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時珍

《本草綱目》~ 序例第二卷 (6)

回本書目錄

序例第二卷 (6)

1. 李東垣隨證用藥凡例

風中六腑(手足不遂,先發其表,羌活、防風為君,隨證加藥。然後行經養血,當歸、秦艽、獨活之類,隨經用之。),風中五臟(耳聾目瞀,先疏其里,三化湯。然後行經,獨活、防風、柴胡、白芷、川芎隨經用之。),破傷中風(脈浮在表,汗之;脈沉在裡,下之。背搐,羌活、防風;前搐,升麻、白芷;兩旁搐,柴胡、防風;右搐,加白芷。

白話文:

風中六腑(手腳不能活動,先發於體表,羌活、防風為君藥,再依據症狀加入其他藥物。然後調理經絡養血,當歸、秦艽、獨活等藥物,依據經絡使用。)

風中五臟(耳聾、眼睛昏花,先疏通內臟,用三化湯。然後調理經絡,獨活、防風、柴胡、白芷、川芎依據經絡使用。)

破傷中風(脈浮在體表,發汗;脈沉在體內,瀉下。背部抽搐,用羌活、防風;前胸抽搐,用升麻、白芷;兩旁抽搐,用柴胡、防風;右側抽搐,加白芷。

),傷風惡風(防風為君,麻黃、甘草佐之。),傷寒惡寒(麻黃為君,防風、甘草佐之。),六經頭痛(須用川芎。加引經藥:太陽,蔓荊;陽明,白芷;太陰,半夏;少陰,細辛;厥陰,吳茱萸;巔頂,藁本。),眉稜骨痛(羌活,白芷、黃芩。)風濕身痛(羌活。),嗌痛頷腫(黃芩、鼠黏子、甘草、桔梗。

白話文:

  1. 傷風惡風(防風為君藥,麻黃、甘草為佐藥。)

  2. 傷寒惡寒(麻黃為君藥,防風、甘草為佐藥。)

  3. 六經頭痛(必須使用川芎。加上引經藥:太陽,蔓荊;陽明,白芷;太陰,半夏;少陰,細辛;厥陰,吳茱萸;巔頂,藁本。)

  4. 眉稜骨痛(羌活、白芷、黃芩。)

  5. 風濕身痛(羌活。)

  6. 嗌痛頷腫(黃芩、鼠黏子、甘草、桔梗。)

),肢節腫痛(羌活。)眼暴赤腫(防風、芩、連瀉火,當歸佐。酒煎服。),眼久昏暗(熟地、當歸為君,羌、防為臣,甘草、甘菊之類佐之。),風熱牙疼(喜冷惡熱,生地、當歸、升麻、黃連、牡丹皮、防風。)腎虛牙疼(桔梗、升麻、細辛、吳茱萸。),風濕諸病(須用羌活、白朮。

白話文:

  • 風濕:肢節腫痛(羌活)

  • 目赤腫痛:眼睛突然紅腫疼痛(防風、芩、連瀉火,當歸佐。酒煎服。)

  • 眼睛長期昏暗:熟地、當歸為君藥,羌活、防風為臣藥,甘草、甘菊之類為佐藥。

  • 風熱牙痛:喜冷惡熱,生地、當歸、升麻、黃連、牡丹皮、防風。

  • 腎虛牙痛:桔梗、升麻、細辛、吳茱萸。

  • 風濕諸病:須用羌活、白朮。

),風冷諸病(須用川烏。),一切痰飲(須用半夏。風加南星,熱加黃芩,濕加白朮、陳皮,寒,加乾薑。),風熱諸病(須用荊芥、薄荷。),諸咳嗽病(五味為君。痰,用半夏;喘,加阿膠佐之;不拘有熱無熱,少加黃芩;春,加川芎、芍藥;夏,加梔子、知母;秋,加防風;冬,加麻黃、桂枝之類。),諸嗽有痰(半夏、白朮、五味、防風、枳殼、甘草。

白話文:

  1. 風冷疾病:(需要用川烏。)

  2. 一切痰飲:(需要用半夏。風加南星,熱加黃芩,濕加白朮、陳皮,寒,加乾薑。)

  3. 風熱疾病:(需要用荊芥、薄荷。)

