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綱目》~ 草部第十二卷 (6)
草部第十二卷 (6)
1. 薺苨
(音齊尼,並上聲。《別錄》中品)
【校正】併入《圖經》杏參。
【釋名】杏參(《圖經》)、杏葉沙參(《救荒》)、菧苨(菧,音底。《爾雅》)、甜桔梗(《綱目》)、白麵根(《救荒》),苗名隱忍。
時珍曰:薺苨多汁,有濟苨之狀,故以名之。濟苨,濃露也。其根如沙參而葉如杏,故河南人呼為杏葉沙參。蘇頌《圖經》杏參,即此也。俗謂之甜桔梗。《爾雅》云:苨,菧苨也。郭璞云:即薺苨也。隱忍,說見下文。
【集解】弘景曰:薺苨根莖都似人參,而葉小異,根味甜絕,能殺毒。以其與毒藥共處,毒皆自然歇,不正入方家用也。又曰:魏文帝言薺苨亂人參,即此也。
薺苨葉甚似桔梗,但葉下光明滑澤無毛為異,又不如人參相對耳。
恭曰:人參苗似五加而闊短,莖圓有三、四椏,椏頭有五葉,陶引薺苨亂人參,誤矣。且薺苨、桔梗又有葉差互者,亦有葉三、四對者,皆一莖直上,葉既相亂,惟以根有心為別爾。
頌曰:今川蜀、江浙皆有之。春生苗莖,都似人參,而葉小異,根似桔梗,但無心為異。潤州、陝州尤多,人家收以為果,或作脯啖,味甚甘美,兼可寄遠。二月、八月採根,曝乾。
承曰:今人多以蒸過壓扁亂人參,但味淡爾。
宗奭曰:陶以根言,故云薺苨亂人參;蘇以苗言,故以陶為誤也。
機曰:薺苨苗莖與桔梗相似,其根與人參相亂。今言苗莖都似人參,近於誤也。當以人參、薺苨、桔梗三注參看自明矣。
時珍曰:薺苨苗似桔梗,根似沙參,故奸商往往以沙參、薺苨通亂人參。蘇頌《圖經》所謂杏參,周定王《救荒本草》所謂杏葉沙參,皆此薺苨也。《圖經》云:杏參生淄州田野,根如小菜根。土人五月採苗葉,治咳嗽上氣。《救荒本草》云:杏葉沙參,一名白麵根。苗高一、二尺,莖色青白。
葉似杏葉而小,微尖而背白,邊有叉牙。杪間開五瓣白碗子花。根形如野胡蘿蔔,頗肥,皮色灰黝,中間白色,味甜微寒。亦有開碧花者。嫩苗炸熟水淘,油鹽拌食。根換水煮,亦可食。人以蜜煎充果。又陶弘景注桔梗,言其葉名隱忍,可煮食之,治蠱毒。謹按《爾雅》云:蒡,隱忍也。
郭璞注云:似蘇,有毛。江東人藏以為菹,亦可瀹食。葛洪《肘後方》云:隱忍草,苗似桔梗,人皆食之。搗汁飲,治蠱毒。據此則隱忍非桔梗,乃薺苨苗也。薺苨苗甘,可食;桔梗苗苦,不可食,尤為可證。《神農本經》無薺苨,只有桔梗一名薺苨,至《別錄》始出薺苨。
蓋薺苨、桔梗乃一類,有甜、苦二種,則其苗亦可呼為隱忍也。
根
【氣味】甘,寒,無毒。
【主治】解百藥毒(《別錄》)。
殺蠱毒,治蛇蟲咬,熱狂溫疾,罯毒箭(大明)。利肺氣,和中明目止痛,蒸切作羹粥食,或作齏菹食(昝殷)。食之,壓丹石發動(孟詵)。主咳嗽消渴強中,瘡毒疔腫,闢沙蝨短狐毒(時珍)。
【發明】時珍曰:
薺苨寒而利肺,甘而解毒,乃良品也,而世不知用,惜哉。按葛洪《肘後方》云:一藥而兼解眾毒者,惟薺苨汁濃飲二升,或煮嚼之,亦可作散服。此藥在諸藥中,毒皆自解也。又張鷟《朝野僉載》云:各醫言虎中藥箭,食清泥而解;野豬中藥箭,豗薺苨而食。物猶知解毒,何況人乎?又孫思邈《千金方》,治強中為病,莖長興盛,不交精出,消渴之後,發為癰疽,有薺苨丸、豬腎薺苨湯方,此皆本草所未及者。然亦取其解熱解毒之功爾,無他義。
