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時珍

《本草綱目》~ 草部第十二卷 (22)

回本書目錄

草部第十二卷 (22)

1. 丹參

(《本經》上品)

【釋名】赤參(《別錄》)、山參(《日華》)、郄蟬草(《本經》)、木羊乳(《吳普》)、逐馬(弘景)、奔馬草。

時珍曰:五參五色配五臟。故人參入脾,曰黃參;沙參入肺,曰白參;玄參入腎,曰黑參;牡蒙入肝,曰紫參;丹參入心,曰赤參。其苦參,則右腎命門之藥也。古人舍紫參而稱苦參,未達此義爾。炳曰:丹參治風軟腳,可逐奔馬,故名奔馬草。曾用,實有效。

【集解】《別錄》曰:丹參,生桐柏山川穀及太山。五月採根,曝乾。

弘景曰:此桐柏山在義陽,是淮水發源之山,非江東臨海之桐柏也。今近道處處有之。莖方有毛,紫花,時人呼為逐馬。

普曰:莖葉小房如荏有毛,根赤色,四月開紫花。二月、五月採根,陰乾。

頌曰:今陝西、河東州郡及隨州皆有之。二月生苗,高一尺許。莖方有稜,青色。葉相對,如薄荷而有毛。三月至九月開花成穗,紅紫色,似蘇花。根赤色,大者如指,長尺余,一苗數根。

恭曰:冬採者,良;夏採者,虛惡。時珍曰:處處山中有之。一枝五葉,葉如野蘇而尖,青色皺毛。小花成穗如蛾形,中有細子。其根皮丹而肉紫。

【氣味】苦,微寒,無毒。

普曰:神農、桐君、黃帝、雷公:苦,無毒;岐伯:咸。李當之:大寒。

弘景曰:久服多眼赤,故應性熱,今云:微寒,恐謬也。

權曰:平。

之才曰:畏鹹水,反藜蘆。

【主治】心腹邪氣,腸鳴幽幽如走水,寒熱積聚,破症除瘕,止煩滿,益氣(《本經》)。養血,去心腹痼疾結氣,腰脊強腳痹,除風邪留熱。久服利人(《別錄》)。漬酒飲,療風痹足軟(弘景)。主中惡及百邪鬼魅,腹痛氣作,聲音鳴吼,能定精(甄權)。

養神定志,通利關脈,治冷熱勞,骨節疼痛,四肢不遂,頭痛赤眼,熱溫狂悶,破宿血,生新血,安生胎,落死胎,止血崩帶下,調婦人經脈不勻,血邪心煩,惡瘡疥癬,癭贅腫毒丹毒,排膿止痛,生肌長肉。(大明)活血,通心包絡,治疝痛(時珍)。

【發明】時珍曰:丹參色赤味苦,氣平而降,陰中之陽也。入手少陰、厥陰之經,心與包絡血分藥也。按:《婦人明理論》云:四物湯治婦人病,不問產前、產後,經水多少,皆可通用。惟一味丹參散,主治與之相同。蓋丹參能破宿血,補新血,安生胎,落死胎,止崩中帶下,調經脈,其功大類當歸、地黃、芎藭、芍藥故也。

【附方】舊三,新四。

丹參散:治婦人經脈不調,或前或後,或多或少,產前胎不安,產後惡血不下,兼治冷熱勞,腰脊痛,骨節煩疼。用丹參冼淨,切曬為末。每服二錢,溫酒調下。(《婦人明理方》)

落胎下血:丹參十二兩,酒五升,煮取三升,溫服一升,一日三服。亦可水煮。(《千金方》)寒疝腹痛:小腹陰中相引痛,白汗出,欲死。以丹參一兩為末。每服二錢,熱酒調下。(《聖惠方》)小兒身熱,汗出拘急,因中風起。丹參半兩,鼠屎(炒)三十枚。為末。每服三錢,漿水下。(《聖濟總錄》)

驚癇發熱:丹參摩膏:用丹參、雷丸各半兩,豬膏二兩。同煎七上七下,濾去滓盛之。每以摩兒身上,日三次。(《千金方》)

婦人乳癰:丹參、白芷、芍藥各二兩。㕮咀,以醋醃一夜,豬脂半斤,微火煎成膏,去滓敷之。(孟詵《必效方》)熱油火灼,除痛生肌。丹參八兩銼,以水微調,取羊脂二斤,煎三上三下,以塗瘡上。(《肘後方》)

白話文:

[丹參]

**別名:**赤參、山參、郄蟬草、木羊乳、逐馬、奔馬草。

**李時珍說:**五種人參配合五臟,顏色各異。人參入脾,是黃色,叫黃參;沙參入肺,是白色,叫白參;玄參入腎,是黑色,叫黑參;牡蒙入肝,是紫色,叫紫參;丹參入心,是紅色,叫赤參。而苦參,則是右腎命門的藥。古人捨棄紫參而稱苦參,是不了解這個道理。有人說,丹參能治風濕造成的腿腳軟弱,像馬奔跑一樣迅速,所以叫奔馬草。我曾經用過,確實有效。

