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綱目》~ 草部第十二卷 (7)
草部第十二卷 (7)
1. 隱忍葉
【氣味】甘、苦,寒,無毒。
【主治】蠱毒腹痛,面目青黃,林露骨立,煮汁一二升飲(時珍)。主腹臟風壅,咳嗽上氣(蘇頌)。
白話文:
**氣味:**甘味、苦味,寒性,無毒。
主治:
- 解蠱毒引起的腹痛,面色青黃,身體瘦弱。將藥材煮汁,一次喝一到兩升(李時珍)。
- 治療腹中有風氣鬱結,導致咳嗽氣上衝。(蘇頌)
2. 桔梗
(《本經》下品)
白話文:
《本經》下品
蜀椒(花椒) 主溫中,逐寒濕痺,破堅積,下氣。煮汁含,令人口氣香。
吳茱萸 下氣,止嘔吐,止泄痢。
白蘞(白芷) 主寒濕痺,上氣喘急,胸中熱,止渴。
蜀漆(生漆) 主產後血暈,血不盡。
黃連 主泄痢,下氣,止嘔吐,清金益腎。
附子(烏頭) 主寒濕痺,腹中冷痛,溫中下氣。
幹薑 主溫中,止嘔吐,下氣,散寒。
博物草(柴胡) 主往來寒熱,胸中煩滿,脅痛,逐濕痹。
木防己(防己) 主腳氣,溫中,逐水氣。
白及 主產後血閉,血暈。
黑及 主產後血閉。
蒼耳子 主產後血暈,血不盡。
吳茱萸 治驚癇。
益智 主心腹寒熱,譫妄驚癇。
赤石脂 止崩帶,更衣止血。
【釋名】白藥(《別錄》)、梗草(《別錄》)、薺苨(《本經》)。
白話文:
【釋名】白藥(《別錄》):又稱白止草。
梗草(《別錄》):又稱梗米草、梗米。
薺苨(《本經》):又稱薺菜、薺菱、薺芥。
時珍曰:此草之根結實而梗直,故名。《吳普本草》一名利如,一名符扈,一名房圖,方書並無見,蓋亦瘦辭爾。桔梗、薺苨乃一類,有甜、苦二種,故《本經》桔梗一名薺苨,而今俗呼薺苨為甜桔梗也。至《別錄》始出薺苨條,分為二物,然其性味功用皆不同,當以《別錄》為是。
白話文:
李時珍說:這種植物的根部結實而莖直,因此得名。在《吳普本草》中,它還有另外三個名字:利如、符扈和房圖。但在其他醫書中都沒有看到這些名字,可能是用來誤導別人的。桔梗和薺苨屬於同類,有甜味和苦味兩種。因此,《本經》中將桔梗稱為薺苨。而現在俗稱的薺苨,就是甜桔梗。到了《別錄》中,才將薺苨單獨列出,區分為兩種植物。但它們的性質、味道和功效都不同,應該以《別錄》中的記載為準。
【集解】《別錄》曰:桔梗,生嵩高山谷及冤句。二、八月採根,曝乾。
普曰:葉如薺苨,莖如筆管,紫赤色,二月生苗。
白話文:
集解
《別錄》記載:桔梗生長在嵩山的高山峽谷和冤句一帶。在二、八月間採挖根部,日曬乾燥。
普說
桔梗的葉子像薺菜,莖部像筆管,呈紫紅色。在二月時生長出新苗。
弘景曰:近道處處有,二、三月生苗,可煮食之。桔梗療蠱毒,甚驗。俗方用此,乃名薺苨。今別有薺苨,能解藥毒,可亂人參,葉甚相似。但薺苨葉下光明滑澤無毛為異,葉生又不如人參相對耳。
恭曰:薺苨、桔梗,葉有差互者,亦有葉三、四對者,皆一莖直上,葉既相亂,惟以根有心為別耳。
白話文:
