一錢。(同上)男婦赤眼,十分重者:以山漆根磨汁,塗四圍。甚妙。(同上)無名癰腫,疼痛不止:山漆磨米醋,調塗,即散。已破者,研末干塗。
白話文:
赤痢血痢:取三錢三七,研磨成粉末,用米湯調和服用,即可痊癒。(同上)大腸出血:將三七研磨成粉末,用淡白酒調和一、二錢服用,三次即可痊癒。也可以加入五分三七到四物湯中服用。(同上)婦女生理期出血過多,暫時無法止住:方法同上。產後出血過多:將山漆研磨成粉末,用米湯服用一錢。(同上)男女赤眼病,情況嚴重的話:用山漆根研磨出汁液,塗抹在眼睛周圍,效果很好。(同上)無名腫瘡,疼痛不止:將山漆研磨成粉末,用米醋調和,塗抹於患處,即可消散。如果已經破了,就將山漆研磨成粉末,塗抹於患處即可痊癒。
虎咬蛇傷:山漆研末,米飲服三錢,仍嚼塗之。(並同上)
葉
【主治】折傷跌撲出血,敷之即止;青腫,經夜即散,余功同根(時珍)。
白話文:
虎咬蛇傷: 將生漆研磨成細末,用米湯服用三錢,也可以嚼服研末並塗抹傷口。(方法與上同)
葉: 【主治】骨折、跌撲出血,敷上即可止血;青腫,敷用一晚即可消散,其他功效與虎咬蛇傷同。(李時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