  4. 諸咳嗽病:(五味為君。痰,用半夏;喘,加阿膠佐之;不論有熱無熱,少加黃芩;春,加川芎、芍藥;夏,加梔子、知母;秋,加防風;冬,加麻黃、桂枝之類。)

  5. 諸嗽有痰:(半夏、白朮、五味、防風、枳殼、甘草。)

),咳嗽無痰(五味、杏仁、貝母、生薑、防風。),有聲有痰(半夏、白朮、五味、防風。),寒喘痰急(麻黃、杏仁。),熱喘咳嗽(桑白皮、黃芩、訶子。),水飲濕喘(白礬、皂莢、葶藶。),熱喘燥喘(阿膠、五味、麥門冬。),氣短虛喘(人參、黃耆、五味。),諸瘧寒熱(柴胡為君。

白話文:

咳嗽沒有痰(五味子、杏仁、貝母、生薑、防風)。

有聲音有痰(半夏、白朮、五味子、防風)。

感冒引起的喘氣急促(麻黃、杏仁)。

熱喘咳嗽(桑白皮、黃芩、訶子)。

因水腫而引起的喘氣、呼吸困難(白礬、皁莢、葶藶)。

熱喘、乾燥的喘氣(阿膠、五味子、麥門冬)。

氣短虛弱的喘氣(人參、黃耆、五味子)。

治療各種瘧疾發作時寒熱交替(柴胡為主藥)。

),脾胃困倦(參、耆、蒼朮。),不思飲食(木香、藿香。),脾胃有濕(嗜臥有痰。白朮、蒼朮、茯苓、豬苓、半夏、防風。),上焦濕熱(黃芩瀉肺火。)中焦濕熱(黃連瀉心火。),下焦濕熱(酒洗黃柏、知母、防己。),下焦濕腫(酒洗漢防己、龍膽草為君,甘草、黃柏為佐。

白話文:

  • 脾胃疲勞(人參、黨參、蒼朮)。

  • 沒有食慾(木香、藿香)。

  • 脾胃有濕氣(愛睡覺、有痰。白朮、蒼朮、茯苓、豬苓、半夏、防風)。

  • 上焦有濕熱(黃芩瀉肺火)。

  • 中焦有濕熱(黃連瀉心火)。

  • 下焦有濕熱(酒洗黃柏、知母、防己)。

  • 下焦濕腫(酒洗漢防己、龍膽草為主,甘草、黃柏為輔)。

)腹中脹滿(須用薑製厚朴、木香。),腹中窄狹(須用蒼朮。)腹中實熱(大黃、芒硝。),過傷飲食熱物(大黃為君。冷物,巴豆為丸散。),宿食不消(須用黃連、枳實。),胸中煩熱(須用梔子仁、茯苓。),胸中痞塞(實用厚朴、枳實;虛用芍藥、陳皮;痰熱用黃連、半夏;寒用附子、乾薑。

白話文:

  1. 腹中脹滿:可以使用薑製厚朴、木香

  2. 腹中窄狹:可以使用蒼朮

  3. 腹中實熱:可以使用大黃、芒硝

  4. 過量食用導致的熱性食物:可以使用大黃為主藥

  5. 冷性食物:可以使用巴豆做成丸劑或散劑

  6. 宿食不消:可以使用黃連、枳實

  7. 胸中煩熱:可以使用梔子仁、茯苓

  8. 胸中痞塞:實證可以使用厚朴、枳實;虛證可以使用芍藥、陳皮;痰熱證可以使用黃連、半夏;寒證可以使用附子、乾薑

),六郁痞滿(香附、撫芎。濕加蒼朮;痰加陳皮;熱加梔子;食加神麯;血加桃仁。),諸氣刺痛(枳殼、香附,加引經藥。)諸血刺痛(須加當歸,詳上下,用根梢。),脅痛寒熱(須用柴胡。),胃脘寒痛(須加草豆蔻、吳茱萸。),少腹疝痛(須加青皮、川楝子。),臍腹疼痛(加熟地、烏藥。

白話文:

  • 六鬱痞滿(香附、撫芎。濕加蒼朮;痰加陳皮;熱加梔子;食加神麯;血加桃仁。)

六種鬱結痞滿:香附、撫芎。若是濕加蒼朮;若是痰加陳皮;若是熱加梔子;若是食物加神麯;若是血加桃仁。

  • 諸氣刺痛(枳殼、香附,加引經藥。)