陶弘景說:近處到處都有桔梗,二月、三月就會發芽,可以煮來吃。桔梗能治療蠱毒,效果很好。民間用它,就叫薺苨。現在還有另外一種薺苨,能解藥毒,可以混著人參一起用,葉子非常相似。但薺苨葉子下面光滑,沒有毛,這是它們的不同點,而且薺苨葉子生長不像人參葉子那樣對生。
(另一位醫家)恭說:薺苨和桔梗,葉子有的交錯生長,有的長出三、四對,都是一根莖直直地向上生長,葉子都很相似,只有靠根部有心才能區分。
頌曰:今在處有之。根如小指大,黃白色。春生苗,莖高尺余。葉似杏葉而長橢,四葉相對而生,嫩時亦可煮食。夏開小花紫碧色,頗似牽牛花,秋後結子。八月採根,其根有心,若無心者為薺苨。關中所出桔梗,根黃皮,似蜀葵根。莖細,青色。葉小,青色,似菊葉也。
根
白話文:
現在各地都有桔梗。它的根像小指頭那麼粗,顏色是黃白色。春天長出嫩芽,莖高一尺多。葉子像杏葉但更長更橢圓,每節對生四片葉子,嫩葉也可以煮著吃。夏天開紫色偏藍的小花,很像牽牛花,秋天結果實。八月採收根部,好的桔梗根有心,沒有心的就是薺苨。關中地區產的桔梗,根皮是黃色的,像蜀葵根。莖細,青綠色。葉子小,青綠色,像菊葉。
【修治】斆曰:凡使勿用木梗,真似桔梗,只是咬之腥澀不堪。凡用桔梗,須去頭上尖硬二、三分以來,並兩畔附枝。於槐砧上細銼,用生百合搗膏,投水中浸一伏時濾出,緩火熬令乾用。每桔梗四兩,用百合二兩五錢。
時珍曰:今但刮去浮皮,米泔水浸一夜,切片微炒用。
白話文:
【整理製備】斆說:凡是使用桔梗時,不要用帶木柄的,真的就像桔梗一樣,只是咬起來辛辣刺鼻,不堪食用。凡是使用桔梗,必須要去掉頂端的尖硬的部分,約二、三分並要去掉兩旁附屬的枝條。在槐木砧板上細細銼碎,用新鮮的百合搗成膏狀,放入水中浸泡一晝夜,過濾取出,以文火熬煮至乾燥即可使用。每四兩桔梗,搭配二兩五錢的百合。
李時珍說:現在只刮掉表面的皮,用米湯浸泡一夜,切成薄片,微微炒過即可使用。
【氣味】辛,微溫,有小毒。普曰:神農、醫和:苦,無毒;黃帝、扁鵲:辛、咸;岐伯、雷公:甘,無毒。李當之:大寒。權曰:苦、辛。時珍曰:當以苦、辛、平為是。
白話文:
【氣味】辛辣,微溫,有點毒性。普(藥王)說:神農和醫和認為蒲公英是苦味的,沒有毒性;黃帝和扁鵲認為蒲公英是辛味和鹹味的;岐伯和雷公認為蒲公英是甘味的,沒有毒性。李當之認為蒲公英有大寒的性質。權德興說:蒲公英是苦味和辛味的。李時珍說:應該認為蒲公英是苦味、辛味和性平的。
之才曰:節皮為之使。畏白芨、龍眼、龍膽草忌豬肉。得牡蠣、遠志,療恚怒;得硝石石膏,療傷寒。白粥解其㿌毒。
白話文:
之才說:節皮能驅使他。害怕白芨、龍眼、龍膽草,忌諱吃豬肉。如果服用牡蠣、遠志,可以治療恚怒;如果服用硝石石膏,可以治療傷寒。白粥可以解它毒性。
時珍曰:伏砒。徐之才所云節皮,不知何物也。
【主治】胸脅痛如刀刺,腹滿腸鳴幽幽,驚恐悸氣(《本經》)。
白話文:
李時珍說:伏砒。徐之才所說的節皮,不知道是什麼東西。
【主治】胸脅疼痛如刀刺,腹脹腸鳴幽幽,驚恐悸氣(《本經》)。
