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時珍

《本草綱目》~ 石部第十一卷 (2)

回本書目錄

石部第十一卷 (2)

1. 戎鹽

(《本經》下品)

【釋名】胡鹽(《別錄》)、羌鹽(《日華》)、青鹽(《綱目》)、禿登鹽(《唐本》)、陰土鹽。

大明曰:西番所食者,故號戎鹽、羌鹽。

恭曰:戎鹽,即胡鹽也。沙州名禿登鹽,廓州名為陰土鹽,生河岸山阪之陰土石間,故名。

【集解】《別錄》曰:戎鹽生胡鹽山,及西羌北地、酒泉福祿城東南角。北海青,南海赤。十月採。

白話文:

釋名

  • 胡鹽(《別錄》)
  • 羌鹽(《日華》)
  • 青鹽(《綱目》)
  • 禿登鹽(《唐本》)
  • 陰土鹽

大明註 大明皇帝說:西番人所吃的鹽,因此稱之為戎鹽、羌鹽。

恭註 恭皇帝說:戎鹽,就是胡鹽。沙州稱之為禿登鹽,廓州稱之為陰土鹽,產於河岸山阪陰面的土石之間,故而得名。

集解 《別錄》說:戎鹽產於胡鹽山、西羌北地、酒泉福祿城東南角。北海的鹽為青色,南海的鹽為赤色。在十月採收。

當之曰:戎鹽味苦臭,是海潮水澆山石,經久鹽凝著石,取之北海者青,南海者赤。弘景曰:史書言虜中鹽有九種:白鹽、食鹽,常食者;黑鹽,主腹脹氣滿;胡鹽,主耳聾目痛;柔鹽,主馬脊瘡;又有赤鹽、駁鹽、臭鹽、馬齒鹽四種,並不入食。馬齒即大鹽,黑鹽疑是滷鹼,柔鹽疑是戎鹽,而此戎鹽又名胡鹽,二三相亂。

白話文:

叫做戎鹽,味道苦澀有臭味,是海潮水澆灌山石,經過很長時間後,鹽凝結在石頭上,在北海採集的戎鹽是青色的,南海採集的戎鹽是赤色的。陶弘景說:史書上記載,草原上的鹽有九種:白鹽、食鹽,是人們經常吃的;黑鹽,可以治療腹脹氣滿;胡鹽,可以治療耳聾眼痛;柔鹽,可以治療馬脊上的瘡;還有赤鹽、駁鹽、臭鹽、馬齒鹽四種,都不用來吃。馬齒鹽就是大鹽,黑鹽可能是鹼,柔鹽可能是戎鹽,而這個戎鹽又叫做胡鹽,這二三種鹽混淆在一起。

今戎鹽虜中甚有,從涼州來,亦從敦煌來。其形作塊片,或如雞鴨卵,或如菱米,色紫白,味不甚咸,口嘗氣臭,正如毈雞子臭者乃真。又河南鹽池泥中,自有凝鹽如石片,打破皆方,青黑色,善療馬脊瘡,又疑此是戎鹽。又巴東朐䏰縣北崖有鹽井,鹽水自凝,生傘子鹽,方一二寸,中央突張如傘形,亦有方如石膏、博棋者。

白話文:

現在戎鹽在虜人的部落裡相當多,有的從涼州運來,有的從敦煌運來。戎鹽的形狀像塊片,有的像雞鴨蛋,有的像菱米,顏色紫白,味道不太鹹,口中嘗起來有股臭味,就像臭雞蛋那樣的臭味,纔是真的戎鹽。另外,河南鹽池的泥中,自然凝結出像石片的鹽,打破後都是方的,呈青黑色,很適合治癒馬的脊背瘡,懷疑這也是戎鹽。此外,巴東朐䏰縣北邊的懸崖有鹽井,鹽水會自己凝結,長出傘子鹽,邊長一兩寸,中央突起像傘的形狀,也有像石膏、博棋那樣方的。

恭曰:戎鹽即胡鹽,生河崖山阪之陰土石間,大小不常,堅白似石,燒之不鳴烢也。

宗奭曰:戎鹽成垛,裁之如枕,細白,味甘、咸。

白話文:

恭曰:戎鹽也就是胡鹽,生長在河灘、山坡的陰面土石中,大小不固定,堅硬白色像石頭,燒起來不發出劈啪聲。

宗奭曰:戎鹽堆積成垛,像枕頭一樣被切開,細緻潔白,味道甘鹹。

頌曰:陶氏所說九種,今人不能遍識。醫家治眼及補下藥多用青鹽,恐即戎鹽也。本草云:北海青,南海赤。今青鹽從西羌來者,形塊方稜,明瑩而青黑色,最奇。北海來者,作大塊而不光瑩,又多孔竅,若蜂窠狀,色亦淺於西鹽,彼人謂之鹽枕,入藥差劣。北胡又有一種鹽,作片屑,如碎白石,彼人亦謂之青鹽,緘封於匣,與鹽枕並作禮贄,不知是何色類?

