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綱目》~ 石部第十一卷 (10)
石部第十一卷 (10)
1. 生硝
【氣味】苦,大寒,無毒。時珍曰:辛、苦,大溫,無毒。
【主治】風熱癲癇,小兒驚邪瘛瘲,風眩頭痛,肺壅耳聾,口瘡喉痹咽塞,牙頷腫痛,目赤熱痛,多眵淚(《開寶》)。
【發明】土宿真君曰:硝石,感海滷之氣所產,乃天地至神之物,能寒能熱,能滑能澀,能辛能苦,能酸能咸,入地千年,其色不變,七十二石,化而為水,制服草木,柔潤五金,制煉八石,雖大丹亦不捨此也。
時珍曰:土宿所說,乃硝石神化之妙。《別錄》列於朴硝之下,誤矣。朴硝屬水,味鹹而氣寒,其性下走,不能上升,陰中之陰也。故惟盪滌腸胃積滯,折治三焦邪火。硝石屬火,味辛帶苦微咸,而氣大溫,其性上升,水中之火也。故能破積散堅,治諸熱病,升散三焦火鬱,調和臟腑虛寒。
與硫黃同用,則配類二氣,均調陰陽,有升降水火之功,治冷熱緩急之病。煅制礞石,則除積滯痰飲。蓋硫黃之性暖而利,其性下行;硝石之性暖而散,其性上行。礞石之性寒而下,硝石之性暖而上。一升一降,一陰一陽,此制方之妙也。今兵家造烽火銃機等物,用硝石者,直入雲漢,其性升可知矣。
《雷公炮炙論》序云:腦痛欲死,鼻投硝末,是亦取其上升辛散,乃從治之義。《本經》言其寒,《別錄》言其大寒,正與龍腦性寒之誤相似。凡辛苦物未有大寒者,況此物得火則焰生,與樟腦、火酒之性同,安有性寒、大寒之理哉?《史記·倉公傳》云:菑川王美人懷子不乳,來召淳于意。意往飲以茛菪藥一撮,以酒飲之,旋乳。
意復診其脈躁,躁者有餘病,即飲以硝石一劑,出血,血如豆比五六枚而安。此去血結之驗也。
【附方】舊四,新十。
頭痛欲死:硝石末吹鼻內,即愈。(《炮炙論》)
諸心腹痛:焰硝、雄黃各一錢。研細末。每點少許入眥內。名火龍丹。(《集玄方》)
腰腹諸痛:方同上。
赤眼腫痛:硝石末,臥時,以銅箸點黍米大入目眥。至旦,以鹽水洗去之。(《聖惠方》)
眼目障翳:男女內外障翳,或三、五個月不見效者,一點復明。好焰硝一兩,銅器熔化,入飛過黃丹二分,片腦二分,銅匙急抄入罐內,收之。每點少許,其效如神。兗州朱秀才忽不見物,朝夕拜天,因夢神傳此方,點之而愈。(《張三丰仙方》)
風熱喉痹及纏喉風病。玉鑰匙:用焰硝一兩半,白殭蠶一錢,硼砂半兩,腦子一字。為末。吹之。(《三因方》)
重舌鵝口:竹瀝,同焰硝點之。(《普濟》)
伏暑瀉痢及腸風下血,或酒毒下血,一服見效,遠年者不過三服。硝石、舶上硫黃各一兩,白礬、滑石半兩,飛面四兩,為末,滴水丸梧子大。每新汲水下三、五十丸。名甘露丸。(《普濟方》)
五種淋疾:勞淋、血淋、熱淋、氣淋、石淋及小便不通至甚者。透格散:用硝石一兩,不夾泥土雪白者,生研為末。每服二錢,各依湯使。勞淋,勞倦虛損,小便不出,小腹急痛,葵子末煎湯下,通後便須服補虛丸散。血淋,小便不出時,下血疼痛滿急;熱淋,小便熱,赤色,臍下急痛,並用冷水調下。
氣淋,小腹滿急,尿後常有餘瀝,木通煎湯下。石淋,莖內痛,尿不能出,內引小腹膨脹急痛,尿下砂石,令人悶絕,將藥末先入銚內,隔紙炒至紙焦為度,再研,用溫水調下。小便不通,小麥湯下。猝患諸淋,只以冷水下。並空心,調藥使硝如水,乃服之。(沈存中《靈苑方》)
