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綱目》~ 主治第四卷 (46)
主治第四卷 (46)
1. 癰、疽
(深為疽,淺為癰。大為癰,小為癤),
【腫瘍】〔草部〕甘草(行汙濁之血,消五發之疽,消腫導毒。一切發背癰疽,用末和大麥粉,湯和熱敷,未成者內消;已成者,即潰。仍以微炙一兩,水浸一夜,服之;或以黑鉛汁,淬酒服;或取汁,熬膏;陰囊癰,水炙煎服,二十日即消。),忍冬(癰疽,不問發背、發頤、發眉、發腦、髮乳諸處,搗葉,入少酒塗四圍;內以五兩,同甘草節一兩,水煎,入酒再煎,分三服。重者一、二服,大腸通利即效,功勝紅內消,其滓亦可丸服。
或搗汁,同酒煎服。),遠志(一切癰疽、發背,癤毒惡喉,死血陰毒在中,不痛者,即痛;或憂怒等氣在中,作痛不可忍者,即止;熱者即涼;潰者即斂。為末,每服三錢,溫酒浸,取清服,其滓塗之。),紅內消(癰疽毒瘡,水熬,入酒時飲;滓為丸服。),連翹(消腫止痛,十二經瘡藥,不可無此。
癰腫初起,煮服,取汗。),木蓮(一切癰疽初起,四十九個,研細絞汁服,功同忍冬;背癰,取末服,下利即愈。),常春藤(一切腫痛,研汁入酒服,利惡物,去其根本。),絡石(同上。),秦艽(發背初起,同牛乳煎服,取利。),山慈菇(同蒼耳,擂酒服,取汗。
),豨薟(同乳香〈研〉、枯礬研,酒服,取汗;熬膏,貼一切癰疽,發背惡瘡,疔腫喉痹。),地菘(搗汁,日服。),蒼耳(擂酒取汗。),紫花地丁(同蒼耳擂酒,取汗;渣同面塗。),烏斂莓(擂酒熱服,取汗;渣塗。),迎春花(酒服末,取汗。),馬藺花葉(同松毛、牛膝,煎服。
),曲節草(同甘草,煎服。),香附子(已潰、未潰,以薑汁炒研,日服。),草烏頭(陰疽不起,同南星、桂心、薑汁熱服。未破,內消;久潰,能去黑爛。),牽牛(諸毒初起,氣壯者,煎醋服,利膿血,妙。),決明(同甘草煮服,並塗。),石葦(發背,冷酒服。
),石胡荽(同穿山甲、當歸尾,擂酒服,並塗之。),地錦草(同乳、沒等擂酒服,並塗。),積雪草,野菊,栝蔞,天門冬(並擂酒服,滓塗。),升麻(除風腫,行瘀血,為瘡家聖藥。腫毒卒起,磨醋,塗之。),羌活(散癰腫敗血,入太陽經。),地榆(諸瘡痛加之。
),黃芩(癢者,加之。)黃連(諸瘡痛癢,皆屬心火。),龍膽(癰腫口乾。),紫草(活血利腸。),當歸,芍藥,芎藭(和血止痛。),三稜(消堅硬。),黃葵花(腫痛及惡瘡膿水,為瘡家聖藥。鹽收經年用,尤妙。),胡黃連(同穿山甲貼。),芭蕉(同生姜貼。
),生地黃(杵塗,木香蓋之。),龍葵(搗塗,或入麝,或同蛤蟆。),大黃(醋調貼;同五倍、黃柏貼。),烏頭(同黃柏貼。),商陸(擦石癰。鹽搗,敷一切毒。),莨菪子(貼石癰堅硬。),天麻,都管草(醋貼。
白話文:
癰疽,深層的叫疽,淺層的叫癰;大的叫癰,小的叫癤。
腫瘍的治療:
甘草能排出污濁的血液,消除各種疽腫,消腫解毒。各種發背癰疽,可用甘草研末與大麥粉混合,用熱湯調和後敷於患處,未成膿的可以內消;已成膿的,則能促使其潰爛。也可以將甘草微炙一兩,用水浸泡一夜後服用;或者用黑鉛汁淬酒服用;或者將甘草汁熬成膏藥。陰囊癰腫,可用水煎服,二十天即可痊癒。