白話文:

陶弘景所說的九種鹽,現在的人不能夠全都認識。醫生治療眼睛疾病和補虛的藥,多用青鹽,恐怕就是戎鹽了。《本草綱目》說:北海的青鹽,南海的赤鹽。現在從西羌運來的青鹽,形狀方方正正,晶瑩而青黑色的,是最好的。從北海運來的青鹽,做成大塊而沒有光澤,而且有許多孔洞,像蜂窩一樣,顏色也比西羌的鹽淺,當地人稱之為「鹽枕」,入藥時質量比較差。北胡還有一種鹽,做成片狀的碎屑,像碎裂的白石頭一樣,當地人也稱之為青鹽,用匣子密封起來,與鹽枕一起作為禮品送贈,不知道是什麼顏色和種類?

時珍曰:本草戎鹽云:北海青,南海赤。而諸注乃用白鹽,似與本文不合。按:《涼州異物志》云:姜賴之墟,今稱龍城。剛滷千里,蒺藜之形。其下有鹽,累棋而生。出於胡國,故名戎鹽。贊云:鹽山二岳,二色為質。赤者如丹,黑者如漆。小大從意,鏤之為物。作獸辟惡,佩之為吉。

白話文:

李時珍說:《本草綱目》中記載戎鹽雲:北海的戎鹽是青色的,南海的戎鹽是赤色的。但是各家注釋卻用白鹽,這似乎與原文不符。根據《涼州異物志》的記載:姜賴的墟地,現在稱為龍城。那裡有一片千里長的剛滷之地,長滿了蒺藜。地底下有鹽,積累如棋子一般生成。這些鹽產於胡人居住的國家,所以稱為戎鹽。李時珍贊道:鹽山上的鹽有兩座山,兩種顏色。赤色的像丹砂,黑色的像漆。大小任意,可以雕刻成各種器物。做成野獸辟邪,佩戴它可以帶來吉祥。

或稱戎鹽,可以療疾。此說與本草本文相合,亦惟赤、黑二色,不言白者。蓋白者乃光明鹽,而青鹽、赤鹽則戎鹽也。故《西涼記》云:青鹽池出鹽,正方半寸,其形如石,甚甜美。《真臘記》云:山間有石,味勝於鹽,可琢為器。《梁傑公傳》言:交河之間,掘磧下數尺,有紫鹽,如紅如紫,色鮮而甘。

白話文:

或稱戎鹽,可以治療疾病。這種說法與本草的原文是相符的,也只有赤、黑二色,沒有提到白色的戎鹽。因為白色的戎鹽是光明鹽,而青鹽、赤鹽則是戎鹽。因此《西涼記》中說:青鹽池出產的鹽,正方形,半寸大小,形狀像石頭,非常甘甜可口。《真臘記》中說:山間有石頭,味道勝於鹽,可以雕刻成器皿。《梁傑公傳》中說:交河之間,挖地幾尺深,有紫色的鹽,像紅色和紫色,顏色鮮豔而甘甜。

其下丈許,有瑿珀。《北戶錄》亦言:張掖池中出桃花鹽,色如桃花,隨月盈縮。今寧夏近涼州地,鹽井所出青鹽,四方皎潔如石。山丹衛,即張掖地,有池產紅鹽,紅色。此二鹽,即戎鹽之青、赤二色者。醫方但用青鹽,而不用紅鹽,不知二鹽皆名戎鹽也。所謂南海、北海者,指西海之南北而言,非炎方之南海也。

白話文:

往下挖大約一丈,就能發現琥珀。《北戶錄》也有類似記載:張掖池出產桃花鹽,顏色如同桃花,會隨著月相盈虧而增減。現代寧夏靠近涼州的地區有出產鹽井,所出產的青鹽潔白如石,四方知名。山丹衛,也就是張掖一帶,有座池子產出的鹽是紅色的。這兩種鹽,就是戎鹽中記載的青色與紅色的鹽。醫方只使用青鹽,而不使用紅鹽,其實兩種鹽都叫戎鹽。所謂南海、北海,是指西海的南方和北方,而不是指炎方之南海。

張果《玉洞要訣》云:赤戎鹽出西戎,稟自然水土之氣,結而成質。其地水土之氣黃赤,故鹽亦隨土氣而生。味淡於石鹽,力能伏陽精。但於火中燒汁紅赤,凝定色轉益者,即真也。亦名絳鹽。《抱朴子》書有作赤鹽法。又嶺南一種紅鹽,乃染成者,皆非真紅鹽也。又《丹房鏡源》云:蠻鹽可伏雌雄,作金用紅鹽為上。