蛟龍症病:方見雄黃髮明下。
服石發瘡疼不可忍:用紙圈圍之,中心填硝石令滿,以匙抄水淋之。覺不熱痛,即止。(《兵部手集》)
發背初起:惡寒嗇嗇,或已生瘡腫癮疹。硝石三兩,暖水一升,泡化,待冷,青布折三重,濕拓赤處,熱即換,頻易取瘥。(《外臺秘要》)
女勞黑疸:仲景曰:黃家日晡發熱,反惡寒,此為女勞得之。膀胱急,小腹滿,身盡黃,額上黑,足下熱,因作黑疸。腹脹如水,大便黑,時溏,非水也。腹滿者難治。硝石、礬石(燒)等分。為末。以大麥粥汁和服方寸匕,日三。病隨大小便去,小便黃,大便黑,是其候也。(《金匱》)
手足不遂大風,及丹石熱風不遂。用硝石一兩,生烏麻油二斤。置鐺中,以土塹蓋口,紙泥固濟,火煎。初時氣腥,熟則氣香。更以生麻油二升,合煎得所,收不津器中。服時坐室中,重作小紙屋,燃火於內,服一大合,發汗,力壯者日二服。三七日,頭面疱瘡皆減也,然必以火為使。(波羅門僧方)
白話文:
【氣味】味道苦,屬性極寒,無毒。李時珍認為:味辛、苦,屬性大溫,無毒。
【主治】治療風熱引起的癲癇,小兒驚嚇、抽搐,風眩頭痛,肺部阻塞導致的耳聾,口瘡、喉嚨腫痛、咽喉阻塞,牙齦腫痛,眼睛紅腫熱痛、分泌物多等症狀。
【闡述】古代一位道士認為:硝石是感受海水鹹滷之氣而產生的,是天地間非常神奇的物質,既能寒涼又能溫熱,既能滑潤又能澀滯,既能辛辣又能苦澀,既能酸又能鹹。埋入地下千年,顏色也不會改變。七十二斤的硝石可以化為水,能制服草木,使金屬柔軟,是煉製丹藥不可或缺的材料。
李時珍認為:道士所說,是指硝石神奇變化的奧妙。《別錄》將硝石列在朴硝之下是錯誤的。朴硝屬水,味鹹而性寒,其藥性往下走,不能上升,是陰中之陰。所以只能用於蕩滌腸胃的積滯,去除三焦的邪火。硝石屬火,味辛帶苦微鹹,但藥性大溫,其藥性往上升,是水中之火。所以能破除積聚、消散堅硬,治療各種熱病,升發三焦的火鬱,調和臟腑的虛寒。
與硫磺同用,能使陰陽二氣協調,有升降水火的功效,可治療寒熱交錯的疾病。用來煅燒礞石,則能去除積滯痰飲。硫磺的藥性溫熱而有疏通作用,其藥性往下走;硝石的藥性溫熱而有發散作用,其藥性往上升。礞石的藥性寒涼而往下行,硝石的藥性溫熱而往上升。一升一降,一陰一陽,這是組方用藥的巧妙之處。現在軍隊用硝石製造烽火、火銃等物,能直衝雲霄,可見其藥性上升的特性。
《雷公炮炙論》序言提到:頭痛欲死時,將硝石末吹入鼻中,也是利用其上升辛散的特性,這是反治法的意思。《本經》說硝石屬寒,《別錄》說其屬性大寒,正像龍腦屬性寒的誤解一樣。凡是味辛苦的藥物,沒有屬性大寒的,何況這種物質遇火會燃燒,和樟腦、火酒的性質相同,哪有屬性寒、大寒的道理呢?《史記·倉公傳》記載:菑川王的妃子懷孕後不出乳,請淳于意來診治。淳于意給她喝了茛菪藥一小撮,用酒送服,馬上就出乳了。
淳于意又診斷她的脈象急躁,急躁表示還有餘病,於是給她服用硝石一劑,使其出血,血像豆子般大小,排出五六枚就平安了。這是消除血瘀的驗證。
【附方】舊有四個,新加十個。
頭痛欲死:將硝石末吹入鼻中,立刻就好。(《炮炙論》)
