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時珍

《本草綱目》~ 石部第十卷 (14)

回本書目錄

石部第十卷 (14)

1. 婆娑石

(宋《開寶》)

【釋名】摩挲石。

時珍曰:姚寬《西溪叢話》云:舶船過產石山下,愛其石,以手捫之,故曰摩挲。不知然否?

白話文:

譯文:

**釋名:**摩挲石。

李時珍說:姚寬《西溪叢話》記載:舶船經過產石山時,喜愛那裡的石頭,用手撫摸,因此稱之為摩挲石。不知道是否屬實。

【集解】志曰:婆娑石生南海,胡人採得之。其石綠色,無斑點,有金星,磨成乳汁者為上。又有豆斑石,雖亦解毒,而功力不及。復有鄂綠,有紋理,磨鐵成銅色,人多以此為之,非真也。驗法:以水磨點雞冠熱血,當化成水是也。

白話文:

【集解】《別錄》記載:婆娑石產於南海,是胡人採集而得。這種石頭呈綠色,沒有斑點,有金色的斑點,研磨成乳狀液體的是最好的。還有豆斑石,雖然也能解毒,但是功效不及婆娑石。另外還有一種叫做鄂綠的石頭,有紋理,用它磨鐵器可以變成銅色,很多人用這種石頭冒充婆娑石,但這不是真正的婆娑石。驗證的方法是:用水研磨點在雞冠的熱血上,如果能化成水,那就是婆娑石。

宗奭曰:石如淡色石綠,間微有金星者佳。又有豆斑石,亦如此石,但有黑斑點,無金星。

頌曰:胡人尤珍貴之,以金裝飾作指驅帶之。

每欲食及食罷,輒含吮數次以防毒。今人有得指面許塊,則價直百金也。

白話文:

宗奭說:石頭如果像淡綠色的石綠礦石一樣,間中帶有微微的金黃色斑點,這樣的石頭品質較好。還有一種豆斑石,也跟這種石頭很像,但是有黑色斑點,沒有金黃色斑點。

頌詞中稱讚這種石頭:胡人特別珍視它,用金子裝飾起來,做成指環或腰帶佩戴之。

每當想要進食或吃完東西時,就含著它吮吸幾次,以預防中毒。現在的人如果能得到一塊手指大小的這種石頭,那麼價值就高達一百兩黃金了。

時珍曰:《庚辛玉冊》云:摩挲石,陽石也。出三佛齊。海南有山,五色聳峙,其石有光焰。其水下滾如箭,船過其下,人以刀斧擊取。燒之作硫黃氣。以形如黃龍齒而堅重者為佳。匱五金,伏三黃,制鉛汞。

白話文:

李時珍說:《庚辛玉冊》中記載:摩娑石,是一種陽性石頭,原產於東南亞的某處。海南島上有一座山,五彩斑斕,光彩奪目。流下山的水像箭一樣湍急,船隻經過時,人們用刀斧敲打它,取得摩挲石。燃燒它會產生硫磺氣味。以形狀像黃龍牙齒,堅硬沉重者為上品。磨碎加於金屬中,可防止金屬生鏽,也可冷卻水銀和鉛。

【氣味】甘、淡,寒,無毒。

【主治】解一切藥毒,瘴疫熱悶頭痛(《開寶》)。

白話文:

氣味 甘甜、平淡,性寒,無毒。

主治 解除各種藥物中毒,以及瘴氣和疫病導致的發熱、煩悶和頭痛。(出自《開寶本草》)

2. 礞石

(宋《嘉祐》)

【釋名】青礞石時珍曰:其色濛濛然,故名。

白話文:

釋名

青礬石

時珍曰:它的顏色朦朧青綠,因此得名。

【集解】時珍曰:礞石,江北諸山往往有之,以旴山出者為佳。有青、白二種,以青者為佳。堅細而青黑,打開中有白星點,煅後則星黃如麩金。其無星點者,不入藥用。通城縣一山產之,工人以為器物。

白話文:

【集解】李時珍說:礞石,在江北諸山常見,以旴山產出的為佳。有青色、白色兩種,以青色的為佳。堅固細密而呈青黑色,剖開後裡面有白色的星點,煅燒後星點變成黃色,像麩皮一樣的金粉。沒有星點的,不入藥。通城縣有一座山產礞石,工匠用它來製作器物。

【修治】時珍曰:用大坩鍋一個,以礞石四兩打碎,入硝石四兩拌勻。炭火十五斤簇定,煅至硝盡,其石色如金為度。取出研末,水飛去消毒,曬乾用。

白話文:

[煉製方法]:李時珍說:用一個大坩堝,把四兩礞石打碎,加入四兩硝石攪拌均勻。用十五斤木炭堆成一堆,把它燒到硝石用完,石頭的顏色變成金色為止。取出研成細粉,用水飛過去除雜質,曬乾備用。

【氣味】甘、咸,平,無毒。

白話文:

【氣味】味甘帶鹹,屬性平和,無毒。

【主治】食積不消,留滯臟腑,宿食症塊久不瘥。小兒食積羸瘦,婦人積年食症,攻刺心腹。得巴豆硇砂大黃、荊三稜作丸服,良(《嘉祐》)。治積痰驚癇,咳嗽喘急(時珍)。

白話文:

【主治】食物積滯在體內無法消化,停留在臟腑之中,宿食症塊長期不癒。小兒積食瘦弱,婦人多年的積食症,攻刺心腹。用巴豆、硇砂、大黃、荊三稜做成丸藥服用,效果很好(《嘉祐》)。治療痰積驚癇,咳嗽喘急(時珍)。