【附方】舊四,新三。強中消渴:豬腎薺苨湯:治強中之病,莖長興盛,不交精液自出,消渴之後,即發癰疽。皆由恣意色欲,或餌金石所致,宜此以制腎中熱也。用豬腎一具,薺苨、石膏各三兩,人參、茯苓、磁石、知母、葛根、黃芩、栝蔞根、甘草各二兩,黑大豆一升,水一斗半,先煮豬腎、大豆,取汁一斗,去滓下藥,再煮三升,分三服。後人名為石子薺苨湯。
又薺苨丸:用薺苨、大豆、茯神、磁石、栝蔞根、熟地黃、地骨皮、玄參、石斛、鹿茸各一兩,人參、沉香各半兩。為末,以豬肚治淨煮爛,杵和丸梧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鹽湯下。(並《千金方》)
疔瘡腫毒:生薺苨根搗汁,服一合,以滓敷之,不過三度。(《千金翼》)
面上皯皰:薺苨、肉桂各一兩。為末。每用方寸匕,酢漿服之,日一服。又滅瘢痣。(《聖濟總錄》)
解諸蠱毒:薺苨根搗末,飲服方寸匕,立瘥。(陳延之《小品方》)
解鉤吻毒:鉤吻葉與芹葉相似,誤食之殺人。惟以薺苨八兩,水六升,煮取三升,每服五合,日五服。(仲景《金匱玉函》)
解五石毒:薺苨生搗汁,多服之,立瘥。(蘇頌《圖經》)
白話文:
[薺苨]
薺苨,讀音為「齊尼」,是中品藥材。
[名稱考證]
它又被稱為杏參、杏葉沙參、菧苨、甜桔梗、白麵根,幼苗則稱為隱忍。
李時珍說:薺苨多汁,形狀像濟苨,所以這樣命名。濟苨是指濃厚的露水。薺苨的根像沙參,葉子像杏樹葉,所以河南人稱它為杏葉沙參。蘇頌《圖經》裡說的杏參,就是指這種植物。民間也叫它甜桔梗。《爾雅》中說,「苨」就是「菧苨」,郭璞的註解說,菧苨就是薺苨。「隱忍」的解釋在後面有說明。
[形態描述]
陶弘景說:薺苨的根莖都像人參,只是葉子略有不同,根的味道極甜,可以解毒。如果把它和毒藥放在一起,毒性會自然消失,但並不是醫生常用的藥材。魏文帝曾說薺苨會混淆人參,指的就是這種植物。
薺苨的葉子很像桔梗,但葉子的背面光滑沒有毛,而且不像人參那樣葉子是對生的。
陳藏器說:人參的幼苗像五加皮,但更寬更短,莖是圓的,有三、四個分枝,每個分枝上有五片葉子。陶弘景說薺苨會混淆人參,這是錯誤的。而且薺苨和桔梗的葉子也有互相交錯的,也有三、四對的,它們都是一根莖直立向上生長,葉子容易混淆,唯一的區別就是看根是否有心。
蘇頌說:現在四川、江浙一帶都有薺苨。春天長出幼苗,像人參,只是葉子略有不同,根像桔梗,但沒有心。潤州、陝州尤其多,人們把它當作水果採摘,或者製成蜜餞食用,味道非常甘甜,還可以寄送遠方。二月和八月採挖根部,曬乾。
張承說:現在很多人把蒸過壓扁的薺苨冒充人參,但味道比較淡。
陳宗奭說:陶弘景是從根部來分辨的,所以說薺苨會混淆人參;蘇頌是從幼苗來分辨的,所以認為陶弘景說錯了。
劉機說:薺苨的幼苗和莖與桔梗相似,它的根容易與人參混淆。現在說薺苨的幼苗和莖都像人參,這是錯誤的。應該把人參、薺苨、桔梗三種藥材放在一起對照觀察,就會明白。
李時珍說:薺苨的幼苗像桔梗,根像沙參,所以奸商經常把沙參、薺苨混充人參。蘇頌《圖經》裡說的杏參,周定王《救荒本草》裡說的杏葉沙參,都是指薺苨。《圖經》說:杏參生長在淄州的田野裡,根像小的蘿蔔根。當地人五月採摘幼苗和葉子,用來治療咳嗽和氣喘。《救荒本草》說:杏葉沙參,又名白麵根。幼苗高一、二尺,莖是青白色的。
