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時珍

《本草綱目》~ 石部第十一卷 (15)

回本書目錄

石部第十一卷 (15)

1. 綠礬

(《日華》)

白話文:

《日華》

譯文:

第一卷

  • 人有六氣:人體內有陰、陽、風、寒、暑、濕等六種氣,這六氣會影響人體的生理和病理。
  • 營衛氣血:營氣和衛氣是人體內兩種重要的氣,營氣負責輸送營養物質,衛氣負責防禦外邪。氣血則是氣和血的總稱,它們運行於身體各處,維繫著人的生命活動。
  • 臟腑經絡:臟腑是人體內的重要器官,它們通過經絡相連接,經絡就像道路一樣,氣血運行在經絡中。
  • 四時養生:根據四季的變化,採取不同的養生方法,以保持身體健康。例如,春季宜養生,夏季宜消暑,秋季宜燥,冬季宜保暖。

第二卷

  • 耳目口鼻:耳朵、眼睛、嘴巴、鼻子等感官器官,是與外界聯繫的主要途徑。
  • 五官疾病:五官容易受到外邪的侵襲,從而引起各種疾病。
  • 皮膚疾病:皮膚是人體與外界接觸最頻繁的地方,容易受到外邪的侵襲,從而發生各種皮膚病。

第三卷

  • 飲食養生:合理的飲食對人體健康至關重要,要適量攝取各種食物,避免偏食。
  • 藥物治療:藥物治療是中醫治療疾病的重要方法,根據患者的不同症狀,選用不同的中藥進行治療。
  • 推拿按摩:推拿按摩是一種外治法,通過手法刺激身體的特定部位,達到調理氣血、疏通經絡、緩解疼痛等作用。

第四卷

  • 婦科疾病:婦科疾病是女性常見的疾病,主要包括月經不調、痛經、不孕等。
  • 兒科疾病:兒科疾病是兒童常見的疾病,主要包括發燒、咳嗽、腹瀉等。
  • 內外科疾病:內外科疾病是人體內部和外部的疾病,包括各種五官疾病、皮膚疾病、內臟疾病、骨傷科疾病等。

第五卷

  • 針灸治療:針灸治療是以針和灸來刺激身體的特定部位,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 養生保健:養生保健是中醫預防疾病、增強體質的方法,包括合理飲食、適當運動、保持良好的心態等。
  • 醫藥雜論:收錄了各種醫藥方面的雜文,涉及醫學理論、臨牀經驗、藥物應用等方面。

【釋名】皂礬(《綱目》)、青礬,煅赤者名絳礬(《唐本》)、礬紅。時珍曰:綠礬可以染皂色,故謂之皂礬。又黑礬亦名皂礬,不堪服食,惟瘡家用之。煅赤者俗名礬紅,以別硃紅。

白話文:

【名稱解釋】:皁礬(見《綱目》)、青礬,煅燒成紅色稱為絳礬(《唐本》)、礬紅。李時珍說:綠礬可以染色成皁色,所以叫做皁礬。又黑礬也叫皁礬,不能服用,只在治療瘡腫時使用。煅燒成紅色的俗名叫做礬紅,用來區分硃紅。

【集解】頌曰:綠礬出隰州溫泉縣、池州銅陵縣,並煎礬處生焉。初生皆石也,煎煉乃成。其形似朴硝而綠色,取置鐵板上,聚炭燒之,礬沸流出,色赤如金汁者,是真也。沸定時,汁盡,則色如黃丹。又有皂莢礬,或云即綠礬也。

白話文:

【彙集解說】:歌謠說:綠礬產於隰州溫泉縣、池州銅陵縣,都出自煎礬的地方。最早的時候都是石頭,經過煎煉才成為綠礬。它的形狀像朴硝,但顏色是綠色的。取出來放在鐵板上,堆上木炭燒,礬液沸騰流出,呈紅色如金汁,這是真的綠礬。沸騰停止了,礬液用盡,顏色就變成了黃丹色。還有一種皁莢礬,或有人說就是綠礬。

恭曰:綠礬新出窟未見風者,正如琉璃色,人以為石膽。燒之赤色,故名絳礬。出瓜州者良。

白話文:

恭謹地說:剛剛採集自礦坑的新鮮綠礬,還未接觸到空氣,就像琉璃一樣的顏色,人們將它誤以為是膽結石。經過灼燒,它會呈現赤紅色,因此稱之為絳礬。產自瓜州的絳礬品質上乘。

時珍曰:綠礬晉地、河內、西安、沙州皆出之,狀如焰硝。其中揀出深青瑩淨者,即為青礬;煅過變赤,則為絳礬。入圬墁及漆匠家多用之,然貨者亦雜以沙土為塊。昔人往往以青礬為石膽,誤矣。

白話文:

李時珍說:綠礬在晉地、河內、西安、沙州這些地方都有產出,它的外形與硝石相似。其中挑選出深青色、晶瑩透亮的,就是青礬;經過煅燒後變成紅色的,就是絳礬。青礬和絳礬常被建築工匠和漆匠使用,但也有商販會摻雜沙土來增加重量。過去的人常常把青礬當成石膽,這是錯誤的。

【氣味】酸,涼,無毒。

白話文:

**氣味:**酸、涼,無毒。

【主治】疳及諸瘡(蘇恭)。喉痹蟲牙口瘡,惡瘡疥癬。釀鯽魚燒灰服,療腸風瀉血(大明)。消積滯,燥脾濕,化痰涎,除脹滿黃腫瘧利,風眼口齒諸病(時珍)。

白話文:

【主治】治療疳病和各種瘡(蘇恭)。喉嚨腫痛、蛀牙、口腔潰瘍,惡瘡、疥癬。用鯽魚釀製燒成灰,服用治療腸胃風寒、腹瀉、便血(大明)。消除積滯、乾燥脾濕、化解痰涎,消除脹滿、黃腫、瘧疾、腹瀉,風眼、口齒等疾病(時珍)。

【發明】時珍曰:綠礬酸湧澀收,燥濕解毒化涎之功與白礬同,而力差緩。按《張三丰仙傳方》載伐木丸云:此方乃上清金蓬頭祖師所傳。治脾土衰弱,肝木氣盛,木來剋土,病心腹中滿,或黃腫如土色,服此能助土益元。用蒼朮二斤(米泔水浸二宿,同黃酒面曲四兩炒赤色),皂礬一斤(醋拌曬乾,入瓶火煅),為末,醋糊丸梧子大。每服三、四十丸,好酒、米湯任下,日二、三服。

白話文:

【闡釋】李時珍說:綠礬酸、澀、收斂,燥濕、解毒、化痰的功效與白礬相同,但力量較弱。根據《張三豐仙傳方》記載的伐木丸,此方是上清金蓬頭祖師傳下來的。用來治療脾土衰弱、肝木氣盛、木來剋土,導致心腹滿脹,或黃腫如土色,服用此藥可以幫助脾土、益元氣。

用蒼朮二斤(用米泔水浸泡兩夜,與黃酒、面曲四兩炒至赤色),皁礬一斤(用醋拌勻,曬乾,放進瓶子裡火煅),研成細末,用醋糊丸,梧子大小。每次服用三、四十丸,用好酒或米湯送服,每天服用兩到三次。

時珍常以此方加平胃散,治一賤役中滿腹脹,果有效驗。蓋此礬色綠味酸,燒之則赤,既能入血分伐木,又能燥濕化涎,利小便,消食積,故脹滿黃腫瘧痢疳疾方往往用之,其源則自張仲景用礬石硝石治女勞黃疸方中變化而來。

白話文:

李時珍經常使用這個方劑加上平胃散,來治療一個僕役的滿腹脹氣,結果非常有效。因為這種礬石顏色是綠色的,味道是酸的,燒烤之後就會變成紅色,它既可以進入血液中伐木(治療木氣不通的疾病),又能乾燥濕氣化解涎水,有利於小便,消化積食,所以脹滿、黃腫、瘧疾、痢疾、疳疾等方劑經常使用它,其來源是從張仲景用礬石硝石治療婦女勞損、黃疸的方劑中變化而來的。

頌曰:劉禹錫《傳信方》治喉痹,用皂莢礬,入好米醋同研含之,咽汁立瘥。此方出於李謨,甚奇妙。皂莢礬,即綠礬也。

白話文:

頌曰:劉禹錫《傳信方》治療喉嚨腫痛的方劑,是用皁角礬浸泡在優質米醋中,研磨後含在嘴裡,把汁液吞下去,咽喉疼痛的症狀立馬消失。這個方子是李謨想出來的,非常神奇。皁角礬,也就是綠礬。

【附方】舊一,新三十四。

重舌木舌:皂礬二錢,鐵上燒紅,研,摻之。(陸氏《積德堂方》)

白話文:

【附方】舊的一種,新的三十四種。

重舌木舌:皁礬二錢,在鐵上燒紅,研磨成粉,摻在裡面。(陸氏《積德堂方》)

喉風腫閉:皂礬一斤,米醋三斤拌,曬乾末,吹之。痰涎出盡,用良薑末少許,入茶內漱口,咽之即愈。(孫氏《集效方》)眼暴赤爛:紅棗五斤,入綠礬在內,火煨熟,以河水、井水各一碗,桃、柳心各七個,煎稠。每點少許入眥上。(《摘玄方》)爛弦風眼:青礬火煅出毒,細研。泡湯澄清,點洗。(《永類方》)倒睫拳毛:方同上。

白話文:

咽喉腫痛閉塞:皁礬一斤,米醋三斤拌在一起,曬乾研成細末,對著腫處吹。痰涎排盡後,用乾薑末少許,放入茶內漱口,然後嚥下即可痊癒。(孫氏《集效方》)

眼睛突然紅赤糜爛:紅棗五斤,放入綠礬,用火煨熟,再加入河水、井水各一碗,桃、柳樹樹心各七個,煎至濃稠。每次點少許藥液滴入眼角上。(《摘玄方》)

爛弦風眼:把青礬用火煅燒取出毒性,研磨成細末。用清水泡製,澄清後點洗眼睛。(《永類方》)

睫毛倒入眼內,刺入眼球:方法同上。(《永類方》)

瘧疾寒熱:礬紅、獨蒜頭(煨)等分。搗丸芡子大。每白湯嚼下一丸,端午日合之。(《普濟方》)少陰瘧疾嘔吐:綠礬一錢,乾薑(泡)、半夏(薑製),各半兩。為末。每服半錢,發日早以醋湯下。(《聖濟錄》)翻胃吐食:白麵二斤半,蒸作大饅頭一個,頭上開口,剜空,將皂礬填滿,以新瓦圍住,鹽泥封固,挖土窯安放。文武火燒一日夜,取出研末,棗肉為丸梧子大。

白話文:

瘧疾發作時寒熱交替:明礬、獨頭蒜(烘烤過)等量。搗成和芡實一樣大的丸子。每次用白開水嚼服一丸,端午節當天合藥服用。(《普濟方》)少陰瘧疾引起的嘔吐:綠礬一錢,生薑(泡過)、半夏(用生薑加工過),各半兩。研成細末。每次服半錢,在發病當天早晨用醋湯送服。(《聖濟錄》) 嘔吐不止:白麵二斤半,蒸成一個大饅頭,在饅頭頂部開口,挖空,把明礬填滿,用新瓦圍住,用鹽泥封固,挖土窯將其放入。用文火武火燒一天一夜,取出研成細末,用棗肉做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子。

每服二十丸,空心酒、湯任下。忌酒色。(《醫方摘要》)大便不通:皂礬一錢,巴霜二個,同研,入雞子內攪勻,封頭,濕紙裹,煨熟食之,酒下,即通。(《集玄方》)

白話文:

每次服藥二十丸,空腹時可以用酒或熱湯送服。忌諱酗酒、貪戀女色。(出自《醫方摘要》)

大便不通:皁礬一錢,白礬二個,研成細末,放入雞蛋中攪拌均勻,把雞蛋封口,用濕紙包裹,煨熟後食用,用酒送服,即可通暢。(出自《集玄方》)

腸風下血:積年不止,虛弱甚者,一服取效。綠礬四兩,入砂鍋內,新瓦蓋定,鹽泥固濟,煅赤取出,入青鹽、生硫黃各一兩、研勻。再入鍋中固濟,煅赤取出,去火毒,研。入熟附子末一兩,粟米粥糊丸梧子大。每空心米飲、溫酒任下三十丸。(《永類方》)婦人血崩:青礬二兩,輕粉一錢,為末,水丸梧子大。