利五臟腸胃,補血氣,除寒熱風痹,溫中消穀,療喉咽痛,下蠱毒(《別錄》)。治下痢,破血去積氣,消積聚痰涎,去肺熱氣促嗽逆,除腹中冷痛,主中惡及小兒驚癇(甄權)。下一切氣,止霍亂轉筋,心腹脹痛,補五勞,養氣,除邪辟溫,破癥瘕肺癰,養血排膿,補內漏及喉痹(大明)。利竅,除肺部風熱,清利頭目咽嗌,胸膈滯氣及痛,除鼻塞(元素)。
白話文:
-
有益於五臟六腑和腸胃,補充血氣,消除風濕寒熱,溫暖中焦,消化穀物,治療喉嚨咽喉痛,排出體內毒素(《別錄》)。
-
治療腹瀉,破血去積氣,消除積聚的痰涎,緩解肺熱引起的氣促咳嗽,消除腹中冷痛,治療中惡和兒童驚風抽搐(甄權)。
-
排出體內一切氣體,止住霍亂轉筋,緩解心腹脹痛,補益五勞,養氣,消除邪辟溫熱,破除癥瘕肺癰,養血排膿,補益內漏和喉痹(大明)。
-
開竅,消除肺部風熱,清利頭目咽喉,緩解胸膈滯氣和疼痛,消除鼻塞(元素)。
治寒嘔(李杲)。主口舌生瘡,赤目腫痛(時珍)。
【發明】好古曰:桔梗氣微溫,味苦辛,味厚氣輕,陽中之陰,升也。入手太陰肺經氣分及足少陰經。
元素曰:桔梗清肺氣,利咽喉,其色白,故為肺部引經。
白話文:
【說明】
-
好古說:桔梗氣味微溫,味道苦辣,氣味厚重,辛散輕揚,是陽中帶陰,具有上行的特性。它能入足太陰肺經氣分和足少陰經。
-
元素說:桔梗能夠清肺氣,利咽喉,它的顏色是白色,因此能引導肺經之氣。
與甘草同行,為舟楫之劑。如大黃苦泄峻下之藥,欲引至胸中至高之分成功,須用辛甘之劑升之。譬如鐵石入江,非舟楫不載。所以諸藥有此一味,不能下沉也。
白話文:
與甘草一起使用,就像船隻載運貨物一樣。例如大黃是苦寒瀉下的藥物,如果想要引導它到達胸中最高的位置而奏效,就必須使用辛甘的藥物來升提它。就好比鐵石投入江中,沒有船隻就無法載運。因此,所有的藥物中都應該加入這一味藥物,才能防止沉降。
時珍曰:朱肱《活人書》治胸中痞滿不痛,用桔梗、枳殼,取其通肺利膈下氣也。張仲景《傷寒論》治寒實結胸,用桔梗、貝母、巴豆,取其溫中消穀破積也。又治肺癰唾膿,用桔梗、甘草,取其苦辛清肺,甘溫瀉火,又能排膿血、補內漏也。其治少陰證二、三日咽痛,亦用桔梗、甘草,取其苦辛散寒,甘平除熱,合而用之,能調寒熱也。後人易名甘桔湯,通治咽喉口舌諸病。
白話文:
李時珍說:朱肱的《活人書》中記載治療胸中痞滿不痛,使用桔梗、枳殼,因為它們具有通肺、利膈、下氣的作用。張仲景的《傷寒論》中記載治療寒實結胸,使用桔梗、貝母、巴豆,因為它們具有溫中、消穀、破積的作用。另外治療肺癰唾膿,使用桔梗、甘草,因為它們具有苦辛清肺,甘溫瀉火,又能排膿血、補內漏的作用。另外治療少陰證二、三日咽痛,也使用桔梗、甘草,因為它們具有苦辛散寒,甘平除熱,合用能調和寒熱的作用。後人改名為甘桔湯,用於治療咽喉、口舌等各種疾病。
宋仁宗加荊芥、防風、連翹,遂名如聖湯,極言其驗也。按:王好古《醫壘元戎》載之頗詳,云失音,加訶子;聲不出,加半夏;上氣,加陳皮;涎嗽,加知母、貝母;咳渴,加五味子;酒毒,加葛根;少氣,加人參;嘔,加半夏、生薑;唾膿血,加紫菀;肺痿,加阿膠;胸膈不利,加枳殼;心胸痞滿,加枳實;目赤,加梔子、大黃;面腫,加茯苓;膚痛,加黃耆;發斑,加防風、荊芥;疫毒,加鼠黏子、大黃;不得眠,加梔子。