【發明】時珍曰:青礞石氣平味鹹,其性下行,陰也沉也,乃厥陰之藥。肝經風木太過,來制脾土,氣不運化,積滯生痰,壅塞上中二焦,變生風熱諸病,故宜此藥重墜。制以硝石,其性疏快,使木平氣下,而痰積通利,諸證自除。湯衡《嬰孩寶書》,言礞石乃治驚利痰之聖藥。

白話文:

李時珍認為:青礞石性平、味鹹,具有下降的特性,是陰性和沉降的藥物,屬於厥陰經的藥物。肝經的風木之氣過盛,來剋制脾土,導致氣血運行不暢,積滯生痰,阻滯上中二焦,變化產生風熱等疾病,因此適合使用青礞石來治療。搭配硝石一起使用,硝石具有疏通和緩解的特性,可以使肝木平息、氣血下降,痰積通利,諸多病症自然消除。《湯衡·嬰孩寶書》中提到,青礞石是治療驚風和利痰的聖藥。

吐痰在水上,以石末糝之,痰即隨水而下,則其沉墜之性可知。然止可用之救急,氣弱脾虛者,不宜久服。楊士瀛謂其功能利痰,而性非胃家所好。如慢驚之類,皆宜佐以木香。而王隱君則謂痰為百病,不論虛實寒熱,概用滾痰丸通治百病,豈理也哉?朱丹溪言:一老人忽病目盲,乃大虛證,一醫與礞石藥服之,至夜而死。籲!此乃盲醫虛虛之過,礞石豈殺人者乎?況目盲之病,與礞石並不相干。

白話文:

將痰吐在水面上,用研磨成粉末狀的礞石撒在上面,痰就會隨著水沉下去,這可以瞭解到痰的沉降性質。但是礞石只能用來緊急救治,氣虛脾虛的人,不宜長期服用。楊士瀛認為礞石的功能是化痰,但其性質不適合胃。如果像是慢驚風之類的疾病,都應該加入木香作為輔佐藥。而王隱君則認為痰是百病之源,不論虛實寒熱,一律使用滾痰丸來治療所有的疾病,這難道是合理的嗎?朱丹溪說:有一位老人突然得了眼盲的病,其實是身體非常虛弱的證狀,一位醫生開了礞石藥給他服用,到晚上就死了。唉!這是盲目用藥的醫生誤診的錯,礞石怎麼可能殺人呢?況且眼盲的疾病,跟礞石根本不相關。

【附方】新四。

白話文:

【處方】新四

滾痰丸:通治痰為百病,惟水瀉雙娠者不可服。礞石、焰硝各二兩(煅過研飛曬乾,一兩),大黃(酒蒸)八兩,黃芩(酒洗)八兩,沉香五錢。為末,水丸梧子大。常服一、二十丸,欲利大便則服一、二百丸,溫水下。(王隱君《養生主論》)

白話文:

滾痰丸:可以通治痰為百病引起的疾病,但水瀉、雙生之婦不可服用。礞石、焰硝各二兩(煅燒過後研磨飛揚曬乾,一兩),大黃(用酒蒸)八兩,黃芩(用酒清洗)八兩,沉香五錢。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粉末,再加水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劑。平常服用一、二十丸,如果想要瀉大便可以服用一、二百丸,溫水送服。(王隱君《養生主論》)

一切積病:金寶神丹:治一切虛冷久積,滑泄久痢,癖塊,血刺心腹,下痢,及婦人崩中漏下。青礞石半斤(為末),硝石(末)二兩。坩鍋內鋪頭蓋底,按實。炭火二十斤,煅過取出,入赤石脂末二兩,滴水丸芡子大;候乾,入坩鍋內,小火煅紅,收之。每服一丸至二、三丸,空心溫水下,以少食壓之。久病瀉痢,加至五、七丸。(《楊氏家藏方》)

白話文:

金寶神丹:用於治療一切虛冷、積滯、滑泄、久痢、癖塊、血刺、心腹痛、下痢以及婦女崩漏、下血等症。

做法:

  1. 青礞石半斤,研成細末。

  2. 硝石二兩,研成細末。

  3. 在坩鍋中鋪一層青礞石細末,再鋪一層硝石細末,反覆交替鋪至鍋滿,壓實。

  4. 用炭火二十斤煅燒,取出後加入赤石脂末二兩,滴水為丸,丸子的大小如芡子。

  5. 待丸子乾燥後,放入坩鍋中,小火煅燒至紅色,取出。

  6. 每服一丸至二、三丸,空腹時以溫水送服,服藥後少食。

  7. 對於久病瀉痢的患者,可加至五、七丸。

急慢驚風:奪命散:治急慢驚風,痰涎壅塞咽喉,命在須臾,服此墜下風痰,乃治驚利痰之聖藥也。真礞石一兩,焰硝一兩。同煅過為末。每服半錢或一錢。急驚痰熱者,薄荷自然汁入生蜜調下;慢驚脾虛者,木香湯入熟蜜調下。亦或雪糕丸綠豆大,每服二、三丸。(湯氏《嬰孩寶書》)

白話文:

急慢驚風:奪命散:用於治療急慢驚風,痰涎壅塞咽喉,眼看就要沒命了,服此藥能使風痰排出,是治療驚風、利痰的良藥。

真硃砂一兩,焰硝一兩。

將以上 два味藥 同時炒過,研成細末。每次服用半錢或一錢。

若為急驚痰熱者,用薄荷自然汁加入生蜂蜜調服;若為慢驚脾虛者,用木香湯加入熟蜜調服。

也可以做成雪糕丸,綠豆大小,每次服用二、三丸。(摘自湯氏《嬰孩寶書》)

小兒急驚:青礞石,磨水服。(《衛生方》)

白話文:

小兒急驚:

青礞石:研磨成粉末,用開水送服。(出自《衛生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