產地:《別錄》記載,丹參生長在桐柏山的山谷和泰山。五月採挖根部,曬乾。

陶弘景說,桐柏山在義陽,是淮河的源頭,不是江南沿海的桐柏山。現在各地都有生長。莖是方形的,有毛,開紫色的花,人們稱它為逐馬。

吳普說,丹參的莖葉像荏一樣,有毛,根是紅色的,四月開紫色的花。二月和五月採挖根部,陰乾。

蘇頌說,現在陝西、河東、隨州等地都有丹參。二月發芽,大約一尺高。莖是方形的,有稜角,青色。葉子對生,像薄荷但有毛。三月到九月開花,花成穗狀,是紅紫色的,像蘇花。根是紅色的,大的像手指,長一尺多,一株有幾根。

陳藏器說,冬天採挖的丹參最好,夏天採挖的就比較差。李時珍說,各地山中都有丹參。一枝長五片葉子,葉子像野生的蘇葉,但更尖,青色,有皺褶和毛。小花成穗狀,像蛾子的形狀,裡面有細小的種子。根的皮是紅色的,肉是紫色的。

根部

**味道:**苦,性微寒,無毒。

**醫家看法:**神農、桐君、黃帝、雷公認為丹參味苦,無毒。岐伯認為味鹹。李當之認為性大寒。陶弘景認為,長期服用會使眼睛發紅,應該是性熱的,現在說微寒,恐怕是錯的。權認為性平。之才認為丹參怕鹹水,會與藜蘆相剋。

主治:

  • 能治療心腹部的邪氣,腸鳴如水流的聲音,寒熱交替,積聚形成的腫塊,消除腹部硬塊,止煩躁,益氣。(《本經》)
  • 能養血,去除心腹部的頑固疾病和氣結,治療腰脊僵硬、腿腳麻痹,祛除風邪引起的留熱。長期服用對人有益。(《別錄》)
  • 用酒浸泡後飲用,可以治療風濕引起的腿腳軟弱。(陶弘景)
  • 可以治療中邪和各種邪祟,腹痛氣作,聲音吼叫,還能安定心神。(甄權)
  • 能養神定志,疏通經脈,治療冷熱引起的虛勞,骨節疼痛,四肢無力,頭痛眼睛紅腫,熱病發狂,昏迷,破除瘀血,產生新血,安胎,墮胎,止血崩,治療婦女月經不調,血邪引起的心煩,惡瘡疥癬,癭瘤腫毒丹毒,排膿止痛,生肌長肉。(大明)
  • 能活血,疏通心包絡,治療疝氣疼痛。(李時珍)

**說明:**李時珍說,丹參顏色紅,味道苦,性平和下降,是陰中之陽。它能入心經和心包經,是治療血液方面的藥。根據《婦人明理論》的說法,四物湯可以治療婦女各種疾病,不論產前產後,月經量多量少都可以用。而單用丹參散,也能達到相同的療效。丹參能破除瘀血,補充新血,安胎,墮胎,止血崩,治療月經不調,它的功效與當歸、地黃、川芎、芍藥類似。

藥方:

  • **丹參散:**治療婦女月經不調,月經提前或推後,月經量多或少,產前胎動不安,產後惡露不下,同時能治療冷熱虛勞,腰脊疼痛,骨節煩痛。將丹參洗淨,切開曬乾,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用溫酒調服。(《婦人明理方》)
  • **落胎下血:**用丹參十二兩,加入五升酒,煮到剩下三升,溫服一升,一天三次。也可以用水煮。(《千金方》)
  • **寒疝腹痛:**小腹陰部牽引疼痛,出冷汗,感覺快要死了。用丹參一兩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用熱酒調服。(《聖惠方》)
  • **小兒身熱,出汗拘急,因中風引起:**用丹參半兩,炒過的鼠屎三十枚,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三錢,用米漿水送服。(《聖濟總錄》)
  • **驚癇發熱:**用丹參磨成膏:用丹參、雷丸各半兩,豬油二兩。一起煎煮七次,濾去藥渣,將膏盛起來。每次用膏塗抹在兒童身上,一天三次。(《千金方》)
  • **婦人乳癰:**用丹參、白芷、芍藥各二兩。切碎後用醋浸泡一夜,加入半斤豬油,用微火煎成膏,濾去藥渣後塗抹患處。(孟詵《必效方》)
  • **熱油火灼傷,止痛生肌:**將八兩丹參切碎,用水稍微調和,加入二斤羊油,煎煮三次,用來塗抹在瘡傷上。(《肘後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