白話文:

腸風下血:積年不止,虛弱嚴重的人,一服藥就能見效。將綠礬四兩放入砂鍋中,用新瓦蓋好,用鹽泥封好,煅燒至赤色取出,加入青鹽和生硫黃各一兩,研勻。再放入鍋中封好,煅燒至赤色取出,去掉火毒,研成粉。加入熟附子末一兩,用粟米粥糊丸成梧桐子大小。每次空腹時,用米粥或溫酒送下三十丸。(出自《永類方》)

婦人血崩:青礬二兩,輕粉一錢,研成細末,用水丸成梧桐子大小。

每服二、三十丸,新汲水下。(《摘玄方》)血證黃腫:綠礬四兩,百草霜一升,炒麵半升,為末,沙糖和丸梧子大。每服三、四十丸,食後薑湯下。鄭時舉所傳。又方:小麥淘淨一斤,皂礬半斤,同炒黃為末,黑棗肉半斤搗勻,米醋打糊丸梧子大。每薑湯下八、九十丸,一日三服。

白話文:

每服二三十顆藥丸,用剛打上來的井水送服。(《摘玄方》)血證引起的身體腫脹:綠礬四兩,百草霜一升,炒麵半升,研磨成粉末,加入砂糖和丸成梧子那麼大的藥丸。每次服用三十到四十顆藥丸,飯後用薑湯送服。這是鄭時舉傳授的藥方。另一個藥方:淘洗乾淨的小麥一斤,皁礬半斤,一起炒黃研磨成粉末,黑棗肉半斤搗勻,用米醋打糊丸成梧子那麼大的藥丸。每服八九十顆藥丸,用薑湯送服,一天服用三次。

(《簡便方》)脾病黃腫:青礬四兩(煅成赤珠子),當歸四兩(酒酻浸七日,焙),百草霜三兩。為末,以浸藥酒打糊丸梧子大。每服五丸至七丸,溫水下。一月後黃去立效,此方祖傳七世。又方:綠礬四兩,百草霜、五倍子各一兩,木香一錢。為末,酒煎,飛面丸梧子大。

白話文:

(《簡便方》)脾臟引起的黃腫:青礬四兩(煅燒成赤色的球狀物),當歸四兩(用酒浸泡七天,烘乾),百草霜三兩。把藥材研磨成粉末,用藥酒打糊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五到七丸,用溫水送服。一個月後,黃腫就會消失,立竿見影。這個方子是祖傳七代的。另一個方子:綠礬四兩,百草霜、五倍子各一兩,木香一錢。研磨成粉末,用酒煎煮,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

每空心酒下五丸。又方:平胃散四兩、青礬二兩。為末,醋糊丸,米飲下。或加烏沉湯四兩,酒糊丸亦可。(潔古《活法機要》)酒黃水腫:黃腫積病。青礬半斤(醋一大盞,和勻,瓦盆內煅干為度)、平胃散、烏藥順氣散各半兩。為末,醋煮糊丸梧子大。每酒或薑湯下二、三十丸。

白話文:

每次服用黃酒五丸。其他藥方:四兩平胃散,兩兩青礬。磨成末以後,用醋糊成丸子,用米湯服用。或加入四兩烏沉湯,用酒糊成丸子服用也可以。(潔古《活法機要》)酒黃水腫:黃疸積水的一種疾病。半斤青礬(一茶杯醋,均勻攪拌後,在瓦盆中煅燒至變乾為止)、半兩平胃散、半兩烏藥順氣散。磨成末以後,用醋煮糊丸子成梧子那麼大。每次用酒或薑湯送服二、三十丸。

不忌口,加鍋灰。(趙原楊真人《濟急方》)食勞黃病,身目俱黃:青礬鍋內安,炭煅赤,米醋拌為末,棗肉和丸梧子大。每服二、三十丸,食後薑湯下。(《救急方》)腹中食積:綠礬二兩,研,米醋一大碗,瓷器煎之,柳條攪成膏,入赤腳烏一兩(研),丸綠豆大。每空心溫酒下五丸。

