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時珍
《本草綱目》~ 主治第四卷 (52)
主治第四卷 (52)
1. 癰、疽
),烏藥(孕中有癰,同牛皮膠,煎服。),皂角刺(腹內生瘡,在腸臟,不可藥治,酒煎服,膿悉從小便出,極效。),楤擔尖(腸癰已成,燒灰,酒服少許,當作孔出膿。),〔土鱗〕死人塚上土(外塗。),龍骨(腸癰內疽。),鯽魚(豬脂煎服。),雄雞頂毛(並屎,燒,空心酒服。
),犬膽(去腸中膿血。),馬牙(腸癰未成,燒灰,和雞子白塗。),懸蹄(腸癰下瘀血。),豬懸蹄甲(伏熱在腹,腸癰內蝕。)
白話文:
癰疽:
烏藥:孕婦患有癰疽,可用烏藥與牛皮膠一起煎煮服用。
皂角刺:腹部內臟生瘡,藥物無法治療,可用酒煎服,膿液會從尿液排出,效果極佳。
楤木嫩芽:腸癰已形成,將其燒成灰,少量用酒服用,膿液就會從傷口排出。
墓土:外敷於患處。
龍骨:治療腸癰內部的疽。
鯽魚:用豬油煎煮後服用。
雄雞頭上的毛髮和雞屎:燒成灰,空腹用酒服用。
狗膽:清除腸道中的膿血。
馬牙:腸癰尚未形成,燒成灰,與雞蛋清混合後外敷。
豬蹄:治療腸癰導致的瘀血。
豬蹄甲:治療腹部伏熱,以及腸癰內蝕。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