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時珍

《本草綱目》~ 草部第十二卷 (13)

回本書目錄

草部第十二卷 (13)

1. 赤箭

(《本經》上品)

白話文:

《本經》上品

黃耆:味甘,微溫。主補五勞七傷,虛損諸不足。益氣養營。

人參:味甘、微苦,微寒。主補五臟,安精神,定魂魄,止驚悸,除邪氣,明目開心益智。

石斛:味甘,微寒。主益胃生津,除煩止渴,清熱養陰。

麥門冬:味甘,微寒。主潤肺益肺,清心除煩,生津止渴。

玉竹:味甘,微寒。主潤肺養陰,清熱生津。

生地黃:味苦,微寒。主補益精血,清熱涼血,生津潤腸。

丹參:味苦,微寒。主活血調經,清心除煩,涼血消腫。

茯苓:味甘,淡。主利水滲濕,寧心安神,健脾和胃。

白朮:味苦,溫。主健脾益氣,燥濕利水,安胎止血。

扁豆:味甘,微溫。主理中益氣,健脾和胃,消暑除煩。

【氣味】辛,溫,無毒。志曰:天麻,辛、平,無毒。大明曰:甘,暖。權曰:赤箭芝,一名天麻。味甘,平,無毒。好古曰:苦,平,陰中之陽也。

白話文:

【氣味】辛辣、溫和,無毒。志書上說:天麻,辛辣、平性,無毒。大明說:甘甜、溫暖。權說:赤箭芝,另一個名字叫天麻。味道甘甜,平性,無毒。好古說:苦的,平性,是陰中之陽。

【主治】殺鬼精物,蠱毒惡氣。久服益氣力,長陰肥健,輕身增年(《本經》)。消癰腫,下支滿,寒疝下血(《別錄》)。天麻:主諸風濕痹,四肢拘攣,小兒風癇驚氣,利腰膝,強筋力。久服益氣,輕身長年(《開寶》)。治冷氣𤸷痹,攤緩不隨,語多恍惚,善驚失志(甄權)。

白話文:

【功效】殺死鬼精、有害生物,驅除蠱毒和瘴氣。長時間服用能增強體力,增長陰虛,使身體健康強壯,輕盈長壽(《本經》)。消除腫脹,治療腹滿,緩解疝氣和血便(《別錄》)。天麻:主要治療各種風濕痹症,四肢抽搐,小兒風癇驚氣,有利於腰膝,增強筋骨力量。長期服用能增強體力,使身體輕盈,延年益壽(《開寶》)。治療寒氣引起的痹症,身體僵硬,言語恍惚,容易受到驚嚇,失去意志(甄權)。

助陽氣,補五勞七傷,鬼疰,通血脈,開竅。服食無忌。(大明)治風虛眩運頭痛(元素)。

白話文:

此藥方能幫助陽氣旺盛,補養因為五勞七傷、鬼氣入侵而造成的虛弱,疏通血脈,醒腦開竅。服用時不受禁食或時間限制。(明朝)用於治療因風虛所致的眩暈、頭痛(由於元素失衡所造成)。

【發明】杲曰:肝虛不足者,宜天麻、芎藭以補之。其用有四:療大人風熱頭痛,小兒風癇驚悸,諸風麻痹不仁,風熱語言不遂。時珍曰:天麻,乃肝經氣分之藥。《素問》云:諸風掉眩,皆屬於肝。故天麻入厥陰之經而治諸病。按:羅天益云:眼黑頭旋,風虛內作,非天麻不能治。

白話文:

華佗發現:肝虛不足的人,應服用天麻、川芎來補充肝氣血。其用途有四種:治療成年人的風熱頭痛、小兒的風癇驚悸、各種風麻痺不仁、風熱引起的語言障礙。李時珍說:天麻是肝經氣分之藥。《素問》說:各種風旋眩暈的疾病,都屬於肝病。因此天麻進入厥陰經治療各種疾病。據記載:羅天益說:眼圈發黑頭暈目眩,風虛在體內發作,非天麻不能治癒。

天麻乃定風草,故為治風之神藥。今有久服天麻藥,遍身發出紅丹者,是其祛風之驗也。宗奭曰:天麻,須別藥相佐使,然後見其功,仍須加而用之。人或蜜漬為果,或蒸煮食,當深思則得矣。

白話文:

天麻是一種定風草,因此是治療風病的神藥。現在有人長期服用天麻藥,遍身發出紅色的丹丸,這是它祛風的驗證。宗奭說:天麻必須和其他藥物相輔相成,才能見效,仍須加而用之。有人用蜂蜜醃漬天麻作為果子吃,或蒸煮來食用,這都要經過深思熟慮才能得到。

【附方】新二。

白話文:

【附方】 新二

天麻丸:消風化痰,清利頭目,寬胸利膈。治心忪煩悶,頭暈欲倒,項急,肩背拘倦,神昏多睡,肢節煩痛,皮膚瘙癢,偏正頭痛,鼻齆,面目虛浮,並宜服之。天麻半兩,芎藭二兩。為末,煉蜜丸如芡子大。每食後嚼一丸,茶、酒任下。(《普濟方》)腰腳疼痛:天麻、半夏細辛各二兩。

白話文:

天麻丸:能消散風痰,清利頭目,寬胸理氣。治療煩悶不寧、心神不寧,頭暈目眩、頭暈目眩,頸項僵硬、肩背痠痛,精神恍惚、嗜睡,肢體關節疼痛,皮膚瘙癢,偏正頭痛,鼻塞流涕,面部浮腫,都適合服用。天麻半兩,芎藭二兩。研磨成細粉,以蜂蜜煉製成芡子大小的丸劑。每次飯後嚼服一丸,可以用茶水或酒送服。(《普濟方》)

腰腳疼痛:天麻、半夏、細辛各二兩。

絹袋二個,各盛藥令勻,蒸熱,交互熨痛處。汗出則愈。數日再熨。(《衛生易簡方》)還筒子

白話文:

準備兩個絹袋,分別裝入藥物,讓藥物均勻分佈,然後蒸熱。交替熨燙疼痛的部位,讓汗水流出來,疼痛就會減輕。幾天後再熨燙一次。

【主治】定風補虛,功同天麻(時珍)。

【附方】新一。

白話文:

**主治:**穩定中樞神經,補虛,功效與天麻相同(李時珍)。

**附方:**新一。

益氣固精:補血,黑髮,益壽,有奇效。還筒子半兩,芡實半兩,金銀花二兩,破故紙(酒浸,春三、夏一、秋二,冬五日,焙,研末)二兩。各研末,蜜糊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鹽湯、溫酒任下。鄭西泉所傳方。(鄧才《雜興方》)

白話文:

益氣固精:補血,使頭髮烏黑,增益壽命,療效奇特。菟絲子半兩,芡實半兩,金銀花二兩,破故紙(用酒浸泡,春天浸泡三五日,夏天浸泡一日,秋天浸泡二五日,冬天浸泡五日,烘乾,研磨成粉)二兩。將各味藥研磨成粉末,用蜂蜜調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五十丸,空腹時用鹽水或溫酒送服。本方由鄭西泉傳授。(出自《雜興方》)

2.

(直律切。《本經》上品)

白話文:

直律切。《本經》上品

【釋名】山薊(《本經》)、楊桴(音孚)、桴薊(《爾雅》)、馬薊(《綱目》)、山姜(《別錄》)、山連(《別錄》)、吃力伽(《日華》)。時珍曰:按《六書本義》,術字篆文,象其根乾枝葉之形。《吳普本草》一名山芥,一名天薊。因其葉似薊,而味似薑、芥也。

白話文:

【命名】山薊(《本經》)、楊桴(讀音孚)、桴薊(《爾雅》)、馬薊(《綱目》)、山姜(《別錄》)、山連(《別錄》)、吃力伽(《日華》)。李時珍說:根據《六書本義》,「術」字篆體字形,就是描繪它的根、莖、枝、葉的形狀。《吳普本草》中又名山芥,也叫天薊。因為它的葉子像薊,味道像薑、芥。

西域謂之吃力伽,故《外臺秘要》有吃力伽散。揚州之域多種白朮,其狀如桴,故有楊桴及桴薊之名,今人謂之吳術是也。桴乃鼓槌之名。古方二術通用。後人始有蒼、白之分,詳見下。

白話文:

西域的人稱白朮為吃力伽,因此《外臺祕要》中有吃力伽散。揚州地區種植的白朮很多,它的形狀像鼓槌,因此有楊桴和桴薊的名稱,現在的人稱它為吳術。桴是鼓槌的名稱。古方中二術通用。後來的人才將白朮分為蒼朮和白朮,詳細的內容在下面。

【集解】《別錄》曰:術,生鄭山山谷、漢中、南鄭。二月、三月、八月、九月採根,曝乾。

白話文:

【集解】《別錄》記載:術,生長在鄭山山谷、漢中、南鄭等地。在二月、三月、八月、九月採挖它的根,然後曬乾。

弘景曰:鄭山,即南鄭也。今處處有,以蔣山、白山、茅山者為勝。十一月、十二月採者好,多脂膏而甘。其苗可作飲,甚香美。術有兩種:白朮,葉大有毛而作椏,根甜而少膏,可作丸、散用;赤朮,葉細無椏,根小苦而多膏,可作煎用。東境術大而無氣烈,不任用。今市人賣者,皆以米粉塗令白,非自然矣,用時宜刮去之。

白話文:

陶弘景說:鄭山,就是南鄭。現在各處都有,以蔣山、白山、茅山所產的為最佳。十一月、十二月採收的品質較好,含有較多的油脂而甘甜。它的嫩苗可以拿來釀酒,非常香美。術有兩種:白朮,葉子較大,表面帶毛且有分岔,根部甜而不油膩,可以用來製成藥丸或散劑。赤朮,葉子較細且無分岔,根部稍苦但很油膩,可以用來煎煮。產於東方的術雖然個頭大,但沒有濃烈氣味,不適合使用。如今市面上販售的術,都是用米粉塗白過的,這不是天然的樣子,使用前應將其刮掉。

頌曰:術,今處處有之,以茅山、嵩山者為佳。春生苗,青色無椏。莖作蒿干狀,青赤色,長三、二尺以來。夏開花,紫碧色,亦似刺薊花,或有黃白色者。入伏後結子,至秋而苗枯。根似姜而旁有細根,皮黑,心黃白色,中有膏液紫色。其根乾溼並通用。陶隱居言術有二種,則《爾雅》所謂桴薊,即白朮也。

