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綱目》~ 序例第二卷 (7)
序例第二卷 (7)
1. 陳藏器諸虛用藥凡例
夫眾病積聚,皆起於虛也,虛生百病。積者五臟之所積;聚者六腑之所聚。如斯等疾,多從舊方,不假增損。虛而勞者,其弊萬端,宜應隨病增減。古之善為醫者,皆自採藥,審其體性所主,取其時節早晚,早則藥勢未成,晚則盛勢已歇。今之為醫,不自採藥,且不委節氣早晚,又不知冷熱消息分兩多少,徒有療病之名,永無必愈之效,此實浮惑。聊復審其冷熱,記增損之主爾。
虛勞頭痛復熱,加(枸杞、葳蕤。),虛而欲吐,加(人參。),虛而不安,亦加(人參。),虛而多夢紛紜,加(龍骨。),虛而多熱,加(地黃、牡蠣、地膚子、甘草。),虛而冷,加(當歸、芎藭、乾薑。),虛而損,加(鍾乳、棘刺、蓯蓉、巴戟天。),虛而大熱,加(黃芩、天門冬。
),虛而多忘,加(茯神、遠志。),虛而口乾,加(麥門冬、知母。),虛而吸吸,加(胡麻、覆盆子、柏子仁。),虛而多氣兼微咳,加(五味子、大棗。)虛而驚悸不安,加(龍齒、沙參、紫石英、小草。若冷,則用紫石英、小草;若客熱,即用沙參、龍齒;不冷不熱,皆用之。
),虛而身強,腰中不利,加(磁石、杜仲。),虛而多冷,加(桂心、吳茱萸、附子、烏頭。),虛而勞,小便赤,加(黃芩。),虛而客熱,加(地骨皮、白水黃耆。白水,地名。),虛而冷,加(隴西黃耆。),虛而痰,復有氣,加(生薑、半夏、枳實。),虛而小腸利,加(桑螵蛸、龍骨、雞䏶胵。
),虛而小腸不利,加(茯苓、澤瀉。),虛而損,溺白,加(厚朴。),髓竭不足,加(生地黃、當歸。)肺氣不足,加(天門冬、麥門冬、五味子。),心氣不足,加(上黨參、茯神、菖蒲。),肝氣不足,加(天麻、川芎。),脾氣不足,加(白朮、白芍藥、益智。),腎氣不足,加(熟地黃、遠志、牡丹皮。
),膽氣不足,加(細辛、酸棗仁、地榆。),神昏不足,加(硃砂、預知子、茯神。)
白話文:
各種疾病的累積,大多是因為虛弱引起的,虛弱會產生各種疾病。所謂的「積」,指的是五臟的積聚;而「聚」,指的是六腑的聚積。像這類的疾病,大多可以沿用舊有的藥方,不需要額外增減藥物。但是,若是因為虛弱而導致的勞損,情況會非常複雜,應該要根據病情的變化來增減藥物。古代那些醫術高明的醫生,都會自己採集藥材,仔細了解藥材的屬性和功效,並且會把握採摘的時間,太早採藥藥效尚未成熟,太晚採藥藥效已經衰退。現在的醫生,不自己採集藥材,也不注意節氣時令,更不了解藥材的寒熱屬性和劑量多少,空有治療疾病的名聲,卻永遠達不到確切的療效,這實在是太過虛浮了。在此我簡單說明藥材的寒熱屬性,並記錄增減藥物的原則。
虛弱勞損而頭痛又發熱的,可以加(枸杞、葳蕤)。虛弱想吐的,可以加(人參)。虛弱而感到不安的,也可以加(人參)。虛弱而多夢紛亂的,可以加(龍骨)。虛弱而感到發熱的,可以加(地黃、牡蠣、地膚子、甘草)。虛弱而感到寒冷的,可以加(當歸、芎藭、乾薑)。虛弱而身體虧損的,可以加(鍾乳、棘刺、蓯蓉、巴戟天)。虛弱而感到大熱的,可以加(黃芩、天門冬)。
虛弱而健忘的,可以加(茯神、遠志)。虛弱而口乾的,可以加(麥門冬、知母)。虛弱而呼吸微弱的,可以加(胡麻、覆盆子、柏子仁)。虛弱而多氣又帶有輕微咳嗽的,可以加(五味子、大棗)。虛弱而驚悸不安的,可以加(龍齒、沙參、紫石英、小草)。如果是寒症,就用紫石英、小草;如果是外感熱症,就用沙參、龍齒;不冷不熱的,就全都用。
虛弱而身體僵硬,腰部不適的,可以加(磁石、杜仲)。虛弱而感到寒冷的,可以加(桂心、吳茱萸、附子、烏頭)。虛弱勞損,小便赤黃的,可以加(黃芩)。虛弱而有外感熱症的,可以加(地骨皮、白水黃耆。白水,是一個地名。)。虛弱而感到寒冷的,可以加(隴西黃耆)。虛弱而有痰,又感到氣逆的,可以加(生薑、半夏、枳實)。虛弱而小腸排泄過多的,可以加(桑螵蛸、龍骨、雞內金)。
虛弱而小腸排泄不暢的,可以加(茯苓、澤瀉)。虛弱而身體虧損,小便白濁的,可以加(厚朴)。骨髓衰竭不足的,可以加(生地黃、當歸)。肺氣不足的,可以加(天門冬、麥門冬、五味子)。心氣不足的,可以加(上黨參、茯神、菖蒲)。肝氣不足的,可以加(天麻、川芎)。脾氣不足的,可以加(白朮、白芍藥、益智)。腎氣不足的,可以加(熟地黃、遠志、牡丹皮)。
膽氣不足的,可以加(細辛、酸棗仁、地榆)。神智昏沉不足的,可以加(硃砂、預知子、茯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