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時珍

《本草綱目》~ 石部第十一卷 (6)

回本書目錄

石部第十一卷 (6)

1. 綠鹽

(《唐本草》)

【釋名】鹽綠、石綠(《綱目》)。

【集解】恭曰:綠鹽出焉耆。水中石下取之,狀若扁青、空青,為眼藥之要。今人以光明鹽、硇砂、赤銅屑,釀之為塊,綠色,以充之。

珣曰:出波斯國,生石上,舶上將來,謂之石綠,裝色久而不變。中國以銅、醋者,堪入藥,色亦不久。

時珍曰:方家言波斯綠鹽色青,陰雨中干而不濕者為真。又造鹽綠法:用熟銅器盛取漿水一升,投青鹽一兩在內,浸七日取出,即綠色。以物刮末,入漿水再浸七日或二七取出。此非真綠鹽也。

【氣味】咸、苦、辛,平,無毒。

【主治】目赤淚出,膚翳眵暗(《唐本》)。點目,明目消翳。療小兒無辜疳氣(李珣)。

【附方】新二。

胎赤眼痛:鹽綠一分,蜜半兩。於蚌蛤殼內相和。每夜臥時漿水洗目,炙熱點之,能斷根。(《聖濟錄》)

目暗赤澀多淚:鹽綠一錢,蕤仁(去皮)一錢。研熱,入好酥一錢,研勻。每夜點一麻子。(《聖惠方》)

白話文:

[綠鹽]

[別名] 也叫做鹽綠、石綠。

[產地與外觀] 據說綠鹽產於焉耆這個地方。它是在水中的石頭下取得的,形狀像扁青或空青,是眼藥中很重要的藥材。現在有人用光明鹽、硇砂、赤銅屑混合製作成綠色的塊狀物,來冒充真正的綠鹽。 還有一種說法是,綠鹽產於波斯國,生長在石頭上,經由海運運來,被稱為石綠,用來當作顏料,顏色可以保持很久不變。中國用銅和醋製作的,也可以入藥,但是顏色保持不久。 李時珍說,醫生都說波斯產的綠鹽顏色青綠,在陰雨天也能保持乾燥不潮濕的才是真的。還有一種製造綠鹽的方法:用煮熟的銅器盛裝一升漿水,放入一兩青鹽,浸泡七天後取出,就會變成綠色。再用東西刮下粉末,放入漿水再浸泡七天或十四天取出。這種並不是真正的綠鹽。

[氣味] 味道是鹹、苦、辛,性平,沒有毒性。

[功效] 可以治療眼睛紅腫流淚、眼睛長翳、眼屎多、視力模糊等症狀。點在眼睛上,可以使眼睛明亮、消除翳膜。還可以治療小孩不明原因的疳氣(一種營養不良的疾病)。

[附方]

**胎赤眼痛:**用一分綠鹽,半兩蜂蜜,放在蚌殼中混合均勻。每晚睡覺前用漿水洗淨眼睛,將混合物加熱後點在眼睛裡,可以根治。

**眼睛昏暗、紅澀、多淚:**用一錢綠鹽,一錢去皮的蕤仁,研磨成熱粉末,加入一錢好的酥油,研磨均勻。每晚點如麻子般大小在眼睛裡。

2. 鹽藥

(《拾遺》)

【集解】藏器曰:生海西南雷、羅諸州山谷。似芒硝,末細,入口極冷。南人少有服者,恐極冷入腹傷人,宜慎之。

【氣味】咸,冷,無毒。

【主治】眼赤眥爛風赤,細研水和點之。又水研服,去熱煩痰滿頭痛,明目鎮心。又主蛇虺惡蟲毒,藥箭鏃毒,疥癬癰腫瘰癧,並摩敷之,甚者水化服之。又解獨自草箭毒(藏器)。

【附錄】懸石

保升曰:人若常服煉石者,至歿,塚中生懸石,若芒硝,其冷如雪,殺火毒。

白話文:

這種鹽藥,產於海西南方的雷州、羅州一帶的山谷中。外觀像芒硝,磨成細粉末後,嚐起來非常冰冷。南方人很少服用,因為擔心過於寒冷傷及腸胃,所以應當謹慎使用。

味道鹹,屬性寒冷,沒有毒性。

主要用於治療眼睛紅腫、眼角潰爛、風眼赤紅等症狀,將鹽藥磨成細末,用水調和後點在患處。另外,用水研磨後服用,可以去除熱病引起的煩躁、痰多、頭痛等症狀,還能明亮眼睛、安定心神。此外,對於蛇、毒蟲咬傷,以及藥箭、毒箭造成的創傷,還有疥癬、癰腫、瘰癧等皮膚病,都可以用鹽藥磨成粉末敷在患處,嚴重的則用水化開後服用。還能解獨自草(一種毒草)的箭毒。

附帶提到懸石:

保升說:如果人經常服用煉過的石頭(可能是指煉丹術的產物),死後墳墓中會長出像芒硝一樣的懸石,冰冷如雪,可以消除火毒。

3. 朴硝

(《本經》上品)

【校正】併入《別錄》芒硝、《嘉祐》馬牙硝。

【釋名】硝石樸(《別錄》)、鹽硝(《綱目》)、皮硝。

志曰:硝是本體之名,石乃堅白之號,樸者未化之義也。以其芒硝、英硝皆從此出,故曰硝石樸也。

時珍曰:此物見水即消,又能消諸物,故謂之消。生於鹽滷之地,狀似末鹽,凡牛、馬諸皮須此治熟,故今俗有鹽硝、皮硝之稱。煎煉入盆,凝結在下,粗樸者為朴硝,在上有芒者為芒硝,有牙者為馬牙硝。《神農本經》只有朴硝、硝石,《名醫別錄》復出芒硝,宋《嘉祐本草》又出馬牙硝。

蓋不知硝石即是火硝,朴硝即是芒硝、馬牙硝,一物有精粗之異爾。諸說不識此,遂致紛紜也。今並芒硝、牙硝於一云。

【集解】《別錄》曰:朴硝生益州山谷有鹹水之陽。採無時。色青白者佳,黃者傷人,赤者殺人。又曰:芒硝,生於朴硝。

斆曰:朴硝中煉出,形似麥芒,號曰芒硝。

志曰:以暖水淋朴硝,取汁煉之,令減半,投於盆中,經宿乃有細芒生,故謂之芒硝也。又有英硝者,其狀若白石英,作四、五稜,瑩澈可愛,主療與芒硝同,亦出於朴硝,其煎煉自別有法,亦呼為馬牙硝。

宗奭曰:朴硝是初採得一煎而成者,未經再煉,故曰朴硝。可以熟生牛馬皮,及治金銀有偽。芒硝是朴硝淋汁再煉者。

時珍曰:硝有三品:生西蜀者,俗呼川硝,最勝;生河東者,俗呼鹽硝,次之;生河北、青、齊者,俗呼土硝。皆生於斥鹵之地,彼人刮掃煎汁,經宿結成,狀如末鹽,猶有沙土猥雜,其色黃白,故《別錄》云:朴硝黃者傷人,赤者殺人。須再以水煎化,澄去滓腳,入蘿蔔數枚同煮熟,去蘿蔔傾入盆中,經宿則結成白硝,如冰如蠟,故俗呼為盆硝。齊、衛之硝則底多,而上面生細芒如鋒,《別錄》所謂芒硝者是也。

川、晉之硝則底少,而上面生牙如圭角,作六稜,縱橫玲瓏,洞澈可愛,《嘉祐本草》所謂馬牙硝者是也。狀如白石英,又名英硝。二硝之底,則通名朴硝也。取芒硝、英硝,再三以蘿蔔煎煉去鹹味,即為甜硝。以二硝置之風日中吹去水氣,則輕白如粉,即為風化硝。以朴硝、芒硝、英硝同甘草煎過,鼎罐升煅,則為玄明粉。

陶弘景及唐宋諸人皆不知諸硝是一物,但有精粗之異,因名迷實,謬猜亂度,殊無指歸。詳見硝石正誤下。朴硝(《本經》)

