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時珍

《本草綱目》~ 獸部第五十一卷 (17)

回本書目錄

獸部第五十一卷 (17)

1. 麢羊

【氣味】苦,寒,無毒。

【主治】面上皯𪒟,如雀卵色,以酒二升,同煮三沸,塗四五次良(時珍)。

【附方】新一。

面䵴:羚羊膽、牛膽各一枚,醋二升,同煮三沸,頻塗之。(《外臺》)

鼻,

【主治】炙研,治五屍遁屍邪氣(時珍。《外臺》方中用之)。

【附錄】山驢,恭曰:見上文。

時珍曰:《南史》云:滑國出野驢,有角。《廣志》云:驢羊似驢。《山海經》云:晉陽懸甕之山、女幾之山、荊山、綸山,並多閭。郭璞注云:閭即羭也,似驢而歧蹄,馬尾,角如羚羊,一名山驢。俗人亦用其角以代羚羊。又《北山經》云:太行之山,有獸名䮝,狀如羚羊,而四角馬尾,有距善旋,其鳴自叫。此亦山驢之類也。

白話文:

羚羊膽

【氣味】味苦,性寒,沒有毒性。

【主治】可以治療臉上像雀斑一樣的黑斑,顏色像鳥蛋的顏色。用酒兩升,一起煮沸三次,塗抹四五次就會好(李時珍說)。

【附加藥方】新加一個藥方。

面部黑斑:用羚羊膽和牛膽各一枚,加上醋兩升,一起煮沸三次,頻繁塗抹。(《外臺》)

羚羊鼻

【主治】將羚羊鼻烤過後磨成粉,可以治療五屍遁屍的邪氣(李時珍說。《外臺》的藥方中有使用)。

【附錄】山驢,恭說:內容見上文。

李時珍說:《南史》記載,滑國出產野驢,有角。《廣志》記載,驢羊長得像驢。《山海經》記載,晉陽懸甕山、女幾山、荊山、綸山等地,有很多閭。郭璞註解說:閭就是羭,外形像驢,但蹄子是分開的,有馬尾,角像羚羊,又名山驢。民間也用山驢的角來代替羚羊角。另外,《北山經》記載,太行山有一種叫䮝的獸,外形像羚羊,但有四個角、馬尾,有距,善於旋轉,叫聲像自己的名字。這也是山驢的一種。