白話文:

張果在《玉洞要訣》中說:赤戎鹽產於西戎,吸收了自然水土之氣,結合成一種物質。當地水土之氣呈現黃赤色,所以鹽也隨着土氣而生。赤戎鹽的口味比石鹽淡,能抑制陽精。但如果在火中加熱,變成紅赤色,凝結成固體,顏色變化更加顯著的,就是真正的赤戎鹽。它也叫做絳鹽。《抱朴子》書中記載了製作赤鹽的方法。另外,嶺南還有一種紅鹽,是人工染成,都不是真正的赤戎鹽。《丹房鏡源》中說:蠻鹽可以抑制雌雄,而製作黃金則以紅鹽為佳。

【氣味】咸,寒,無毒。

宗奭曰:甘、咸。大明曰:平。

獨孤滔曰:戎鹽,赤、黑二色,能累卵,干汞,制丹砂。

【主治】明目目痛,益氣,堅肌骨,去毒蠱(《本經》)。

白話文:

**氣味:**鹹、寒,無毒。

古代注釋:

  • 宗奭說:甘、鹹。
  • 大明說:平。

**獨孤滔的說法:**戎鹽,有赤、黑兩種顏色,可以讓蛋浮起來,能製取水銀,也能煉製丹砂。

**主治:**明目止痛、益氣、強健筋骨、解毒驅蠱(《本經》)。

心腹痛,溺血吐血,齒舌血出(《別錄》)。助水臟,益精氣,除五臟癥結,心腹積聚,痛瘡疥癬(大明)。解芫青斑蝥毒(時珍)。

白話文:

  1. 心腹疼痛,小便或嘔吐時出現血,牙齒與舌頭有出血狀況(《別錄》)。

  2. 幫助腎臟功能,增強精氣,消除五臟的結塊、積聚,治療心腹部的疼痛,瘡、疥、癬等皮膚病(大明)。

  3. 解除芫青、斑蝥的毒性(時珍)。

【發明】宗奭曰:戎鹽甘鹹,功在卻血、入腎,治目中瘀赤澀昏。

白話文:

【發明】宗奭說:戎鹽甘鹹,具有止血、入腎的功效,可以治療眼睛裡的淤血、乾澀和昏花。

時珍曰:戎鹽功同食鹽,不經煎煉,而味鹹帶甘,入藥似勝。《周禮注》云:飴鹽味甜,即戎鹽,不知果否?或云以飴拌鹽也。

白話文:

李時珍說:戎鹽的功效和食用鹽相似,不需要經過煎煮提煉,味道是鹹中帶甜,入藥似乎更勝一籌。《周禮》的註解中說,飴鹽味道甜美,就是戎鹽,不知道是否屬實?也有人說,是將飴糖拌入鹽中而製成的。

【附方】新五。

白話文:

【附方】新鮮的五倍子。

小便不通:戎鹽湯:用戎鹽(彈丸大)一枚,茯苓半斤,白朮二兩。水煎,服之。(仲景《金匱方》)

白話文:

小便不通:戎鹽湯:使用戎鹽(像彈珠一樣大)一顆,茯苓半斤,白朮二兩。加水煎煮,服用。(出自仲景的《金匱要略》)

風熱牙痛:青鹽一斤,槐枝半斤。水四碗,煎汁二碗,煮鹽至干,炒研。日用揩牙、洗目。(唐氏《經驗方》)

白話文:

風熱引起的牙痛:青鹽一斤,槐枝半斤。用四碗水煎成二碗汁,把鹽煮至乾後炒碎研磨成粉。每天用它揩牙、洗眼。(出自唐氏《經驗方》)

牢牙明目:青鹽二兩,白鹽四兩,川椒四兩。煎汁拌鹽炒乾。日用揩牙洗目,永無齒疾、目疾。(《通變要法》)

白話文:

牢固牙齒和清晰眼睛:青鹽二兩,白鹽四兩,川椒四兩。將這些材料煎成汁,然後拌著鹽一起炒乾。每天用來刷牙和洗眼睛,永遠不會有牙疾和眼疾。(《通變要法》)

風眼爛弦:戎鹽化水,點之。(《普濟方》)

白話文:

風眼爛弦:將戎鹽化在水中,點在患處。(《普濟方》)

痔瘡漏瘡:白礬四兩,青鹽四兩。為末,豬尿脬一個盛之,陰乾。每服五錢,空心溫水下。(趙氏《經驗方》)

白話文:

痔瘡導致肛門出血:將白礬、青鹽各四兩磨成粉末,裝入豬尿脬中,陰乾後備用。每次服用五錢,空腹時用溫水送服即可。(出自趙氏《經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