各種氣刺痛:枳殼、香附,加上引經藥。

  • 諸血刺痛(須加當歸,詳上下,用根梢。)

各種血刺痛:必須加上當歸。詳細論述上下,使用根和梢。

  • 脅痛寒熱(須用柴胡。)

脅肋疼痛,寒熱交替:必須用柴胡。

  • 胃脘寒痛(須加草豆蔻、吳茱萸。)

胃脘寒痛:必須加上草豆蔻、吳茱萸。

  • 少腹疝痛(須加青皮、川楝子。)

少腹疝痛:必須加上青皮、川楝子。

  • 臍腹疼痛(加熟地、烏藥。)

臍腹疼痛:加上熟地、烏藥。

),諸痢腹痛(下後白芍、甘草為君,當歸、白朮佐之;先痢後便,黃柏為君,地榆佐之;先便後痢,黃芩為君,當歸佐之;裡急,硝、黃下之;後重,加木香、藿香、檳榔和之;腹痛用芍藥;惡寒加桂;惡熱加黃芩;不痛芍藥減半。),水瀉不止(須用白朮、茯苓為君,芍藥、甘草佐之。

白話文:

各種原因造成的痢疾腹痛(下症可用白芍、甘草為君藥,以當歸、白朮為佐藥;先痢後便,可用黃柏為君藥,地榆為佐藥;先便後痢,可用黃芩為君藥,當歸為佐藥;裡急,可用大黃、芒硝輕瀉瀉下:後重,可加入木香、藿香、檳榔一起服用;腹痛可用芍藥治療;惡寒症狀,可加入桂枝治療;惡熱症狀,可加入黃芩治療;如果體症無痛,則芍藥減半服用。)水瀉不止(必須以白朮、茯苓為君藥,芍藥、甘草為佐藥。

穀不化,加防風。),小便黃澀(黃柏、澤瀉。),小便不利(黃柏、知母為君,茯苓、澤瀉為使。),心煩口渴(乾薑、茯苓、天花粉、烏梅。禁半夏、葛根。),小便餘瀝(黃柏、杜仲。),莖中刺痛(生甘草梢。),肌熱有痰(須用黃芩。),虛熱有汗(須用黃耆、地骨皮、知母。

白話文:

  1. 食穀不消化,加上防風。

  2. 小便黃濁,用黃柏、澤瀉。

  3. 小便不利,黃柏、知母為主藥,茯苓、澤瀉為輔藥。

  4. 心煩口渴,用乾薑、茯苓、天花粉、烏梅。避免使用半夏、葛根。

  5. 小便餘瀝不斷,用黃柏、杜仲。

  6. 莖中刺痛,用生甘草梢。

  7. 肌膚發熱且有痰,需要使用黃芩。

  8. 虛熱伴有汗,需要使用黃耆、地骨皮、知母。

),虛熱無汗(用牡丹皮、地骨皮。),潮熱有時(黃芩。午加黃連;未加石膏;申加柴胡;酉加升麻;辰、戌加羌活;夜加當歸。)自汗盜汗(須用黃耆、麻黃根。),驚悸恍惚(須用茯神。),一切氣痛(調胃,香附、木香;破滯氣,青皮、枳殼;泄氣,牽牛、蘿蔔子;助氣,木香、藿香;補氣,人參、黃耆;冷氣,草蔻、丁香。

白話文:

  • 口乾無汗(用牡丹皮、地骨皮。)

  • 潮熱有時(黃芩。上午加黃連;中午加石膏;下午加柴胡;傍晚加升麻;凌晨和晚上加羌活;晚上加當歸。)

  • 自汗盜汗(須用黃耆、麻黃根。)

  • 驚悸恍惚(須用茯神。)

  • 一切氣痛(調胃,香附、木香;破滯氣,青皮、枳殼;泄氣,牽牛、蘿蔔子;助氣,木香、藿香;補氣,人參、黃耆;冷氣,草蔻、丁香。)

一切血痛,活血補血,當歸、阿膠、川芎、甘草;涼血,生地黃;破血,桃仁、紅花、蘇木、茜根、延胡索、郁李仁;止血,發灰,棕灰。),上部見血(須用防風、牡丹皮、剪草、天麥門冬為使。),中部見血(須用黃連、芍藥為使。),下部見血(須用地榆為之使。),新血紅色(生地黃、炒梔子。

