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時珍

《本草綱目》~ 石部第十卷 (10)

回本書目錄

石部第十卷 (10)

1. 礜石

(《本經》下品)

白話文:

(《本經》下品)

【釋名】白礜石、太白石(《別錄》)、立制石(《本經》)、青分石、固羊石(《本經》)、食鹽(《別錄》)、澤乳(《吳普》)、鼠鄉(《吳普》)。

白話文:

【解釋名稱】白礜石、太白石(《別錄》)、立制石(《本經》)、青分石、固羊石(《本經》)、食鹽(《別錄》)、澤乳(《吳普》)、鼠鄉(《吳普》)。

時珍曰:礜義不解。許氏《說文》云:礜,毒石也。

《西山經》云:皋塗之山,有白石,其名曰礜,可以毒鼠。郭璞注云:鼠食則死,蠶食而肥。

則鼠鄉之意以此。

【集解】《別錄》曰:礜石,生漢中山谷及少室。採無時。

當之曰:或生少室,或生魏興,十二月採。

白話文:

李時珍說:「礜石」的含義不明。許慎在《說文解字》中說:「礜,是有毒的石頭。」

《西山經》中記載:「皋塗山上有白色石頭,名叫礜,可以毒死老鼠。」郭璞注釋說:「老鼠吃了礜石會死,蠶吃了礜石會長得更肥碩。」

因此,老鼠洞的意思是這樣來的。

【集解】《別錄》中說:「礜石產於漢中山谷和少室。採集沒有特定時間。」

對照其他記載:有人說礜石只產於少室,也有人說只產於魏興。十二月採集為宜。

弘景曰:今蜀漢亦有,而好者出南康南野溪及彭城界中,洛陽城南塹,又湘東新寧及零陵皆有。白礜石,能柔金。以黃泥包,炭火燒之,一日一夕則解,可用。丹房及黃白朮多用之。

白話文:

陶弘景說:現在,蜀漢地區也有玉屑,但品質好的出產在南康南野溪一帶,以及彭城界中,洛陽城南的壕溝裡,另外湘東新寧與零陵也有出產。白色的玉屑能熔化金屬。用黃泥包裹玉屑,放在炭火中燒,燒製一晝夜後就能分解,就可以使用了。煉丹房和從事黃白之術的人經常使用玉屑。

恭曰:此石能拒火,久燒但解散,不可脫其堅。今市人乃取潔白理石當之,燒即為灰也。今漢川武當西遼阪名礜石谷,即是真出處。少室有粒細理,不如漢中者。

頌曰:今潞州、階州亦有之。

時珍曰:詳見特生礜石下。

白話文:

恭敬地說:這種石頭可以抵擋火,長時間燃燒只會碎裂,不會失去堅硬的特性。現在市面上的人卻用白色的石頭代替,一燒就變成灰燼了。現在漢川武當山西遼阪的名叫礜石谷的地方,就是真正的產地。少室山的礜石顆粒細小,紋理也比不上漢中的。

頌揚道:現在潞州、階州也有礜石。

時珍說:詳細的資訊請見特生礜石的描述。

【氣味】辛,大熱,有毒。《別錄》曰:甘,生溫、熟熱。普曰:神農、岐伯:辛,有毒;桐君、黃帝:甘,有毒。

白話文:

【氣味】辛辣、大熱,有毒。

《別錄》記載:味道甘甜,生吃時溫熱,煮熟後則燥熱。

普記載:神農和岐伯說:味道辛辣,有毒;桐君和黃帝說:味道甘甜,有毒。

權曰:甘,有小毒。鉛丹為之使。惡羊血。不入湯。

白話文:

權說:甘草,有小毒。可用氧化鉛作為引藥。與羊血相剋。不可入湯劑。

之才曰:得火良。棘針為之使。惡馬目毒公、鶩屎、虎掌、細辛,畏水。

【主治】寒熱鼠瘻,蝕瘡死肌風痹,腹中堅癖邪氣(《本經》)。

白話文:

之才說:已經獲得真正的火神靈力,棘針做為神明的使者。忌諱馬目毒公、鴨屎、虎掌、細辛,害怕水。

主治寒熱鼠瘻(泛指久治不癒的潰瘍性皮膚病)、蝕瘡(皮膚組織受腐蝕破壞的傷口)、死肌風痹(肌肉無力或僵硬)、腹中堅癖(腹中腫塊硬結)以及邪氣(體內異常或有害的氣)。

除熱明目,下氣,除膈中熱,止消渴,益肝氣,破積聚,痼冷腹痛,去鼻中息肉。久服令人筋攣。火煉百日,服一刀圭。

白話文:

清除熱氣、明目、降氣、消除橫膈膜中的熱氣、止渴、益肝氣、攻破積聚、治療痼冷腹痛、去除鼻息肉。長期服用會導致肌肉痙攣。用火煉製一百天,每次服用一刀圭。

不煉服,則殺人及百獸(《別錄》)。除胸膈間積氣,去冷濕風痹瘙癢積年者(甄權)。

【發明】弘景曰:常取生礜石納水,令水不冰,如此則生者性亦大熱矣。

張仲景云:生用,破人心肝。

恭曰:此藥攻擊積冷之病為良。若以余物代之,療病無效,正為此也。

宗奭曰:治久積及久病腹冷有功,直須慎用,其毒不可試也。

白話文:

如果沒有煉服,就會毒死人和百獸。(《別錄》)

除掉胸膈之間的積氣,去除濕氣、風寒痺痛、瘙癢和多年積疾。(甄權)

發明:

陶弘景說:常取生石膏放入水中,讓水不結冰,這樣生石膏的性質也會變得非常熱。

張仲景說:生用,會損傷人的心肝。

孫思邈說:這種藥用來治療寒積病症效果很好。如果用其他東西代替,治療效果就會很差,正是因為這個緣故。

楊士瀛說:治療長期的積氣和腹中長期的寒氣效果很好,但一定要謹慎使用,因為它的毒性不能輕易嘗試。

時珍曰:礜石性氣與砒石相近,蓋亦其類也。古方礜石、礬石常相混書,蓋二字相似,故誤耳。然礬石性寒無毒,礜石性熱有毒,不可不審。陸農師云:礜石之力,十倍鍾乳。按:《洪容齋隨筆》云:王子敬靜息帖,言礜石深是可疑,凡喜散者輒發癰。蓋散者,寒食散也,古人多服之,中有礜石,性熱有毒,故云深可疑也。

白話文:

李時珍說:礜石的性質與毒性與砒石相似,它們應該算是同類。古代藥方中,礜石和礬石經常混用,這可能是因為這兩個字相似,所以造成了誤會。然而,礬石性寒無毒,而礜石性熱有毒,所以不能不慎重。陸農師說:礜石的力量是鍾乳石的十倍。根據《洪容齋隨筆》的記載:王子敬在《靜息帖》中說礜石的使用讓人懷疑,凡是喜歡吃散的人都會長癰。所謂「散」,就是寒食散,古人常常服用它,其中含有礜石,它性熱有毒,所以說它讓人懷疑。

劉表在荊州,與王粲登鄣山,見一岡不生百草。粲曰:此必古塚,其人在世,服生礜石,熱不出外,故草木焦滅。表掘之,果有礜石滿塋。又今洛水不冰,下亦有礜石,人謂之溫洛是也。取此石安甕中,水亦不冰。交鸛伏卵,取石置巢中,以助溫氣。其性如此,豈可服?予兄文安公鎮金陵,秋暑減食。

白話文:

劉表在荊州的時候,和王粲登鄣山,看見一座山丘上沒有草木生長。王粲說:這一定是古時候的墳墓,裡面埋葬的人在世時服用生石膏,燥熱之氣無法散發出來,所以草木都被灼燒死了。劉表挖掘了那座山丘,果然有滿坑滿谷的生石膏。又比如現在的洛水不結冰,水下也有生石膏,人們稱之為溫洛。把這種石頭放在甕中,水也不會結冰。交鸛(一種鳥類)孵卵的時候,會把這種石頭放在巢中,以此來增加溫暖。生石膏的性質就是如此,怎麼可以服用呢?我的哥哥文安公鎮守金陵,夏天暑熱難耐,飲食減少。

醫者湯三益教服礜石丸。已而飲啖日進,遂加意服之。越十月而毒作,衄血鬥余。自是數數不止,竟至精液皆竭而死。時珍竊謂:洪文安之病,未必是礜石毒發。蓋亦因其健啖自恃,厚味房勞,縱恣無忌,以致精竭而死。夫因減食而服石,食既進則病去,藥當止矣。而猶服之不已,恃藥妄作,是果藥之罪歟?

【附方】新一。

風冷腳氣:白礜石(煅)二斤,酒三斗,漬三日,稍稍飲之。(《肘後方》)

白話文:

醫生湯三益教他服用礜石丸。服用後,他的食慾日漸增進,於是更加註重服用此藥。過了十個月後,毒性發作,鼻血直流,多達一鬥。從此以後,鼻血不止,最後精液枯竭而死。李時珍私下認為:洪文安的病,未必是礜石中毒所致。大概也是因為他健啖自恃,縱情恣慾,房勞過度,導致精竭而死。如果因為食慾減退而服用礜石丸,食慾恢復後,病症也就消失了,就應該停止服用此藥。但是,他卻依賴藥物,不加節制地服用,這難道是藥物的過錯嗎?

腳氣由風寒所致:白礬(煅製過)二斤,黃酒三鬥,浸泡三天後,少量服用。(出自《肘後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