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時珍

《本草綱目》~ 主治第四卷 (56)

回本書目錄

主治第四卷 (56)

1. 諸瘡上

),雞冠血(浸淫瘡,不治殺人,日塗四、五次。),雞肉(貓睛瘡,有光無膿血,痛癢不常,飲食減少,名曰寒瘡,多食雞、魚、蔥、韭,自愈。),白鴿肉(解惡瘡毒。),鴿屎(反花瘡初生,惡肉如米粒,破之血出,惡肉反出於外,炒研敷。),青鶴蓪𪆏屎,豬脂,豬髓(並主惡瘡。

),羊屎(反花惡瘡,鯽魚釀,燒敷。),豬頰骨(炙油,塗惡瘡;懸蹄燒,敷十年惡瘡。),驢懸蹄(天柱毒瘡,生大椎上,出水,同胡粉、麝香,敷。),馬屎(塗多年惡瘡疼癢,不過數次。),犬膽(敷痂瘍惡瘡。),燖豬湯(洗。),驢脂,野駝脂,麋脂,狼膏,蝟脂(及心、肝。

),隱鼠膏,黃鼠(煎膏。),象膽,熊脂,鹿角,羚羊角(及肉。),狗頭骨(灰。),虎骨(及屎。),貓頭骨(灰。),鼠頭(灰。),象皮灰,鼬鼠灰(及骨。),馬鬃灰,野豬皮灰,牛屎,雙頭鹿胎中屎,〔人部〕人中白(燒。),人唾(並主一切惡瘡。),人牙(惡瘡,同雞內金等,燒敷。

),發灰(瘭岩惡瘡,米湯服二錢,外同白芨、皂莢刺灰敷。),小兒胎屎(蝕惡瘡息肉。)

【楊梅瘡】〔草部〕土茯苓(治楊梅瘡及楊梅風,並服輕粉成筋骨疼癱瘓癰疽,為必用之藥。每用四兩,入皂莢子七粒,煎水代茶。或加牽牛;或加苦參、五加皮;或加防風、薏苡仁、木通、木瓜、白蘚皮、金銀花、皂莢子,煎服。筋骨疼,虛人,同人參丸服。),天花粉(同川芎、槐花丸服。

),栝蔞皮(末,酒服,先服敗毒散。),薔薇根(年久筋骨痛,煮酒飲。或加木瓜、五加皮、茯苓、當歸。),大黃(初起者,同皂莢刺、鬱金、白牽牛末,酒服。又方:同白殭蠶、全蠍末,蜜湯服,並取下惡物;同皂莢刺、輕粉末服,取下惡物,並齒出毒血,愈。),線香(燒煙燻。

),浮萍(洗。),野菊(同棗根,煎洗。),金銀花,苦參,龍膽,木通,澤瀉,柴胡,荊芥,防風,薄荷,威靈仙,蓖麻子,黃芩,黃連,白蘚皮,連翹,胡麻,〔果木〕胡桃(同槐花、紅棗、輕粉丸服。),椰子殼(筋骨痛,研末,熱酒服,取汗。),烏梅(炒焦,油調搽。

),葡萄汁(調藥。),杏仁,細茶,木瓜,槐花(四兩,炒,煎酒熱服。),黃柏(去濕熱。同乳香末、槐花,水和塗。),大風子(和輕粉塗。),五加皮,槐角,皂莢子,梔子,血竭,乳香,沒藥,蘆薈,〔金石〕銅青(醋煮,酒調塗,極痛,出水愈。或入輕粉、冰片少許。

),綠礬(煅研,香油搽。),汞粉(或服或熏,劫瘡,效最速,但用失法者,有筋骨癰疽之害。摻豬腎,油煎食;入雞子,蒸熱食;同丹砂、雄黃末,酒服;或加黃丹、孩兒茶,或加槐花、龜板,或加槐花、天花粉、孩兒茶,為丸服。一方:同甘草、百草霜丸服。楊梅癬,同大風子末塗;同杏仁塗。

白話文:

諸瘡上:

雞冠血:用於浸淫瘡,不治療會致命,每日塗抹四到五次。

雞肉:適用於貓睛瘡(一種有光澤、無膿血的瘡瘍),伴隨疼痛、瘙癢不適,食慾減退,稱之為寒瘡。多吃雞、魚、蔥、韭,可自愈。

白鴿肉:可以解惡瘡毒。

鴿屎:治療反花瘡初期,惡肉如米粒大小,破裂出血,惡肉外翻,需炒研後敷用。

青鶴蓪𪆏屎、豬脂、豬髓:都能治療惡瘡。

羊屎:治療反花惡瘡,與鯽魚一起釀製後,燒熱敷用。

豬頰骨:炙烤後取油,塗抹惡瘡;懸蹄燒焦後,敷用於十年以上的惡瘡。

驢懸蹄:治療天柱毒瘡(生長在大椎穴上的毒瘡),會流出膿水,需與胡粉、麝香一起敷用。

馬屎:塗抹多年惡瘡,疼痛瘙癢,只需塗抹數次即可見效。

犬膽:敷於痂瘍惡瘡。

燖豬湯:用於清洗瘡瘍。

驢脂、野駝脂、麋脂、狼膏、蝟脂(及心肝):均可治療惡瘡。

隱鼠膏、黃鼠:煎熬成膏藥使用。

象膽、熊脂、鹿角、羚羊角(及肉):均可治療惡瘡。

狗頭骨灰、虎骨(及屎)、貓頭骨灰、鼠頭灰、象皮灰、鼬鼠灰(及骨)、馬鬃灰、野豬皮灰、牛屎、雙頭鹿胎中屎、人中白(燒成灰)、人唾:都能治療各種惡瘡。

人牙:治療惡瘡,需與雞內金等藥物一起燒成灰後敷用。

發灰:治療瘭岩惡瘡,用米湯服用二錢,並與白芨、皂莢刺灰一起外敷。

小兒胎屎:能腐蝕惡瘡息肉。

楊梅瘡:

土茯苓:治療楊梅瘡及楊梅風,也可用於治療因服用輕粉引起的筋骨疼痛、癱瘓、癰疽等症狀,是必用的藥物。每次用量四兩,加皂莢子七粒,煎水當茶飲用。也可加牽牛子;或加苦參、五加皮;或加防風、薏苡仁、木通、木瓜、白蘚皮、金銀花、皂莢子一起煎服。筋骨疼痛,體虛者,可與人參丸一起服用。

天花粉:與川芎、槐花一起製成丸藥服用。

栝蔞皮:研成粉末,用酒服用,需先服用敗毒散。

薔薇根:治療多年筋骨疼痛,煮酒飲用。也可加木瓜、五加皮、茯苓、當歸一起服用。

大黃:初期患者,與皂莢刺、鬱金、白牽牛子研成粉末,用酒服用。另一方:與白殭蠶、全蠍研成粉末,用蜜湯服用,都能排出毒物;與皂莢刺、輕粉研成粉末服用,排出毒物,並能使牙齒排出毒血,直至痊癒。

線香:燒煙熏患處。

浮萍:用於清洗患處。

野菊:與棗根一起煎水清洗患處。

金銀花、苦參、龍膽、木通、澤瀉、柴胡、荊芥、防風、薄荷、威靈仙、蓖麻子、黃芩、黃連、白蘚皮、連翹、胡麻:均可治療楊梅瘡。

胡桃:與槐花、紅棗、輕粉一起製成丸藥服用。

椰子殼:治療筋骨疼痛,研成粉末,用熱酒送服,促使出汗。

烏梅:炒焦後,用油調和塗抹。

葡萄汁:用於調和藥物。

杏仁、細茶、木瓜、槐花(四兩,炒後,煎酒熱服):均可治療楊梅瘡。

黃柏:去除濕熱。與乳香末、槐花一起,用水調和塗抹。

大風子:與輕粉一起塗抹。

五加皮、槐角、皂莢子、梔子、血竭、乳香、沒藥、蘆薈:均可治療楊梅瘡。

銅青:用醋煮後,用酒調和塗抹,極痛,出水後痊癒。也可加入少量輕粉、冰片。

綠礬:煅燒研磨後,用香油塗抹。

汞粉:可以內服或熏洗,治療瘡瘍,療效最快,但使用方法錯誤,會導致筋骨癰疽的危害。可摻入豬腎,用油煎食;加入雞蛋,蒸熱後食用;與丹砂、雄黃研成粉末,用酒服用;或加入黃丹、孩兒茶;或加槐花、龜板;或加槐花、天花粉、孩兒茶製成丸藥服用。另一方:與甘草、百草霜製成丸藥服用。治療楊梅癬,與大風子末一起塗抹;或與杏仁一起塗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