白話文:

頌曰:術,現在各地遍佈,以茅山、嵩山產的為佳。春季長出嫩芽,莖是青色的,沒有枝丫。莖像蒿的莖,是青赤色,高三、二尺左右。夏季開花,花呈紫藍色,形似刺薊花,也有黃白色。入伏後結籽,到秋後植株枯萎。根類似生薑,但根部有細根,皮是黑色的,裡面的心是黃白色,裡面有紫色的膏液。它的根無論幹的還是濕的都可用。陶隱居說術有兩種,《爾雅》叫它桴薊,就是白朮。

今白朮生杭、越、舒、宣州高山崗上,葉葉相對,上有毛,方莖,莖端生花,淡紫碧紅數色,根作椏生。二月、三月、八月、九月採,曝乾用,以大塊紫花為勝。古方所用術者,皆白朮也。

白話文:

如今的白朮生長在杭州、越州、舒州、宣州的山區高地上。白朮的葉片呈對生,葉面有毛,莖呈方形,莖端生有淡紫色、碧綠色、紅色等多種顏色的花朵,根部呈分枝狀生長。白朮的採集時間在二月、三月、八月、九月,採集後曬乾備用,以較大的紫花品種為佳。古代方劑中所使用的術,都是白朮。

宗奭曰:蒼朮,長如大拇指,肥實,皮色褐,其氣味辛烈,須米泔浸洗,去皮用。白朮粗促,色微褐,其氣亦微辛苦而不烈。古方及《本經》止言術,不分蒼、白二種,亦宜兩審。

白話文:

宗奭說:蒼朮長大像拇指,肥實,表皮呈褐色,味道辛辣強烈。需要使用米湯浸洗,去掉表皮纔可以使用。白朮表面粗糙,顏色稍微偏褐色,它的味道也微辛、微苦不太強烈。《本經》以及古老方劑上只記載了術,而沒有區分蒼朮、白朮兩種,還是應該要詳細分辨。

時珍曰:蒼朮,山薊也,處處山中有之。苗高二、三尺,其葉抱莖而生,梢間葉似棠梨葉,其腳下葉有三、五叉,皆有鋸齒小刺。根如老薑之狀,蒼黑色,肉白有油膏。白朮,桴薊也,吳越有之。人多取根栽蒔,一年即稠。嫩苗可茹,葉稍大而有毛。根如指大,狀如鼓槌,亦有大如拳者。

白話文:

李時珍說:蒼朮,就是山薊,到處山區都有。苗高二、三尺,它的葉子抱著莖生長,頂端的葉子像棠梨葉,底下葉子有三、五個分叉,都有鋸齒狀的小刺。根像老薑的樣子,蒼黑色,肉質白色有油膩性。白朮,就是桴薊,吳越地區有。人們多取根莖種植,一年就茂盛。嫩苗可以食用,葉子稍大有毛。根像手指頭那麼大,形狀像鼓槌,也有大如拳頭的。

彼人剖開曝乾,謂之削術,亦曰片術。陳自良言:白而肥者,是浙術;瘦而黃者,是幕阜山所出,其力劣。昔人用術不分赤、白。自宋以來,始言蒼朮苦辛氣烈,白朮苦甘氣和,各自施用,亦頗有理。並以秋採者,佳;春採者,虛軟易壞。嵇含《南方草木狀》云:藥有吃力伽,即術也。

白話文:

那些人在採集後,剖開曬乾,稱為削術,或稱片術。陳自良說:白色而肥大的,是浙江產的術;瘦長而黃色的,是幕阜山產的,藥力較弱。古代人用術,並不分赤色和白色。自從宋代以來,才開始有人說蒼朮味苦辛,氣味強烈,白朮味苦甘,氣味平和,各自選用,也頗有道理。並認為秋季採收的,品質最好;春季採收的,虛軟易腐。嵇含的《南方草木狀》說:有種藥名叫吃力伽,就是術。

瀕海所產,一根有至數斤者,採餌尤良。嘉謨曰:浙術,俗名雲頭術,種平壤,頗肥大,由糞力也,易潤油。歙術,俗名狗頭術,雖瘦小,得土氣充也,甚燥白,勝於浙術。寧國、昌化、池州者,並同歙術,境相鄰也。

白話文:

這些藥材都產於海邊,一根有時重達好幾斤,用來做藥引特別好。嘉謨說:浙術,俗名雲頭術,種植在平原上,比較肥大,這是因為用了肥料,所以容易滋潤油滑。歙術,俗名狗頭術,雖然瘦小,但是因為吸收了當地的地氣,所以很乾燥潔白,比浙術還好。寧國、昌化、池州的藥材,都和歙術差不多,因為它們的地區相鄰。

(白朮也)

【氣味】甘,溫,無毒。《別錄》曰:甘。權曰:甘,辛。

杲曰:味苦而甘,性溫,味厚氣薄,陽中陰也,可升可降。

好古曰:入手太陽、少陰,足太陰、陽明,少陰、厥陰六經。

之才曰:防風地榆為之使。

權曰:忌桃、李、菘菜、雀肉、青魚。

嘉謨曰:咀後人乳汁潤之,制其性也。脾病,以陳壁土炒過,竊土氣以助脾也。

白話文:

(白朮)

性味:甘,溫,無毒。

《別錄》說:甘。

權說:甘,辛。

杲說:味苦而甘,性溫,味厚氣薄,陽中帶陰,可以升降。

好古說:入手太陽、少陰,足太陰、陽明,少陰、厥陰六條經絡。

之才說:用防風、地榆做引子。

權說:忌桃、李、菘菜、雀肉、青魚。

嘉謨說:嚼後可以用人奶汁潤濕它,可以調和它的藥性。治療脾病,用陳舊的壁土炒過,藉助泥土的氣息來幫助脾臟。

【主治】風寒濕痹,死肌痙疸,止汗除熱消食。作煎餌,久服,輕身延年不飢(《本經》)。主大風在身面,風眩頭痛,目淚出,消痰水,逐皮間風水結腫,除心下急滿,霍亂吐下不止,利腰臍間血,益津液,暖胃消穀嗜食(《別錄》)。治心腹脹滿,腹中冷痛,胃虛下利,多年氣痢,除寒熱,止嘔逆(甄權)。

白話文:

【主治】風寒濕痹,肌肉萎縮,痙攣抽搐,黃疸,止汗,除熱,消食。做成煎餅,長期服用,可以減輕體重,延年益壽,不飢餓(《本經》)。主治全身風寒,頭暈頭痛,流淚,消痰水,驅散皮膚之間的風水腫脹,消除心下急滿,霍亂嘔吐不止,利於腰臍之間的血液,增益津液,溫暖胃部,消化穀食,嗜好飲食(《別錄》)。治療心腹脹滿,腹中冷痛,胃虛下痢,多年氣痢,消除寒熱,止嘔逆(甄權)。

止反胃,利小便,主五勞七傷,補腰膝,長肌肉,治冷氣,痃癖氣塊,婦人冷癥瘕(大明)。除濕益氣,和中補陽,消痰逐水,生津止渴,止瀉痢,消足脛濕腫,除胃中熱、肌熱。得枳實,消痞滿氣分;佐黃芩,安胎清熱(元素)。理胃益脾,補肝風虛,主舌本強,食則嘔,胃脘痛,身體重,心下急痛,心下水痞。

白話文:

止反胃、利小便,適用於五勞七傷、補益腰膝、生長肌肉、治療胃中寒氣、氣血瘀滯、成年婦女的癥瘕積聚。具有除濕益氣、調和中焦、補益陽氣、消痰祛水、生津止渴、止瀉痢疾、消退小腿腫脹、清熱除煩之效。與枳實配伍,可以消除痞滿氣脹;與黃芩同用,可安胎清熱。具有理脾益氣、補益肝虛、治療舌本僵硬、進食後嘔吐、胃脘疼痛、身體沉重、胸脅刺痛、心下水腫等症狀。

衝脈為病,逆氣裡急,臍腹痛(好古)。

白話文:

衝脈有病時,氣逆上衝,小腹急痛(《素問·奇病論》)

【發明】好古曰:本草無蒼、白朮之名。近世多用白朮,治皮間風,止汗消痞,補胃和中,利腰臍間血,通水道。上而皮毛,中而心胃,下而腰臍。在氣主氣,在血主血。無汗則發,有汗則止,與黃耆同功。

白話文:

發明:好古說:本草中沒有蒼述、白朮的稱呼。近世多用白朮,用於治療皮膚間的風邪,止汗消腫,補益脾胃,調和中氣,利腰臍之間的血液,疏通水道。白朮的藥性上達皮毛,中達心胃,下達腰臍。在氣方面,白朮主治氣的疾病;在血方面,白朮主治血的疾病。沒有出汗時,白朮可以發汗;出汗時,白朮可以止汗。白朮與黃耆的作用相似。

元素曰:白朮除濕益燥,和中補氣。其用有九:溫中,一也;去脾胃中濕,二也;除胃中熱,三也;強脾胃,進飲食,四也;和胃生津液,五也;止肌熱,六也;四肢困倦,嗜臥,目不能開,不思飲食,七也;止渴,八也;安胎,九也。凡中焦不受濕不能下利,必須白朮以逐水益脾。非白朮不能去濕,非枳實不能消痞,故枳朮丸以之為君。

白話文:

元素說:白朮可以去除濕氣,增強腸胃功能,調節脾胃,幫助消化。白朮的功效有九種:溫暖腸胃,這是第一個功效;去除脾胃中的濕氣,這是第二個功效;去除胃中的熱氣,這是第三個功效;增強脾胃功能,增進食慾,這是第四個功效;調節腸胃,生津止渴,這是第五個功效;緩解肌肉熱痛,這是第六個功效;四肢無力,嗜睡,眼睛睜不開,不想吃東西,這是第七個功效;止渴,這是第八個功效;保胎安胎,這是第九個功效。凡是中焦不受濕氣而不能下利的小便,都必須使用白朮來疏通水氣,增強脾胃功能。不是白朮不能去除濕氣,不是枳實不能消痞,所以枳朮丸藥方中,白朮和枳實必須作為君藥。

