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綱目》~ 主治第四卷 (60)
主治第四卷 (60)
1. 諸瘡上
),〔禽獸〕蜆肉(諸小熱瘡,年久不愈,多食之。),鴨糞(同雞子白,塗熱瘡。),羚羊角灰(身面卒得赤斑或熛子,不治殺人,雞子白和塗。),羊膽(時行熱熛瘡,和酢服。),酪(塗身面熱瘡、肌瘡。),牛屎(燒,敷小兒爛瘡。),亂髮(孩兒熱瘡,以雞子黃同熬干,待有液出,取塗瘡,粉以苦參。
),
【瘑瘡】桃花(瘑瘡,生手足間,相對生,如茱萸子,疼癢浸淫,久則生蟲,有乾溼二種,狀如蝸牛。同鹽搗敷。),桃葉(同醋。),臘餳,鯽魚(生搗。),蠶蛹,海豚魚,白犬血,豬髓,牛屎,荊瀝,雄黃硫黃,水銀(同胡粉。),燕窠土(並塗瘑瘡及癬。)
【手瘡】熱湯(代指,生指甲旁,結膿脫爪,初時刺湯中浸之,或刺熱湯七度,冷湯七度,或刺熱飯中二七度,皆良。),甘草,地榆,蜀椒,蔥,鹽,芒硝(並煎湯,漬代指。),硇砂(唾、面和成。),蜜蠟,梅核仁(和醋。),人屎(和醋。),魚鮓(和烏梅杵。),豬膏(和白堊土。
),羊膽(並塗代指。),藍汁(服之,主瘭疽喜著十指,狀如代指,根深至肌,腫痛應心,能爛筋骨,毒散入臟,能殺人。宜灸百壯,或烙令焦。俗名天蛇毒,南人多病之。),葵根(汁。),升麻(汁。),蕓薹(汁。),竹瀝,犀角(汁。),青黛(並溫服,主瘭疽。
),鹽湯,醋湯,臘餳(並浸瘭疽。),大麻仁(炒。),麻油滓,黑大豆(生。),蔓荊子,酸模,無心草,車脂(同梁上塵。),灶突土(同梁上塵。),土蜂窠(同乳香、醋。),燕窠土(同胎兒屎。),白狗屎(灰。),虎屎(灰。),馬骨(灰。),豬膽,牛耳垢,蜈蚣(焙研,豬膽調。
),皂莢(灰。),田螺,鯽魚(同亂髮、豬脂熬膏。)並(敷瘭疽。),水蛇皮(裹天蛇毒,數日當有蟲出,如蛇狀。),海苔,麥醋糟(炒末。並敷手背腫痛。),生薤(苦酒煮,塗手指赤色,隨月生死。),羊脂(塗脾橫爪赤。),豬胰,青琅玕,真珠(並塗手足逆臚。
),艾葉,牛屎(並熏鵝掌風。),椒根,燒酒,灰湯(並洗鵝掌風。),油胡桃(擦鵝掌瘡。),鱉甲(燒,敷人咬指爛。)
【足瘡】綠礬(甲疽,因甲長侵肉,或割甲傷湯水,腫潰出水,甚則浸淫趾趺,經年不愈。鹽湯洗淨,煅研,厚敷之,即日汁止,十日痂落。女人甲疽肉突,煎湯洗之,並同雄黃、硫黃、乳香、沒藥摻之。),石膽(煅。),硇砂(同礬。),乳香(同石膽。),血竭,熏黃(同蛇皮灰。
),牡蠣(生研服,並敷。),虎骨(橘皮湯洗後,油和敷。),蛇皮(燒,同雄黃敷。),黃耆(同䕡茹、豬脂、苦酒,熬膏塗。),知母,麋銜,烏頭,鬼針,胡桃樹皮(灰。),馬齒莧(並敷甲疽。),黑木耳(貼肉刺,自腐。),莨菪子根(汁。),血見愁,紅花(同地骨皮。
白話文:
諸瘡上:
蜆肉:治療各種小熱瘡,多年不癒者,可多食用。 鴨糞:與雞蛋清混合,塗抹熱瘡。 羚羊角灰:治療突然出現的臉部或身體赤斑或熛腫,不治會致命,用雞蛋清調和後塗抹。 羊膽:治療流行性熱熛瘡,與醋混合服用。 酪:塗抹臉部或身體的熱瘡、肌膚瘡瘍。 牛屎:燒成灰,敷在小兒爛瘡上。 亂髮:治療嬰兒熱瘡,與雞蛋黃一起熬乾,待有油脂析出後塗抹瘡瘍,再撒上苦參粉。
瘑瘡:
桃花:治療瘑瘡(生於手足之間,成對出現,如茱萸子般大小,疼痛瘙癢,久則生蟲,有乾濕兩種,狀如蝸牛),與鹽搗碎後敷貼。 桃葉:與醋混合使用。 臘餳、鯽魚:搗碎後使用。 蠶蛹、海豚魚、白犬血、豬髓、牛屎、荊瀝、雄黃、硫黃、水銀(與胡粉混合)、燕窠土:都可用於塗抹瘑瘡及癬。
手瘡:
熱湯:治療指甲旁長瘡,化膿脫爪,初期可用熱湯浸泡,或輪流浸泡熱湯七次、冷湯七次,或浸泡熱飯,效果均佳。 甘草、地榆、蜀椒、蔥、鹽、芒硝:煎湯浸泡患處。 硇砂:與唾液、麵粉混合。 蜜蠟、梅核仁:與醋混合。 人屎:與醋混合。 魚鮓:與烏梅搗碎混合。 豬膏:與白堊土混合。 羊膽:塗抹患處。 藍汁:服用,主治瘭疽(多發於十指,狀如指頭,根深至肌,腫痛牽連心臟,能腐爛筋骨,毒素能侵入臟腑,危及生命),宜灸百壯或烙至焦黑。俗稱天蛇毒,南方人多發此病。 葵根、升麻、蕓薹、竹瀝、犀角:取汁服用。 青黛:溫服,治療瘭疽。 鹽湯、醋湯、臘餳:浸泡瘭疽。 大麻仁(炒)、麻油滓、黑大豆(生)、蔓荊子、酸模、無心草、車脂(與梁上塵混合)、灶突土(與梁上塵混合)、土蜂窠(與乳香、醋混合)、燕窠土(與胎兒屎混合)、白狗屎(灰)、虎屎(灰)、馬骨(灰)、豬膽、牛耳垢、蜈蚣(焙乾研磨,用豬膽調和)、皂莢(灰)、田螺、鯽魚(與亂髮、豬脂熬膏):敷貼瘭疽。 水蛇皮:包裹天蛇毒患處,數日後會有蟲子像蛇一樣爬出。 海苔、麥醋糟(炒成粉末):敷貼手背腫痛處。 生薤:用苦酒煮沸後,塗抹手指紅腫處,隨月盈虧而變化。 羊脂:塗抹脾橫爪紅腫處。 豬胰、青琅玕、真珠:塗抹手足逆臚(指手足掌心紅腫)。 艾葉、牛屎:熏蒸鵝掌風。 椒根、燒酒、灰湯:清洗鵝掌風。 油胡桃:擦拭鵝掌瘡。 鱉甲:燒成灰,敷治人咬傷手指潰爛。
足瘡:
綠礬:治療甲疽(因指甲過長侵犯肉體,或割傷指甲後感染,腫脹化膿,嚴重時浸潤至腳趾,經年不癒),用鹽湯清洗乾淨,煅燒研磨後厚敷,當天膿液即可停止,十天痂皮脫落。女性甲疽肉突者,煎湯洗淨,並與雄黃、硫黃、乳香、沒藥混合使用。 石膽(煅燒)、硇砂(與綠礬混合)、乳香(與石膽混合)、血竭、熏黃(與蛇皮灰混合)、牡蠣(生研磨服用,並敷貼)、虎骨(用橘皮湯清洗後,與油混合敷貼)、蛇皮(燒成灰,與雄黃混合敷貼)、黃耆(與䕡茹、豬脂、苦酒熬膏塗抹)、知母、麋銜、烏頭、鬼針、胡桃樹皮(灰)、馬齒莧、黑木耳(貼在肉刺上,使其自行腐爛)、莨菪子根(取汁)、血見愁、紅花(與地骨皮混合):都用於治療甲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