白話文:
宋仁宗將荊芥、防風、連翹加入湯藥中,並將其命名為「如聖湯」,極力強調它的療效。根據王好古所著的《醫壘元戎》中記載的詳細內容:
如果出現失聲症狀,可以加入訶子;
如果聲音無法發出,可以加入半夏;
如果出現上氣不接下氣的症狀,可以加入陳皮;
如果出現涎水和咳嗽的症狀,可以加入知母和貝母;
如果出現咳嗽和口渴的症狀,可以加入五味子;
如果出現酒毒的症狀,可以加入葛根;
如果出現氣短的症狀,可以加入人參;
如果出現嘔吐的症狀,可以加入半夏和生薑;
如果出現痰中帶膿血的症狀,可以加入紫菀;
如果出現肺癆的症狀,可以加入阿膠;
如果出現胸膈不通暢的症狀,可以加入枳殼;
如果出現心胸痞滿的症狀,可以加入枳實;
如果出現眼睛充血的症狀,可以加入梔子和大黃;
如果出現面部腫脹的症狀,可以加入茯苓;
如果出現皮膚疼痛的症狀,可以加入黃耆;
如果出現發斑的症狀,可以加入防風和荊芥;
如果出現疫毒的症狀,可以加入鼠黏子和
震亨曰:乾咳嗽,乃痰火之邪郁在肺中,宜苦梗以開之;痢疾腹痛,乃肺金之氣鬱在大腸,亦宜苦梗開之,後用痢藥。此藥能開提氣血,故氣藥中宜用之。
白話文:
震亨說:乾咳,是痰火邪氣鬱結在肺中,應當使用苦味藥來宣發;痢疾腹痛,是肺金之氣鬱結在大腸,也應當使用苦味藥來宣發,之後再用痢疾藥。這種藥能宣發提振氣血,所以氣藥中應當使用它。
【附方】舊十,新八。胸滿不痛:桔梗、枳殼等分。水二鍾,煎一鍾,溫服。(《南陽活人書》)傷寒腹脹:陰陽不和也,桔梗半夏湯主之。桔梗、半夏、陳皮各三錢,薑五片。水二鍾,煎一鍾服。(《南陽活人書》)
白話文:
【附方】舊的(藥方)十個,新的(藥方)八個。胸滿但沒有疼痛:桔梗、枳殼等分。水二碗,煎成一碗,溫著服用。(《南陽活人書》)傷寒腹脹:陰陽不和造成的,用桔梗半夏湯為主藥。桔梗、半夏、陳皮各三錢,生薑五片。水二碗,煎成一碗服用。(《南陽活人書》)
痰嗽喘急:桔梗一兩半。為末。用童子小便半升,煎四合,去滓,溫服。(《簡要濟眾方》)肺癰咳嗽:胸滿振寒,脈數咽乾,不渴,時出濁唾腥臭,久久吐膿如粳米粥者,桔梗湯主之。桔梗一兩,甘草二兩。水三升,煮一升,分溫再服。朝暮吐膿血則瘥。(張仲景《金匱玉函方》)喉痹毒氣:桔梗二兩。
白話文:
咳嗽痰多喘息急促:桔梗一兩半。研成末,用童子小便半升,煎至四合,去掉渣滓,溫熱服用。(《簡要濟眾方》)
肺癰咳嗽:胸悶、發冷,脈搏快,咽喉乾燥,不口渴,有時吐出黃濁、腥臭的痰液,長時間吐出像粳米粥一樣的膿液,可以用桔梗湯治療。桔梗一兩,甘草二兩。水三升,煮至一升,溫熱服用,早晚各服用一次。早晨和傍晚吐出膿血則會痊癒。(張仲景《金匱玉函方》)
咽喉痹阻,有毒邪:桔梗二兩。
水三升,煎一升,頓服。(《千金方》)少陰咽痛:少陰證,二、三日,咽痛者,可與甘草湯;不瘥者,與桔梗湯主之。桔梗一兩,甘草二兩。水三升,煮一升,分服。(張仲景《傷寒論》)口舌生瘡:方同上。齒䘌腫痛:桔梗、薏苡仁等分。為末服。(《永類方》)骨槽風痛,牙根腫痛:桔梗為末,棗瓤和丸皂子大。