機曰:脾惡濕,濕勝則氣不得施化,津何由生?故曰:膀胱者津液之府,氣化則能出焉。用白朮以除其濕,則氣得周流而津液生矣。

白話文:

中醫典籍《素問·標本病傳論》中提到:「脾臟討厭濕氣,濕氣過重,則氣機運行不暢,津液也無法生成。因此,膀胱是津液的儲藏庫,氣機運行正常,津液才能排出體外。使用白朮來祛除濕氣,氣機就能順暢運行,津液自然而然就會生成。」

【附方】舊七,新二十四。

白話文:

【附方】共計七個古老的方劑,二十四個新的方劑。

枳朮丸:消痞強胃,久服令人食自不停也。白朮一兩(黃壁土炒過,去土),枳實(麩炒,去麩)一兩。為末,荷葉包飯燒熟,搗和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白湯下。氣滯,加橘皮一兩;有火,加黃連一兩;有痰,加半夏一兩;有寒,加乾薑五錢,木香三錢;有食,加神麯、麥櫱各五錢。(《潔古家珍》)

白話文:

枳朮丸:消除胃部腫塊,增強胃功能,長期服用使人食慾大增,吃個不停。白朮一兩(用黃壁土炒過,去除泥土),枳實一兩(用麩子炒過,去除麩子)。搗碎成粉末,用荷葉包起來蒸熟,搗碎後和丸成梧子大小。每次服用五十丸,用白開水送服。氣滯,加橘皮一兩;有火氣,加黃連一兩;有痰,加半夏一兩;受寒,加乾薑五錢,木香三錢;有食滯,加神麯、麥櫱各五錢。(出自《潔古家珍》)

枳朮湯:心下堅大如盤,邊如旋杯,水飲所作。寒氣不足,則手足厥逆,腹滿脅鳴相逐。陽氣不通即身冷,陰氣不通即骨疼。陽前通則惡寒,陰前通則痹不仁。陰陽相得,其氣乃行;大氣一轉,其氣乃散。實則失氣,虛則遺尿。名曰氣分,宜此主之。白朮一兩,枳實七個。水五升,煮三升,分三服。腹中軟,即散。(仲景《金匱玉函》)

白話文:

枳朮湯

心窩下方堅硬隆起如盤子,邊緣像旋轉的杯子,是因水飲所致。寒氣不足,則手腳冷得反轉,腹部脹滿,肋部連續鳴叫。陽氣不通暢則身體發冷,陰氣不通暢則骨頭疼痛。陽氣通暢於前則怕冷,陰氣通暢於前則麻痺不仁。陰陽相配合,氣血才能運行;氣血運行一圈,寒氣才會散開。實證(氣血過盛)則會喘氣,虛證(氣血不足)則會小便失禁。名為氣分證,應採用此方治療。

白朮一兩,枳實七個。水五升,煮成三升,分三次服用。腹部軟了,即能散寒氣。(出自《金匱玉函》)

白朮膏:服食滋補,止久泄痢。上好白朮十斤,切片,入瓦鍋內,水淹過二寸,文武火煎至一半,傾汁入器內,以渣再煎,如此三次,乃取前後汁同熬成膏,入器中一夜,傾去上面清水,收之。每服二、三匙,蜜湯調下。(《千金良方》)參朮膏:治一切脾胃虛損,益元氣。

白話文:

白朮膏:服用可滋補身體,止久瀉痢疾。上等的白朮十斤,切成片,放入瓦鍋中,加水淹過白朮二寸,用文火和武火交替煎煮,煎至液體減半,將汁液倒入器皿中,將渣滓繼續煎煮,這樣重複三次,然後將前後的汁液一起熬成膏狀,放入器皿中放置一夜,將上面的清水傾倒掉,收起來。每次服用二、三匙,用蜂蜜湯送服。(出自《千金良方》)

參朮膏:治療一切脾胃虛損,增強元氣。

白朮一斤,人參四兩。切片,以流水十五碗浸一夜,桑柴文武火煎取濃汁,熬膏,入煉蜜收之。每以白湯點服。(《集簡方》)胸膈煩悶:白朮末,水服方寸匕。(《千金方》)心下

白話文:

白朮膏(《集簡方》)

材料:白朮一斤,人參四兩。

做法:將白朮和人參切片,用十五碗流水浸泡一夜。然後用桑柴文武火煎煮,取濃汁。熬成膏狀,加入煉蜜收膏。每次用白湯送服。

白朮末(《千金方》)

材料:白朮末

做法:將白朮磨成細末。

用法:用白水服下,每次一勺。

功效

白朮膏:可治療胸膈煩悶。

白朮末:可治療心腹脹滿,霍亂吐瀉,食積不化。

有水:白朮三兩,澤瀉五兩。水三升,煎一升半,分三服。(《梅師方》)五飲酒癖:一、留飲,水停心下;二、癖飲,水在兩脅下;三、痰飲,水在胃中;四、溢飲,水在五臟間;五、流飲,水在腸間。皆因飲食冒寒,或飲茶過多致此。倍術丸:用白朮一斤,乾薑(炮)、桂心各半斤。

白話文:

有水:

  • 白朮三兩
  • 澤瀉五兩
  • 水三升,煎一升半,分三服。

(出自《梅師方》)

五飲酒癖:

  1. 留飲: 水停在心下。

  2. 癖飲: 水在兩脅下。

  3. 痰飲: 水在胃中。

  4. 溢飲: 水在五臟之間。

  5. 流飲: 水在腸間。

這些都因飲食冒犯了寒氣,或飲茶過多而引起的。

倍術丸:

  • 白朮一斤
  • 乾薑(炮)半斤
  • 桂心半斤

為末,蜜丸梧子大。每溫水服二、三十丸。(《惠民和劑局方》)四肢腫滿:白朮三兩。㕮咀。每服半兩,水一盞半,大棗三枚,煎九分,溫服,日三、四服,不拘時候。(《本事方》)中風口噤,不知人事:白朮四兩。酒三升,煮取一升,頓服。(《千金方》)產後中寒,遍身冷直,口噤,不識人:白朮四兩,澤瀉一兩,生薑五錢。

白話文:

研磨成粉末,用蜂蜜丸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用溫水送服二、三十丸。(出自《惠民和劑局方》)四肢浮腫:白朮三兩。搗碎。每次服用半兩,加水一盞半,大棗三枚,煎至九分,溫服,每天三、四次,不受時間限制。(出自《本事方》)中風口不能言語,失去知覺:白朮四兩。加入三升酒,煮至一升,一次性服用。(出自《千金方》)產後受寒,全身冰冷僵直,口不能言,不認識人:白朮四兩,澤瀉一兩,生薑五錢。

水一升,煎服。(《產寶》)頭忽眩運,經久不瘥,四體漸羸,飲食無味,好食黃土:用術三斤,曲三斤。搗篩,酒和丸梧子大。每飲服二十丸,日三服。忌菘菜、桃、李、青魚。(《外臺秘要》)

白話文:

  1. 水一升,煮沸後服下。(《產寶》)

  2. 頭部突然眩暈並持續很久沒有治癒,四肢逐漸變得虛弱,飲食沒有味道,喜歡吃黃土:用術三斤,曲三斤。搗碎過篩,用酒和成梧桐子大小的丸。每次服用二十丸,每天服用三次。忌諱食用菘菜、桃子、李子和青魚。(《外臺祕要》)

濕氣作痛:白朮切片,煎汁熬膏,白湯點服。(《集簡方》)

白話文:

濕氣作痛:將白朮切片煎煮出汁液,熬煮成膏狀,用白開水化開服用。(《集簡方》)

中濕骨痛:術一兩,酒三盞,煎一盞,頓服。不飲酒,以水煎之。(《三因良方》)婦人肌熱,血虛者。吃力伽散:用白朮、白茯苓白芍藥各一兩,甘草半兩。為散。薑、棗煎服。(王燾《外臺秘要》)小兒蒸熱,脾虛羸瘦,不能飲食:方同上。

白話文:

中濕骨痛:術一兩,酒三盞,煎一盞,一次服下。不喝酒的,用水煎服。(《三因良方》)

婦人肌膚燥熱,血虛的人。吃力伽散:用白朮、白茯苓、白芍藥各一兩,甘草半兩。研磨成散劑。薑、棗煎服。(王燾《外臺祕要》)

小兒蒸熱,脾虛羸弱,不能飲食:藥方同上。

風瘙癮疹:白朮為末,酒服方寸匕,日二服。(《千金方》)

面多䵟𪒟雀卵色:苦酒漬術,日日拭之。極效。(《肘後方》)

自汗不止:白朮末,飲服方寸匕,日二服。(《千金方》)

白話文:

  1. **風瘙癮疹:**白朮研磨成粉末,用酒調服一湯匙,每日兩次。(出自《千金方》)
  2. **臉上長了很多像雀卵一樣的疹子:**用苦酒浸泡白朮,每天用浸泡液擦拭患處。效果顯著。(出自《肘後方》)
  3. **自汗不止:**白朮研磨成粉末,用飲料調服一湯匙,每日兩次。(出自《千金方》)

脾虛盜汗:白朮四兩,切片,以一兩同黃耆炒,一兩同牡蠣炒,一兩同石斛炒,一兩同麥麩炒,揀術為末。每服三錢,食遠粟米湯下,日三服。(丹溪方)老小虛汗,白朮五錢,小麥一撮。水煮乾,去麥為末,用黃耆湯下一錢。(《全幼心鑑》)產後嘔逆,別無他疾者:白朮一兩二錢,生薑一兩五錢。

白話文:

脾虛盜汗:白朮四兩,切成片,其中一兩與黃耆一起炒,一兩與牡蠣一起炒,一兩與石斛一起炒,一兩與麥麩一起炒,將白朮研磨成粉。每次服用三錢,用淡粥湯送服,每天服用三次。(丹溪方)

老人小孩虛汗:白朮五錢,小麥一小撮。將小麥煮乾,去除麥子,將白朮研磨成粉,用黃耆湯送服一錢。(《全幼心鑑》)

產後嘔吐,沒有其他疾病:白朮一兩二錢,生薑一兩五錢。

酒、水各二升,煎一升,分三服。(《婦人良方》)脾虛脹滿,脾氣不和,冷氣客於中,壅遏不通,是為脹滿。寬中丸:用白朮二兩,橘皮四兩。為末,酒糊丸梧子大。每食前木香湯送下三十丸,效。(《指迷方》)