白話文:

  1. 所有血痛,以活血補血為主,可以用當歸、阿膠、川芎、甘草;涼血可以用生地黃;破血可以用桃仁、紅花、蘇木、茜根、延胡索、郁李仁;止血、發灰可以用棕灰。

  2. 上部見血,需要使用防風、牡丹皮、剪草、天麥門冬為引。

  3. 中部見血,需要使用黃連、芍藥為引。

  4. 下部見血,需要使用地榆為引。

  5. 新鮮血,顏色紅色,可以使用生地黃、炒梔子。

),陳血瘀色(熟地。),諸瘡痛甚(苦寒為君,黃芩、黃連;佐以甘草,詳上下用根梢及引經藥。十二經皆用連翹;知母、生地黃酒洗為用;參、耆、甘草、當歸,瀉心火,助元氣,止痛;解結,用連翹、當歸、藁本;活血去血,用蘇木、紅花、牡丹皮;脈沉病在裡,宜加大黃利之;脈浮為表,宜行經,芩、連、當歸、人參、木香、檳榔、黃柏、澤瀉;自腰以上至頭者,加枳殼引至瘡所;加鼠黏子,出毒消腫;加肉桂,入心引血化膿;堅不潰者,加王瓜根、黃藥子、三稜、莪朮、昆布。

白話文:

)陳舊瘀血色(熟地),各種瘡痛嚴重(苦寒藥為君藥,黃芩、黃連;甘草為佐藥,詳見上文或下文中使用根、梢及引經藥。十二經絡都使用連翹;知母、生地黃用酒洗後使用;人參、黃耆、甘草、當歸,清心火,助元氣,止痛;解結,用連翹、當歸、藁本;活血去淤血,用蘇木、紅花、牡丹皮;脈象沉緩,病在裡,宜加大黃瀉利;脈象浮,病在表,宜行經,黃芩、黃連、當歸、人參、木香、檳榔、黃柏、澤瀉;從腰以上到頭部的瘡,加枳殼引藥到瘡患處;加鼠黏子,發出瘡毒,消腫;加肉桂,入心引血,化膿;堅硬不潰的瘡,加王瓜根、黃藥子、三稜、莪朮、昆布。

),上身有瘡(須用黃芩、防風、羌活、桔梗;上截黃連;下身黃柏、知母、防風,用酒水各半煎。引藥入瘡,用皂角針。),下部痔漏(蒼朮、防風為君,甘草、芍藥佐之,詳證加減。婦人胎前有病,以黃芩、白朮安胎,然後用治病藥;發熱及肌熱者,芩、連、參、耆。腹痛者,白芍、甘草。

白話文:

如果有上半身有瘡(須用黃芩、防風、羌活、桔梗;上半段加黃連;下半段用黃柏、知母、防風,用酒水各半煎。引藥入瘡口,用皁角針),下半身有痔漏(蒼朮、防風為君,甘草、芍藥佐之,詳細證件再加減。婦人胎前有病,以黃芩、白朮安胎,然後用治病藥;發熱及肌熱者,芩、連、參、耆。腹痛者,白芍、甘草。

),產後諸病(忌柴胡、黃連、芍藥。渴去半夏加白茯苓;喘嗽去人參;腹脹去甘草;血痛加當歸、桃仁。),小兒驚搐(與破傷風同。),心熱(搖頭咬牙額黃,黃連、甘草、導赤散。),肝熱(目眩,柴胡、防風、甘草、瀉青丸。),脾熱(鼻上紅,瀉黃散。),肺熱(右腮紅,瀉白散。

),腎熱(額上紅,知母、黃柏、甘草。)

白話文:

產後諸病(忌用柴胡、黃連、芍藥。口渴去掉半夏,加入白茯苓;喘咳去掉人參;腹脹去掉甘草;血痛加入當歸、桃仁。)

小兒驚搐(與破傷風一樣。)

心熱(搖頭咬牙,額頭發黃,用黃連、甘草、導赤散。)

肝熱(頭暈目眩,用柴胡、防風、甘草、瀉青丸。)

脾熱(鼻子發紅,用瀉黃散。)

肺熱(右臉發紅,用瀉白散。)

腎熱(額頭發紅,可用知母、黃柏、甘草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