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時珍

《本草綱目》~ 石部第十一卷 (6)

回本書目錄

石部第十一卷 (6)

1. 綠鹽

(《唐本草》)

【釋名】鹽綠、石綠(《綱目》)。

白話文:

【釋名】鹽滷、石綠(《綱目》)。

【集解】恭曰:綠鹽出焉耆。水中石下取之,狀若扁青空青,為眼藥之要。今人以光明鹽硇砂赤銅屑,釀之為塊,綠色,以充之。

白話文:

【集解】恭說:綠鹽出產於焉耆。從水中石頭下面取得,形狀像扁青和空青,是眼藥的要點。現在的人用光明鹽、硇砂、赤銅屑,釀成綠色的塊狀,來代替它。

珣曰:出波斯國,生石上,舶上將來,謂之石綠,裝色久而不變。中國以銅、醋者,堪入藥,色亦不久。

白話文:

出自波斯國,生長在岩石上,由船舶載運而來,稱為「石綠」。作為染料使用,顏色能保持持久不褪色。中國用銅器和醋製造的石綠,可以入藥,但顏色不會保持太久。

時珍曰:方家言波斯綠鹽色青,陰雨中干而不濕者為真。又造鹽綠法:用熟銅器盛取漿水一升,投青鹽一兩在內,浸七日取出,即綠色。以物刮末,入漿水再浸七日或二七取出。此非真綠鹽也。

白話文:

李時珍說:藥方中所說的波斯綠鹽顏色是青綠色,在陰雨天裡也不會潮濕的是真品。此外,製作綠鹽的方法是:用熟銅器盛裝一升漿水,放入一兩青鹽,浸泡七天取出,顏色就會變成綠色。再將東西刮成粉末,放入漿水中再次浸泡七天或十四天,取出後就不是真正的綠鹽了。

【氣味】咸、苦、辛,平,無毒。

【主治】目赤淚出,膚翳眵暗(《唐本》)。點目,明目消翳。療小兒無辜疳氣(李珣)。

【附方】新二。

白話文:

**氣味:**鹹、苦、辛,性質平和,無毒

**主治:**眼睛發紅流淚,視物模糊不清(《唐本》)。點眼明目,消除眼翳。治療小兒無緣無故的身體不適(李珣)。

**附方:**新方有兩個。

胎赤眼痛:鹽綠一分,蜜半兩。於蚌蛤殼內相和。每夜臥時漿水洗目,炙熱點之,能斷根。(《聖濟錄》)

白話文:

眼睛充血紅腫疼痛:鹽綠一分,蜂蜜半兩。將兩者混合在蚌蛤殼內。每晚睡覺前,用漿水清洗眼睛,然後用熱石頭溫敷,可以根治。(《聖濟錄》)

目暗赤澀多淚:鹽綠一錢,蕤仁(去皮)一錢。研熱,入好酥一錢,研勻。每夜點一麻子。(《聖惠方》)

白話文:

眼睛昏花、赤腫乾澀、流淚不止:鹽綠一錢,蕤仁(去皮)一錢。研磨之後,加入一錢的酥油,研磨均勻。每晚點一麻子(大小)使用。(《聖惠方》)

2. 鹽藥

(《拾遺》)

白話文:

《拾遺》

拾遺

《內經》曰:諸痛癢瘡瘍,皆屬於心火。心火不除,百病將生。

故治心火,當先清心,心清火自滅。

清心之法,惟用導引吐納,可以達之。

導引吐納,調息安神,血脈流通,火自清息。

又曰:七情內傷,鬱結於心,致使心火妄動。

七情者,喜怒哀樂憂思恐是也。

此七情,皆能傷心,故曰內傷。

鬱結於心,則心火旺盛,諸病乃生。

故調七情,是養心之要。

七情之中,以怒傷心最甚。

怒則氣逆,氣逆則火動,火動則百病生。

故養心之法,當先制怒,怒平火息,百病自除。

又曰:心火旺盛,則神不安。

神不安,則寐不安。

寐不安,則多夢易驚。

故調心火,是養神之本。

養神之法,惟用吐納導引,可以達之。

吐納導引,氣脈通暢,神自安寧。

神安寧,則寐安穩,多夢易驚自解。

【集解】藏器曰:生海西南雷、羅諸州山谷。似芒硝,末細,入口極冷。南人少有服者,恐極冷入腹傷人,宜慎之。

白話文:

【集解】根據《藏器》記載,瓊硝生長在南海西南的雷州、羅州等地的山谷中。外觀類似芒硝,研磨後粉末細膩,入口極度寒冷。南方的人很少服用瓊硝,擔心極度寒冷的瓊硝進入腹中會傷人,因此應謹慎服用。

【氣味】咸,冷,無毒。

白話文:

**氣味:**鹹,寒,無毒

【主治】眼赤眥爛風赤,細研水和點之。又水研服,去熱煩痰滿頭痛,明目鎮心。又主蛇虺惡蟲毒,藥箭鏃毒,疥癬癰腫瘰癧,並摩敷之,甚者水化服之。又解獨自草箭毒(藏器)。

白話文:

【主治】眼白紅赤腫痛,風赤,將藥研細,以水調和點眼。還可以將藥研成粉,用水送服,能清熱、止煩渴、祛痰、止頭痛,明目、安神。還可治療蛇、毒蟲毒咬,藥箭毒,疥癬、癰、腫、瘰癧等疾病,將藥研末塗敷患處,病情嚴重的,可將藥研成粉,用水調服。還可以解獨自草箭毒(藏器)。

【附錄】懸石

保升曰:人若常服煉石者,至歿,塚中生懸石,若芒硝,其冷如雪,殺火毒。

白話文:

【附錄】懸石

保升說:人如果經常服用煉製的石頭,在過世之後,墳墓中會長出懸石,像芒硝一樣,極度寒冷如同白雪,能夠殺滅火毒。

3. 朴硝

(《本經》上品)

【校正】併入《別錄》芒硝、《嘉祐》馬牙硝。

【釋名】硝石樸(《別錄》)、鹽硝(《綱目》)、皮硝。

志曰:硝是本體之名,石乃堅白之號,樸者未化之義也。以其芒硝、英硝皆從此出,故曰硝石樸也。

白話文:

**校正:**併入《別錄》的黑硝石(芒硝)、《嘉祐》的馬牙硝。

**釋名:**硝石樸(《別錄》)、鹽硝(《綱目》)、皮硝。

註解說:硝是本體的名稱,石是堅硬白色的代號,樸是未經加工的意思。因為芒硝、英硝都是從硝石樸提煉出來的,所以稱它為硝石樸。

時珍曰:此物見水即消,又能消諸物,故謂之消。生於鹽滷之地,狀似末鹽,凡牛、馬諸皮須此治熟,故今俗有鹽硝、皮硝之稱。煎煉入盆,凝結在下,粗樸者為朴硝,在上有芒者為芒硝,有牙者為馬牙硝。《神農本經》只有朴硝、硝石,《名醫別錄》復出芒硝,宋《嘉祐本草》又出馬牙硝。

白話文:

李時珍說:硝石這種東西一見到水就溶化,它還能把其他物質消溶掉,所以人們稱它為消。它生成在鹽鹼的土地上,外觀像細末的鹽,凡是牛皮、馬皮等皮革都需要用它來加工處理成熟,所以現在市面上將硝石俗稱為鹽硝、皮硝。將硝石經過煎熬、煉製後倒入盆中,沉澱在底下的叫做朴硝,浮在表面上有芒刺狀結晶的叫做芒硝,有牙狀結晶的叫做馬牙硝。《神農本草經》中只有朴硝和硝石,《名醫別錄》又添加了芒硝,宋朝的《嘉祐本草》又添加了馬牙硝。

蓋不知硝石即是火硝,朴硝即是芒硝、馬牙硝,一物有精粗之異爾。諸說不識此,遂致紛紜也。今並芒硝、牙硝於一云。

白話文:

實際上沒有人知道硝石就是火硝,芒硝就是朴硝、馬牙硝,這些只是一種東西,只是精製程度有差異而已。那些說法都不懂得這個道理,所以才引起了紛爭。現在把朴硝、馬牙硝都歸於一類。