白話文:
將三升水煎成一升,一次服下。(《千金方》)少陰咽痛:少陰病症,二、三天,咽喉疼痛者,可用甘草湯;不癒合者,用桔梗湯。桔梗一兩,甘草二兩。三升水,煮成一升,分服。(張仲景《傷寒論》)口舌生瘡:按上面方藥服用。牙齒腫痛:桔梗、薏苡仁等分量。研磨成粉。服下。(《永類方》)骨槽風疼痛,牙根腫脹疼痛:將桔梗磨成末,把棗肉和丸皁子混合在一起。
綿裹咬之。仍以荊芥湯漱之。(《經驗後方》)牙疳臭爛:桔梗、茴香等分。燒研,敷之。(《衛生易簡方》)肝風眼黑:目睛痛,肝風盛也,桔梗丸主之。桔梗一斤,黑牽牛(頭末)三兩,為末,蜜丸梧子大。每服四十丸,溫水下,日二服。(《保命集》)鼻出衄血:桔梗為末,水服方寸匕,日四服。
白話文:
-
使用棉花包著咬住。仍然用荊芥湯漱口。(《經驗後方》)
-
牙齒腐爛發臭:桔梗、茴香等分。燒成灰後研磨成粉,敷在患處。(《衛生易簡方》)
-
肝風引起的眼睛發黑:眼睛疼痛,肝風盛行,桔梗丸主治。桔梗一斤,黑牽牛(頭末)三兩,研磨成粉,用蜜做成梧子般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四十丸,用溫水送服,每天兩次。(《保命集》)
-
鼻子出血:桔梗研磨成粉,用溫水服下方寸匕,每天四次。(《保命集》)
一加生犀角屑。(《普濟方》)吐血下血:方同上。打擊瘀血在腸內,久不消,時發動者。桔梗為末,米湯下一刀圭。(《肘後要方》)中蠱下血如雞肝,晝夜出血石余,四臟皆損,惟心未毀,或鼻破將死者。苦桔梗為末,以酒服方寸匕,日三服。不能下藥,以物拗口灌之。
白話文:
-
加上犀角屑。(《普濟方》)吐血下血:方同上。打擊瘀血在腸內,很久不消散,時常發作。桔梗搗成粉末,用米湯送服一刀圭。(《肘後要方》)
-
中了毒而下血好像雞肝,晝夜流血,四臟都損壞了,只有心臟沒有壞,或者鼻子流血快要死亡的人。苦桔梗搗成粉末,用酒送服方寸匕,每天服三次。不能服藥,就用器物撬開嘴灌進去。
心中當煩,須臾自定,七日止。當食豬肝臛以補之。神良。一方加犀角等分。(《古今錄驗》)妊娠中惡,心腹疼痛:桔梗一兩(銼)。水一鍾,生薑三片,煎六分,溫服。(《聖惠方》)小兒客忤,死不能言:桔梗(燒研)三錢,米湯服之。仍吞麝香少許。(張文仲《備急方》)
蘆頭
【主治】吐上膈風熱痰實,生研末,白湯調服一二錢,探吐(時珍)。
白話文:
-
患病時感到心情煩悶,很快就能平復,七天就能痊癒。服用豬肝湯來補養身體,就會立竿見影。可以再加上等分量的犀角。(《古今錄驗》)
-
懷孕期間受到邪氣侵擾,導致心腹疼痛:使用一兩桔梗(切碎),加入一碗水和三片生薑,煎煮成六分之一,趁溫熱時服用。(《聖惠方》)
-
小兒受到客忤,導致無法說話:將桔梗燒研成粉末,服用三錢,以米湯送服。同時服用少量麝香。(張文仲《備急方》)
主治:
治療胸膈間的熱痰壅塞,造成嘔吐。將蘆頭研磨成細粉,用白開水調服一至二錢,可止吐(李時珍《本草綱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