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時珍

《本草綱目》~ 主治第四卷 (4)

回本書目錄

主治第四卷 (4)

1. 頭痛

),地膚子(雷頭風腫,同生姜擂酒服,取汗。),杜衡(風寒頭痛初起,末服,發汗。),蒴藋(煎酒取汁。),蓖麻子(同川芎燒服,取汗。),萆薢(同虎骨、旋覆花末服,取汗。),南藤(釀酒服,並治頭風。),通草(燒研酒服,治洗頭風。),菖蒲(頭風淚下。

),杜若(風入腦戶,痛腫涕淚。),胡蘆巴(氣攻痛,同三稜、乾薑末,酒服。),牛膝(腦中痛。),當歸(煮酒。),地黃,芍藥(並血虛痛。),葳蕤,天麻,人參,黃耆(並氣虛痛。),蒼耳,大豆黃卷(並頭風痹。),胡麻(頭面遊風。),百合(頭風目眩。),胡荽,蔥白,生薑(並風寒頭痛。

),杏仁(時行頭痛,解肌。風虛,痛欲破,研汁,入粥食,得大汗即解。),茱萸(厥陰頭痛嘔涎,同薑、棗、人參煎服。),蜀椒,枳椇,〔木石蟲獸〕柏實(並主頭風。),桂枝(傷風頭痛自汗。),烏藥(氣厥頭痛,及產後頭痛,同川芎末,茶服。),皂莢(時氣頭痛,燒研,同薑、蜜,水服,取汗。

),山茱萸(腦骨痛。),辛夷,伏牛花,空青,曾青(並風眩頭痛。),石硫黃(腎厥頭痛、頭風,同硝石丸服。同胡粉丸服。同食鹽丸服。同烏藥丸服。),蜂子,全蠍,白殭蠶(蔥湯服,或入高良薑,或以蒜製為末服,治痰厥、腎厥痛。),白花蛇(腦風頭痛,及偏頭風,同南星、荊芥諸藥,末服。

),魚鰾(八般頭風,燒存性,末,蔥、酒熱飲,醉醒則愈),羊肉(頭腦大風,汗出虛勞。),羊屎(雷頭風,研酒服。)

【吐痰】見風及痰飲。

【外治】穀精草(為末㗜鼻,調糊貼腦,燒煙燻鼻。),延胡索(同牙皂、青黛為丸。)瓜蒂,藜蘆,細辛,蒼耳子,大黃,遠志,蓽茇,高良薑,牽牛(同砂仁、楊梅末。)蕓薹子,皂莢,白棘針(同丁香、麝香。),雄黃(同細辛。),玄精石,硝石,人中白(同地龍末,羊膽為丸。

),旱蓮汁,蘿蔔汁,大蒜汁,苦瓠汁(並㗜鼻。),艾葉(揉丸嗅之,取出黃水。),蓖麻仁(同棗肉紙卷,插入鼻內。),半夏煙,木槿子煙,龍腦煙(並熏鼻。),燈火(淬之。),蕎麥麵(作大餅,更互合頭,出汗。或作小餅,貼四眼角,灸之。),黃蠟(和鹽作兜鍪,合之即止。

),麝香(同皂莢末,安頂上,炒鹽熨之。),茱萸葉(蒸熱枕之,治大寒犯腦痛,亦浴頭。),桐木皮,冬青葉,石南葉,牡荊根,槵子皮,莽草,葶藶,豉汁,驢頭汁(並治頭風。),全蠍(同地龍、土狗、五倍子末。),柚葉(同蔥白。),山豆根,南星(同川烏。),烏頭,草烏頭(同梔子、蔥汁。

),乳香(同蓖麻仁。),決明子(並貼太陽穴。露水八月朔旦取,磨墨點太陽,止頭疼。),桂木(陰雨即發痛,酒調,塗頂額。),井底泥(同硝、黃敷。),朴硝(熱痛,塗頂上。),訶子(同芒硝,醋摩之。牛蒡根(同酒煎膏摩之。),綠豆(作枕去頭風。)決明、菊花(皆良。

白話文:

頭痛

地膚子:治療風腫引起的頭痛,將其與生薑一起搗碎,用酒送服,促使出汗。

杜衡:治療風寒引起的頭痛初期,研磨成粉末服用,發汗。

蒴藋:煎煮取汁,用酒送服。

蓖麻子:與川芎一起燒成灰,服用,促使出汗。

萆薢:與虎骨、旋覆花一起研磨成粉末服用,促使出汗。

南藤:釀酒後服用,也治療頭痛。

通草:燒成灰,研磨後用酒送服,治療洗頭風(一種頭痛)。

菖蒲:治療頭痛伴隨流淚的症狀。

杜若:治療風邪入侵腦部,引起頭痛、腫脹、流涕流淚的症狀。

胡蘆巴:治療氣滯引起的頭痛,與三稜、乾薑一起研磨成粉末,用酒送服。

牛膝:治療腦部疼痛。

當歸:煮酒服用。

地黃、芍藥:治療因血虛引起的頭痛。

葳蕤、天麻、人參、黃耆:治療因氣虛引起的頭痛。

蒼耳、大豆黃卷:治療頭痛和頭風痺痛。

胡麻:治療頭面部遊走性的風痛。

百合:治療頭痛伴隨頭暈目眩的症狀。

胡荽、蔥白、生薑:治療風寒引起的頭痛。

杏仁:治療流行性頭痛,具有解肌作用。風邪引起的頭痛劇烈欲裂時,研磨成汁,加入粥中食用,大量出汗後即可緩解。

茱萸:治療厥陰頭痛伴隨嘔吐涎液的症狀,與薑、棗、人參一起煎煮服用。

蜀椒、枳椇、柏實:治療頭風。

桂枝:治療傷風引起的頭痛伴隨自汗的症狀。

烏藥:治療氣厥引起的頭痛,以及產後頭痛,與川芎一起研磨成粉末,用茶送服。

皂莢:治療時令性頭痛,燒成灰,研磨後與薑、蜜一起用溫水送服,促使出汗。

山茱萸:治療腦骨疼痛。

辛夷、伏牛花、空青、曾青:治療風眩引起的頭痛。

石硫黃:治療腎厥引起的頭痛和頭風,可與硝石、胡粉、食鹽或烏藥一起製成丸劑服用。

蜂子、全蠍、白殭蠶:用蔥湯送服,或加入高良薑,或用蒜製成粉末服用,治療痰厥、腎厥引起的頭痛。

白花蛇:治療腦風引起的頭痛,以及偏頭痛,與南星、荊芥等藥物一起研磨成粉末服用。

魚鰾:治療各種頭痛,燒成灰,研磨成粉末,用蔥、酒熱飲,醉醒後即可痊癒。

羊肉:治療頭腦大風,伴隨出汗和虛勞的症狀。

羊屎:治療雷頭風,研磨後用酒送服。

吐痰:見風邪和痰飲。

外治法:

穀精草:研磨成粉末,塞入鼻中,或調和糊狀敷貼在頭部,或燒煙燻鼻。

延胡索:與牙皂、青黛一起製成丸劑。

瓜蒂、藜蘆、細辛、蒼耳子、大黃、遠志、蓽茇、高良薑、牽牛:與砂仁、楊梅一起研磨成粉末。

蕓薹子、皂莢、白棘針:與丁香、麝香一起使用。

雄黃:與細辛一起使用。

玄精石、硝石、人中白:與地龍一起研磨成粉末,用羊膽製成丸劑。

旱蓮汁、蘿蔔汁、大蒜汁、苦瓠汁:滴入鼻中。

艾葉:揉成丸劑嗅聞,排出黃色液體。

蓖麻仁:與棗肉一起卷成紙卷,插入鼻孔。

半夏煙、木槿子煙、龍腦煙:燻鼻。

燈火:用燈火灼燒患處。

蕎麥麵:製作成大餅,互相交替敷貼在頭部,促使出汗。或製作成小餅,貼在四個眼角處,灸之。

黃蠟:與鹽混合製成頭盔狀,敷貼即可止痛。

麝香:與皂莢一起研磨成粉末,敷貼在頭頂,用炒熱的鹽熨燙。

茱萸葉:蒸熱後枕之,治療大寒引起的頭痛,也可洗頭。

桐木皮、冬青葉、石南葉、牡荊根、槵子皮、莽草、葶藶、豉汁、驢頭汁:治療頭風。

全蠍:與地龍、土狗、五倍子一起研磨成粉末。

柚葉:與蔥白一起使用。

山豆根、南星:與川烏一起使用。

烏頭、草烏頭:與梔子、蔥汁一起使用。

乳香:與蓖麻仁一起使用。

決明子:貼在太陽穴。露水在農曆八月初一收集,研磨成墨汁點在太陽穴,止頭痛。

桂木:陰雨天頭痛時,用酒調和,塗抹在額頭。

井底泥:與硝石、黃土一起敷貼。

朴硝:熱痛時,塗抹在頭頂。

訶子:與芒硝一起,用醋磨擦。

牛蒡根:與酒煎煮成膏狀,塗抹。

綠豆:做成枕頭,治療頭風。

決明子、菊花:都是治療頭痛的良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