【集解】《別錄》曰:朴硝生益州山谷有鹹水之陽。採無時。色青白者佳,黃者傷人,赤者殺人。又曰:芒硝,生於朴硝。

白話文:

【集解】《別錄》說:朴硝產於益州的山谷,有鹹水的向陽坡地。採集沒有具體的時間。顏色青白色的是上品,黃色的會傷人,紅色的會殺人。另外,《別錄》中還說:芒硝,是生長在朴硝的旁邊。

斆曰:朴硝中煉出,形似麥芒,號曰芒硝。

白話文:

煉製朴硝過程中所得的物質,形狀類似小麥芒,因此稱為芒硝。

志曰:以暖水淋朴硝,取汁煉之,令減半,投於盆中,經宿乃有細芒生,故謂之芒硝也。又有英硝者,其狀若石英,作四、五稜,瑩澈可愛,主療與芒硝同,亦出於朴硝,其煎煉自別有法,亦呼為馬牙硝。

白話文:

《本草綱目》裡說:用溫水淋洗朴硝,取取溶液,熬煉去水,直到溶液減半了之後,倒進容器盛裝,過一個晚上就會有細小的晶體生成,所以稱它為芒硝。另外還有英硝,它的外形就像石英,有四、五個棱,晶瑩剔透,可愛討喜,主治功效和芒硝差不多,也出自於朴硝,它的熬製過程有自己獨特的方法,也叫做馬牙硝。

宗奭曰:朴硝是初採得一煎而成者,未經再煉,故曰朴硝。可以熟生牛馬皮,及治金銀有偽。芒硝是朴硝淋汁再煉者。

白話文:

宗奭說:朴硝是初次採得經過一次煎煮而成的,沒有經過二次提煉,所以稱之為朴硝。它可以熟制牛皮、馬皮,並且可以鑑定金銀的真偽。芒硝是朴硝淋下汁液後,再經過一次提煉而成的。

時珍曰:硝有三品:生西蜀者,俗呼川硝,最勝;生河東者,俗呼鹽硝,次之;生河北、青、齊者,俗呼土硝。皆生於斥鹵之地,彼人刮掃煎汁,經宿結成,狀如末鹽,猶有沙土猥雜,其色黃白,故《別錄》云:朴硝黃者傷人,赤者殺人。須再以水煎化,澄去滓腳,入蘿蔔數枚同煮熟,去蘿蔔傾入盆中,經宿則結成白硝,如冰如蠟,故俗呼為盆硝。齊、衛之硝則底多,而上面生細芒如鋒,《別錄》所謂芒硝者是也。

白話文:

時珍說:硝有三個品種:一種產自四川,俗稱川硝,品質最好;一種產自山西,俗稱鹽硝,品質次之;一種產自河北、青海、山東,俗稱土硝。這些硝都產在鹽鹼地,當地人用刮掃的方法收集硝土,煎汁後過夜凝結成塊,狀如細鹽,但還參雜著沙土,顏色黃白,所以《別錄》中說:黃色的硝會傷人,紅色的硝會殺人。需要再次用水熬煮溶解,澄清去除沉澱物,放入幾枚蘿蔔一起煮熟,取出蘿蔔,將溶液倒入盆中,過夜就會凝結成為白硝,像冰像蠟一樣,所以俗稱盆硝。齊、衛地區的硝,底下部分比較多,上面長著細小的芒刺,像鋒利的刀刃,這就是《別錄》中所說的芒硝。

川、晉之硝則底少,而上面生牙如圭角,作六稜,縱橫玲瓏,洞澈可愛,《嘉祐本草》所謂馬牙硝者是也。狀如白石英,又名英硝。二硝之底,則通名朴硝也。取芒硝、英硝,再三以蘿蔔煎煉去鹹味,即為甜硝。以二硝置之風日中吹去水氣,則輕白如粉,即為風化硝。以朴硝、芒硝、英硝同甘草煎過,鼎罐升煅,則為玄明粉

白話文:

四川和山西的硝石非常少,而上面的晶體像圭角一樣,形成六角稜柱,縱橫交錯,玲瓏剔透,可愛。嘉祐本草中所說的馬牙硝石就是這種硝石。它的形狀像白石英,又叫英硝。另外兩種硝石的母體,通常稱為朴硝。取芒硝、英硝,反覆用蘿蔔煎煮去鹹味,就成了甜硝。將兩種硝石放在風吹日曬的地方,使水分蒸發,就會輕盈潔白如粉末,這就是風化硝。將朴硝、芒硝、英硝與甘草一起煎煮,再用鼎或罐加熱鍛燒,就會變成玄明粉。

陶弘景及唐宋諸人皆不知諸硝是一物,但有精粗之異,因名迷實,謬猜亂度,殊無指歸。詳見硝石正誤下。朴硝(《本經》)

白話文:

陶弘景和唐宋時代的人都不明白各種硝是一樣的東西,只是有精細粗糙的區別。因此把名搞錯了,錯誤猜測,胡亂判斷,實在是沒有依據。詳見《硝石正誤》。朴硝(《本經》)

【氣味】苦,寒,無毒。

《別錄》曰:苦、辛,大寒,無毒。煉白如銀,能寒能熱,能滑能澀,能辛能苦,能咸能酸,入地千年不變。

權曰:苦、咸,有小毒。

時珍曰:《別錄》所列神化之說,乃硝石之功。詳見硝石下。

之才曰:大黃石葦為之使,惡麥句姜。

張從正曰:畏三稜

【主治】百病,除寒熱邪氣,逐六腑積聚,結固留癖。

白話文:

氣味:苦,寒,無毒。

《別錄》:苦、辛,大寒,無毒。煉製後變成白銀色,有冷熱、滑澀、辛苦、鹹酸等多種功效,埋在地下千年也不會變質。

:苦、鹹,有小毒。

時珍:《別錄》記載的神奇功效,其實是硝石的作用。詳見硝石條目。

之才:大黃、石葦可以佐使它,但忌諱麥芽和生薑。

張從正:忌諱三稜。

主治:百病,消除寒熱邪氣,排出六腑積聚,治療久積不癒的便祕。

能化七十二種石。煉餌服之,輕身神仙(《本經》)。胃中食飲熱結,破留血閉絕,停痰痞滿,推陳致新(《別錄》)。療熱脹,養胃消穀(皇甫謐)。

白話文:

能分解轉化七十二種石頭。將藥物煉製成丸服用,能使身體輕盈超凡脫俗,進入神仙境界(《本經》)。胃中飲食和藥物積存,導致瘀血閉絕,痰濁停滯結聚,用於推陳出新,促進新陳代謝(《別錄》)。治療因熱脹而導致的胃脹,益養脾胃,幫助消食(皇甫謐)。

治腹脹,大小便不通。女子月候不通(甄權)。通泄五臟百病及癥結,治天行熱疾,頭痛,消腫毒,排膿,潤毛髮(大明)。芒硝(《別錄》)

白話文:

  • 治療腹脹以及大小便不通,對於女性月經不通也有療效(甄權)。

  • 通導、瀉下五臟百病以及腫塊,治療各種熱疾、頭痛,消除腫毒,排膿,使毛髮潤澤(大明)。

  • 芒硝(《別錄》)

【氣味】辛、苦,大寒,無毒。

權曰:咸,有小毒。

白話文:

**氣味:**辛辣、苦,極寒,無毒。

**權氏曰:**鹹味,有微毒。

【主治】五臟積聚,久熱胃閉,除邪氣,破留血,腹中痰實結搏,通經脈,利大小便及月水,破五淋,推陳致新(《別錄》)。下瘰癧黃疸病,時疾壅熱,能散惡血,墮胎,敷漆瘡(甄權)。

白話文:

主治:

五臟積聚、長期胃熱閉塞、排除邪氣、化解淤血、腹中痰實結搏、疏通經脈、利於排大小便和月經、治療五淋、促進新陳代謝(《別錄》)。治療瘰癧、黃疸病、夏季暑熱、散瘀血、墮胎、治療漆瘡(甄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