【氣味】苦,寒,無毒。

《別錄》曰:苦、辛,大寒,無毒。煉白如銀,能寒能熱,能滑能澀,能辛能苦,能咸能酸,入地千年不變。

權曰:苦、咸,有小毒。

時珍曰:《別錄》所列神化之說,乃硝石之功。詳見硝石下。

之才曰:大黃、石葦為之使,惡麥句姜。

張從正曰:畏三稜。

【主治】百病,除寒熱邪氣,逐六腑積聚,結固留癖。

能化七十二種石。煉餌服之,輕身神仙(《本經》)。胃中食飲熱結,破留血閉絕,停痰痞滿,推陳致新(《別錄》)。療熱脹,養胃消穀(皇甫謐)。

治腹脹,大小便不通。女子月候不通(甄權)。通泄五臟百病及癥結,治天行熱疾,頭痛,消腫毒,排膿,潤毛髮(大明)。芒硝(《別錄》)

【氣味】辛、苦,大寒,無毒。

權曰:咸,有小毒。

【主治】五臟積聚,久熱胃閉,除邪氣,破留血,腹中痰實結搏,通經脈,利大小便及月水,破五淋,推陳致新(《別錄》)。下瘰癧黃疸病,時疾壅熱,能散惡血,墮胎,敷漆瘡(甄權)。

白話文:

[朴硝]

釋名:

朴硝又名硝石樸、鹽硝、皮硝。之所以叫硝,是因為它遇水即溶,又能溶解其他物質;之所以稱石,是因為它質地堅硬潔白;樸指的是未經精煉的原始狀態。芒硝、英硝都是從朴硝提煉而來,所以稱之為硝石樸。由於它產於鹽鹼之地,形狀像細鹽,常被用來處理牛馬皮,使其軟化,所以俗稱鹽硝、皮硝。

種類與製煉:

朴硝是從鹽滷地採集後,經過簡單煎煮,在盆中凝結於底部的粗糙硝石。芒硝是將朴硝加水溶解後,再經煎煉,會在液體表面凝結出像麥芒一樣的晶體。馬牙硝又稱英硝,外形像白色石英,呈多稜狀,晶瑩剔透。這三種硝其實是同一物質,只是在精煉程度和結結晶形態上有所差異。

產地與品質:

川蜀地區生產的川硝品質最佳,河東地區的鹽硝次之,河北、青州、齊州等地生產的土硝品質最差。這些硝都產於鹽鹼地,當地人刮取地面的鹽霜煎煮,冷卻後形成結晶,但常雜有泥沙,所以顏色偏黃。經過再次溶解、過濾、再與蘿蔔同煮,去除雜質,就能得到潔白如冰、如蠟的精製硝,俗稱盆硝。齊、衛的盆硝底部較多,表面會生出細芒狀結晶,即芒硝。川、晉的盆硝底部較少,表面則生出如牙齒狀的六稜晶體,即馬牙硝,也稱英硝。芒硝和英硝的底部都是朴硝。將芒硝、英硝多次與蘿蔔同煮,去除鹹味,就成為甜硝。將芒硝、英硝置於風中吹乾水分,就成為輕盈的風化硝。將朴硝、芒硝、英硝與甘草一同煎煮,再經煅燒,就成為玄明粉。

古人誤解:

陶弘景等古人認為朴硝、芒硝、馬牙硝是不同的物質,實際上只是同一物質的精煉程度和形態差異而已。

性味:

朴硝味苦,性寒,無毒。《別錄》記載為味苦、辛,大寒,無毒,煉製後能產生多種作用。

藥性與功效:

朴硝能治療多種疾病,消除寒熱邪氣,化解體內積聚,破除頑固的腫塊。傳說能溶解七十二種石頭,長期服用能使身體輕盈,甚至成仙。還能治療胃中熱結、血瘀、痰積、便秘等。芒硝也具有相似的功效,能治療臟腑積聚、久病發熱、胃腸閉塞等,並能通經脈、利大小便、破血、消瘰癧黃疸等。

使用禁忌:

朴硝畏懼三稜,不宜與之同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