各種心腹疼痛:用焰硝、雄黃各一錢,研成細末。每次點少許在眼角內,名為火龍丹。(《集玄方》)
腰腹各種疼痛:與上方的用法相同。
眼睛紅腫疼痛:將硝石末,睡覺時用銅筷子點取米粒大小放入眼角。到早晨,用鹽水洗去。(《聖惠方》)
眼部翳障:無論男女,內外眼翳,用藥三、五個月不見效的,一點就好。用上好焰硝一兩,用銅器熔化,加入飛過的黃丹二分,冰片二分,用銅匙快速抄入罐中,收起來。每次點少許,效果神奇。兗州秀才朱某忽然看不見東西,早晚向天祭拜,夢中神仙傳授此方,點後就好了。(《張三丰仙方》)
風熱引起的喉痹及纏喉風:用焰硝一兩半,白殭蠶一錢,硼砂半兩,冰片少許,一起研成細末。吹入喉嚨。(《三因方》)
重舌、鵝口瘡:用竹瀝,與焰硝一起點在患處。(《普濟》)
伏暑引起的腹瀉痢疾和腸風下血,或因酒毒下血,服用一次就見效,病久者不超過三次。用硝石、舶上硫黃各一兩,白礬、滑石各半兩,麵粉四兩,研成細末,滴水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用新汲水服用三十到五十丸,名為甘露丸。(《普濟方》)
五種淋病:勞淋、血淋、熱淋、氣淋、石淋以及小便不通嚴重者。用硝石一兩,選用不帶泥土雪白的,生研成末。每次服用二錢,根據病情搭配藥引。勞淋,因勞累虛損,小便不暢,小腹急痛,用葵子末煎湯送服,通暢後需服用補虛的丸散。血淋,小便不暢,下血疼痛,腹部脹滿急迫,熱淋,小便發熱,呈紅色,臍下急痛,都用冷水調服。
氣淋,小腹脹滿急迫,小便後常有餘瀝,用木通煎湯送服。石淋,陰莖內疼痛,小便不出,牽引小腹膨脹急痛,尿中有砂石,令人悶絕,將藥末先放入鍋內,隔著紙炒至紙焦,再研成末,用溫水調服。小便不通,用小麥湯送服。突發的各種淋病,都用冷水送服。最好空腹服用,使藥物如水般溶化再服用。(沈存中《靈苑方》)
蛟龍症病:配方見雄黃的闡述部分。
服用丹石藥後,身上長瘡疼痛難忍:用紙圈圍住患處,中心填滿硝石,用勺子舀水淋上去。感覺不熱痛就停止。(《兵部手集》)
背部初期長瘡:出現惡寒發冷,或已生瘡腫、隱疹。用硝石三兩,溫水一升,泡化,待冷後,用三層青布浸濕,敷在發紅的地方,熱了就換,多次更換即可痊癒。(《外臺秘要》)
女性因勞累引起的黃疸病:張仲景說:黃疸病人在傍晚發熱,反而怕冷,這是因女性勞累引起的。膀胱急迫,小腹脹滿,全身發黃,額頭發黑,腳底發熱,因此形成黑疸。腹部脹如水,大便黑,時而稀溏,但並非腹水。腹脹者難以治癒。用硝石、礬石(燒過)等分,研成細末。用大麥粥汁調服一小勺,每天三次。疾病會隨著大小便排出,小便發黃,大便發黑,就是病癒的徵兆。(《金匱》)
手腳麻痺、中風等疾病:用硝石一兩,生烏麻油二斤。放入鍋中,用土塹蓋住鍋口,用紙泥密封,用火煎熬。開始有腥味,熟後會有香味。再加入生麻油二升,合在一起熬煮到適當程度,放入不漏的容器中。服用時坐在房間裡,用紙做成小屋子,在裡面生火,服用一大勺,發汗。體力強壯的人每天服用兩次。三七日後,頭臉的疱瘡都會減少,但必須要用火來輔助藥效。(波羅門僧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