白話文:

酒、水各二升,煎到一升,分三次服用。(《婦人良方》)脾虛引發脹滿,脾氣不合,寒氣進入體內,導致氣血堵塞不通暢,這便是脹滿。寬中丸:使用白朮二兩、橘皮四兩。做成粉末,用酒糊做成梧桐子般大小的丸子。每天飯前服用,以木香湯送下三十丸,即可見效。(《指迷方》

脾虛泄瀉:白朮五錢,白芍藥一兩,冬月用肉豆蔻(煨)。為末,米飯丸梧子大。每米飲下五十丸,日二服。(《丹溪心法》)

白話文:

脾虛腹瀉:白朮五錢、白芍藥一兩、冬季使用肉豆蔻(煨)。將藥材研磨成粉末,並以米飯做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五十顆藥丸,每日服用兩次。(此配方出自《丹溪心法》)

濕瀉暑瀉:白朮、車前子等分。炒為末,白湯下二、三錢。(《簡便方》)

白話文:

白朮、車前子等份。炒成細末,以白開水送服二、三錢。(《簡便方》)

久瀉滑腸:白朮(炒)、茯苓各一兩,糯米(炒)二兩。為末,棗肉拌食,或丸服之。(《簡便方》)

白話文:

長期腹瀉、腸滑:白術(炒)、茯苓各 30 克,糯米(炒)60 克。搗成細末,用大棗肉拌和後食用,或做成丸劑服用。(出自《簡便方》)

老小滑瀉:白朮半斤(黃土炒過),山藥四兩(炒)。為末,飯丸。量人大小,米湯服。或加人參三錢。(《瀕湖集簡方》)

白話文:

小孩、老年人腹瀉:白朮半斤(黃土炒過),山藥四兩(炒)。磨成粉,做成米粥丸。根據人的體型大小,用米湯服用。或加人參三錢。(《瀕湖集簡方》)

老人常瀉:白朮二兩(黃土拌蒸,焙乾去土),蒼朮五錢(泔浸炒),茯苓一兩。為末,米糊丸梧子大,每米湯下七、八十丸。(《簡便方》)

白話文:

老年人常腹瀉:白朮二兩(用黃土拌和蒸熟,焙乾後去除黃土),蒼朮五錢(用泔水浸泡後炒乾),茯苓一兩。將三種藥材研磨成粉末,加入米糊做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用米湯送服七、八十粒。(出自《簡便方》)

小兒久瀉:脾虛,米穀不化,不進飲食。溫白丸:用白朮(炒)二錢半,半夏曲二錢半,丁香半錢。為末,薑汁麵糊丸黍米大。每米飲隨大小服之。(《全幼心鑑》)

白話文:

小兒腹瀉持續很長時間:是脾虛造成的,米飯不能消化吸收,也不吃東西。溫白丸:用炒過的白朮二錢半、半夏曲二錢半、丁香半錢。研成細末,用薑汁和麵糊做成黍米大小的丸藥。每次用米湯送服,劑量根據年齡大小決定。(出自《全幼心鑑》)

瀉血萎黃:腸風痔漏,脫肛瀉血,面色萎黃,積年不瘥者。白朮一斤(黃土炒過,研末),乾地黃半斤。飯上蒸熟,搗和,干則入少酒,丸梧子大。每服十五丸,米飲下,日三服。(《普濟方》)

白話文:

瀉血萎黃:腸風痔漏,脫肛出血,面色萎黃,多年不治者。白朮一斤(用黃土炒過,研成末),乾地黃半斤。放在米飯上蒸熟,搗碎和勻,乾了就加少許酒,做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十五丸,用米湯送服,每天服用三次。(《普濟方》)

孕婦束胎:白朮、枳殼(麩炒)等分。為末,燒飯丸梧子大。入月一日,每食前溫水下三十丸。胎瘦,則易產也。(《保命集》)牙齒日長,漸至難食,名髓溢病。白朮煎湯,漱服取效,即愈也。(張銳《雞峰備急方》)

白話文:

孕婦束胎:白朮、枳殼(用麩皮炒過)等分研成細末,做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從滿月起,每餐前用溫水送服 30 丸。胎兒瘦小,則容易生產。(《保命集》)

牙齒日漸長長,逐漸難以吃東西,這種病叫做髓溢病。用白朮煎水漱口,喝下藥湯,就能夠見效,很快就能痊癒。(張銳《雞峯備急方》)

蒼朮

【釋名】赤朮(《別錄》)、山精(《抱朴》)、仙術(《綱目》)、山薊。

白話文:

別名:

  • 赤朮(《名醫別錄》)
  • 山精(《抱朴子》)
  • 仙術(《本草綱目》)
  • 山薊

時珍曰:《異術》言:術者山之精也,服之令人長生辟穀,致神仙,故有山精、仙術之號。術有赤、白二種,主治雖近,而性味止發不同。本草不分蒼、白,亦未可據。今將《本經》並《別錄》、甄權、大明四家所說功用,參考分別,各自附方,庶使用者有所依憑。

白話文:

李時珍說:《異術》中提到:術是一種山精,服用它可以讓人長生不老,遠離穀物,達到仙人的境界,因此被稱為山精或仙術。術有赤、白兩種,主治功效雖然相似,但是性味卻有不同。本草不區分蒼術和白術,這也是不可靠的。現在將《本經》和《別錄》、甄權、大明四家的記載進行參考分別,各自附上藥方,以便使用者有所依據。

【修治】大明曰:用術以米泔浸一宿,入藥。

宗奭曰:蒼朮辛烈,須米泔浸洗,再換泔浸二日,去上粗皮用。

白話文:

【製作方法】大明說:用米湯浸泡一晚,再加入藥中使用。

宗奭說:蒼朮辛辣刺鼻,需要用米湯浸洗,再換米湯浸泡兩天,去除粗皮後使用。

時珍曰:蒼朮性燥,故以糯米泔浸去其油,切片,焙乾用。亦有用脂麻同炒,以制其燥者。

白話文:

李時珍說:蒼朮性燥,所以用糯米的淘米水浸泡去除油脂,切成薄片,焙乾後使用。還有人用脂麻一起炒,以緩和燥性。

【氣味】苦,溫,無毒。《別錄》曰:甘。權曰:甘、辛。

白話文:

【氣味】苦,溫,無毒。《別錄》記載:甜。權氏記載:甜,辛。

時珍曰:白朮,甘而微苦,性溫而和;赤朮,甘而辛烈,性溫而燥,陰中陽也,可升可降,入足太陰、陽明、手太陰、陽明、太陽之經。忌同白朮。

白話文:

李時珍說:白朮,味道甘甜而微苦,性質溫暖而平和;赤朮,味道甘甜而辛辣,性質溫暖而乾燥,陰中存有陽氣,可以升高或降低,運行於足太陰、陽明、手太陰、陽明、太陽經絡。忌與白朮同用。

【主治】風寒濕痹,死肌痙疸。作煎餌久服,輕身延年不飢(《本經》)。主頭痛,消痰水,逐皮間風水結腫,除心下急滿及霍亂吐下不止,暖胃消穀嗜食(《別錄》)。除惡氣,弭災沴(弘景)。主大風𤸷痹,心腹脹痛,水腫脹滿,除寒熱,止嘔逆下泄冷痢(甄權)。治筋骨軟弱,痃癖氣塊,婦人冷氣癥瘕,山嵐瘴氣溫疾(大明)。

白話文:

【主治】風寒濕痹,肌肉萎縮痙攣,疸病。經常服用煎煮成的藥餌,能夠減輕體重,延年益壽而不飢餓。(《本經》)主治頭痛,消除痰水,祛除皮下風水結腫,消除心下急滿和霍亂吐下不止,溫暖胃,消化食物,增進食慾。(《別錄》)清除惡氣,消除災禍和疾病。(弘景)主治大風𤸷痹,心腹脹痛,水腫脹滿,消除寒熱,止嘔逆下泄冷痢。(甄權)治療筋骨軟弱,痃癖氣塊,婦女冷氣證瘕,山嵐瘴氣溫疾。(大明)

明目,暖水臟(劉完素)。除濕發汗,健胃安脾,治痿要藥(李杲)。散風益氣,總解諸郁(震亨)。治濕痰留飲,或挾瘀血成窠囊,及脾濕下流,濁瀝帶下,滑瀉腸風(時珍)。

白話文:

  1. 明目,暖水臟(劉完素):這種藥能明目,溫暖內臟。

  2. 除濕發汗,健胃安脾,治痿要藥(李杲):這種藥能除濕發汗,健胃安脾,是治療痿痹的要藥。

  3. 散風益氣,總解諸鬱(震亨):這種藥能散風益氣,總解各種鬱證。

  4. 治濕痰留飲,或挾瘀血成窠囊,及脾濕下流,濁瀝帶下,滑瀉腸風(時珍):這種藥能治濕痰留飲,或因瘀血結塊而成窠囊,脾濕下流,濁瀝帶下,滑瀉腸風等症。

【發明】宗奭曰:蒼朮,氣味辛烈;白朮,微辛苦而不烈。古方及《本經》止言術,未分蒼、白。只緣陶隱居言術有兩種,自此人多貴白者,往往將蒼朮置而不用。如古方平胃散之類,蒼朮為最要藥,功效尤速。殊不詳本草原無白朮之名。嵇康曰:聞道人遺言,餌朮、黃精,令人久壽。亦無白字,用宜兩審。

白話文:

【發明】宗奭說:蒼朮,氣味辛辣燥烈;白朮,微苦辛,不燥烈。古方和《本經》裏只說術,沒有分蒼朮和白朮。只因為陶隱居提到術有兩種,從此以後人們多珍貴白朮,常常把蒼朮丟在一邊不用。例如古方平胃散之類,蒼朮是最重要的藥,療效也特別快。殊不知本草原本沒有白朮這個名字。嵇康說:聽聞有道之人遺留的話,服用蒼朮、黃精,可以讓人長壽。這裏也沒有白字,所以用藥時應該仔細辨別。

杲曰:本草但言術,不分蒼、白。而蒼朮別有雄壯上行之氣,能除濕,下安太陰,使邪氣不傳入脾也。以其經泔浸、火炒,故能出汗,與白朮止汗特異,用者不可以此代彼。蓋有止、發之殊,其餘主治則同。

白話文:

杲說:本草中只提到術,沒有區分蒼朮和白朮。而蒼朮有獨特的雄壯上行之氣,能祛除濕氣,使下安太陰,讓邪氣不傳入脾臟。由於用經泔浸泡並火炒,因此能發汗,與白朮止汗的功效截然不同,所以使用時不能以蒼朮代替白朮。兩者的功能在止汗、發汗方面有差異,但其他主治功效則相同。

元素曰:蒼朮與白朮主治同,但比白朮氣重而體沉。若除上濕發汗,功最大;若補中焦,除脾胃濕,力少不如白朮。腹中窄狹者,須用之。

白話文:

元素說:蒼朮和白朮的功效相同,但蒼朮比白朮更辛香而體重。如果要祛除上焦濕氣,發汗,蒼朮的功效最大;如果要補益中焦,祛除脾胃濕氣,蒼朮的功效不如白朮。腹中狹窄的人,可以使用蒼朮。

震亨曰:蒼朮治濕,上、中、下皆有可用。又能總解諸郁。痰、火、濕、食、氣、血六郁,皆因黑豆失常,不得升降。病在中焦,故藥必兼升降。將欲升之,必先降之;將欲降之,必先升之。故蒼朮為足陽明經藥,氣味辛烈,強胃強脾,發谷之氣,能徑入諸經,疏泄陽明之濕,通行斂澀。香附乃陰中快氣之藥,下氣最速。

白話文:

震亨說:蒼朮治療濕邪,無論上焦、中焦、下焦都有妙用。它還能總解各種鬱結。痰、火、濕、食、氣、血六種鬱結,都是由於脾胃功能失常,不能升降所致。濕病在中焦,所以治療時藥物必定兼顧升降。想要升發陽氣,必須先降下陰氣;想要降下陰氣,必須先升發陽氣。因此,蒼朮是足陽明經的藥物,氣味辛烈,能增強胃腸功能,疏發穀氣,能夠直接進入各經絡,疏解陽明之濕,通行斂澀。香附是陰中暢快的藥物,可以迅速降下氣。

一升一降,故郁散而平。楊士瀛曰:脾精不禁,小便漏濁淋不止,腰背痠疼,宜用蒼朮以斂脾精,精生於穀故也。弘景曰:白朮少膏,可作丸散;赤朮多膏,可作煎用。昔劉涓子挼取其精而丸之,名守中金丸,可以長生。頌曰:服食多單餌術,或合白茯苓,或合石菖蒲,並搗末。

白話文:

藥物有升降的特性,所以可以使鬱結的氣血宣發、平順。楊士瀛說:脾氣不收斂,小便經常漏出、混濁、淋漓不止,腰背痠痛,應該用蒼朮來收斂脾氣,因為脾氣的生發有賴於穀物。陶弘景說:白朮比較少油脂,可以製成丸劑和散劑;赤朮油脂較多,可以煎服。過去劉涓子揉取白朮的精華製成丸劑,稱之為守中金丸,可以長生不老。讚頌說:服用單方藥物白朮有很多方法,可以與白茯苓合用,也可以與石菖蒲合用,都搗成細末服用。

旦日水服,晚再進,久久彌佳。斸取生術,去土水浸,再三煎如飴糖,酒調飲之,更善。今茅山所造術煎,是此法也。陶隱居言取其精丸之,今乃是膏煎,恐非真也。慎微曰:梁庾肩吾答陶隱居齎術煎啟云:綠葉抽條,紫花標色。百邪外御,六腑內充。山精見書,華神在錄。

白話文:

第二天用冷水服用,晚上再服用,服用的時間越久,效果越好。將艾草切碎,除去泥土,用水浸泡,煎煮三次如同糖膏狀,用酒調勻飲用,效果更佳。現在茅山所製作的艾煎,就是這種方法。陶隱居說取其精華製成藥丸,現在所製作的是膏藥,恐怕不是真正的艾煎。慎微說:梁代庾肩吾回答陶隱居饋贈艾煎的信件中說:綠葉抽條,紫花標色。百種邪祟在外抵禦,六腑內部充實。山精看見書信,華神列在名冊中。

木榮火謝,盡採擷之難;啟旦移申,窮淋漉之劑。又謝術蒸啟云:味重金漿,芳逾玉液。足使坐致延生,伏深銘感。又葛洪《抱朴子·內篇》云:南陽文氏,漢末逃難壺山中,飢困欲死。有人教之食術,遂不飢。數十年乃還鄉里,顏色更少,氣力轉勝。故術一名山精,《神農藥經》所謂必欲長生,常服山精,是也。

白話文:

當木頭發芽時,火苗就會熄滅,這使採擷變得困難;從早晨到傍晚,都要費盡心力熬煮藥劑。謝術在蒸發的過程中說道:味道比金漿還濃鬱,芳香超過了玉液。足以讓人安坐著就能延年益壽,讓我銘記在心。葛洪在《抱朴子·內篇》中說:南陽的文氏,在漢末時逃難到壺山中,饑寒交迫,瀕臨死亡。有人教他食用術,從此不覺得飢餓。幾十年後纔回到家鄉,容貌更加年輕,體力也更勝從前。因此術也被稱為山精,《神農藥經》中所謂的想要長生,必須經常服用山精,就是這個意思。

時珍曰:按:《吐納經》云:紫微夫人術序云:吾察草木之勝速益於己者,並不及術之多驗也。可以長生久視,遠而更靈。山林隱逸,得服術者,五嶽比肩。又《神仙傳》云:陳子皇得餌術要方,其妻姜氏得疲病,服之自愈,顏色氣力如二十時也。時珍謹按:以上諸說,皆似蒼朮,不獨白朮。

白話文:

李時珍說:根據《吐納經》記載,紫微夫人序言說:我觀察草藥的益處,沒有比得上術法的神奇驗證。可以長生不老,更加靈驗。隱居於山林的隱士,只要能服用術法,就能夠與五嶽比肩。又根據《神仙傳》記載,陳子皇得到餌術要方,他的妻子姜氏患了疲勞之病,服用術法之後自然痊癒,容顏氣力如二十歲時一樣。李時珍謹慎地考證:以上諸說,都像是蒼朮,不只是白朮。

今服食家亦呼蒼朮為仙術,故皆列於蒼朮之後。又張仲景闢一切惡氣,用赤朮同豬蹄甲燒煙。陶隱居亦言術能除惡氣,弭災沴。故今病疫及歲旦,人家往往燒蒼朮以辟邪氣。《類編》載越民高氏妻,病恍惚譫語,亡夫之鬼憑之。其家燒蒼朮煙,鬼遽求去。《夷堅志》載江西一士人,為女妖所染。

白話文:

現在服用藥食的人也把蒼朮稱為仙術,所以都把它列於蒼朮之後。另外,張仲景避開一切惡氣,用赤朮和豬蹄甲一起燒煙。陶隱居也說術能去除惡氣,消除災禍。因此,現在在瘟疫流行或歲旦期間,人們往往會燒蒼朮來闢除邪氣。《類編》裡記載,越民高氏的妻子患有恍惚譫語的疾病,她死去的丈夫的鬼魂附身在她身上。她的家人燒蒼朮煙,鬼魂立刻要求離開。《夷堅志》裡記載,江西有一位讀書人,被女妖纏身。

其鬼將別曰:君為陰氣所浸,必當暴泄,但多服平胃散為良。中有蒼朮能去邪也。許叔微《本事方》云:微患飲癖三十年。始因少年夜坐寫文,左向伏几,是以飲食多墜左邊。中夜必飲酒數杯,又向左臥。壯時不覺,三、五年後,覺酒止從左下有聲,脅痛食減嘈雜,飲酒半杯即止。

白話文:

那鬼將要離開時說:你被陰氣侵襲,一定會腹瀉,不過多服用平胃散應該就可以了。裡面有蒼朮可以驅邪。許叔微的《本事方》中說:我有飲酒成癮的毛病三十年了。最開始是因為年輕時晚上坐著寫文章,身子往左邊靠著桌子,因此食物多落到了左側。半夜一定會喝幾杯酒,而且向左側睡。年輕時沒有什麼感覺,三、五年後,才發現酒從左下腹處發出聲音,脅部疼痛,食量減小,吵雜,喝酒半杯就停了。

十數日,必嘔酸水數升。暑月止右邊有汗,左邊絕無。遍訪名醫及海上方,間或中病,止得月餘復作。其補,如天雄附子、礬石輩;利,如牽牛、甘遂大戟,備嘗之矣。自揣必有癖囊,如潦水之有科臼,不盈科不行。但清者可行,而濁者停滯,無路以決之,故積至五、七日必嘔而去。

白話文:

十幾天以後,他必定會嘔吐出酸水有好幾升。在炎熱的夏季,只有右邊有汗,左邊卻一點汗都沒有。他走遍了名醫,也求助過海上方的祕方。偶爾會暫時治癒,但只能維持一個月左右就復發了,。他服用過天雄、附子、礬石等補藥,也服用過牽牛、甘遂、大戟等瀉藥,可說是無所不用其極了。他自己估計一定是有癖囊,就像水溝裡有淤塞的東西,塞住水溝,水便無法流動。但清澈的水可以流動,而渾濁的水卻會停滯下來,沒有地方可以宣洩,所以積到五、七天以後就一定會嘔吐出來。

脾土惡濕,而水則流濕,莫若燥脾以去濕,崇土以填科臼。乃悉屏諸藥,只以蒼朮一斤(去皮,切片,為末),生油麻(半兩)(水二盞,研,濾汁),大棗(五十枚)(煮,去皮核)。搗和丸梧子大。每日空腹溫服五十丸,增至一、二百丸。忌桃、李、雀肉。服三月而疾除。

白話文:

脾臟最怕潮濕,而水是流動的濕氣,所以最好的方法是通過燥脾來祛濕,用大量的土來填滿凹陷的地方。於是把各種藥物都去掉,只用蒼朮一斤(去掉皮,切片,研成粉末),生麻油(半兩)(加水二杯,研磨,過濾出汁),大棗(五十枚)(煮熟,去掉皮和核)。搗碎後和成梧子般大小的藥丸。每天空腹時溫服五十丸,逐漸增加到一、二百丸。要忌諱吃桃、李、雀肉。服用三個月後,疾病就會消除。

