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時珍

《本草綱目》~ 主治第三卷 (125)

回本書目錄

主治第三卷 (125)

1. 腸鳴

(有虛氣,水飲,蟲積)

〔草部〕丹參,桔梗,海藻(並主心腹邪氣上下,雷鳴幽幽如走水。),昆布,女菀,女萎(並主腸鳴遊氣,上下無常處。),半夏,石香薷,蓽茇,紅豆蔻,越王余算,(並主虛冷腸鳴。),大戟(痰飲,腹內雷鳴。),黃芩(主水火擊搏有聲。),穬麥櫱,飴糖,〔果木〕橘皮,杏仁(並主腸鳴。

),厚朴(積年冷氣,腹內雷鳴。),梔子(熱鳴。),〔石部〕硇砂(血氣不調,腸鳴宿食。),石髓〔蟲介〕原蠶砂(腸鳴熱中。),鱔魚(冷氣腸鳴。),淡菜〔獸部〕羚羊屎(久痢腸鳴。)

白話文:

(腸鳴的原因有虛氣、水飲、蟲積)

[草部] 丹參、桔梗、海藻(這三種藥材主要治療心腹部的邪氣上下竄動,導致腹內發出雷鳴般的水流聲),昆布、女菀、女萎(這三種藥材主要治療腸鳴、腹內氣體遊走不定),半夏、石香薷、蓽茇、紅豆蔻、越王余算(這五種藥材主要治療因虛寒引起的腸鳴),大戟(主要治療痰飲引起的腹內雷鳴),黃芩(主要治療水火相擊搏動產生的聲響),穬麥櫱、飴糖(這兩種藥材主要治療腸鳴),[果木部] 橘皮、杏仁(這兩種藥材主要治療腸鳴),厚朴(主要治療積年寒氣引起的腹內雷鳴),梔子(主要治療因熱引起的腸鳴),[石部] 硇砂(主要治療血氣不調、腸鳴、宿食不消化),石髓,[蟲介部] 原蠶砂(主要治療因熱引起的腸鳴),鱔魚(主要治療因寒氣引起的腸鳴),淡菜,[獸部] 羚羊屎(主要治療因久痢引起的腸鳴)。

2. 心腹痛

(有寒氣,熱氣,火鬱,食積,死血,痰澼,蟲物,虛勞,中惡,陰毒)

【溫中散郁】〔草部〕木香(心腹一切冷痛、氣痛,九種心痛,婦人血氣刺痛,並磨酒服;心氣刺痛,同皂角末丸服;內釣腹痛,同乳、沒丸服。),香附子(一切氣,心腹痛,利三焦,解六郁,同縮砂仁、甘草末點服;心脾氣痛,同高良薑末服;血氣痛,同荔枝燒研,酒服。

),艾葉(心腹一切冷氣、鬼氣,搗汁飲,或末服;同香附,醋煮丸服,治心腹、小腹諸痛。),芎藭(開鬱行氣。諸冷痛中惡,為末,燒酒服。),藁本(大實心痛,已用利藥,同蒼朮煎服,徹其毒。),蒼朮(心腹脹痛,解鬱寬中。),甘草(去腹中冷痛。),高良薑(腹內暴冷久冷痛,煮飲。

心脾痛,同乾薑丸服。又四制丸服。),蘇子(一切冷氣痛,同高良薑、橘皮等分,丸服。),薑黃(冷氣痛,同桂末,醋服;小兒胎寒,腹痛吐乳,同乳香、沒藥、木香丸服。),附子(心腹冷痛,胃寒蛔動,同炒梔子,酒糊丸服;寒厥心痛,同鬱金、橘紅,醋糊丸服。),香薷(暑月腹痛。

),石菖蒲,紫蘇,藿香,甘松香,山柰,廉姜,山姜,白豆蔻,草豆蔻,縮砂,蒟醬,白茅香,蕙草,益智子,蓽茇,〔谷部〕胡椒粥,茱萸粥,蔥豉酒,姜酒,茴香(並主一切冷氣,心痛、腹痛、心腹痛。),燒酒(冷痛,入鹽服。陰毒腹痛,尤宜。),黑大豆(腸痛如打,炒焦,投酒飲。

),神麯(食積心腹痛,燒紅淬酒服。),〔菜部〕蔥白(主心腹冷氣痛,蟲痛,疝痛,大人陰毒,小兒盤腸內釣痛。卒心痛,牙關緊急欲死,搗膏,麻油送下,蟲物皆化黃水出;陰毒痛,炒熨臍下,並擂酒灌之;盤腸痛,炒貼臍上,並浴腹,良久尿出,愈。),蔥花(心脾如刀刺,同茱萸一升,煎服。

),小蒜(十年五年心痛,醋煮,飽食即愈。),葫(冷痛,同乳香丸服;醋浸煮,食之;鬼注心腹痛,同墨及醬汁服;吐血心痛,服汁。),韭(腹中冷痛,煮食;胸痹痛如錐刺,服汁,吐去惡血。),薤白(胸痹刺痛徹心背,喘息咳唾,同栝蔞實,白酒煮服。),生薑(心下急痛,同半夏煎服,或同杏仁煎。

),乾薑(卒心痛,研末服。心脾冷痛,同高良薑丸服。),芥子(酒服,止心腹冷痛;陰毒,貼臍。),馬芹子(卒心痛,炒末酒服。),蘹香,蔊菜,菥蓂子,秦荻藜,蔓荊,芥,〔果部〕杏仁(並主心腹冷痛。),烏梅(脹痛欲死,煮服。),大棗(急心疼,同杏仁、烏梅丸服;陳棗核仁,止腹痛。

),胡桃(急心痛,同棗煨嚼,薑湯下。),荔枝核(心痛、脾痛,燒研酒服。),椰子皮(卒心痛,燒研,水服。),橘皮(途路心痛,煎服,甚良。),木瓜,枸櫞(並心氣痛。),胡椒(心腹冷痛,酒吞三七粒。),茱萸(心腹冷痛,及中惡心腹痛,擂酒服。葉亦可。

白話文:

心腹痛

文中提及許多種可能造成心腹痛的原因,包括寒氣、熱氣、火鬱(肝火旺盛)、食積(食物積滯)、死血(瘀血)、痰飲(痰濕)、蟲物(寄生蟲)、虛勞(身體虛弱)、中惡(食物中毒或其他原因引起的急症)、陰毒(邪氣入侵)。

治療方法則包含多種藥物,根據不同病因和症狀有所差異。例如,溫中散郁的藥物包括木香、香附子、艾葉、川芎、藁本、蒼朮、甘草、高良薑、蘇子、薑黃、附子、香薷、石菖蒲、紫蘇、藿香、甘松香、山柰、廉姜、山姜、白豆蔻、草豆蔻、縮砂仁、蒟醬、白茅香、蕙草、益智子、蓽茇、胡椒、茱萸、蔥、豉酒、薑酒、茴香、燒酒、黑大豆、神麴、蔥白、蔥花、小蒜、葫蘆、韭菜、薤白、生薑、乾薑、芥子、馬芹子、蘹香、蔊菜、菥蓂子、秦荻藜、蔓荊、芥菜、杏仁、烏梅、大棗、胡桃、荔枝核、椰子皮、橘皮、木瓜、枸櫞等。這些藥物常與酒、醋等配伍使用,以達到溫中散寒、行氣活血、消食導滯等功效。 不同的藥物組合用於治療不同的症狀,例如冷痛、氣痛、血氣痛、食積痛、陰毒痛等。 藥物使用方式也多樣化,包括研末、煎服、丸服、搗汁飲用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