忍冬治療各種癰疽,不論是發背、發頤(下巴)、發眉、發腦、發乳等部位,都可將葉搗碎,加少許酒塗於患處周圍;內服則用忍冬五兩,加甘草節一兩,水煎後再加酒煎,分三次服用。病情嚴重者,一到兩次服用後,大腸通暢,便會見效,其效果勝過紅內消,忍冬的藥渣也可製成丸藥服用,或將忍冬搗汁與酒煎服。
遠志治療各種癰疽、發背、癤毒、惡喉等症,以及體內陰毒瘀血,不痛的使其疼痛,疼痛難忍的使其止痛,熱的使其涼,潰爛的使其收斂。將遠志研末,每次服用三錢,用溫酒浸泡,取其清液服用,藥渣則敷於患處。
紅內消治療癰疽毒瘡,用水熬煮後加酒服用;藥渣製成丸藥服用。
連翹能消腫止痛,是治療十二經脈瘡毒的良藥,不可或缺。癰腫初起,煮服,以促使發汗。
木蓮治療各種癰疽初起,取四十九個木蓮,研細絞汁服用,功效與忍冬相同;背癰則取木蓮研末服用,大便通暢後即可痊癒。
常春藤、絡石治療各種腫痛,研汁加酒服用,能排出毒物,去除病根。
秦艽治療發背初起,與牛乳同煎服用,以利於排毒。
山慈菇與蒼耳同用,搗碎加酒服用,以促使發汗。
豨薟與乳香(研磨)、枯礬(研磨)同用,加酒服用,以促使發汗;熬成膏藥,可貼於各種癰疽、發背惡瘡、疔腫喉痹等症。
地菘搗汁,每日服用。
蒼耳搗碎加酒,以促使發汗。
紫花地丁與蒼耳同用,搗碎加酒,以促使發汗;藥渣與麵粉混合後敷於患處。
烏斂莓搗碎加酒,熱服,以促使發汗;藥渣敷於患處。
迎春花研末加酒服用,以促使發汗。
馬藺花葉與松毛、牛膝同煎服用。
曲節草與甘草同煎服用。
香附子,無論是已潰爛或未潰爛,都可用薑汁炒研後,每日服用。
草烏頭治療陰疽不癒合的症狀,與南星、桂心、薑汁同用,熱服。未潰爛的能內消;久潰不癒的,能清除腐肉。
牽牛治療各種毒瘡初起,體質強壯者,可用醋煎服,能排出膿血,效果極佳。
決明與甘草同煮服用,並敷於患處。
石葦治療發背,用冷酒服用。
石胡荽與穿山甲、當歸尾同用,搗碎加酒服用,並敷於患處。
地錦草與乳香、沒藥等同用,搗碎加酒服用,並敷於患處。
積雪草、野菊、栝蔞、天門冬都可用搗碎加酒服用,藥渣敷於患處。
升麻能除風腫,行瘀血,是治療瘡毒的良藥。腫毒突然發作時,磨成粉末加醋塗抹。
羌活能散癰腫敗血,入太陽經。
地榆治療各種瘡痛。
黃芩治療瘡毒瘙癢。
黃連治療各種瘡毒痛癢,皆因心火過盛所致。
龍膽治療癰腫口乾。
紫草能活血利腸。
當歸、芍藥、川芎能和血止痛。
三稜能消散堅硬腫塊。
黃葵花治療腫痛及惡瘡膿水,是治療瘡毒的良藥。用鹽醃製多年後再使用,效果更佳。
胡黃連與穿山甲同用,貼於患處。
芭蕉與生薑同用,貼於患處。
生地黃搗碎塗抹,用木香蓋住。
龍葵搗碎塗抹,可以加入麝香,或與蛤蟆同用。
大黃用醋調和後貼敷;或與五倍子、黃柏同用貼敷。
烏頭與黃柏同用貼敷。
商陸擦拭石癰。用鹽搗碎後,敷於各種毒瘡。
莨菪子貼敷石癰堅硬腫塊。
天麻、都管草用醋調和後貼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