葉子像杏葉但比較小,略尖,背面是白色的,邊緣有鋸齒狀。頂端開五瓣的白色小碗狀花。根的形狀像野胡蘿蔔,比較肥大,外皮是灰黑色的,中間是白色的,味道甘甜,性微寒。也有開藍色花的。嫩苗可以焯水後用油鹽拌著吃。根部可以換水煮熟食用。人們也用蜜煎做成蜜餞。另外,陶弘景在註解桔梗時說它的葉子又名隱忍,可以煮食,可以治療蠱毒。但《爾雅》說:「蒡,隱忍也。」
郭璞註解說:「像紫蘇,有毛。江東人醃製成酸菜,也可以煮食。」葛洪《肘後方》說:「隱忍草,幼苗像桔梗,人們都吃它。搗汁飲用,可以治療蠱毒。」根據這些說法,隱忍不是桔梗,而是薺苨的幼苗。薺苨的幼苗甘甜,可以食用;桔梗的幼苗苦澀,不能食用,這可以作為一個明顯的證據。《神農本經》沒有記載薺苨,只有桔梗,並把桔梗也叫做薺苨,直到《別錄》才單獨記載了薺苨。
總之,薺苨和桔梗是同一類植物,但有甜、苦兩種,所以它們的幼苗都可以稱為隱忍。
[根的藥性]
- 氣味: 甘,寒,無毒。
- 主治: 解除各種藥物中毒(《別錄》)。
- 殺滅蠱毒,治療蛇蟲咬傷,熱病導致的精神狂亂,以及箭傷中毒(大明)。
- 有利於肺氣,調和脾胃,使眼睛明亮,止痛。可以蒸煮後切碎做成羹粥食用,或者做成醃菜食用(昝殷)。
- 食用後,可以抑制丹石類藥物的副作用(孟詵)。
- 主治咳嗽、消渴、陽強、瘡毒、疔腫,驅除沙虱、短狐的毒害(時珍)。
[藥理作用]
李時珍說:薺苨性寒,能宣洩肺氣;味甘,能解毒,是很好的藥材,可惜世人不知道使用。葛洪《肘後方》記載:「如果有一種藥物可以解多種毒,那只有濃飲二升薺苨汁,或者咀嚼服用,也可以製成散劑服用。如果各種毒藥放在一起,薺苨可以自行解除毒性。」張鷟《朝野僉載》記載:「醫生說,老虎中了毒箭,可以吃清泥解毒;野豬中了毒箭,會拱食薺苨解毒。」動物都知道用來解毒,更何況是人呢?孫思邈《千金方》記載,治療陽強的疾病,陰莖勃起而不能射精,導致消渴後,又發生癰疽,有薺苨丸、豬腎薺苨湯等方劑,這些是《本草》中沒有記載的。這些方劑也是利用薺苨的解熱解毒功效,沒有其他的意義。
[附方]
這裡列舉了幾個常用的藥方:
- 治療陽強和消渴: 豬腎薺苨湯:治療陽強的疾病,陰莖勃起而不能射精,消渴之後又發生癰疽。這些病都是因為過度沉迷於性慾,或者服用金石類藥物引起的,可以用此方來抑制腎中的熱邪。用豬腎一具,薺苨、石膏各三兩,人參、茯苓、磁石、知母、葛根、黃芩、栝蔞根、甘草各二兩,黑大豆一升,加水一斗半。先煮豬腎、大豆,取汁一斗,去除藥渣,再加入其他藥物煮至三升,分三次服用。後人稱之為石子薺苨湯。
- 薺苨丸: 用薺苨、大豆、茯神、磁石、栝蔞根、熟地黃、地骨皮、玄參、石斛、鹿茸各一兩,人參、沉香各半兩。將所有藥材研磨成粉末,用煮爛的豬肚和成丸,如梧桐子般大小。每次服用七十丸,空腹用鹽湯送服。
- 疔瘡腫毒: 用新鮮的薺苨根搗汁,服用一合,用藥渣敷在患處,最多敷三次即可痊癒。
- 治療臉上的黑斑和粉刺: 用薺苨、肉桂各一兩,研磨成粉末。每次用一小勺,用醋漿送服,每天一次。還能消除疤痕。
- 解除各種蠱毒: 將薺苨根搗成粉末,服用一小勺,立即見效。
- 解除鉤吻的毒性: 鉤吻的葉子與芹菜的葉子相似,誤食會致人死亡。可以用薺苨八兩,加水六升,煮至三升,每次服用五合,每天服用五次。
- 解除五石散的毒性: 用新鮮的薺苨搗汁,多喝一些,可以立即痊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