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時珍

《本草綱目》~ 草部第十二卷 (23)

回本書目錄

草部第十二卷 (23)

1. 紫參

(《本經》中品)

【釋名】牡蒙(《本經》)、童腸(《別錄》)、馬行(《別錄》)、眾戎(《別錄》)、五鳥花(《綱目》)。

時珍曰:紫參、王孫,並有牡蒙之名。古方所用牡蒙,多是紫參也。按:《錢起詩集》云:紫參,幽芳也。五葩連萼,狀如飛禽羽舉。故俗名五鳥花。

【集解】《別錄》曰:紫參,生河西及冤句山谷。三月採根,火炙使紫色。

普曰:紫參一名牡蒙,生河西或商山。圓聚生根,黃赤有紋,皮黑中紫,五月花紫赤,實黑大如豆。

弘景曰:今方家皆呼為牡蒙,用之亦少。

恭曰:紫參葉似羊蹄,紫花青穗。其根皮紫黑,肉紅白,肉淺皮深。所在有之。長安見用者,出蒲州。牡蒙乃王孫也,葉似及己而大,根長尺余,皮肉亦紫色,根苗不相似。

頌曰:今河中、晉、解、齊及淮、蜀州郡皆有之。苗長一、二尺,莖青而細。其葉青似槐葉,亦有似羊蹄者。五月開花白色,似蔥花,亦有紅紫而似水葒者。根淡紫,根皮紫黑色,如地黃狀,肉紅白色,肉淺而皮深。三月採根,火炙紫色。又云:六月採,曬乾用。

時珍曰:紫參根乾紫黑色,肉帶紅白,狀如小紫草。《範子計然》云:紫參出三輔,有三色,以青赤色為善。

【氣味】苦,辛,寒,無毒。《別錄》曰:微寒。普曰:牡蒙:神農、黃帝:苦。李當之:小寒。之才曰:畏辛夷。

【主治】心腹積聚,寒熱邪氣,通九竅,利大小便(《本經》)。療腸胃大熱,唾血衄血,腸中聚血,癰腫諸瘡,止渴益精(《別錄》)。治心腹堅脹,散瘀血,治婦人血閉不通(甄權)。主狂瘧瘟瘧,鼽血汗出(好古)。治血痢(好古)。牡蒙:治金瘡,破血,生肌肉,止痛,赤白痢,補虛益氣,除腳腫,發陰瘍(蘇恭)。

【發明】時珍曰:紫參色紫黑,氣味俱厚,陰也,沉也。入足厥陰之經,肝臟血分藥也。故治諸血病,及寒熱瘧痢、癰腫積塊之屬厥陰者。古方治婦人腸覃病烏啄丸,所用牡蒙,即此物也。唐蘇恭注王孫,引陳延之《小品方》牡蒙所主之證,正是紫參;若王孫則止治風濕痹證,不治血病。故今移附於此。

【附方】舊一,新三。

紫參湯:治痢下。紫參半斤。水五升,煎二升,入甘草二兩,煎取半升,分三服。(張仲景《金匱玉函》)

吐血不止:紫參、人參、阿膠(炒)等分。為末。烏梅湯服一錢。一方去人參,加甘草,以糯米湯服。(《聖惠方》)

面上酒刺:五參丸:用紫參、丹參、人參、苦參、沙參各一兩。為末,胡桃仁杵和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茶下。(《普濟》)

白話文:

[紫參]

[名稱由來]

紫參,又名牡蒙、童腸、馬行、眾戎、五鳥花。

李時珍說:「紫參和王孫都叫牡蒙。古代醫方用的牡蒙,大多是指紫參。有人說紫參開的花像飛禽展開翅膀,所以俗稱五鳥花。」

[產地與採集]

紫參生長在河西和冤句山谷一帶。三月採挖根部,用火烘烤使其呈現紫色。紫參又名牡蒙,生長在河西或商山。根部呈圓形,顏色黃中帶紅,有紋路,外皮黑色,內裡紫色。五月開紫紅色花,果實黑色,像豆子一樣大。

現在醫家都稱之為牡蒙,但用得很少。紫參的葉子像羊蹄,開紫色花,長青色穗。根部外皮紫黑色,內裡紅白色,皮比肉深。各地都有,長安常用的紫參產自蒲州。牡蒙則是王孫,葉子像芨芨草但更大,根長一尺多,外皮和肉也是紫色,根苗和紫參不一樣。

現在河中、晉、解、齊以及淮、蜀等地方都有紫參。苗長一兩尺,莖青細。葉子青色像槐樹葉,也有像羊蹄的。五月開白色花,像蔥花,也有開紅紫色像水紅花的花。根淡紫色,根皮紫黑色像地黃,肉紅白色,肉淺皮深。三月採根,用火烘烤呈紫色。也有說六月採挖,曬乾使用。

紫參根曬乾後呈紫黑色,肉帶紅白,形狀像小紫草。《範子計然》說,紫參產自三輔一帶,有三種顏色,以青赤色的為最好。

[藥性與味道]

紫參味苦、辛,性寒,無毒。《別錄》說它微寒。《普曰》說牡蒙味苦。《李當之》說它小寒。《之才》說它怕辛夷。

[功效]

主治心腹積聚、寒熱邪氣,能通暢九竅,利大小便。還能治療腸胃大熱、吐血、流鼻血、腸中積血、癰腫瘡瘍,能止渴,增強精力。《甄權》說它能治療心腹脹滿,散瘀血,治療婦女閉經。《好古》說它主治狂病和瘧疾,還能止流鼻血和出汗。《蘇恭》說牡蒙能治療外傷,破除淤血,生長肌肉,止痛,治療赤白痢疾,補虛益氣,消除腳腫,消除陰部瘡瘍。

[藥理分析]

李時珍認為,紫參顏色紫黑,氣味濃郁,屬於陰性,藥性沉降。它能入足厥陰肝經,是治療肝臟血分疾病的藥。所以能治療各種血病,以及寒熱瘧疾、癰腫積塊等屬於厥陰經的疾病。古代治療婦女腸覃病的烏啄丸,用的牡蒙就是紫參。唐代蘇恭注釋王孫時,引用陳延之《小品方》中牡蒙的功效,實際上說的是紫參。王孫只治風濕痹痛,不治血病。所以把紫參的功效歸到這裡。

[藥方]

  • 紫參湯: 治療痢疾。用紫參半斤,加水五升,煎煮至二升,加入甘草二兩,再煎煮至半升,分三次服用。(出自《金匱玉函》)
  • 吐血不止: 用紫參、人參、阿膠(炒)等分,研成粉末。用烏梅湯送服一錢。另一個方子去掉人參,加入甘草,用糯米湯送服。(出自《聖惠方》)
  • 面上酒刺: 五參丸:用紫參、丹參、人參、苦參、沙參各一兩,研成粉末,加入搗爛的核桃仁混合製成丸子,像梧桐子大小。每次服用三十丸,用茶送服。(出自《普濟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