白話文:

如果飲食沒有禁忌,加上鍋灰。(趙原楊真人的《濟急方》)食物中毒導致黃疸病,全身和眼睛都發黃:用青礬放在鍋內,用木炭燒成紅色,再用米醋拌成粉末,拌入棗肉後製做成梧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20到30粒,飯後用薑湯送服。(《救急方》)腹中積存食物:綠礬二兩,研磨成粉末,加入一大碗米醋,用瓷器煎煮,用柳條攪拌成膏狀,加入赤腳烏一兩(研磨成粉末),製成綠豆大小的藥丸。每次空腹時用溫酒送服五粒。

(《聖惠方》)疳蟲食土及生物:研綠礬末,豬膽汁丸綠豆大。每米飲下五、七丸。(《保幼大全》)小兒疳氣不可療者:綠礬煅赤、醋淬三次,為末,棗肉和丸綠豆大。每服十丸,溫水下,日三。(《集驗方》)走馬疳瘡:綠礬入鍋內,炭火煅紅,以醋拌勻,如此三次,為末,入麝香少許。溫漿水漱淨,摻之。

白話文:

(《聖惠方》)疳蟲吃了泥土和生物:研磨綠礬成粉末,把綠礬粉末和豬膽汁混和,搓成綠豆大小的丸劑。每次吃五到七丸,用米湯送服。

(《保幼大全》)小兒患有疳症且難以治癒:將綠礬煅燒至發紅,再用醋淬三次,研磨成粉末,用棗肉和綠礬粉末搓成綠豆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十丸,用溫水送服,一日三次。

(《集驗方》)走馬疳瘡:將綠礬放入鍋中,用炭火煅燒至發紅,然後加入醋拌勻,反覆三次,研磨成粉末,再加入少許麝香。用溫熱的漿水漱口清潔,再將粉末敷在瘡口上。

(談野翁《試效方》)白禿頭瘡:皂礬、楝樹子,燒研,搽之。(《普濟方》)小兒頭瘡:絳礬一兩,淡豉一兩(炒黑),膩粉二錢。研勻。以桑灰湯洗淨,摻之良。小兒甜瘡:大棗去核,填入綠礬,燒存性研,貼之。(《拔萃方》)耳生爛瘡:棗子去核,包青礬煅研,香油調敷之。

白話文:

(談野翁《試效方》)白禿頭瘡:皁礬、楝樹子,燒研,擦拭患處。

(《普濟方》)小兒頭瘡:絳礬一兩,淡豉一兩(炒黑),膩粉二錢。研勻。以桑灰湯洗淨,敷在瘡口上。

(《拔萃方》)小兒甜瘡:大棗去核,填入綠礬,燒存性研,貼在瘡口上。

(《拔萃方》)耳生爛瘡:棗子去核,包青礬煅研,香油調敷之。

(《摘玄方》)蚰蜒入耳:水調綠礬,灌之。(《普濟方》)蛆入耳中:綠礬摻之,即化為水。(《摘玄方》)瘡中生蛆:綠礬末摻貼,即化為水。(《摘玄方》)湯火傷灼:皂礬和涼水澆之。其疼即止,腫亦消。(楊誠《經驗方》)癬瘡作癢:螺螄十四個,槿樹皮末一兩,入碗內蒸熟,入礬紅三錢搗勻,搽之。

白話文:

(《摘玄方》)蚰蜒爬入耳朵:將綠礬拌水灌入耳中。(《普濟方》)蛆蟲進入耳朵:用綠礬塞入耳中,蛆蟲就會化為水。(《摘玄方》)瘡口生蛆:將綠礬末灑在瘡口並貼上,蛆蟲就會化為水。(《摘玄方》)燙傷灼傷:將皁礬和涼水混合澆在傷口上,疼痛立刻停止,腫脹也會消退。(楊誠《經驗方》)癬瘡發癢:將14個螺螄和一兩槿樹皮末放在碗中蒸熟,加入三錢礬紅攪拌均勻,塗抹在患處。