自此常服,不嘔不痛,胸膈寬利,飲啖如故,暑月汗亦周身,燈下能書細字,皆術之力也。初服時必覺微燥,以山梔子末,沸湯點服解之,久服亦自不燥矣。

白話文:

從那以後我一直服用,不再嘔吐疼痛,胸膈寬舒,飲食如常。夏季大量出汗,遍佈全身。在燈光下也能寫出細小的字,這些都是醫術的功勞。剛開始服用時,一定會覺得身體乾燥燥熱,可以使用山梔子末加入沸水中服用來緩解。服用一段時間後,自然就不會乾燥燥熱了。

【附方】舊二,新三十二。

白話文:

【附方】舊有兩個,新有三十二個。

服術法:烏髭發,駐顏色,壯筋骨,明耳目,除風氣,潤肌膚,久服令人輕健。蒼朮不計多少,米泔水浸三日,逐日換水,取出刮去黑皮,切片曝乾,慢火炒黃,細搗為末。每一斤,用蒸過白茯苓末半斤,煉蜜和丸梧子大,空心臥時熱水下十五丸。別用術末六兩,甘草末一兩,拌和作湯點之,吞丸尤妙。忌桃、李、雀、蛤,及三白、諸血。(《經驗方》)

白話文:

服用方法:烏黑鬍鬚頭髮,維持容顏,壯筋強骨,聰明視聽,去除風氣,潤澤肌膚,長期服用令人輕盈健康。蒼朮不限多少,用米湯浸泡三天,每天換水,取出颳去黑皮,切片曬乾,用文火炒黃,細細搗成粉末。每1斤,加入蒸過的茯苓粉末半斤,用蜂蜜和丸成梧桐籽大小的藥丸,空腹睡覺時,用熱水送服15粒。另外,將蒼朮粉末6兩、甘草粉末1兩,拌和做成湯藥,喝下藥湯後再吞服藥丸,效果最好。忌諱吃桃、李、雀肉、蛤蜊,以及三白(大蒜、蔥、韭菜)和各種動物血。

蒼朮膏:鄧才筆峰《雜興方》:除風濕,健脾胃,變白駐顏,補虛損,大有功效。蒼朮新者,刮去皮,薄切,米泔水浸二日,一日一換,取出,以井華水浸過二寸,春、秋五日,夏三日,冬七日,漉出,以生絹袋盛之,放在一半原水中,揉洗津液出,紐干。將渣又搗爛,袋盛於一半原水中,揉至汁盡為度。

白話文:

蒼朮膏:出自鄧才筆峯的《雜興方》,具有除風濕、健脾胃、變白駐顏、補虛損的功效。

做法:

  1. 選用新鮮蒼朮,颳去外皮,切成薄片。

  2. 將蒼朮片放入米泔水中浸泡兩天,每天更換一次米泔水。

  3. 取出蒼朮片,用井華水浸泡,浸泡深度超過蒼朮片的兩寸。

  4. 春秋季節浸泡五天,夏季浸泡三天,冬季浸泡七天。

  5. 將蒼朮片撈出,放入生絹袋中,放在一半的原水中,揉搓出汁液,將汁液擰乾。

  6. 將剩下的渣滓搗爛,放入生絹袋中,放在一半的原水中,揉搓至汁液全部擠出。

  7. 將擠出的汁液熬製成膏狀即可。

將汁入大砂鍋中,慢火熬成膏。每一斤,入白蜜四兩,熬二炷香。每膏一斤,入水澄白茯苓末半斤,攪勻瓶收。每服三匙,清早、臨臥各一服,以溫酒送下。忌醋及酸物、桃、李、雀、蛤、菘菜、首魚等物。吳球《活人心統》蒼朮膏:治脾經濕氣,少食,足腫無力,傷食,酒色過度,勞逸有傷,骨熱。

白話文:

把藥汁倒入大砂鍋中,用小火熬成膏狀。每熬一斤藥汁,加入四兩白蜜,再熬二炷香的時間。熬好一斤膏後,加入半斤用清水澄清過的茯苓粉,攪拌均勻,裝入瓶中收好。每次服用三匙,早晚各服一次,用溫酒送服。忌食醋及酸性食物、桃子、李子、麻雀、蛤蜊、大白菜、首魚等食物。

吳球所著的《活人心統》中記載的蒼朮膏,可治療脾經濕氣,表現為食慾不振、雙腳腫脹無力、食物積滯、酒色過度、勞逸受傷、骨熱等。

用鮮白蒼朮二十斤,浸,刮去粗皮,曬切,以米泔浸一宿,取出,同溪水一石,大砂鍋慢火煎半乾,去渣。再入石楠葉三斤(刷去紅衣),楮實子一斤,川當歸半斤,甘草四兩,切,同煎黃色,濾去滓,再煎如稀粥,乃入白蜜三斤,熬成膏。每服三、五錢,空心好酒調服。

白話文:

將二十斤鮮白蒼朮浸泡,颳去粗皮,曬乾切片,用米泔浸泡一晚,取出,與一石溪水一起在大砂鍋中用慢火煎煮至半乾,去除渣滓。再加入刷去紅衣的石楠葉三斤、楮實子一斤、川當歸半斤、甘草四兩,一起煎煮至黃色,過濾掉渣滓,再次煎煮至稀粥狀,然後加入三斤白蜜,熬成膏狀。每次服用三至五錢,空腹時用好酒調服。

蒼朮丸:薩謙齋《瑞竹堂方》云:清上實下,兼治內外障,服。茅山蒼朮(洗刮淨)一斤,分作四分,用酒、醋、糯泔、童尿各浸三日,一日一換;取出,洗搗曬焙,以黑脂麻同炒香,共為末,酒煮麵糊丸梧子大。每空心白湯下五十丸。李仲南《永類方》八製蒼朮丸:疏風順氣養腎,治腰腳濕氣痹痛。

白話文:

蒼朮丸:薩謙齋在《瑞竹堂方》中說:清熱上實、下實,兼治內外障礙,服此藥。茅山蒼朮(洗淨刮乾淨)一斤,分成四份,用酒、醋、糯米泔水、童尿各浸泡三天,每天換一次;取出後,洗淨、搗碎、曬乾、焙炒,與黑芝麻同炒香,共研成末,用酒煮麵糊成梧子大小的丸劑。每次空腹時用白湯送服五十丸。

李仲南在《永類方》中記載的八製蒼朮丸:疏風順氣、養腎,治療腰腿濕氣痹痛。

蒼朮一斤(洗刮淨),分作四分,用酒、醋、米泔、鹽水各浸三日,曬乾。又分作四分,用川椒紅、茴香補骨脂黑牽牛各一兩,同炒香,揀去不用,只取術研末,醋糊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鹽酒送下。五十歲後,加沉香末一兩。

白話文:

蒼朮一斤(洗淨刮乾淨),分成四等份,分別用酒、醋、米泔水、鹽水浸泡三天,然後曬乾。

再分成四等份,加入川椒紅、茴香、補骨脂、黑牽牛各一兩,一起炒香,挑出不用,只取蒼朮研磨成粉末,用醋糊丸,丸子大小如同梧桐子。

每次服用五十丸,空腹時用鹽酒送服。五十歲以上的人,可以加入沉香粉末一兩。

蒼朮散:治風濕,常服壯筋骨,明目。蒼朮一斤,粟米泔浸過,竹刀刮去皮。半斤以無灰酒浸,半斤以童子小便浸,春五、夏三、秋七、冬十日,取出。淨地上掘一坑,炭火煅赤,去炭,將浸藥酒,小便傾入坑內,卻放術在中,以瓦器蓋定,泥封一宿,取出為末。每服一錢,空心溫酒或鹽湯下。

白話文:

蒼朮散:用於治療風濕,長期服用可增強筋骨,明目。

藥材:蒼朮一斤。

製備方法:

  1. 將蒼朮用粟米泔浸泡,然後用竹刀颳去表皮。

  2. 將一半的蒼朮用無灰酒浸泡,另一半用童子小便浸泡。

  3. 浸泡的時間:春天五天、夏天三天、秋天七天、冬天十天。

  4. 將蒼朮取出,在乾淨的地上挖一個坑,放入木炭並加熱至赤紅,然後將木炭取出。

  5. 將浸泡過蒼朮的酒和小便一同倒入坑內,然後將蒼朮放入坑中,用瓦器蓋好,並用泥土密封一宿。

  6. 將蒼朮取出,搗成粉末。

服用方法:

每次服用一錢,空腹時用溫酒或鹽湯送服。

萬表《積善堂方》:六製蒼朮散:治下元虛損,偏墜莖痛。茅山蒼朮(淨刮)六斤,分作六分:一斤,倉米泔浸二日,炒;一斤,酒浸二日,炒;一斤,青鹽半斤炒黃,去鹽;一斤,小茴香四兩炒黃,去茴;一斤,大茴香四兩炒黃,去茴;一斤,用桑椹子汁浸二日,炒。取術為末。

白話文:

萬表《積善堂方》:六製蒼朮散:治療下元虛損,導致偏墜莖痛。

做法:

  1. 取茅山蒼朮六斤,洗淨刮除外皮。

  2. 分成六份,每份一斤。

  3. 第一斤,用倉米泔水浸泡二日,然後炒製。

  4. 第二斤,用酒浸泡二日,然後炒製。

  5. 第三斤,加入半斤青鹽,炒至黃色,然後除去鹽分。

  6. 第四斤,加入四兩小茴香,炒至黃色,然後除去茴香。

  7. 第五斤,加入四兩大茴香,炒至黃色,然後除去茴香。

  8. 第六斤,用桑椹子汁浸泡二日,然後炒製。

  9. 將所有炒好的蒼朮研磨成粉末即可。

每服三錢,空心溫酒下。

白話文:

每服三錢,空腹時用溫熱的酒送服。

固真丹:《瑞竹堂方》固真丹:燥濕養脾,助胃固真。茅山蒼朮(刮淨)一斤,分作四分:一分青鹽一兩炒;一分,川椒一兩炒;一分,川楝子一兩炒;一分,小茴香、破故紙各一兩炒。並揀術研末,酒煮麵,糊丸梧子大。每空心米飲下五十丸。《乾坤生意》平補固真丹:治元臟久虛,遺精白濁,婦人赤白帶下崩漏。

白話文:

固真丹:《瑞竹堂方》固真丹:乾燥濕氣,滋養脾臟,幫助胃維持健康。茅山蒼朮 (刮淨) 一斤,分成四份:一份加一兩青鹽炒;一份加一兩川椒炒;一份加一兩川楝子炒;一份加一兩小茴香和破故紙炒。然後將蒼朮磨成粉末,用酒煮麵糊,做成梧子般大小的藥丸。每次空腹用米水送服五十丸。

《乾坤生意》平補固真丹:治療臟腑長時間虛弱,遺精白濁,婦女赤白帶下崩漏。

金州蒼朮(刮淨)一斤,分作四分:一分,川椒一兩炒;一分,破故紙一兩炒;一分,茴香、食鹽各一兩炒;一分,川楝肉一兩炒。取淨術為末,入白茯苓末二兩,酒洗當歸末二兩,酒煮,麵糊丸梧子大。每空心鹽酒下五十丸。

白話文:

金州出產的蒼朮(刮淨)、一斤,分作四份。第一份,加川椒一兩,一起炒。第二份,加破故紙一兩,一起炒。第三份,加茴香、食鹽各一兩,一起炒。第四份,加川楝肉一兩,一起炒。將淨術炒好後研成細末,加入白茯苓末二兩、酒洗當歸末二兩,用酒煮好,拌入麵糊,丸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劑。每次空腹時,用鹽酒送服五十丸。

固元丹:治元臟久虛,遺精白濁五淋,及小腸膀胱疝氣,婦人赤白帶下,血崩便血等疾,以小便頻數為效。好蒼朮(刮淨)一斤,分作四分:一分,小茴香、食鹽各一兩,同炒;一分,川椒、補骨脂各一兩,同炒;一分,川烏頭、川楝子肉各一兩,同炒;一分,用醇醋、老酒各半斤,同煮乾焙,連同炒藥通為末,用酒煮糊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男以溫酒,女以醋湯,空心下。

白話文:

固元丹:

功效:治療腎臟虛弱已久,導致遺精、白濁、五淋、小腸膀胱疝氣、婦女赤白帶下、血崩便血等疾病,以小便頻數作為治療效果的衡量標準。

配方:

  1. 蒼朮(去除表皮)一斤,分作四份:

  2. 第一分:小茴香、食鹽各一兩,一起炒。

  3. 第二分:川椒、補骨脂各一兩,一起炒。

  4. 第三分:川烏頭、川楝子肉各一兩,一起炒。

  5. 第四分:使用醇醋、老酒各半斤,一起煮乾焙,然後將炒過的藥材全部磨成粉末,用酒煮成糊狀,丸成梧桐子大小。

服用方法:

每次服用五十丸,男性用溫酒送服,女性用醋湯送服,空腹服用。

此高司法方也。(王璆《百一選方》)

白話文:

此乃上等驗方也。(王璆《百一選方》)

少陽丹:蒼朮(米泔浸半日,刮皮,曬乾為末)一斤,地骨皮(溫水洗淨,去心曬研)一斤,熟桑椹二十斤(入瓷盆揉爛,絹袋壓汁)。和末如糊,傾入盤內,日曬夜露,採日精月華,待乾,研末,煉蜜和丸赤小豆大。每服二十丸,無灰酒下,日三服。一年辮髮返黑,三年面如童子。(劉松石《保壽堂方》)

白話文:

少陽丹:蒼朮(在米泔水浸泡半日,颳去外皮,曬乾研末)一斤,地骨皮(溫水洗淨,去掉芯部曬乾研末)一斤,熟桑椹二十斤(放入瓷盆內揉爛,用絹袋擠壓出汁液)。將藥末和汁液混合成糊狀,倒入盤子中,白天曬太陽,晚上露水,吸收日精月華,待藥物變幹,研末,加煉蜜製成赤小豆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二十丸,用無灰酒送服,每天三次。服用一年,白髮轉黑,服用三年,容顏紅潤如童子。(劉松石《保壽堂方》)

交感丹:補虛損,固精氣,烏髭發。此鐵甕城申先生方也,久服令人有子。茅山蒼朮(刮淨)一斤(分作四分,用酒、醋、米泔、鹽湯各浸七日,曬研),川椒紅、小茴香各四兩(炒研)。陳米糊和丸梧子大。每服四十丸,空心溫酒下。(《聖濟總錄》)

白話文:

交感丹:補虛損,固精氣,烏黑鬚髮。這個是鐵甕城申先生的方子,久服令人有子嗣。茅山蒼朮(刮乾淨)一斤(分成四份,分別用酒、醋、米泔、鹽湯浸七天,曬乾研磨),川椒紅、小茴香各四兩(炒熟研磨)。用陳米糊和丸弄成梧桐子般大小。每次服用四十丸,空腹用溫酒送服。(《聖濟總錄》)

交加丸:升水降火,除百病。蒼朮(刮淨)一斤(分作四分:一分,米泔浸炒;一分,鹽水浸炒;一分,川椒炒;一分,破故紙炒),黃柏皮(刮淨)一斤(分作四分:一分,酒炒;一分,童尿浸炒;一分,小茴香炒;一分,生用)。揀去各藥,只取朮、柏為末,煉蜜丸梧子大。每服六十丸,空心鹽湯下。(鄧才筆峰《雜興方》)

白話文:

交加丸:可以升舉陽氣、降低火氣,去除百病。蒼朮(刮乾淨)一斤(分成四份:一份用米汁浸泡後炒;一份用鹽水浸泡後炒;一份與川椒一起炒;一份與碎廢紙一起炒),黃柏皮(刮乾淨)一斤(分成四份:一份用酒炒;一份用童尿浸泡後炒;一份與小茴香一起炒;一份生用)。去除所有藥物,只取蒼朮和黃柏研磨成細末,用蜂蜜煉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六十丸,空腹時用鹽湯送服。(出自鄧才筆峯的《雜興方》)

坎離丸:滋陰降火,開胃進食,強筋骨,去濕熱。白蒼朮(刮淨)一斤(分作四分:一分,川椒一兩炒;一分,破故紙一兩炒;一分,五味子一兩炒;一分,川芎藭一兩炒,只取術研末),川柏皮四斤(分作四分:一斤,酥炙;一斤,人乳汁炙;一斤,童尿炙;一斤,米泔炙,各十二次,研末)。和勻,煉蜜丸梧子大。

白話文:

坎離丸:滋陰降火,開胃進食,強筋骨,去濕熱。白蒼朮(刮乾淨)一斤(分成四份:一份,與川椒一兩一起炒;一份,與破紙一兩一起炒;一份,與五味子一兩一起炒;一份,與川芎藭一兩一起炒,只取蒼朮研磨成末),川柏皮四斤(分成四份:一份,用酥火烤;一份,用人乳汁烤;一份,用童尿烤;一份,用米泔水烤,各烤十二次,研磨成末)。均勻混合,煉蜜丸,做成梧子大小。

每服三十丸,早用酒,午用茶,晚用白湯下。(《積善堂方》)不老丹:補脾益腎,服之,七十亦無白髮。茅山蒼朮(刮淨,米泔浸軟,切片)四斤(一斤,酒浸焙;一斤,醋浸焙;一斤,鹽四兩炒;一斤,椒四兩炒),赤、白何首烏各二斤(泔浸,竹刀刮切,以黑豆紅棗各五升,同蒸至豆爛,曝乾),地骨皮(去骨)一斤。

白話文:

每次吃 30 顆藥丸,早上用酒送服,中午用茶送服,晚上用白開水送服。(出自《積善堂方》)不老丹:可以補益脾臟和腎臟,服用它,即使 70歲也不會長白頭髮。茅山蒼朮(刮乾淨,用米泔水浸泡至軟,切成薄片)四斤,(其中一斤,用酒浸泡後烘乾;一斤,用醋浸泡後烘乾;一斤,用四兩鹽炒過;一斤,用四兩花椒炒過),赤、白首烏各兩斤(用泔水浸泡,用竹刀刮乾淨切碎,與各五升的黑豆、紅棗一起蒸至豆子熟爛,晾乾),地骨皮(去掉硬骨)一斤。

各取淨末,以桑椹汁和成劑,鋪盆內,汁高三指,日曬夜露,取日月精華,待乾,以石臼搗末,煉蜜和丸梧子大。每空心酒服一百丸。此皇甫敬之方也。(王海藏《醫壘元戎》)靈芝丸:治脾腎氣虛,添補精髓,通利耳目。蒼朮一斤。米泔水浸,春、夏五日,秋、冬七日,逐日換水,竹刀刮皮切曬,石臼為末,棗肉蒸,和丸梧子大。每服三、五十丸,棗湯空心服。

白話文:

將每種藥材取淨末,用桑椹汁和成劑,鋪在盆內,讓汁液高出三指,白天曬太陽,晚上放在露天,吸收日月精華,等藥材乾了以後,用石臼搗碎,用煉過的蜂蜜和成梧子大小的藥丸。每次空腹時用酒服用一百丸。這一方是皇甫敬之開的。(王海藏《醫壘元戎》)

靈芝丸:用來治療脾腎氣虛,補充精髓,使耳目通利。蒼朮一斤。用米泔水浸泡,在春天和夏天浸泡五天,在秋天和冬天浸泡七天,每天換水,用竹刀刮皮切片曬乾,用石臼搗碎成粉末,棗肉蒸熟,和藥粉混合做成梧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三、五十丸,用棗湯空腹服用。

(《奇效良方》)補脾滋腎、生精強骨,真仙方也。蒼朮(去皮)五斤(為末,米泔水漂,澄取底用),脂麻二升半(去殼研爛,絹袋濾去渣)。澄漿拌術,曝乾。每服三錢,米湯或酒空心調服。(《孫氏集效方》)

白話文:

(《奇效良方》)這是補益脾腎,生精強壯骨骼的真正神仙妙方。蒼朮(去皮)五斤(研成細末,用米泔水漂洗,澄清取底渣使用),脂麻二升半(去殼研成糊狀,用絹袋過濾去渣)。用澄清的漿液拌和蒼朮,曬乾。每次服用三錢,用米湯或酒在空腹時調服。(《孫氏集效方》)

面黃食少:男婦面無血色,食少嗜臥。蒼朮一斤,熟地半斤,乾薑(炮)冬一兩(春、秋七錢,夏五錢)。為末,糊丸梧子大。每溫水下五十丸。(《濟生拔萃方》)

白話文:

面黃消瘦:男性女性臉色沒有血色,食慾不佳,嗜睡。蒼朮一斤,熟地半斤,乾薑(炮製)冬季用一兩(春季、秋季用七錢,夏季用五錢)。研磨成粉末,做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劑。每次用溫水送服五十丸。(《濟生拔萃方》)

小兒癖疾:蒼朮四兩,為末。羊肝一具,竹刀批開,撒術末,線縛,入砂鍋煮熟,搗作丸服。(《生生編》)

白話文:

小兒癖疾:蒼朮四兩,研磨成粉末。羊肝一個,用竹刀剖開,撒上蒼朮末,用線捆紮,放入砂鍋中煮熟,搗成丸服用。(出自《生生編》)

好食生米:男子、婦人因食生熟物留滯腸胃,遂至生蟲,久則好食生米,否則終日不樂,至憔悴萎黃,不思飲食,以害其生。用蒼朮米泔水浸一夜,銼焙為末,蒸餅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食前米飲下,日三服。益昌伶人劉清嘯,一娼名曰花翠,年逾笄病此。惠民局監趙尹,以此治之,兩旬而愈。

白話文:

喜食生米:男女因食用生的或未熟的食物而滯留在腸胃,以致生蟲,時間久了就會喜歡吃生米,否則整天不開心,以至於變得憔悴且面黃肌瘦,沒有食慾,危害生命。使用蒼朮用淘米水浸泡一夜,切碎,烘焙成粉末,蒸餅丸子梧桐子大小。每次服用五十丸,飯前用米水送服,每日三次。益昌戲子劉清嘯,有一位叫做花翠的妓女,年齡超過十五歲患上了這種病。惠民局監察官趙尹用這個方法治療她,二十天就痊癒了。

蓋生米留滯,腸胃受濕,則谷不磨而成此疾,蒼朮能去濕暖胃消穀也。(楊氏《家藏經驗方》)腹中虛冷,不能飲食,食輒不消,羸弱生病。術二斤,曲一斤。炒為末,蜜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米湯下,日三服。大冷,加乾薑三兩;腹痛,加當歸三兩;羸弱,加甘草二兩。

白話文:

如果生米停留在體內,腸胃受濕,穀物就會不磨而形成這種疾病,蒼朮能去除濕氣、溫暖胃、消磨穀物。(楊氏《家藏經驗方》)腹中虛寒,不能飲食,吃了東西也不消化,身體瘦弱生病。蒼朮二斤,曲一斤。炒成粉末,用蜂蜜做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三十丸,用米湯送服,一天三次。如果天氣很冷,可以加入三兩乾薑;如果腹痛,可以加入三兩當歸;如果身體虛弱,可以加入二兩甘草。

(《肘後方》)脾濕水瀉注下,困弱無力,水穀不化,腹痛甚者。蒼朮二兩,白芍藥一兩,黃芩半兩,淡桂二錢。每服一兩,水一盞半,煎一盞,溫服。脈弦頭微痛,去芍藥,加防風二兩。(《保命集》)暑月暴瀉:壯脾溫胃,及療飲食所傷。曲術丸:用神麯(炒)、蒼朮(米泔浸一夜,焙)等分為末,糊丸梧子大。

白話文:

(《肘後方》)

脾濕水瀉注下,困弱無力,水穀不化,腹痛甚者。

蒼朮二兩,白芍藥一兩,黃芩半兩,淡桂二錢。

每服一兩,水一盞半,煎一盞,溫服。

脈弦頭微痛,去芍藥,加防風二兩。

(《保命集》)

暑月暴瀉:壯脾溫胃,及療飲食所傷。

曲術丸:用神麯(炒)、蒼朮(米泔浸一夜,焙)等分為末,糊丸梧子大。

(《肘後方》)

脾虛濕盛,水瀉不止,睏倦無力,飲食不化,腹痛劇烈者。

蒼朮二兩,白芍藥一兩,黃芩半兩,肉桂二錢。

每服一兩,加水一盞半,煎成一盞,溫服。

脈弦頭微痛,去芍藥,加防風二兩。

(《保命集》)

暑天暴瀉:補益脾胃,治療飲食所傷。

曲術丸:用炒神麯、米泔浸一夜後烘乾的蒼朮,等分為末,加糊做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劑。

每服三、五十丸,米飲下。(《和劑局方》)

白話文:

《肘後方》

脾虛濕盛,導致水瀉不止,疲倦無力,食物不消,腹痛劇烈的人。

(處方)蒼朮二兩,白芍藥一兩,黃芩半兩,肉桂二錢。

每次服用一兩藥材,加入一盞半的水,煎成一盞藥湯,溫熱服用。

如果脈象弦頭部位微微疼痛,則去掉芍藥,加入防風二兩。

《保命集》

夏天暴瀉:用來補益脾胃,治療飲食不當所造成的傷害。

曲術丸:將炒過的酒麴、用米泔浸泡一夜後烘乾的蒼朮,等分磨成粉末,加入糊劑做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劑。

每次服用三、五十丸,用米湯送服。

飧瀉久痢:椒術丸:用蒼朮二兩,川椒一兩。為末,醋糊丸梧子大。每服二十丸,食前溫水下。惡痢久者,加桂。(《保命集》)脾濕下血:蒼朮二兩,地榆一兩。分作二服,水二盞,煎一盞,食前溫服。久痢虛滑,以此下桃花丸。(《保命集》)。

白話文:

久痢腹瀉:椒術丸:

材料:蒼朮二兩,川椒一兩。

做法:將蒼朮和川椒研磨成細末,用醋糊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劑。

用法:每次服用二十丸,飯前用溫水送服。

適應症:治療久痢,尤其是有惡臭、膿血的痢疾。

加味:如果痢疾症狀嚴重或病程較長,可以加入桂枝一起服用。

脾濕下血:

材料:蒼朮二兩,地榆一兩。

做法:將蒼朮和地榆分作兩份,每份用兩碗水煎煮,煎至只剩一碗,在飯前溫服。

用法:如果久痢導致虛滑,出現大便稀溏、滑洩不停的情況,可以用這個方子治療。

加味:如果虛滑嚴重,可以加入桃花丸一起服用。

腸風下血:蒼朮不拘多少,以皂角挼濃汁浸一宿,煮乾,焙研為末,麵糊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米飲下,日三服。(《婦人良方》)

白話文:

腸風下血:用蒼朮(不拘多少),用皁角揉成濃汁浸泡一夜,煮乾,烘炒研磨成末,用麵糊做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五十丸,空腹米湯送服,每天服用三次。(《婦人良方》)

濕氣身痛:蒼朮泔浸切,水煎,取濃汁熬膏,白湯點服。(《簡便方》)補虛明目、健骨和血。蒼朮(泔浸)四兩,熟地黃(焙)二兩。為末,酒糊丸梧子大。每溫酒下三、五十丸,日三服。(《普濟方》)

白話文:

濕氣身痛:

  1. 將蒼朮用泔水浸泡一段時間,然後切碎。

  2. 將切碎的蒼朮加水煎煮,取其濃汁。

  3. 將濃汁熬製成膏狀,加入白湯中服用。(出自《簡便方》)

補虛益明目、健骨和血:

  1. 將蒼朮(泔水浸泡過)四兩,熟地黃(焙乾)二兩,研磨成細末。

  2. 用酒糊丸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劑。

  3. 每次服用三到五十丸,溫酒送服,每天服用三次。(出自《普濟方》)

青盲雀目:《聖惠方》:用蒼朮四兩,泔浸一夜,切焙研末。每服三錢,豬肝三兩,劈開摻藥在內,扎定,入粟米一合,水一碗,砂鍋煮熟,熏眼,臨臥食肝飲汁,不拘大人、小兒皆治。又方:不計時月久近。用蒼朮二兩,泔浸,焙搗為末。每服一錢,以好羊子肝一斤,竹刀切破,摻藥在內,麻扎,以粟米泔煮熟,待冷食之,以愈為度。

白話文:

青盲雀目:《聖惠方》:將四兩的蒼朮用泔水浸泡一夜,切碎烘烤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三錢,搭配三兩豬肝,將豬肝劈開,將藥末摻入其中,紮好,放入一合粟米,一碗水,用砂鍋煮熟,燻眼睛,睡覺前吃肝,喝湯汁,無論是大人還是小孩都能治療。

另一個方法:不限時間和月的長短。將二兩的蒼朮用泔水浸泡,烘乾搗碎成細末。每次服用一錢,搭配一斤好的羊肝,用竹刀切碎,將藥末摻入其中,用麻繩紮好,用粟米泔水煮熟,等到冷卻後食用,以痊癒為度。

眼目昏澀:蒼朮半斤(泔浸七日,去皮切焙),木賊各二兩。為末。每服一錢,茶、酒任下。(《聖惠方》)嬰兒目澀不開,或出血。蒼朮二錢,入豬膽中扎煮。將藥氣熏眼後,更嚼取汁與服。妙。(《幼幼新書》)

白話文:

眼睛昏澀疼痛:蒼朮半斤(用淘米水浸泡七天,去皮切片炒乾),木賊各二兩。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錢,用茶或酒送服。(出自《聖惠方》)嬰兒眼睛澀痛睜不開,或者有出血現象。蒼朮二錢,放入豬膽汁中封好煮熟。將藥物蒸氣燻眼睛,然後再嚼取藥汁服用。效果很好。(出自《幼幼新書》)

風牙腫痛:蒼朮鹽水浸過,燒存性,研末揩牙。去風熱。(《普濟方》)臍蟲怪病:腹中如鐵石,臍中水出,旋變作蟲行,繞身匝癢難忍,撥掃不盡。用蒼朮濃煎湯浴之。仍以蒼朮末,入麝香少許,水調服。(夏子益《奇疾方》)

白話文:

風牙腫痛:將蒼朮用鹽水浸泡後,燒成灰燼,研成細末,用來擦拭牙齒。可以去除風熱。(《普濟方》)臍蟲怪病:腹部像鐵石一樣硬,臍中流出水,很快變成蟲子爬行,纏繞在身上,瘙癢難忍,即使撥掃也除不盡。用蒼朮濃煎湯液浸泡患處。然後再用蒼朮末,加入少許麝香,用熱水調和服用。(夏子益《奇疾方》)

【主治】作飲甚香,去水(弘景)。亦止自汗。

白話文:

【主治】用來泡茶飲用,味道非常香,可以利水消腫(弘景)。也能止自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