(孫氏《集效方》)甲疽延爛:崔氏方:治甲疽,或因割甲傷肌,或因甲長侵肉,遂成瘡腫,黃水浸淫相染,五指俱爛,漸上腳趺,泡漿四邊起,如火燒瘡,日夜倍增,醫不能療。綠礬石五兩,燒至汁盡,研末,色如黃丹,收之。每以鹽湯洗拭,用末厚敷之,以軟帛纏裹,當日即汁斷瘡干。

白話文:

(孫氏《集效方》)指甲生瘡,延燒破爛:崔氏藥方:治療指甲生瘡,或者是因為剪指甲時傷到肌肉,或者指甲生長過長嵌進肉裡,於是長出瘡腫,黃水浸滿四處擴散,十指都生瘡爛,逐漸蔓延到腳踝,瘡口周圍出現水泡,膿水不斷流出,像被火燙傷,日夜之間病情加重,醫生也無能為力。綠礬石五兩,燒成汁液流盡為止,研成粉末,顏色像黃丹,收好。每次用鹽水清洗擦拭患處,用藥末厚厚敷上,用柔軟的布條纏裹,當天瘡口就不再流膿,瘡口乾燥。

每日一遍,鹽湯洗濯,有膿處使淨敷,其痂干處不須近。但有急痛,即塗酥少許令潤。五日即覺上痂起,依前洗敷。十日痂漸剝盡,軟處或更生白膿泡,即擦破敷之,自然瘥也。張侍郎病此,臥經六十日,京醫並處方無效,得此法如神。(王燾《外臺秘要》)婦人甲疽:婦人趾甲內生瘡,惡肉突出,久不愈,名臭田螺。

白話文:

每天用鹽水徹底清除膿液,不要接近已經乾燥結痂的地方。如果疼痛難忍,可以塗抹少許酥油以保持滋潤。五天後,痂皮就會開始脫落,繼續按照前面的方法清洗和敷藥。十天後,痂皮會逐漸脫落,柔軟的部位可能會再次長出白色膿泡,將膿泡擦破並敷藥,即可自然痊癒。張侍郎患有此病,臥病在牀六十天,京城的醫生都無法治療,直到他得到了這個方法,病情才迅速好轉。(王燾《外臺祕要》)婦人甲疽:婦女趾甲內長瘡,惡肉突出,長時間不癒合,稱為臭田螺。

用皂礬日曬夜露。每以一兩,煎湯浸洗。仍以礬末一兩,加雄黃二錢,硫黃一錢,乳香沒藥各一錢。研勻,搽之。(《醫方摘要》)塗染白髮:綠礬、薄荷烏頭等分為末,以鐵漿水浸。日染之。(《相感志》)腋下狐氣:綠礬(半生半煅)為末,入少輕粉。以半錢,浴後薑汁調搽,候十分熱痛乃止。

白話文:

用皁礬放在太陽下曬,放在露水中浸泡,每天取一兩,煎湯浸泡清洗。再用一兩皁礬末,加入二錢雄黃,一錢硫黃,各一錢乳香、沒藥。研磨均勻,塗抹患處。(《醫方摘要》)

染白髮的方法:將綠礬、薄荷、烏頭等分研磨成粉末,用鐵漿水浸泡。每天染一次。(《相感志》)

腋下狐臭:將綠礬(一半生礬,一半煅礬)研磨成粉末,加入少量輕粉。浴後,取半錢,用薑汁調勻塗抹,等到十分熱痛時停止。

(《仁齋直指方》)

白話文:

《仁齋直指方》繁體中文譯文

此丸方乃仲景所創,後世張仲景有所損益,名之曰四物湯,以治婦人血虛諸證,誠為婦科之聖方。

其方組成為:當歸、川芎、白芍、熟地黃各一兩。

其配伍原理為:當歸養血和血,川芎行血活血,白芍養陰柔肝,熟地黃補血滋陰。四者相輔相成,共奏養血調經之功。

白話文

這個藥方是張仲景創立的,後世的張仲景對其進行了修改,將其命名為四物湯,用於治療婦女氣血虛弱的各種疾病,是婦科中的聖方。

藥方的組成是:當歸、川芎、白芍、熟地黃各一兩。

藥物的配伍原理是:當歸補血和血,川芎行血活血,白芍養陰柔肝,熟地黃補血滋陰。四味藥物相互配合,共同發揮補血調經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